4.和谐安居不能忽视“夹心层”的焦虑
“夹心层”是最为尴尬的:如果再有一点钱,他们就可以到商品房市场上买房,而如果再穷一点,他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申请保障性住房。
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高收入群体可自行购买商品房,当有钱人和没钱人都有实现住房梦的具体路径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夹心层”怎么办?因为他们既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的申请条件,也买不起市场中的商品房。
夹心给人最初的印象肯定是夹心饼干和三明治之类。楼价飙升以前,整个中国没有“夹心层”的说法。回溯2004年以前,商品房每平方米只比经适房贵1000元左右,百姓都不太愿意购买经适房。有一些地方为了打开经适房的销路,政府还放宽了准入条件,因此造成了当时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买得到经适房、但经适房仍吸引不了消费者眼球的局面。
“夹心层”的崛起应始于2005年。从这一年开始,楼价持续而疯狂地上涨。以广州为例,这时候的房价收入比已达到十倍以上,超出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持续上涨的房价让不少市民只能望楼兴叹。2007年后,望楼兴叹者再度回望三年前看不上眼的经适房时,发现国家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设力度,形成了以廉租房、经适房、限价房、商品房四个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在这个体系里面,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主要通过廉租住房、经适房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可通过经适房和限价房来解决,中高收入家庭则主要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收入不高不低者成了向上够不着向下没人管、焦虑并痛苦的“夹心层”。
“我的包袱很重,我的肩膀很痛,我扛着面子流浪在人群之中;我的眼光很高,我的力量很小,我在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偷偷跌倒;我的床铺很大,我却从没睡好,我害怕过了一夜就被世界遗忘……”郑智化这首《中产阶级》,道尽了这个群体种种不足为外人道的焦虑和不安。
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应当是,政府帮助少数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和中等收入者买得起普通商品房,高价商品房则由高收入者购买,应该是一个中间大、两头小的合理结构。在一个成熟的社会中,中产阶层应该是缓解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的稳定阀,但在房价虚高的现实中,对中等收入人群来说,因为买不起普通商品房而沦为“夹心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夹心层”是最为尴尬的:如果再有一点钱,他们就可以到商品房市场上买房,而如果再穷一点,他们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去申请保障性住房。《中国青年报》不久前曾做过一个调查,69.7%的人认为,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是政府最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但同时有59.8%的人认为,高房价影响最大的是“夹心层”。有网友调侃说,工作六年,月工资3000元,市区房价超过一万五,不吃不喝五个月买1平方米住房。写作本书时,笔者曾想找到一个权威数据,了解一下当前中国到底有多少“夹心层”,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好在这并不影响我们的直观判断:“夹心层”在城市里有体面的工作,比如文员、教师,有一份稳定的月薪,可是他们却与商品房完全绝缘。自己的工资买不起,国家的保障住房申请不到,二手房也渐渐买不起……“夹心层”到底往哪住?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我们得出以下几种可能。
政策层面
1.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政府手里不仅要有土地储备还应有住房储备,向符合一定条件的户籍及非户籍中等收入阶层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www.xing528.com)
2.完善商品租赁政策,目前商品租赁市场混乱,这也是迫使部分中等收入群体挤入商品房市场的重要原因,应制定政策鼓励大量的存量房进入租赁流通市场,引导群众“租房住”的消费习惯。比如重庆,一套60平方米房子的市场价租金是1200元,那么政府给“夹心层”的价格是600元。这样大大降低了“夹心层”的住房成本。目前重庆市政府给“夹心层”提供的优惠出租公屋比例已占到市场总量的30%;广州市则在摸底调查全市内外“夹心层”住房情况的基础上,谋划更多服务于“夹心层”的住宅小区,把广州建设得更加宜居宜业,吸引更多的高端技术人才、“白骨精”(白领、精英、骨干)和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广州工作和生活。
3.加大普通住宅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关于“90/70”政策要求,过去一年以来这一政策在许多地方已名存实亡,必须在土地供应、市场监管等各方面加强执行力度,加大普通商品房的建设。2011年10月23日,温家宝出席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期间,再次强调:“目前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处于关键时期,各级政府要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一方面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普通商品房的用地供给,促进普通商品房市场健康发展。”
4.将保障范围从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展到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人群,使部分“夹心层”享受住房保障政策。
5.借鉴房改前单位保障、社会保障等经验,在防止福利分房的前提下,通过用人单位筹建公租房为主、政府提供公租房为辅的方式,满足“夹心阶层”的住房需求。
6.推动公积金在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住房公积金,究竟能干啥?有人曾感叹用公积金来买房,杯水车薪,仍然只能望楼兴叹。最近,部分城市积极调整公积金贷款政策,让更多“夹心层”住上房。例如一些地方在不与国家相关法规冲突的前提下,将公积金缴存额度由5%放宽到20%或社会平均工资的三倍,并简化公积金贷款环节,以方便职工申请公积金贷款。也有一些地方调高了公积金货款比例,比如南京,调整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个人最高可贷额度由现在的20万元恢复至30万元,家庭最高可贷额度也从40万元恢复至60万元;二是有限度地放开曾被叫停的公积金二次申贷。
“夹心层”家庭层面
1.参加房屋置换。卖旧买新,同样可以实现改善居住条件的梦想。
2.虽然中等收入人群每月收入不菲,但也要注意控制个人财务支出,避免因过度消费而导致家庭财富储水池总是不够深,贷款买房时压力重重。
3.买房时定位很关键。理财专家指出,中等收入人群看似“有钱”,但在决定购房前还要是从多方面因素着手,衡量家庭收入水平、现有存款额、可获得的贷款额度及亲友可资助额等,正确估算自己的实际购买能力,以便最终确定所要购买房屋的类型、面积和价位等。因为购买房屋的地段、面积、总价等因素,将会直接影响未来银行评估及最终放贷数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