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投资者,俗语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你的救命稻草。要想解套变现,必须要掌握先机,保持高度警惕,该出手时就出手……
从来没有一棵树能长到天上去,没有一个泡沫能吹得无穷大,日本如此,中国亦然。“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这个看起来有点耸人听闻的说法,实则是很好的警示!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当房地产市场出现楼市崩盘的时候,会有以下情况出现:
(1)大量烂尾楼的出现;
(3)大量的规划好的待开发土地闲置;
(4)土地价格暴跌;
(5)很多二次置业的人购买的房屋变成负资产。
随着房地产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楼市崩盘危机发生后,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迅速破碎,许多破产的企业家、银行家或自杀、或发疯,有的则沦为乞丐。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日本楼市崩盘,使许多日本居民成为千万“负翁”,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长期背上严重的财务负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严重影响正常消费。1997年,马来西亚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更是犯罪案件激增,据《中国经济周刊》披露,当年马来西亚的犯罪率比1996年增加了38%,1998年第一季度犯罪率比1997年更增加了53%,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社会危机逐渐加剧。工人、学生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引起暴乱,社会动荡不安。
尽管1997年,中国楼市成功地避免过一次崩盘危机,但这一次也许不会那么幸运。假如楼市崩盘的历史真的在中国重演,会怎么样?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那些身上被附着了无数美丽而又体面的标签的中产阶层,将直面泡沫破灭,发现相对缩水的资产,却依旧需要高昂的分期付款,而此时的每一平方米都是那么奢侈。以贷款200万元、首付100万元的中产阶层来说,加上利息他们要偿还近300万元的贷款,而那时候他买的房子可能市场价格只有50万了,这给正在偿还贷款的人带来巨大压力。更何况楼市崩盘后,不景气的经济环境还会降低他们的收入,甚至让其处于待业下岗状态。中国大批刚刚开始乐享生活的中产阶层,不仅面临“被消灭”的险境,还将成为负债一族,“蜗居族”“蚁族”,甚至不幸沦为“厕居族”……这绝不危言耸听!迈阿密房产泡沫破裂时,很多人引以为豪的财富最后都成了负累,中产阶级陷入生活困窘;西班牙房价大跌时,马德里等地的房价一年间跌去三成左右,20年来的房地产泡沫彻底破灭,整整一代西班牙人的中产阶级梦想也随之破灭。
接着,我们看到,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出现下跌,需求急剧下降,房价再继续下跌,形成恶性循环。购房者多数高价按揭,房子成了负资产,很多人会抛房,银行接收的是贬值的房产,这就会冲击整个金融体系。
在银监会的要求下,各大银行商业银行举行了多次房贷压力测试。压力测试及其情景假设要根据每个商业银行各自资产组合、风险承受能力以及风险偏好等进行设计,2010年的测试结果显示:
兴业银行:若房价下跌30%,其对公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将大约上升0.99个百分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可能上升0.3个百分点。
华夏银行:房价下跌10%的情况下,该行房地产行业(仅开发贷款)贷款不良率将上升0.46%;房价下跌20%,不良率上升1.73%;房价下跌30%,不良率上升3.25%。
交通银行:若房地产价格下降30%,其开发贷款不良率增加1.2个百分点,个人按揭不良率提高0.9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房价下跌30%对其不良贷款的影响与交行大体相当,可能会略微乐观一些。(www.xing528.com)
民生银行:行长洪琦表示,即使房价下降四成,仍不会影响该行资产质量。
压力测试测试的是最坏的情况。与此同时,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指导和监督商业银行严格住房消费贷款管理,坚决抑制投机投资住房贷款要求,及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也就是说,房地产贷款压力测试的情景假设,不代表房地产信贷政策可能出现变动。
我们还会看到,因为房地产是个很长的产业链,它的上游是建筑材料、钢铁、煤电、运输,都是资金密集型产业,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整个产业生产过剩,经济趋于萧条。因此,房地产泡沫带来的危害不仅仅限于行业的本身,而且影响到其他许多行业,与房地产关系紧密60多个产业将进入困难时期,受此影响,经济增速也会下降……难道我们要坐等灭顶之灾?难道我们要束手就擒?
中国自古崇尚“居安思危”的理念,在崩盘风暴还没有发生之前,还有机会杜绝历史重演!因此,请理智地看清一个事实:依靠房地产业拉动经济增长本身也不具有长久的可持续性。各地政府之所以纷纷将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这一行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但是,经验表明,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很难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因此,地方政府不要再把房地产行业作为聚宝盆、生财之道,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而要坚决退出房地产利益链,支持发展基于非营利目的设立的各种开发机构,与此同时,坚决打击房地产投机活动。
如果实体经济不能有效“止血”或者主动“造血”,经济很难真正“康复”。在这场抗击楼市崩盘风险的战争中,中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以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重点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只有驱动创新的能力,才能使中国早日拥有自己的品牌,从“中国制造”迈进“中国创造”新时代。
对于个人投资者,俗语说得好——“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是你的救命稻草。要想解套变现,必须要掌握先机,保持高度警惕,该出手时就出手,否则就很容易变成“负资产”。与此同时,还要特别小心恐慌性购房“雷区”。大批主流媒体密集讨伐高房价,楼市一方也没有闲着,你不是让我崩盘吗,那么我就给你来个“恐慌性购房”。很多开发商将新盘囤而不卖,制造“抢房”的恐慌。人们慌张看房、慌张买房,感觉是把买房当成抢年货一般。北京曾经出现过“恐慌性”购房,单日成交达2273套。最近上海一位王姓先生讲述了他的卖房经历。他的房子位于外环附近,建筑面积约80平方米,房源信息刚刚发布,没等出价,中介的信息就来了,称有买主愿意出价185万元,王先生表示不愿出售;没想到,过了没几天,中介的电话又来了,有人出价190万元。这种恐慌性购房是开发商发明的。本来,面对政策高压应该恐慌的是开发商。中国的现实却是,购房者反倒“被恐慌”了,而且变得更加经不起折腾。
对于房企,为了免遭吞并、破产、消失的终极宿命,应该积极顺应大势,开始企业“转身”的摸索。改变过去简单地拿地、盖房、预售、回钱,产生利润的粗放式开发模式,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与之对应的管理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道,小型的房企因为小而好“转身”,应调整战略,开创蓝海,快速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比如养生养老市场、度假旅游市场、商业地产、进入三四线城市等。
【注释】
(1)见2004年1月,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水答中外记者问。
(2)资料出自凤凰网研究文章。
(3)见《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
(4)见《财经》杂志。
(5)见《南都周刊》相关文章。
(6)见《日本正在购买美国》一书相关内容。
(7)腾讯网在2007年初,综合各媒体报道整理而成。
(8)见新华网相关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