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电视交友综艺的思考:《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分析

电视交友综艺的思考:《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分析

时间:2024-06-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的思考——《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对比分析刘颖摘要随着“剩男”“剩女”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电视交友类综艺节目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非诚勿扰》的播出时间是每周六、周日晚,《我们约会吧》则在每周二、周三晚播出。在这一点上,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明显是缺失的。

电视交友综艺的思考:《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分析

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的思考——《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对比分析

刘 颖(1)

摘要 随着“剩男”“剩女”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电视交友类综艺节目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相对于较早开播的《我们约会吧》,明显更胜一筹的《非诚勿扰》的成功与轰动,给此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创新带来哪些启示呢?在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整顿通知后,电视交友综艺节目又该怎样改进不足?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 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真人秀;婚恋

随着“剩男”“剩女”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电视交友类综艺节目也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本研究选取了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作为研究对象,这两家媒体各有特点,且在此类节目中可形成参照性,可比性强。向来具有领先战略意识的湖南卫视,首先引进购买了《TAKE ME OUT》中国地区的独家专有版权,并于12月24日较早开播《我们约会吧》,但其收视率和影响度却远远逊色于江苏卫视在2010年1月15日推出的《非诚勿扰》,此节目开播后收视率一路攀升,牢牢占据全国同时段收视率排名第一。“根据索福瑞71城市收视率最新统计,《非诚勿扰》的收视率仅次于央视一套新闻联播(所有频道在内的所有节目),牢牢霸占着全国卫视所有上星节目每周收视第一的宝座,《非诚勿扰》的收视率领先当周收视第二名将近180%”(2),其火爆状态已经引起了来自国内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一个是内地娱乐界首屈一指的湖南卫视,一个是着力打造“情感”品牌后来居上的江苏卫视,本文通过对两档节目的相同和差异之处进行对比,以分析它们的成功之道,并进一步指出此类电视交友节目普遍存在的不足,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一、相同之处

《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两档节目的相像,首先表现在它们均为大型婚恋交友真人秀,功能上都更趋向于情感娱乐,都迎合了当今社会问题热门话题“剩男剩女”。因为同样模仿借鉴了英国FremantleMedia公司的一档节目TakeMe Out,两档节目的舞美场景和整体风格也非常相似,比如T形舞台、背景音乐、女嘉宾选择的灯台等等。

其次,在环节设置上,《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都打破了传统交友类节目一对一的配对形式,采用了“一男对多女逐步闯关”的全新模式。这种模式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矛盾综合体,女嘉宾人数庞大显得来势汹汹、男嘉宾势单力孤像被团审、男嘉宾是否能闯关成功,这一系列的看点使节目总是充满了戏剧冲突和未知悬疑,为节目增添了十足的娱乐性。

最后,经过调整,现在两档节目的播出频次也是相同的,均为每周两次,在黄金时段播出。《非诚勿扰》的播出时间是每周六、周日晚,《我们约会吧》则在每周二、周三晚播出。

其实模仿跟风的同质化现象是目前我国电视行业存在的普遍现状,短期内很难改观。撇开两档节目的版权纠纷不说,雷同倒是为他们彼此提供了参照,也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比较两档节目的机会。即便《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在舞美场景、人物设置、环节设置上都非常相似,但两档节目确实存在一些差异,相对于较早开播的《我们约会吧》,后来居上的《非诚勿扰》明显更胜一筹,它的成功与轰动给此类电视节目的策划与创新带来哪些启示呢?

二、不同之处

1.名称设置与节目定位的差异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借助冯小刚导演的同名贺岁影片的知名度,以外在的熟悉性瞬间抓住观众眼球,并博得年轻人的认同和好感。同时也展现了节目自身的一种态度,是节目对嘉宾和观众的一种承诺,即要以真诚的心态为未婚男女来服务,而节目所涉及的话题也最大限度地展示了它的诚意。节目名字也包含了对参与嘉宾必须真诚的要求,实际上嘉宾们在言论交锋上确实做到了这一点。而《我们约会吧》节目名称简单直白,沿袭了湖南卫视一贯的娱乐轻松感,易记却无甚特色。

《非诚勿扰》最大的特色在于暗合了江苏卫视长期坚持的“情感特色”,将做情感节目的经验注入到了综艺节目里,所以节目超越了表面的“娱乐”和“相亲”,进入到两性之间在情感、人性上的交锋、碰撞这一更高境界。“节目定位已经从内容跃升到了价值的层面,也是同类型节目所未关注的。”(3)在配对恋人的同时,让所有的观众探讨婚恋交友的观念与态度,这是《非诚勿扰》节目如此受观众欢迎的最重要的一点。在这一点上,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明显是缺失的。《我们约会吧》秉承了湖南卫视一贯的综艺风格,节目氛围轻松活泼,嘉宾们提问和评价的言语都很温和,节目话题自然很难具有现实性和深度。

2.环节设计的巧妙和多元符号的包装

《非诚勿扰》在节目开始前就明确介绍了“爱之初体验、爱之再判断、爱之终选择”三个环节,将每期的5位嘉宾的出场时间都明确划分为三部分,将很多戏剧性的变数散布于整个节目过程中,使节目充满了趣味性。就像一个“粉丝”评价的那样:“情节”设置就像情景剧,两三分钟一个小高潮,七八分钟一个大高潮,完全遵循了电视剧的规律,很戏剧化。《非诚勿扰》还设计了一个先让男嘉宾选择自己心仪的女孩的环节,给节目增添了悬念感、期待感。《非诚勿扰》让男女嘉宾都直接亮相、直奔主题,重视第一印象,这是一种前卫、现代择偶观的表现,非常符合现代社会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价值观念。《我们约会吧》男嘉宾出场时是一个神秘的背景,随着节目的进行,还要经过密室和美人墙的环节,男女嘉宾才能互相面对,这些环节的设计都非常游戏化。既是交友节目,规则的设定就应该为目的服务,重在展示嘉宾、体现诚意和真实感,而不是增加节目的神秘感和游戏化,把本来比较认真的相亲节目搞得过度娱乐化。

可以看出,《非诚勿扰》在节目包装上确实投入了极大的精力,无论是舞台设计、灯光配置还是音乐效果,这些外部元素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特别是节目不同阶段时的8种背景音乐,比如男嘉宾出场时的动感歌曲Can you feel it,女生归位时的《不爱,请闪开》,配对失败时的《可惜不是你》,可以说每一首音乐都很好地契合了舞台上嘉宾的心情,给观众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为节目的审美效果发挥了很大作用。《我们约会吧》的舞台设计不够大气,灯光和整体色调都过于明艳凌乱,营造不出那种交友时郑重其事的大气的感觉。嘉宾出场时的背景音乐是让嘉宾自主选择的,达到了凸显嘉宾自身特色的效果,却难以避免略显混乱之感,很难给人留下直观印象。

3.主持人的差异和色彩性格分析师的有无

《非诚勿扰》的主持人孟非原本是新闻节目主持人,名嘴来当月老,光是这一点就已经相当令人惊喜;而他曾是民生新闻主持人的经历,使他对婚恋这个社会性的话题有着独到的见解,也更能了解普通人的心态;他的冷幽默总能让人忍俊不禁,而他渊博的知识面也为他“电视月老”的形象增分不少。总的来说,他在节目中的表现是稳重又不失风趣,处闹而不惊,分寸拿捏得当,被网友评为“史上最睿智的月老”。《我们约会吧》主持人何炅依旧以他灵活搞笑的形象出现,边舞边唱着出场,是他一贯的轻松幽默风格。节目中,当嘉宾面临尴尬和不知所措时,何炅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去化解,极力维持着整个节目轻松活泼的氛围,他的现场表现虽然为节目制造了很多看点,但未免有点儿喧宾夺主。作为主持人的何炅,除了自身的睿智和娱乐,他的主持整体来说缺乏更有深度的东西,缺乏新意。而且在真人秀的舞台上,主持人成为全场焦点反而会弱化嘉宾们的形象。

此外,《非诚勿扰》多了个深邃的乐嘉,这个性格分析师以“冷眼旁观”的姿势与主持人孟非形成呼应,有人戏言他们是“两盏台灯”。节目中,二人一唱一和,对嘉宾的言行和性格进行分析和点评,显得张弛有度。乐嘉的色彩性格分析,旨在给台上处于矛盾和选择中的男女嘉宾一些建议和提示,他的观点是否准确从来都不是重点,因为他的存在已经为节目增添了可看性和趣味性。没有乐嘉这样的搭档配合,《我们约会吧》中单枪匹马主持的何炅,虽然一个人极力搞笑,却依然容易产生势单力薄之感。

4.节目嘉宾的选择和谈论话题的差异

人民日报记者拿到了一份《非诚勿扰》选择嘉宾标准:有特殊经历、情感故事者可优先考虑;职业类型比较特殊者可优先考虑……”(4)可以看出,《非诚勿扰》的嘉宾明显是经过了费心选择的,无论男女都呈现出了鲜明的性格特征,都代表着社会生活中的一类人群。比如拜金的马诺、自我感觉良好的富二代刘云龙,这些完全不同类型的人放在一起思想交锋,无疑增加了节目的戏剧性和可看性。为了解决24个女嘉宾很难个个形象鲜明的难题,节目还有意在一个阶段只突出个别人,力求形象丰满,不求面面俱到。其中有些长期“驻守”的女嘉宾,成为整个栏目在一段时期中的连续性内容,不但为节目制造出更多话题,还提高了节目的整体收视期待,这不失为一种留住观众的好方法。而嘉宾们的语言相当犀利,且对拜金、两性等成人话题毫不避讳,使节目真正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更能抓住观众眼球。

《我们约会吧》节目对男女嘉宾的选择条件是“18岁以上的未婚青年都可以参加”,这种几乎算是零门槛的方式使参与者覆盖面较大,基本上每期嘉宾都有大幅度的更新。节目中的女嘉宾们大部分也都显得平易近人、稳重大方,显示出和江苏卫视的女嘉宾们几乎完全不同的婚恋交友观念。嘉宾们的话题只停留在浅显表达上,没有“毒舌”“拜金”等大胆出位的言语,对人生观、价值观等没有深入的探讨,除了节目中偶尔出现的小打小闹之外,感觉节目整体格调温和,同时显得有点儿单调。

其实说到底,还是老生常谈的那个词“创新”,《非诚勿扰》其实更多的是胜在细节上,胜在策划上。由此,著名学者苗棣指出,“也许,‘制作为王’才是今后国内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方向”(5)。面对江苏卫视高收视率的威胁,湖南卫视于2010年4月7日创新推出“男选女版”,取消了背景、跑步机、美人墙等一系列场外环节,让女嘉宾直接亮相,与18位男嘉宾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节目改版后反响良好,现在湖南卫视已将“男选女”形式和原来的“女选男”形成A、B版,间隔播出。总之,引进电视节目后,电视台栏目组应该在细节上多下工夫,做出差异和亮点,结合国情和地域特性更好地进行本土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社会上对此类电视交友综艺节目存在很大争议,争议代表关注,这说明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相当红火,这是好的一面。但是,随着观众的不满和指责,继众多名嘴在上海电视节论坛上炮轰婚恋节目低俗成风后,2010年6月9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下发《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婚恋交友类电视节目的管理通知》及《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情感故事类电视节目管理的通知》两份正式文件,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等节目均在通知中被点名。在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整顿通知后,电视交友综艺节目还能火多久、还能活多久,这是令人担忧的一面。结合以上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此类电视交友综艺节目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节目话题的出位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几乎每期都有一个道德方面的争端,比如毫不掩饰的“拜金女”、高傲自大的“富二代”、撒娇发嗲的“孔雀女”等等。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中,女嘉宾穿着清凉直言自己的身材属于“人间胸器型”,有的则扬言自己就是传说中的“败家女”,还有男嘉宾过于直率地询问女嘉宾的三围等等。南京大学周晓红教授肯定了这种节目形态,“《非诚勿扰》播出的社会背景面临转型,是从一个单元价值向多元价值的转型,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所以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多元价值观的现实化”(6)。(www.xing528.com)

此类综艺节目其实是提供了一个交友、婚恋观念的交流平台,男女嘉宾通过判断、选择在舞台上大胆表露着自己的喜好和价值判断,各种观点、各种标准在同一个舞台上碰撞的同时,台下的观众在观察嘉宾们选择的同时也在调整着自己的感情观和婚恋观。嘉宾们所呈现的拜金、炒作等多元价值观反映了部分社会现实,这些“雷人雷语”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和收视率,也不断挑战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底线。电视节目作为公共平台,可以成为多元婚恋观、价值观的辩论场,但不可以成为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地,不能放大宣传明显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

2.嘉宾的不真诚与身份造假

不少网友指出,《非诚勿扰》中有些形象姣好、性格鲜明、经常有戏剧性表现的女嘉宾,她们“相亲是假,实为出名”。来自北京的平面模特马诺就大方承认,她确实想借参加这样的节目打造自己,为自己的演艺发展铺路。虽然“拜金女”马诺的坦白遭到了网友抨击,但她的博客日点击率过万、工作邀约陡增、迅速上位成为红人却已是不争的事实。

除了嘉宾参与的目的被观众指责之外,节目中嘉宾身份的造假问题也被放大到社会诚信的高度受到谴责,《非诚勿扰》中的母女同场、双胞胎姐妹、一高一矮的“双娇”等等,节目策划的痕迹太过于明显,观众指出他们很多都是导演刻意安排的“托”。在《人民日报》的读者调查中,江苏教育台的电视人周云龙说:“所谓小饰店的老板、煤老板的女儿、火锅店老板娘,不过是兼职模特、临时演员、在校学生;所谓的婚恋交友,不过是用有彩排有设计的表演拿不知情的观众开涮。这不是把观众当猴耍吗?”东方卫视节目主持人曹可凡对此也曾披露,“据我了解,现在有的节目录制前半小时还在找托”(7)

电视交友综艺节目是具有服务性的,为有意的适婚青年提供平台,真实性的要求源于对此类节目的定位。电视交友类节目保持生命力靠的就是诚意二字,嘉宾“造假作秀”也许能获得一时的高收视率,但对于那些真心前来寻找约会对象的参与者,以及投入感情收看节目的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伤害。

3.节目的娱乐过度

电视交友综艺节目是为适婚男女提供相识和交往机会、具有一定引导功能和服务功能的,它们能“火”体现了一种社会需求。这些节目出现的早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目前部分节目存在着盲目追求收视率、过于重视娱乐功能的问题,其服务功能逐步被削弱。

媒体文化研究者与批评家尼尔·波兹曼曾言:“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8)如今,我们甚至开始“寓情于乐”。中国媒介的娱乐化趋势是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是中国当代文化转型和大众文化浪潮带来的传播现象。娱乐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把娱乐当做是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的全部,去一味地迎合低俗猎奇的倾向,“娱乐过度”就难免走向浅薄和庸俗。

无论是较为成功的《非诚勿扰》,还是相对有所欠缺的《我们约会吧》,抑或望尘莫及的《为爱向前冲》,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目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问题。在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整顿通知后,媒体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对节目进行整改:

(1)弘扬主流价值观。我们要看到观众对这些情节曲折、故事性强的“真人秀”节目的需求,他们喜欢看到一些真实的、有趣的、有别于常态生活的东西,但同时要注意,娱乐节目的负面影响也极大——让人们变得享乐、急功近利、贪婪,甚至游戏人生,对缺乏辨识力的人群来说,其‘教唆’作用极强。电视交友综艺节目作为大众精神产品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应该担负起责任,坚持“以娱乐关怀民生”的理念,坚持高品位,娱乐基调中不忘弘扬主旋律,真正以民众为核心,注意对观众的思想引导。对节目中出现过度的情感猎奇、缺乏控制的物质主义价值观、处心积虑的个人炫耀等不良价值趋向,大众媒体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去扭转它,而不是放大或推波助澜。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整顿通知后,《非诚勿扰》节目已迅速有所改变,在嘉宾选择、身份确认、讨论话题选择、录制过程审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为坚决防止导向偏差,节目组对所有已播出节目涉及话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整理分析,列出容易出现偏差的话题和禁止的话题。此外,江苏省委党校行政教研部教授黄菡老师的加入是个不错的尝试,从节目中可以看出,乐嘉和黄菡分别站在男女两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点评,可以给嘉宾提出不同意见。当然,来自党委的声音介入时要注意“度”,否则节目将失去可看性。

(2)加大节目的真实性和真诚度。电视节目真实性是指观众认为电视节目真实可信、合乎逻辑,反映了真实的客观世界,节目中的人物、背景、故事线索都是真实可靠的、合理的。从电视交友类综艺节目的功能来看,真实性是对其必然的要求。想要加大节目的真实性和真诚度,就要严格把好嘉宾关。

首先,应在选手报名环节加大审核力度,对嘉宾的真实身份和确切情况认真进行核实,尽量杜绝嘉宾身份造假的情况持续发生。其次,要事先了解嘉宾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婚恋观,不得邀请具有不良价值倾向或个人素质品德具争议性的人物参加节目。此外,要坚决杜绝嘉宾利用参加节目进行自我炒作,嘉宾在节目中的不当言行一律不得播出,更不可连续邀请持有不当言行的嘉宾。最后,要扩大嘉宾的选择范围,面向各行业、各领域、各阶层,增强嘉宾的代表性,不可让演员、模特、“富二代”等人群长期占据荧屏,要切实做到电视交友综艺节目的真实和真诚。

(3)娱乐性与服务性兼具。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主要媒介,一直在人们的生活娱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电视交友综艺节目具有娱乐性是对其必然的要求,但是,此类节目目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度重视娱乐性、忽视其服务性的问题。

服务性也是电视交友节目的重要特性,服务性和娱乐性两者并不矛盾,注重服务性并不代表没有收视率和关注度。媒体应正确定位,在保证节目娱乐性、消遣性和趣味性的基础上,强化自身服务功能,做好牵线搭桥、物色对象的重要的服务内容,做到娱乐而不失大方,千万不可顾此失彼。

主持人作为节目的核心和灵魂,在节目的实际运行中也要真正发挥调控全场的作用,依靠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去引领和驾驭节目的发展,对所有嘉宾公平对待,不捧富不压穷。主持人要对嘉宾适时点拨,解决矛盾、帮助沟通,对有争议的话题要加以必要的引导,并注意将嘉宾的思路和话题控制在节目主题之下,时刻以沟通婚恋观念、促成配对为宗旨。

人民网6月12日推出了“相亲类电视节目(网民)问卷调查”,截至6月15日22时共919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1.27%的受调查者对国家广电总局发文整改相亲类节目举措表示赞同。社会传媒作为“社会公器”,理应承担起社会守望者的角色,自觉对观众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唯有如此,节目才能健康的发展。像《非诚勿扰》那样急速蹿红容易,但是如《快乐大本营那样》久盛不衰就很难了。电视交友类综艺节目想要走向常态化,保持节目的长久活力和寿命,就要在制作上投入更多的人力、资金和先进技术,扎扎实实地做好节目的每一个细部,从而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同时,需要大胆改革,克服现有的缺陷,完善自身的不足,不断地推陈出新,防止审美疲劳,这才是正道。

【注释】

(1)刘颖,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2)数据出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664023.htm.

(3)李金澍.影视联动,全链竞争,打造“幸福品牌”的江苏广电.电视研究,2010年第5期。

(4)新华社人民日报齐发文STOP电视相亲低俗风,http://news.dnkb.com.cn/archive/info/20100624/071809926.shtml.

(5)苗棣.制作为王:《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现代传播,2010年第5期。

(6)陈曦.非诚勿扰,一场操控人性的游戏.现代快报,2010年4月6日。

(7)人民日报批媒体守土失责令低俗节目乘虚而入,http://news.qq.com/a/20100623/000105.htm.

(8)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