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播音主持人才供不应求,综合院校如何培养?

播音主持人才供不应求,综合院校如何培养?

时间:2024-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国家广电总局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选拔与培养提出过三点要求:德才兼备,声形俱佳,一专多能。德商还需要对节目和受众的高度负责以及对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而我国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奥运期间,代表中国首度参加奥运马术项目比赛的19岁运动员华天,两度失利后,数以千计网友在赛后发帖表示惋惜,同时力挺华天虽败犹荣。这样的时代,要求主持人具有主持的全方位的编辑意识。

播音主持人才供不应求,综合院校如何培养?

锻造时代需要的播音主持人才——综合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培养模式刍议

周东华(1)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才的现实背景,以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新建立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依托本高校的优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尽快地成熟和发展起来的一些有效路径,对综合性院校发展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模式做了有益的总结与提炼。

关键词 德商(MQ);智商(IQ);一专多能;培养模式

一、背景分析篇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十一五”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广播影视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大力实施广播影视人才战略,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分布均衡的人才队伍,为广播影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新闻宣传、文艺创作经营管理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拔尖人才。通过多种形式吸纳培养造就一批既懂经营和管理,又懂宣传和技术,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培养具有影响力的名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导演演员,站在信息、数字技术前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各类高技能人才和实用人才。

这恰恰切入了这次研讨的核心,今天在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

首先,国家广电总局对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选拔与培养提出过三点要求:德才兼备,声形俱佳,一专多能。

《菜根谭》云:“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一个具有道德感的人,都会有较强的责任感。因此,我们强调:

1.第一个关键词——德商(MQ)

德商(MQ),指节目主持人的道德人格品质,包括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求实作风、真诚心、平和心和道德感等各种美德。

媒体继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后,被称为国家的“第四种权力”,其地位和功能可见一斑。但是,任何权力都有其作用的空间,关键在于如何更好地运用。在中国社会,媒体有了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政府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的关注,市民了解政府的政策也是通过媒体。主持人的德商首先表现在认知并勇于担当媒体的社会责任。

德商还需要对节目和受众的高度负责以及对新闻事业的奉献精神。因为这种精神,早在1968年,克朗凯特就亲赴越南采访战争,以其亲身经历呼吁反战,推进和平

美国ABC的著名主持人彼得·詹宁斯,“9·11”期间,以63岁的年龄,在演播室创纪录地连续主持了60个小时,虽然他不是先知先觉,但他知道观众信赖他、需要他,他应该与信赖他的观众一起度过心理上最难熬的时光。

“5·12”的众志成城直面灾难,奥运会的放飞激情拥抱梦想,无一不饱含着电视人的敬业、挚爱与奉献。

2.第二个关键词——智商(IQ)

智商(IQ),指节目主持人的学识和智力的总和,表现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映人的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判断力创造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智商是驾驭节目能力的关键。

主持人驾驭节目的能力是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和媒体工作者特有的快速反应、深度观察、发散思维、准确判断等专业技能之上的。国外很多优秀的新闻主持人都是资深记者或者编辑出身,而娱乐节目主持人很多由演艺明星担纲。在美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就由优秀的记者担当。而我国的播音员和主持人都是播音主持专业出身。声音和形象对一个主持人来说固然很重要,但是这远远不能成为主持人智商的全部。

我们身处学习型社会,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与传媒,主持人更需要不断充电、磨砺、提升自己。仅有过去学校的积累是不够的。

奥运期间,代表中国首度参加奥运马术项目比赛的19岁运动员华天,两度失利后,数以千计网友在赛后发帖表示惋惜,同时力挺华天虽败犹荣。但是11日下午1∶30左右,坐镇央视奥运新闻直播间的主持人长啸点评华天称,“他帅气的外表和胯下的骏马注定了他只能是偶像派运动员”“就算他没摔倒,成绩也会一般”等。其实长期以来,长啸便是央视一位备受诟病的主持人,如此点评更是激怒网友,无数网友在央视等论坛发帖,要求长啸向华天道歉,甚至致电央视要求长啸下岗。

在男子50米步枪三种姿势决赛上,美国选手埃蒙斯出现重大失误,正常发挥的邱健出人意料地获得金牌。虽然说,体育竞技的魅力也在于它的残酷和不可预知性,每个选手都得为自己的失误而承担相应的代价,但观众却不忍看到相似的两场悲剧4年后的再度轮回。没想到,人们听到的却是欢呼:“不会吧,不会吧,奇迹再次出现了,太神奇了!”这样的欢呼重复了两遍,展示出表达者心理的局限和对奥运精神的背叛。

剔除不和谐的音符,我们看到更多深厚的底蕴助央视主持人机智化解意外,圆满完成直播。8月9日晚,白岩松和欧阳夏丹主持的《全景奥运》首秀。节目临近末尾,白岩松一个潇洒的回眸:今天的比赛已经基本结束,让我们一起看看截至24时的金牌榜,大屏幕全无动静,老练的导播迅速将镜头切给欧阳夏丹。欧阳夏丹拷贝不走样,还是一个潇洒的回眸,大屏幕依旧全无动静,镜头切回。其习惯性地一撇嘴,似有不解,但调整之后成功圆场:今天的比赛已经基本结束,中国代表团表现出色,截至24时已勇夺两枚金牌,领跑金牌榜。

10号早晨,在央视新址用新设备播出的奥运频道栏目《早安奥运》中,机器竟两次偷起“懒”来,让央视《早安奥运》两次发生短暂停播,把导播吓出了一身冷汗,多亏两位主持人施丹和汪江机智应对,让大多数观众看不出破绽。

从奥运新流行语:嫁人当嫁岩松、娶妻当娶夏丹,足以体会到观众对白岩松和欧阳夏丹的喜爱情愫。

杨澜从最初差点因为不漂亮而不能做央视主持,到成长为亚洲最美丽的50位女性之一;白岩松笑言,自己越长越好看。众多主持人的成败让我们明白:天赋的美貌有时限,而才情与智慧打磨出的美丽如钻石恒久远。主持人的知识储备、文化涵养和丰富阅历远比声音和形象重要。

关于这个方面,古人早有精辟的论证:有心无相,相由心生;有相无心,相逐心灭!

3.第三个关键词——一专多能

《大戴礼记》曰:“君子既学之,患其不博也。”可见,一专多能是所有学习者所要追求的目标,这当然更是优秀的主持驾驭节目、赢得受众的关键所在。

“一专多能”的主持人是分众时代的宠儿。这样的时代,要求主持人具有主持的全方位的编辑意识。主持人对节目的整体编排必须有所把握,怎样采访,怎样分配时间,都要避免出现失控。主持人在录制节目前,必须对后期编辑有所了解。在录制节目时,也要注意画面、声音的选取。如果主持人缺少编辑意识,说话混乱,上下段之间没有过渡或没有间隔,后期编辑手段再高明也无法妙手回春。即使是现场直播,主持人也应该有画面意识,对声音、剪辑、特技、音乐都得了解,这样才有利于节目的整体合成和编辑。

湖南卫视最优秀的主持人汪涵,便有“策神”的美誉。彼得·詹宁斯也说:我非常痛恨那些只会念稿子的主持人,如果人们称呼我为主持人,我会觉得有一些被冒犯,我首先是一个编辑,然后才是一个主持人。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将主持人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播音员,第二个层次是主播(台湾意义上的),第三层则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要求主持人要做到‘采编播合一’,从编辑、构思、甚至是撰稿,从选题、操作到主持,几乎整个部门的工作都是他自己做。这正是凤凰所推举的。”在“真正主持人”的要求下,凤凰的主持人做到了与节目融会贯通,了解事件的动态发展,在表达和诠释时表现得更加准确和清晰。闾丘露薇、吴小莉、陈鲁豫、阮次山、曹景行等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凤凰明星”。凤凰卫视在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的旗帜下聚集起众多领域的人才。

二、实践探索篇(www.xing528.com)

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播音主持人才是未来传媒业主旋律,而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背景正是西北大学的特色。秉持对高等艺术教育的清醒认识与媒介未来的理性认知,我们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以“采、编、播”全面发展模式为基础,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适合媒体需求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1.依托综合院校特色,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平台

在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体系的建设中,我们以培养学生获得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能力、具备广播电视新闻工作者和播音工作者的基本业务素质为目标,强化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对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四大学科的依托。

课程设置上,播音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普通话语音、播音发声、语言表达、节目主持艺术、文艺作品演播、节目策划与主持、影视配音及新闻采编、节目制作、影视化妆、表演等专业训练。

学年论文列为量化考核指标,大二、大三学年由专业教师悉心指导各完成一篇。指导教师可选择优秀论文,引导学生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同时,积极鼓励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大赛,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选题、论证、申报的全过程,直至最终结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与研究能力,也为大四的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极大增强了本科生保研、考研就业的竞争力。

西北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充分依托综合院校的优势,从专业学习的第三学期开始,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辅修第二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结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哲学历史英国语言文学等诸多专业中自由选择。

辅修期间,各科考试全部合格、成绩位列前60%者,可向学校申请第二学位,其他同学可获得辅修专业的结业证书。如是,既拓展了学生的专业方向与视野,丰富了专业内涵,又形成了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我们还注重挖掘“211”院校的资源富矿,拓展海外视野:有与美国高校合作实施的3+ 1联合培养模式;也有与台湾世新大学互换交换生,互相承认学分的交流模式。如此在学生中促成的巨大头脑风暴,构建的宽广专业视野,是令人满意和惊喜的!

紧紧依托综合性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学科建设成熟的优势,预期的培养目标基本达成,极大地增强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形成良好的就业空间和职业发展态势。

2.以实践延展教学,锻造专业品质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于应用学科,除课堂的理论教学与专业训练外,实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西北大学在教学之余,积极开辟实践课堂,以文化艺术节引领学生,将知识传授与思考、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近十年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已成为西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为骨干的《传播无限》文艺晚会、《齐越艺术节》专题朗诵会已成为新闻传播学院的品牌符号,也是西北大学的一道文化盛宴。《配音大赛》在提升学生业务能力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其他专业的同学参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已经成为校园广播站、电视台的核心力量。

同时,高度重视专业实习。在实习模式上,实行实习体系梯次推进方略,指导方法上采取“双导师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积极促成学生与导师的互动。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学生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映给导师,导师将及时给予回复,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实习业绩。我们将实习效果纳入考评范围,使全系对实习有正确理解、高度重视,实习结束后积极总结经验、归纳教训,使教学、实践相辅相成,喜获双丰收。

专业在砥砺、磨炼中不断成长。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代表西北大学在校内外各类比赛中频获大奖,屡创佳绩:我们有全国明日之星的十佳选手;有央视《挑战主持人》的获奖选手;凤凰卫视“华姐”大赛季军;湖南卫视专业比赛冠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在参加全国及省市级的播音主持、音乐、舞蹈、表演等各类比赛中,共有500多人获奖。大大小小的实践舞台充分延展了课堂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锻造出不俗的专业品质,不断推动专业良性发展。

3.集合业界优势资源,提升专业层次

得益于百年学府的深厚滋养,我们可以有更广博的空间,集合业界优势资源,塑造专业内涵。

整合省内优势力量,我们定期为学生举行八面来风的学术讲座,从《谈话节目主持技巧》到《省级卫视的策划》,使学生熟悉广播电视节目的一线需求与变化,时时对照、检讨,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保有前行的动力与明晰的方向。

胡正荣教授指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一个国家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必须有全球化的思路和视野。必须拥有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的广播电视运作观念和操作方式,如有关节目、经营、市场等的观念和操作。国际广播电视传播中所表现出来的‘国际化思维,本土化操作’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无论何种体制的国际传播,没有这样的认识及观念的不到位必然导致实践的落后。”多年来,我们请海内外专家为学生开办了多场学术讲座,其中有中国传媒大学的赵玉明教授、雷跃捷教授,复旦大学的黄旦教授、陆晔教授,台湾世新大学的赖鼎铭先生及数位专家、学者,香港城市大学的李金铨教授,美国夏威夷大学的丹尼斯教授等等。他们的讲座,为学生展现了宏阔的专业研究背景,带来了最新的成果、未解的追问、未来的构想。学生的专业视阈,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教材,变得视野开阔,思维活跃。

同时,聘请业界精英担任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兼职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既充实了我们的师资力量,也提升了专业含金量。我们的本科生拥有更广阔的课堂,拥有一方施展梦想的舞台。我们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有理论,有实践,有学术论文、科研项目,也有大量的广播电视作品。充分发挥学科的应用性特质,为地方媒体贡献了我们的力量,也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

4.以优秀师资保障高品质的教学呈现

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完善教学计划,注重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参与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鼓励任课教师进修、读博、留学、做访问学者,不断提高学历档次。鼓励任课教师参与一线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我们与广播、电视业界联系广泛,通过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监听、监看、审评,将我们的学术空间拓展到一线的实践环节,大大提高了新办专业的社会影响力与辐射力,更丰富了教师的内涵。通过学界与业界的横向联合,大大充实了我们的课堂教学。

教学管理制度上,坚持学生对老师的评议制度,同时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和思想动向都要随时关注,同时从成绩以及生活的动向上,每个老师都要对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思想趋向了如指掌,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相长、教学和教研互动的教育理念。以优秀师资保障了这个年轻的艺术类专业高品质的追求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准。

立足本土,放眼全球,紧扣时代脉搏,为未来锻造优秀传媒人才。愿我们的追求与探索,成为中国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发展中的优美和鸣。

参考文献:

[1]胡正荣.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竞争与创新,http://www.yan-huang.com/caaac/lecture/lecture_42.htm.

[2]林晖.类型化——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必由之路,http://www.cnr.cn/home/column/gbforum/zongshu/200310180106.html.

[3]麦楠.凤凰术——凤凰卫视企业文化.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年。

[4]周东华.新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发展路径探索.播音主持艺术(第9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

[5]王利芬.对话美国电视.中信出版社,2006年。

【注释】

(1)周东华,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系主任,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