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都市快报》栏目改版:揭示媒介议程设置

《都市快报》栏目改版:揭示媒介议程设置

时间:2024-06-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都市快报》栏目改版看媒介议程设置张楠摘要2002年1月1日,陕西电视台推出了本土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在此栏目运营的近10年中,它大胆地摒弃了传统新闻模式,注重新闻生活化。2009年,适逢《都市快报》栏目开播8周年,为了能够始终应对市场挑战,此栏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力求能够围绕特定的媒体设置议题,使之达到影响社会、影响公众舆论的效果。

《都市快报》栏目改版:揭示媒介议程设置

从《都市快报》栏目改版看媒介议程设置

张 楠(1)

摘要 2002年1月1日,陕西电视台推出了本土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在此栏目运营的近10年中,它大胆地摒弃了传统新闻模式,注重新闻生活化。节目主播和记者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样式,节奏明快新颖的栏目样态,海量信息播报以及融入市民生活的独特板块,迅速在本土市场获得了其他节目望尘莫及的市场占有率,并且也成为民生新闻栏目的代表,在陕西本土自办栏目中收视率高居榜首。2009年,适逢《都市快报》栏目开播8周年,为了能够始终应对市场挑战,此栏目进行了全新改版,力求能够围绕特定的媒体设置议题,使之达到影响社会、影响公众舆论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方向就是以《都市快报》栏目的全新改版为例,将过去的栏目样态与改版之后进行对比,旨在对改版前《都市快报》栏目议程设置瓶颈以及改版后栏目议程设置模式进行分析,力求能从当今竞争激烈的节目市场中寻求到一条适合民生新闻发展的快捷之道。

关键词 都市快报;全新改版;议程设置;优势与局限性

一、《都市快报》栏目的创办与发展

1.民生新闻的起源与发展

“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在现代社会中,市民阶层开始争取自身的话语权,民生便与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结合,于是,便出现了‘民生新闻’这一概念”(2)。民生新闻关键就体现在它能否了解当前公众的心理特征,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此类民生新闻栏目也一定会成为百姓喜闻乐见,社会关注度高的新闻栏目。基于民生新闻的本质,在一些简单化的民生新闻出现之后,市场化大众媒体的竞争便随之而来,人们对于民生新闻所取得的市场优势也变得重视起来,各家媒体纷纷仿效,从而引起了市场中大规模的变革。最终,促使媒体市场在新世纪再次进入了一个挑战与发展并存的时代

2.《都市快报》栏目的创办

2002年,这个可堪称全国民生新闻起始的年份,一直在为孕育着的民生新闻寻找着机遇。一时间,全国大多数的新闻媒体都把开办民生新闻栏目作为自身发展的新契机,进而逐步占据“民生市场”。因此,在民生新闻发展炙热的大环境下,陕西电视台也应大势所趋开播了全新都市青春频道,并同时推出了陕西电视台最早的民生新闻代表栏目《都市快报》。这样的变革不仅使陕西电视台在全国观众面前展现出了自身的新形象,同时更迎来了转型与兼容性发展的新机遇。

3.《都市快报》栏目的发展

《都市快报》在陕西电视台自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已成为陕西老百姓所熟知和喜闻乐见的民生新闻栏目。根据索福瑞(CMS)调查的电视收视率数据显示:在西安本土市场2004年全年收视率占前10名的节目中,《都市快报》栏目排名第四,同年它便荣获“全国百佳电视栏目”的称号。2005年,根据CTR市场研究的广告监测数据,《都市快报》在晚上21∶30这个时段的收视率超过了中央电视台的某些频道。(3)而在2005年全年陕西市场新闻节目收视率调查中,陕西本土所有新闻节目中唯有《都市快报》栏目入主前10名。2006年,《都市快报》又以青春靓丽的形象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度荣获“全国最佳潜质电视栏目”,同时,《都市快报》栏目的主播韩冰也荣获了“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这些不菲的成绩使得《都市快报》栏目不仅在板块内容中不断推陈出新,而且在栏目的整体构架上也力求独具特色。总而言之,《都市快报》是在改变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发展,在不断更新的栏目样态和社会关注中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地前进着。

二、改版之前的《都市快报》

1.议程设置与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

议程设置的思想来源于李普曼《舆论学》中的“虚拟世界”概念。他认为:“大众媒介的报道会影响人们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构成一个由媒介所绘制的图景,引起人们的优先关注,进而对其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4)在大众传播中,媒介如何围绕特定的目的设置议题,使之达到影响社会、影响公众舆论的效果,这便是相应媒介针对市场必须做出思考的本质问题。简单来说,传播媒介就是作为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以发挥沟通、组织、教育等社会功能进而对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实施控制。然而,在传播的过程中议程设置只是一种方法或途径,可以更好地促进媒介行使自身职责,发挥特定功能。

所谓“议程”就是对当前问题进行选择性的报道,对选中的事情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这是胡正荣在《传播学总论》中为“议程”所下的定义。其实,从媒体的报道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只要媒介的报道倾向于一些问题,集中覆盖而象征性地“跳过”对其他问题的关注,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而另一方面,受众的收视心理和关注度总是集中在大众传播媒介所注意的问题上,并按照大众传播媒介确定的问题重要性来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因此,大众媒介的“刻意性”报道与受众的关注习惯都成为引导公众舆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学者德弗勒曾经对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下过这样一个定义:“媒介似乎把我们的注意力导向某种特定的问题或争端,媒介越重视什么,公众就越关心什么。”(5)

2.旧版《都市快报》栏目的议程设置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也是一档栏目自身的核心与宗旨所在。一档出色的新闻栏目在议程设置方面也一定会有准确的角色定位。旧版《都市快报》的栏目设置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栏目不断滚动的社会资讯、4—5条西安本土新闻(每条时长在1分钟左右),以及为市民提供服务信息的相关内容(如便民电话、航空指南、旅游信息等等)。从构成栏目的主体板块我们就可以看出,旧版《都市快报》无论是从整体节目时长,还是资讯数量上都没有很好地发挥媒体的服务性作用与舆论引导角色。因为栏目时长较短,只有8分钟左右,所以我们无法完全将自身的关注点具体到民生民情中,让百姓生活真正融入新闻播报中。因此,深度分析旧版《都市快报》的栏目设置与板块内容是发现问题,进而寻找到解决问题方法的捷径。

(1)栏目制作单一,信息量不足。议程设置主宰着新闻从选题到制作的整个流程,而信息制作的流程也是媒体设置议程的体现。一条出色的新闻报道会在栏目播出的前7秒中迅速抓住人们的眼球,抓住人们的视觉审美心理,进而抓住人们对于新闻栏目的关注度。旧版《都市快报》由于栏目时长与信息量不足,画面色彩单一以及新闻敏感度缺乏等问题造成栏目整体的新闻资讯量不足。因此,便很难抓住观众的“收视停留”,从而“绑定”观众继续收看其他板块的内容。

(2)内容定位偏移,新闻价值量降低。媒体的议程设置内容会直接影响到受众把哪些问题视为重要、哪些新闻作为持续关注的部分,大众媒体迅速、广泛地传播信息会促使议程设置的内容直接影响大众对现实的理解,因此,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筛选新闻价值量高的事件进行报道,无疑会成为社会影响力大、关注度高的新闻媒体。因为凡是媒体视为重要并在报道中突出强调的问题,在受众那里一样会得到相同的重视。2005年,《都市快报》的栏目新增加了“午夜直击”与“记者跑街”这两个全新板块,以支撑栏目的整体构架,力求能达到让百姓在西安的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都市快报》的身影,从而树立贴近百姓形象,宣传栏目自身的社会效果。然而,旧版的栏目内容因为缺乏实践和经验不足,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带给栏目自身的局限性也不可小视。这两个板块的新闻内容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出现了偏差,栏目中大量出现了各种无新闻价值的琐事,诸如在街上看到一面倾斜的墙,大树砸到了路边停放的汽车,树上停了一只受伤的鸟儿,某人的狗在街上走失,公交车站牌上的字迹模糊等等“无味”的报道。因此无论是“记者跑街”还是“午夜直击”板块,所报道的新闻内容都具有方向性错误,没有准确地定位出报道内容的特性,而是一味地增加数量。这样盲目地跑街搜集新闻,最终会导致栏目新闻价值含量降低,而且也会逐步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深度及整体把握。

(3)板块设置低俗,部分观众群流失。在议程设置理论中,公众对于信息的接受是有一定限度的,因而媒介的议程无论设置得多么巧妙,一旦过量或者定位过低,那么只有部分的议程可能会被部分公众接受。2006年,《都市快报》又增添了“一说为快”和“当日菜价”两个小栏目以充实栏目整体内容。这两个板块主要是为了让百姓能切实感受到贴近感,拉近与百姓的距离。然而,在新板块的播出中,这样鲜明的目的却没有体现出来。观众对《都市快报》的评价是降低了新闻栏目本身的档次与地位,虽然说栏目宗旨是“定位民生,贴近百姓”,但用这种“低廉”的方式只会让栏目本身流失很大一部分素质较高的观众群。

(4)利益性过强,观众难以接受。服务性板块的设置是为市民生活提供服务性信息,让市民生活更为便捷。然而在2003—2006年的《都市快报》栏目中,这些内容从最开始在不同新闻事件连接时在屏幕右方滚动播出到2006年直接作为最后一个栏目板块由主持人为观众介绍,由此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和受众关注度,然而缺陷与不足也与之俱来。这些信息的播报最终是和赞助商“连接”在一起的,所以广告也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栏目中来。以往此类信息的获取途径只是观看,而现在必须要看完赞助此板块的旅行社和机票预售中心的广告后才能得到,并且广告时长一般都超出了提供信息的时长。这样盲目的时长设置不仅会使观众收看此栏目的耐心丧失,还会让那些真正需要此类信息的观众怀疑信息的真实性。所以,这样的板块设置收效并不理想。

3.旧版《都市快报》栏目的局限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旧版《都市快报》栏目的整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都市快报》栏目在发展中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但对于节目存在的本质问题而言,栏目的改革犹如隔靴搔痒。因此,栏目的改革与创新必须基于对媒介议程设置的准确把握。

首先,在信息扩散之前,也就是媒体报道新闻事件、公众接受之前,必须通过编辑“把关”,对新闻事件进行选择和筛选,力求对新闻信息量高并且具有强烈社会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而不仅仅是一个本土新闻的“大杂烩”,毫无意义可言。媒体在议程设置中扮演“把关人”的角色,防范和杜绝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以及低级下流新闻内容的传播,媒体会根据他们的需求对新闻进行筛选,再传给受众。

其次,传播效果是媒介追求的最终目的,对于信息的重新整合或解释会直接作用于传播意图和传播效果,因此媒体的报道必须建立在对自身的定位和对受众深刻了解的基础上。真正出色的民生新闻应该做到小中见大,由浅及深,通过对平凡百姓和普通事件的关照,为百姓的日常生活提供行动参照和价值坐标,从而真正贴近民生,关注民情。因为它代表了所有百姓的心声与生活,所以它必须在一个特定的高度完成观众对它的期待。

最后,新闻报道必须增加信息量,强化媒体特定的信息环境。大众媒介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栏目革新时,必须加强宣传性目的,针对受众群,突破“灰色新闻”的收视瓶颈,真正做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综上所述,旧版《都市快报》栏目的定位与栏目设置已不能胜任民生新闻的代表栏目,所以,它的改革与在观众面前的重新亮相将势在必行

三、全新改版的《都市快报》

1.栏目改版的背景与契机

在近几年来的电视新闻领域,民生新闻的发展速度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它的发展形态与样式也在不断地改革与更新中趋于完善。因此,成功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民生新闻栏目比比皆是。2006年,在民生新闻发展的大势所趋之下,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大力发展民生新闻,贴近百姓创收视率”的发展战略指导思想。同年1月1日,陕西电视台开播了都市青春频道,各类栏目“分类播出”,节目定位和编排模式也进行了全新调整。这是一个年轻的频道,是陕西电视台改变观念、面对都市、根据观众需求设计的一个全新频道,因为青春意味着梦想,所以,“梦想与创造”成为都市青春频道的定位理念。2009年,适逢《都市快报》栏目开播8周年,在民生新闻如火如荼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栏目运营近10年地不断改革与更新中,《都市快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确定理念与角色定位,终于营造出了一个全新、多样化的整体新形象。全新改版的《都市快报》栏目以崭新的节目样态和新颖风趣的板块内容再次赢得了所有观众的青睐。这一举措为陕西电视台深化宣传改革、加强频道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全新板块内容“新”意“十”足

全新改版的《都市快报》栏目无论是从板块创意还是栏目设置上都遵循了“贴近民生”的主旨思想。栏目中一些细微之处的改变也成为改版之后的新意所在。

新意1:全新栏目预告,吸引人们的收视欲望

在新的一期节目开始之前2分钟左右会在广告片的右侧中央出现《都市快报》栏目的标志预告,并且伴随着倒计时。

新意2:栏目专属标志,视觉更加醒目

《都市快报》栏目的记者在进行出镜报道的时候,栏目的话筒标志换成了统一带有“都市快报”字样红底白字的栏目专属话筒。新闻栏目在画面中更为清晰。

新意3:节目导视告诉您,新奇节目即将呈现

在栏目播出与广告片交替的间隙,会出现6—7次的节目导视,以引起观众收视欲望,继续关注栏目。

新意4:突破传统样态,追求更新更美

以往的栏目中不会关注新媒体的资讯评价,而改版之后“主播快评”板块中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网络媒体的评论、跟帖以及博客言论所组成的。比如主播评论网络中的“幸福城市排名”等。

新意5:主题片花增加节日气氛

各类主题片花大幅增加。如春节植树节、妇女节等等具有特殊意义性的节日,在栏目中都会制作特定的片花进行宣传,色彩丰富,卡通动漫,FLASH制作一应俱全。

新意6:板块特有标志,让您一目了然

各板块都出现了专有的板块标志,如“第一现场”中会在节目播出的右下方出现“24小时”的板块属性标志。

新意7:结构分析加评论,理论实践一起来

以往的新闻制作都是新闻播报加之拍摄记录的简单串联,而全新改版后的栏目更注重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在新闻事件播报的同时画面还配有结构性分析,每一个部分构架层次更为清晰,让观众对此事件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

新意8:节目时长做调整,海量信息告诉您

《都市快报》栏目从最初开播采用滚动播出形式到现在拥有固定播出时间共经历了5次调整。节目时长由8分钟每天7次,26分钟每天3次,45分钟每天2次到现在60分钟每天1次。在2010年元旦之后,栏目由原先每晚21点30分提前到21点25分开始,这短短的5分钟便可以让观众了解本期栏目的更多资讯内容。

新意9:栏目画面与背景棚的变化。

如今播出的《都市快报》栏目画面色彩简单大方不混乱,以蓝色系为主打,不同于以往以红色系为主的色彩基调。以往的《都市快报》栏目无论是栏目标志还是新闻事件的标题,都以黑白红为主,颜色单一,且红色字样的题目非常显眼,有时还会出现色彩与画面色彩不搭配,混乱的局面。改版之后的栏目画面丰富,色彩搭配适宜。背景棚由原先的纯蓝背景,带有“都市快报”字样的色彩混搭板到现在的室内演播室,逐渐更新标准化,也使得人们的视觉审美标准逐步完善。(www.xing528.com)

新意10:滚动播出资讯与提示信息

全新改版之前,在每期节目主播串联新闻的间隙,画面右侧都会出现便民服务性信息。如外币价牌(英镑港币、美元、日元欧元等)、便民电话(包括电力抢修、法律服务、火警电话等)、实时冷暖(包括天气、风力、温度、感冒指数等)等信息,显得画面凌乱不堪,而且滚动的时间较短,不便于观众记忆。改版之后的《都市快报》大胆摒弃了以往类似的陈旧服务信息,新闻播报的间隙只会出现和此新闻相关的图片,画面整洁大气,简约时尚,新闻播报也拥有了辅助性的视觉体验。

3.改版之后的《都市快报》

全新改版的《都市快报》栏目在取材和播报方式上都采用了软性化手法,贴近了百姓的生活圈子,新闻内容也大多取材于百姓身边的事,因此亲和力和参与性都是栏目的亮点所在。而百姓关注的也恰好是这些,所以此栏目充分抓住了百姓的心理特点,即收集到市民新闻后采用亲和力强的播报方式,选择青春靓丽、邻家女孩般的主播,利用本土自身的宣传媒体进行传播,最后再经过后期“家常化”编辑制作,便成为百姓喜闻乐见、关注度高的一档民生新闻栏目,充分迎合了本土受众的新闻需求。《都市快报》栏目让每一份创意都付诸实践,让百姓生活真正融入新闻播报之中。所以,它成为百姓心目中的民生新闻代表。全新改版之后,它成为陕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民生新闻栏目以及都市青春频道标志性的王牌栏目,它为观众量身打造,展现独有的都市气息,最终以不俗的收视表现成为西安地区的超级栏目。

四、《都市快报》栏目改版总结分析

1.全新改版的栏目优势

首先,准确的市场定位与明晰的受众群体使得《都市快报》栏目在新闻制作和选择方面更具有针对性。锁定市民生活配以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新颖独特的播报风格,为广大市民“说”新闻,这样个性化的风格让栏目走向成功成为必然。

其次,创新性节目编排模式,板块内容全新亮相。8个板块各有特色,风格独具。通过分析人们收视心理,改变了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充分利用屏幕资源,不断滚动播出国内外最新资讯。这样做不仅相较于其他民生新闻类栏目信息量更大,资讯面更广,而且增强了民生新闻的服务功能,让栏目更具可观可视性。

最后,《都市快报》栏目在内容的选择上,都是立足于西安本土的市民生活,取材与报道都“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栏目自身不断审视社会问题,扶贫帮困,奉献爱心。如2005年关注渭南灾区,2006年关注贫困学生,2007年关注贫困母亲,2008年关注榆林白于山区缺水群众,2009年关注5·12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宁强县广坪镇金山寺村。2010年,栏目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镇安县米粮镇东山村,要为那里渴望走出大山的村民铺就一条希望之路。《都市快报》栏目在内容上做到了与百姓真正的“贴近性”,所以它有效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栏目本身与观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关注不仅能吸引收视率,还能塑造电视台或频道的媒介形象,最终带来良好的声誉。

2.全新改版的栏目劣势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快报》栏目已经进入了品牌的成熟期。它的社会关注度也逐日攀升,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它的成功和取得的不菲成绩。然而,改版虽然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栏目亮点,但改版之后的不足和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这些不足将直接造成对《都市快报》栏目的致命重击,最终导致栏目的失败,所以深究其不足就显得格外重要。

首先,栏目广告时长。在短短的60分钟节目中,居然插播了8次广告(以下是我在2010年3月10日晚上21∶25分收看《都市快报》栏目中记录下的广告时间)

从记录的这些插播广告来看,在整个栏目中的播出次数一共是8次,时长共计13分35秒。这样计算全新改版的《都市快报》栏目中非新闻时间就占去了近14分钟,占有率之大让人瞠目。广告片赞助虽然是电视台的生存之本,在黄金节目强档插播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这样插播的次数和时间几乎让市民无法正常地观看节目,导致观众最后对《都市快报》留下的印象就只剩下OLAY玉兰油、联通世界风、江中亮嗓、海飞丝、绿箭、银桥乳业、家乐浓汤宝等等商品广告。

其次,新闻记者文化底蕴与职业热情缺失。3月10日《都市快报》栏目记者对两会的专题报道中,报道层次感缺失且语言平实。再如“记者跑街”板块中,某些记者在报道时的个人情感色彩过于浓厚,直接影响了报道的客观性。作为新闻媒介的从业人员,必须重视自身文化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修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最后,在都市新闻“快”报的同时忽略了新闻价值。以民生新闻为主打的新闻栏目不是简单地进行“市民琐事”的整合,而应该深度挖掘其内在价值。节目应该在平凡和琐碎中透过现象解释本质,让市民真正理解民生新闻的意义。所以不能单独追求简洁快速的播报,而应在“快中求稳”“稳中究本”,最终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市民的关注有结果。

五、媒体栏目中的议程设置

1.新闻栏目的分类

区别于以往媒体对新闻栏目的分类方法,根据频道技术的革新与受众的个性、特点以及收视习惯,可以将新闻栏目进行以下分类:

第一,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为代表的主流新闻节目。

这些节目主要扮演着政府和党的宣传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喉舌功能。此类节目媒体在获取新闻线索以及报道编辑中,在基于新闻客观真实的原则上,必须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从而通过新闻报道,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这类节目的报道反映着社会主流阶层的思想动态。

第二,以地方频道《都市快报》和专业频道为代表的民生新闻节目。

无论是纸质媒体、电视媒体还是具有高端技术含量的数字化专业频道,都承担着为大众传递信息的责任。民生新闻之所以能受到社会群体的关注与百姓的关心,正是因为它体现了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这类栏目拥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和社会关注度,它是“社会百态的晴雨表”,百姓希望通过收看此类节目了解认识社会现状,学习关注社会动向。这类节目代表着社会大部分群体心声与利益诉求。

第三,以网络、手机原创为代表的草根新闻节目。

这类节目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代表了社会中低阶层对自身权利的强烈欲望。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与自身相关公共事务的话语权,从而引起社会的关心,甚至是政府的关注。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新兴媒体帮助他们实现“说话”的愿望。

2.媒体报道中的议程设置模式

针对上述三类新闻栏目,每一类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来与它们所代表的受众群体利益相吻合。其中,政府、媒体、受众三者紧密联系,围绕着事件的报道方式,共同推进事件的发展,因此,三种相应的议程设置模式便应运而生。

第一,政府→媒体→受众。

通常情况下,这类议程设置方式主要存在于主流媒体之中。政府在事件发生后最先获得信息,甚至于政府本身主导了事件的发生,从而充当了信源的角色。政府获知信息先于媒体和公众,因此通过信息的发布和掌握直接为媒体设置了议程,决定了媒体的报道议程,进而媒体再对受众进行相应的议程设置。可以看出,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级媒体为代表的一类主流媒体对议题设置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它们在媒介议程设置的过程中,从整体上覆盖了人们感知环境的范围,从根本上影响了舆论的发展方向和强度,最终便充当了对舆论的引导角色。

第二,媒体→受众→政府。

媒体作为社会的瞭望者和观察者,时时刻刻都在注视着社会上发生的事。作为“为百姓说话”的民生新闻节目和与民生相关的专业频道都对民生问题进行了“社会与自我的对话”。它们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引导人们在主流媒体之外树立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让百姓对社会事务拥有话语权和参与权,真正确立百姓作为民生新闻“主人翁”的地位。民生问题是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本质问题,媒体通过报道社会敏感事件,用特殊的报道方式真实再现民生问题和社会现状,从而引起社会关注,为公众设置了一个新的议题。由于社会群体庞大,因此人们的共识便会很快形成社会整体的议题,最终导致政府介入,真正开始关注“潜伏”的民生现状。因此,媒体在报道民生新闻的同时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话语权,还通过产生的结果实现了对公众事件的参与权。

第三,受众→媒体→政府。

对于广大受众尤其是处于社会中下层的受众来说,互联网的兴起为草根群体表达和参与社会公共事件提供了技术空间与路径,更重要的是,降低了因过度表达而带来的附加风险成本。在当前的社会状况下,以博客、论坛、微博、原创视频等为主的传播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中下层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和表达。在公众通过上传原创视频和手机图片等方式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具有同样认知的群体便会“疯狂”跟随,在网络传播中形成巨大的人际传播效应,因此,媒体根据社会关注度,将草根们探讨的话题作为节目的报道议题。随后,自上而下地席卷整个社会阶层,最终政府也会根据媒体的事件报道率对社会事件进行相应的关注和解决,这类议程模式从本质上就凸显了普通民众作为社会基础的绝对地位。

3.议程设置理论的意义与局限性

议程设置理论诞生至今,已经历了一系列实证探索,并且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在传播领域都得到了毋庸置疑的体现。“议程设置”理论在公众感知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重新揭示了大众传媒的有力影响,即确立了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地位。在新闻报道中“把关人”直接决定了报道什么事,采访什么人,传播什么消息,这一切重要的信息和决策无不来自议程设置理论。其次,“议程设置”的模式分类清晰地向公众展示了消息的来源,揭示了大众传播过程背后真正的控制源头。最后,“议程设置”理论对我们详细考察传媒的舆论导向过程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它为公众认识传播与社会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然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在认识“议程设置”强大功能的同时,决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因为它还没有涉及“议题”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方面,所以,对待“议程设置”理论,我们必须有清晰的认识和理性的判断,否则缺失了这个前提,那么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六、结论总结与局限性分析

通过以上对《都市快报》栏目改版前后的对比综述以及结合议程设置理论的总体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改版之后弊大于利。虽然改版后的栏目样态和报道手法增强了,但广告片对新闻内在价值的影响还是比较突出。笔者建议应大幅减短广告片时长,节目中穿插2—3条时长在1分钟左右的广告片更为适宜。不要以“利益”为基点去做民生新闻栏目,应以“百姓”为主,真正确立百姓作为民生新闻“主人翁”的地位,重新赢得那些因为广告而流失的受众群。

其次,媒体人的素质考验。媒体应适时加强对主持人和记者的培训以增强文化内涵和自身修养,因为民生新闻主持人不同于新闻栏目主持人,要求更多地在于外貌形象、声音条件等方面。对于民生新闻主持人来说,他们必须是一个具有综合传播素质并具备独特魅力和社会影响力的“民众代言人”。从一个更为深层次的角度来说,要把民生新闻做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就必须具有媒体人的素质与涵养。

本文虽然对《都市快报》栏目的改版前后通过议程设置的理论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了其不足并提出建议,但由于研究能力有限,文章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但由于新媒体和图书馆可查阅参考的文献和视频资料有限,并且文中的分析数据和板块设置都是通过笔者观看多期改版前后节目视频资料和参考以往文献资料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所以可能存在一定偏差。笔者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收集资料,关注《都市快报》栏目与议程设置理论的最新发展,以得到更加准确的结论。

七、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栏目从开播以来到现今发展的历程回顾,可以看到栏目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和不断磨合的过程。虽然改版的弊端较为凸显,但笔者相信,一档如此受欢迎的民生新闻类栏目经过不断地发展与变革,最终将会摒弃弊端,发挥出栏目优势,真正成为百姓的“代言人”。面对明天,《都市快报》栏目将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继续承载着青春与梦想,在改革之路中不停歇地向前迈进。

【注释】

(1)张楠,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2)资料源自百度百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19128.

(3)韩隽,李安定.民生新闻公共服务因子探析——以陕西电视台“都市快报”为例.今传媒,2007年第1期。

(4)李普曼.舆论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126页。

(5)德弗勒.大众传播学通论.华夏出版社,1989年,第33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