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茹 刘 磊(1)
摘要 近年来的影视剧中,陕西关中方言频频出现、屡屡出彩,甚至已经成为最时尚的元素和最传神的表达方式,从而获得广泛流行。究其原因,关中方言的易辨识性、天生的喜剧感染力、陕西名人的榜样作用以及关中乃至陕西厚重的文化感都让关中方言以影视剧为载体和平台,得以广泛传播并绽放其耀眼光芒。
关键词 影视剧;关中方言;流行性传播
陕西方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方言之一,它极具乡土气息和生活化的特征。陕西方言包含陕北方言、关中方言和陕南方言三大类别,其中关中方言指的是陕西关中地区所使用的方言。使用区域为关中地区,即陕西省中部谷地,包括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和铜川市及其所辖市县地区等。在整个陕西境内,无论从使用人数、使用区域还是重要性上,关中方言都占了主导地位,在很多场合关中方言几乎成为陕西话的代名词。
很多电影为了体现作品及表演的真实性最终都选择了陕西方言尤其是关中方言作为语言符号。若干年前,陕西籍演员郭达在小品《换大米》中地道的陕派表演、浑厚的嗓音、震天的底气以及酣畅淋漓的情绪表达,让全国观众首次体会了关中方言的秦风古韵,并且揭开了关中方言通过电视展示自身的序幕。此后的关中方言在影视剧中的出现更是此起彼伏。比如,郭达在战争喜剧《举起手来》中使用的是关中方言;倪萍用关中话演绎了《美丽的大脚》中纯朴的乡村女教师;张艺谋在自己指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中客串表演的那句“安红,我爱你!”的经典台词被很多人传唱。此外,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中多次出现万千将士齐吼“大风”的场面,而这采用的就是关中方言的发音,虽然外地观众可能很难理解其含义,但雄浑的气势和古秦地的厚重文化风采却通过仅仅两个字的发音便连绵不绝地传递出来。
近两年关中方言又起新高潮。甚至京城圈内人士以会模仿两句醋熘陕西话为荣。这一语言现象的风靡要归功于《武林外传》中风情万种、眉目传情的佟掌柜。那句西安味十足的“我的神啊!”,吟唱出了原本粗犷有余的关中方言中温婉的一面,随即成为传诵率极高的时尚流行语。2008年,根据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小说《高兴》改编的同名电影选用了一大批陕西专业演员和业余票友,一水儿的西安话将原著悲悯的结局彻底变为了喜剧收场。随后的宁浩作品《疯狂的赛车》中原本两个戏份并不多的毛贼因为一口纯正的关中方言让人捧腹大笑,抢尽了眼球。2009年,电影《夜店》《斗牛》、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中均特意将关中方言作为卖点大力宣传,可见关中方言流行风热潮不减。
一门地域性语言为何能在全国范围的观众群体中备受关注,成为一种流行性传播且温度持续不减呢?流行是指新的行为或思维方式在社会群体成员中,逐渐普及形成的集合现象,具有一时性和现实性的特征。众多影视剧自发地使用关中方言正是在不断地向受众演示其行为和思想特征以及代表的文化,一时间形成了具有规模效应的流行现象。影视剧中为何会如此频繁和广泛地使用关中方言,具体分析有如下几点原因。
第一,关中方言的易辨识性。
关中方言属北方方言,普通话即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以北京话为标准音形成的,关中方言具有典型的北方方言特性,这对于能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观众来说,听懂和理解关中方言没有任何障碍。影视剧中可以普遍使用关中方言很大程度上也正基于其容易辨识的特性。绝大多数的观众都能通过关中方言理解作品要表达的基本含义,这与南方地区方言相比是有明显优势的。南方的地方方言的使用是在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很难在大范围传播中起到作用。此外,影视剧作品大都在保留语音语调不变的基础上对方言进行了或多或少的改良,去掉了很多生僻难懂的表达,采用“关中腔说普通话”的方式取而代之,从而进一步提高传播内容的辨识度。
第二,天生的喜剧感染力。
影视剧的重要职能就是提供娱乐给观众。正是因为关中方言天生的喜剧感染力,很多情况下在影视剧中承担着提供娱乐的重要职责。这种喜剧感染力源于关中方言夸张和易于与喜剧结合的艺术特点。关中人说话时口型开合较大,声音洪亮,表情夸张,还连带丰富的肢体动作,投入时会口沫横飞、张牙舞爪。影视表演特别是喜剧表演中常需要借夸张的演绎来调动观众的笑神经,关中方言夸张性的特点正是关中人直爽的性格特点赋予的。另外,关中方言集雅俗元素于一身,为传达幽默提供了足够的延展空间。在剧情的设计上,操关中方言的角色无论主角还是配角大多数都是喜剧性角色,方言台词也多为刺激发笑或抖包袱之用,长此以往观众已养成了听到关中话就嘴角上扬的习惯。关中方言带来了普通话和其他地方方言所不能企及的喜剧效果,它也成为“搞笑方言”的代名词。在大众娱乐影视剧中,关中方言频频出现,适应并满足了观众的观赏习惯与传统趣味,全国的观众借此了解陕西人、关中腔、地域风情的同时,也认识到了关中方言独特的喜剧魅力。(www.xing528.com)
第三,陕西名人的榜样作用。
近年来,陕西籍的导演、编剧和演员在影视圈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高,如导演张艺谋、顾长卫,演员郭涛、闫妮、苗圃,以及很多知名的作家编剧都是地地道道的关中人,他们在影视剧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或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因为他们与关中方言天然的关系,所以他们切身了解其特色,也善于运用它,也就很自然地通过作品将其展演出来。这些陕西名人因为自身的力量和优势客观上降低了关中方言进入电影、电视剧作品的门槛,确保传播渠道的通畅,增加了关中方言在影视剧中出现的频率。
第四,关中文化影响力的提升。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亮点。八百里秦川的腹地西安是关中文化集中体现之地,作为13朝古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时代的古长安之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而关中方言,贯穿古今,引导人们追忆汉唐的辉煌,见证深厚的关中文化底蕴。影视剧中关中方言的流行是陕西及关中文化影响力提升的必然结果和集中体现。多年来,伴随陕西经济的振兴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体现陕西关中文化的戏曲、曲艺,以及电影、电视剧等文艺形态越来越为世人所熟悉和关注,受众对陕西关中文化的理解加深了,误读也明显减少了。影视剧对关中方言的广泛使用和大众对它的追捧本身就证明观众对这样的表达方式是有需求的,是可接受的,对其所代表的地域文化是存在兴趣的。陕西作为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的省份,文化产业的发展战略备受国内外的关注,陕西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势必会推动陕西文化在全国乃至世界的传播及其影响力。
关中方言带有平实的乡土气息和浓浓的生活味道,易于树立鲜明的关中人形象,也衍生出人物粗犷、憨厚、直率的性格特征。大众媒体通过关中方言的运用,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将影视作品人物置于特定的关中地理及文化背景之下,这是文艺作品民族性与本土性的有效体现。也正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的大量使用正渐渐从一种流行蜕变为常规的表现样态。更重要的是,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关中方言作为关中文化乃至陕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扮演好文化互动交流的纽带角色。
参考文献:
[1]张莹.从方言节目看分众传播的兴起.今日南国,2008年第3期。
[2]佐藤孝,杨春霖.关中方言漫议.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4期。
[3]亢海玲.透视方言栏目剧的生存空间——基于受众认知心理视角的探析.现代视听,2008年第7期。
【注释】
(1)赵茹,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刘磊,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