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命运之神:量子力学的自旋结果是无意义的询问

命运之神:量子力学的自旋结果是无意义的询问

时间:2024-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已经知道你会得到一个上下或左右的测量结果,但妄想在测量之前就能够算出电子的自旋“果真”是一个上下的还是一个左右的特征,那是无效的。但是依照基本的量子力学箴言,“波粒二象性”,正是同一结果。问客体是否果真是粒子还是波,完全是一个无意义的询问。

命运之神:量子力学的自旋结果是无意义的询问

12.是还是不是?

如果作为一个实际的问题,我们不得不依据波函数描述电子,这是因为它们也有能实验地显现出来的类波的一面吗?当然!

在1927年美国的克林顿·戴维森莱斯特·革末,以及英国的乔治·汤姆森(他的父亲约翰·汤姆森在1897年底最早发现电子),完成了演示了电子波动特征的实验。它们使能精确地控制能量的电子束指向镍晶体;个别的镍原子在各个方向散射这束入射电子,并且因为在晶格中所有原子被几何精确地排列,被散射的电子的行为犹如它们被个别原子相干地发射到空间中去。正如光子实验中的双缝作为光子相干源并产生一个干涉图样那样,镍原子扮演了电子的相干源角色并产生一个干涉图样,它能被置于镍晶体附近用于记录散射电子的某种探测器(一个摄影胶片将会做得很好的)检测。

这些实验看到了干涉图样这一事实的意义在于,电子显示出类波的性质。你不能使粒子产生干涉图样。对于电子及光子这种规则根源于它们的波长、依赖于它们的能量或者等同地说依赖于它们的动量;较高的动量对应较短的波长。因为电子都具有相同的动量,它们产生干涉图样,源于一个能够被推论的波长,并且这个波长正是量子力学所要求的(所有的电子有同样的波长,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是这样,来自不同波长的电子之干涉图样会在空间重叠,不断地把明暗区模糊成一个没有信息的污点)。

自1927年,传统地被看做粒子的客体的类波方面已由许多人多次演示。原子像电子一样,能够被散射,并能产生干涉图样。恰在最近,以原子替代光子的双缝实验翻版被进行,并且出现了相应的干涉图样。(www.xing528.com)

这类结果被普遍认为是支持“波粒二象性”思想的,按照这种思想,基本客体既不是波也不是粒子,但有时是这种或那种,或许经常有点是两者。这已经抓住了量子力学的基本难题之一,虽然历史地看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进步,不知怎么地它仿佛是量子力学不可思议性的一个缩影。

我们正在学习的是,你在任何一个实验中所看到的现象不只依赖于你正在测量的东西,而且也依赖于你为测量而设置的你的那些装置。如果你发送一个电子穿过斯特恩—革拉赫磁铁,它就像一个粒子在起作用,出现在这一束或那一束中。但是,如果你散射相干地来自一个晶体的电子,它们就行为得像波,产生一个干涉图样。电子是否真的是波,或者是粒子这样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关键在于要注意你的要测量的东西,而不要企图推断感觉背后正在进行的东西。

或者再想象这样一个问题,当你用斯特恩—革拉赫磁铁,它们的排布不是垂直的就是水平的,测量电子自旋时究竟有什么发生。我们已经知道你会得到一个上下或左右的测量结果,但妄想在测量之前就能够算出电子的自旋“果真”是一个上下的还是一个左右的特征,那是无效的。事实上,它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它是不确定的,它是规定你所测量的那个东西的测量结果本身。试图明确表达电子自旋的一个“上下—左右二象性”的原理毫无意义,因为你正试图固定一些完全不确定的东西。但是依照基本的量子力学箴言,“波粒二象性”,正是同一结果。你能测量这种或那种性质,并且已经懂得试图计算一个电子或一个光子或一个原子“果真”像什么如何没有意义。波粒二象性无论如何是量子力学如何工作的一个例子,但它只是一个误人的例子并且有时它打破这样的一个例子,即你所得到的是你测量的东西。问客体是否果真是粒子还是波,完全是一个无意义的询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