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光和热的能量释放-火刀的利器!

光和热的能量释放-火刀的利器!

时间:2024-06-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火刀,也被人们称为火镰。它是人类以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取火工具。在人类漫长的用火历程中,火刀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功臣。此外,卜奎火镰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是一种馈赠佳品。火刀火镰在不同的地区,其特点也是不同的。宋代以后,又被人们称为“火寸”。

光和热的能量释放-火刀的利器!

第二节 取火利器——火刀

远古时代人类往往依靠自然界的天然火来获取火种。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取火变得越来越方便。如果没有对远古时代人工取火的考证,没有几个人能想象出原始人类的取火工具。

火刀,也被人们称为火镰。它是人类以钻木取火和击石取火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取火工具。它有一个显著的优点:携带方便而且不会受天气影响。

在人类漫长的用火历程中,火刀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功臣。在打造时,做成形如弯弯的镰刀一般,因其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故名火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陕北农村仍然比较盛行这种取火工具,现如今,很难见到火刀的踪影。

银制火刀

原始的火刀,结构比较简单,仅在一块长形钢材的两端,锻打一个环形手柄即可。后来,逐渐发展为配备一个皮夹袋,用来贮存火石和艾绒。随着时间的推移,皮夹袋上开始装有饰品。例如金、银、铜或铁质图案花纹,直至镶嵌珊瑚珠玑,用来显示华美贵重。这种装饰特别受到游牧少数民族的重视。

人类利用火刀取火时,先将皮夹袋前盖揭开,将火石(敲成片状的质地细密的小石块)和艾蒿绒团取出来,艾绒团与石片紧贴在一起。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将其捏住,另一只手握火刀,以钝刃与火石边缘相互摩擦撞击,当火花飞溅到艾绒上便会被点燃。然后用干细的茅草将冒烟的艾绒包起来,使其受风生焰,再加上一些干枝劈柴,即可用来烧火煮食物了。

火刀和其他配饰

清朝人西清撰写的《黑龙江外记》卷五中曾这样写过:齐齐哈尔“又出火镰,关以东贵之,称其加钢甲于内地,号卜奎火镰,相赠答以为土产佳品”。由此看来,齐齐哈尔所产的火镰早于清嘉庆年间,已经是名牌产品了。它的质量高于关内的产品,在整个东北是非常受欢迎的。

此外,卜奎火镰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而且还是一种馈赠佳品。火镰在皇室贵族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如今,故宫中仍然保存着清代雍正乾隆皇帝曾经使用过的火镰。该火镰是由宫中的工匠精心制作出来的,下部是用钢铁制成的,上部是用金子打造而成的,而且还刻有精美的龙纹。火镰盒是由象牙雕刻而成的,共有三个格子,分别用来放火镰、火石、火绒。象牙盒一边刻有“乾隆御用”,另一边则刻有“黄振效恭制”的字样。一直以来,很多火镰盒由长年在宫中做活的广东象牙雕刻工匠黄振效制作而成。火镰盒是用丝带连接起来的,与盛香料的荷包及盛牙签的、耳挖勺的物品放在一起,佩带在朝服的腰带上。这些都体现了满族马背生涯的生活特点。

火刀

火镰在不同的地区,其特点也是不同的。(www.xing528.com)

在欧洲,有一些火镰是用整块铁板做成的,呈动物状。除了刀刃部分,其他部分都可以用作打火时的手握把。

藏式火镰,风格粗犷,个头儿大,造型豪放。

头人贵族所用的火镰更加精美,缀满了金、银、铜做成的装饰品,而且上面还镶嵌着绿松石红珊瑚以及各种宝石,看上去贵气十足。

蒙古族人所用的火镰,其铁制部分并不是镰刀形状的,而是一个长圆形的,风格比较独特。此外,其火镰环上还配有皮条制成的佩带,充分显示了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

火镰,虽然远不及火柴方便,但同样也有一些火柴无法与之相比的优点:其一,不怕潮,火镰经常是带在身上的,只要火绒不湿,即使阴天下雨也能够用来取火;其二,不怕风,火是钢与石头相互撞击而产生的,即使再大的风,也不会影响到取火;其三,安全,最初制造的火柴非常容易自燃,引发火灾,然而火镰只有用力撞击才能取火,安全性能高。

火镰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增长,火柴应用较为普遍,火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迄今为止,存在的火镰数量少之又少,有许多年轻人根本没有见过火镰。如今,火镰已经成为珍贵的收藏品。火镰是由工匠手工制作而成的,出现重样的是极少数的。因此,收藏起来的火镰形态各异,趣味多多。

蒙古族人使用的火镰

知识小百科

发烛

中国的取火工具,历来非常落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使用原始的“发烛”。到唐宋年间,发展成为一种以松木制成的比较精致的“发烛”。《委巷丛谈》 :“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磺涂其锐,名曰‘发烛’。”宋代以后,又被人们称为“火寸”。《清异录器具》是这样记载的:“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松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即神之;呼‘引火奴’。今遂有贷者,易名‘火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