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YANG CHENG LIANG HAO DE SHENG HUO XI GUAN内容描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耐心准备,逐渐加速。

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第五章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YANG CHENG LIANG HAO DE SHENG HUO XI GUAN

内容描述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乎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又问:“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再仔细分析一下,就会越发感到那位科学家的话、培根的话确实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在学习问题上,几乎对于每一个人都适用。如果你渴望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如果你渴望有效地利用时间,如果你渴望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那么,就请你尽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作用

习惯是人的行为习惯,是行为的自动化,不需要特别的意志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在什么情况下就按什么规则去行动。习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生的一种力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建立稳固的生理和心理的“动力定型”。习惯是人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规律性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便难以改变。长期有规律地安排学习的人,便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好处:

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之一: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如果不是靠习惯,这许许多多看似平常的事做起来就会显得手忙脚乱,甚至丢三落四,以至于使你动辄被动,造成心烦意乱。

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之二: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饭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便可终身受益。

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之三: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儿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儿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儿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儿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那些愿意玩儿的人拖他去整天打麻将、玩游戏机保龄球,他会感到没意思、无聊、难受。即使出于身体锻炼的需要或者不得已而逢场作戏,他的心思也仍然始终在学习上,甚至连睡眠做梦的内容也都与学习相关。这也是潜意识在发挥作用。潜意识的作用非常大,一些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休息的时候,甚至在睡眠的时候产生灵感,都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与外界刺激,与自己不懈寻觅、孜孜以求、长期探索的问题之间保持着必然联系。剑桥大学的哈钦森在他的调查材料中说:有70%的学者承认在自己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中,梦境发挥了重要的启示作用。现代科学之父——笛卡尔认为,自己1619年11月10日晚上3个互不联系的梦造成了他生活的转折,梦境使他形成了关于方法论和数学物理方面的基本概念。1865年,德国的化学家凯库莱坐在颠簸的马车上打瞌睡,梦中揭示了苯的分子结构之迷。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也是在梦中看见他日思夜想的元素周期表的。为什么两位化学家能够梦见苯环、元素周期表而普通的农民、商人却梦不到?答案很简单,就是因为前者具有这方面的潜意识而后者没有。

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道了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你告别。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第一步:耐心准备,逐渐加速。经常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的。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为何常立志?原因是:很想好好做,就是做不好。因此,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步就要说到做到,坚定不移。计划每天要记10个英语单词,就一天不落地去记;认识到写字潦草、做题马虎这些毛病,就在写字、做题时严加注意,确保字字工整,题题复查;意识到了不良学习习惯的危害,就自动自觉地克服;制订了学习计划,就定时定量地去完成;决心使自己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全校的位次前移,就要千方百计地挖掘自己学习的潜能。

第二步:控制环境,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中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面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中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自己要严格监督自己,发现偶有偏离,应立即作出调整。比如,发现自己的字写得不规整了,发现上课时自己精神溜号了,发现自己没有执行或没有完成学习计划了,发现自己躺着看书、看电视了,发现自己走路或骑自行车时思考问题了……立即作出调整。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便踩出来了。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翱翔。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进入轨道以后,你就仿佛进入了自由王国,你再不必着意约束自己,而是顺其自然,你是在做惯性运动。这时你还需要注意两件事:一是要消除外部干扰,二是要排除内部故障。外部干扰主要是那些可能使你偏离甚至脱离轨道的引力,内部故障主要是受挫折时情绪不佳而放纵自己。对付外部干扰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当你的生活圈内有人向你施加不良引力时,你可以寻找理由暂时跳出这个圈子,消除不良引力,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排除内部故障的有效途径也是转移注意力。当你的内部发生故障时,如产生忧郁、悔恨、愤懑、迷恋、惋惜、忧伤等情绪波动时,你可以通过做具体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

有人认为,儿童的内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习惯是一种惯量,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人,要比那种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以及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人具有较大的潜在能量。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这才是一个负责的母亲,这才是一个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好母亲。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学会照顾自己和学会劳动

1.要重视自理能力和劳动的道德价值。

让孩子学会自理,学会照顾自己,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就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

2.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热爱劳动的意识。

孩子已有独立意识萌芽的时候,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孩子只会什么事都要等大人替他准备好。家长应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3.培养孩子独自克服困难的能力。

对于孩子来说,一些事情要做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让孩子去做事,不管孩子哭闹,不“心软”、“妥协”,依顺孩子。家长若感情用事,不仅不能给孩子勇气,无助于孩子克服困难、经受磨炼、战胜痛苦,相反,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慌、软弱。

要培养孩子独立、不怕困难的精神,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二、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要讲究方法

1.抓住时机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时时处处都有劳动的机会,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家围着一个“太阳”转,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俱备,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家长应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2.经常鼓励孩子,不断提高要求。

孩子刚开始从事劳动时,常常会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家长不要因此就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劳动,养成习惯。有这么两位母亲都很疼爱孩子,可两人观点不同,做法有别,其结果也就各异。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甲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我说你不会,你偏要逞能,躲开!让我重新给你叠。”这个孩子由这之后再不愿尝试着自己做事情了。乙母亲却欣喜地赞赏孩子:“哟!今天你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瞧瞧!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这个孩子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动手应多采取积极鼓励的方法,然后再提高要求,使孩子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从而增强其做事的信心。

3.采用多种方法教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

(1)在家中,可以通过让孩子当老师,教爸爸、妈妈洗手、扫地等方法,巩固所学的技能。

(2)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孩子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激发孩子参与做的欲望。

(3)通过游戏的方法,激发孩子兴趣。如运用“我是阿姨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劳动技能。孩子们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然后,再帮助孩子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4)通过和爸爸妈妈比赛,以竞争形式让孩子知道只有天天自己穿衣、整理玩具等,比赛才能获胜。开始时,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有成功感,当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后,家长可提高要求。

(5)让孩子当“魔术师”或爸爸妈妈当摄影师。开始时先指导孩子学会有关技能,然后孩子来当“魔术师”让玩具“变”整齐,让饭菜“装进”肚子,让手帕“变”干净等,家长可当摄影师将孩子劳动的情境拍摄下来,以调动孩子学习各项生活、劳动技能的积极性。

(6)家长可带孩子外出参观成人劳动情景,有时也可让他们模仿,形象地学习一些劳动技能技巧。

4.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及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家长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提出相应的要求。如2~3岁的孩子,让他用勺自己吃饭,初步学会穿脱衣服、开合拉链,自己拿放玩具等;3~4岁的孩子可让他们自己穿脱衣服、系鞋带、洗手、叠被褥、洗手绢、自己整理图书玩具等;5~6岁的孩子除了自理劳动外,还可让他们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如让孩子饭前摆放餐具、饭后帮助收拾饭桌,还可以要求他们扫地、擦桌子、浇花、饲养小动物等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早地学会去做,并能做好,这是人之常情,但家长也应看到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节奏,有着各自特有的成长速度及规律,重要的是,让孩子依照自己的规律顺其自然慢慢地伸展。父母除了必要的帮助以外,还应仔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不宜要求过高过严,孩子自然会有不同于昨天的今天。孩子是一点一点变化,一点一点长大的,家长应该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才能有效施教。

5.经常做“记录”,通过“记录”来评价孩子在家情况。

父母可以设计“小能手在家情况记录表”,记录幼儿在家独立生活及劳动的情况。如完全独立完成的项目打“√”;有时独立完成的打“△”;常需成人帮助完成的打“×”;自己不能完成的则留空白,对此情况家长不应放弃,应鼓励孩子尽量去做,相信孩子能够自己完成。家长也可将孩子每天应该做的事情用图画出来,请孩子自己把每天做的情况用符号标出来。通过表格的记录和有针对性的评价来督促幼儿在家学习独立生活、劳动的技能。

6.不溺爱孩子,对孩子的教育要持之以恒。

由于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不少孩子在幼儿园能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吃饭,可回到家里却什么都不干,摆出“小皇帝”、“小公主”的姿态。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不能有时因工作疲劳或赶时间,就对孩子说:“今天就让我来喂你”。“今天不用洗了,明天再说吧。”等等,这样做的后果只会使孩子为他以后不认真做事留下借口。所以合理的要求一经提出,就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一、人人都要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每位同学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人。最亲近的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兄弟姐妹,然后是姑姑姨姨、叔叔舅舅、姥姥姥爷以及许多或远或近的亲戚。这些人都很爱我们,关心我们,使我们能够沐浴在幸福的阳光下,健康地成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上了小学后,我们的同学、朋友更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我们离不开身边的这些亲人、朋友,离开了他们,我们会觉得没有幸福,没有欢乐。

社会是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里,谁也离不开谁。每办一件事,每生产一个产品,都需要各个岗位上的人们互相协作。就比如一个工厂生产一台机器,需要整条流水线上的人们各司其职,密切地配合。如果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即使是一个小小的毛病,也会影响整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这台机器就会是个废品。

同样,我们的成长过程也离不开这个社会。从我们一出生那天起,就有许许多多的人和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自来水厂工人为我们生产自来水;服装厂工人为我们制造衣服、鞋、帽;幼儿园的阿姨教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学校的老师教我们写字、算数、长知识。我们在悠闲地看电视,可在这后头又有多少人的辛勤劳动: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在紧张地拍摄节目,演员们在认真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他们的每一项工作都与我们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们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我们。一个社会要想正常地运转,就需要各个部门都正常地工作。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有自己特定的责任。只有大家都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各项事业才能成功。我们少先队员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的腾飞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我们都要为社会做好事。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都来为社会出力,把力量都使在一块,我们的建设步伐才能迈得更快、更稳。

我们要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就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己。另外,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我们的成长又要经过社会的考验。只有在社会性劳动中培养自己完善的人格,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当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现在我们的年龄还小,社会还没有要求我们承担直接社会责任。社会现在对我们的要求就是要学习承担直接社会责任,培养为他人服务的责任心。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投入到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劳动中去,在劳动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低年级的公益劳动

一、二年级同学年龄还比较小,只能做一些简单的公益劳动,而且一般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在校园内或在住家附近开展公益劳动。

低年级学生应学会擦黑板、扫地、抹桌椅、开关门窗。当好值日生,搞好室内外卫生。

1.擦黑板

上课的时候,大家最关注的是黑板,因为老师不停地把要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没有黑板,我们就没法上课,没法学习。

擦黑板要先准备好黑板擦。把黑板擦完一遍后,磕掉黑板擦上的粉笔灰,再将黑板全擦一遍,特别是不要忽视了边边角角的地方。有的地方够不着,可以搬个凳子,站在凳子上擦,一定要擦干净。

2.摆桌椅

我们一上课,就要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把书本、铅笔盒放在桌子上。大家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老师看了才会高兴。

可是,如果课桌椅没摆好,这儿一张,那儿一张,歪歪斜斜,我们坐得再好再端正,看着也是不整齐的,就会使教室显得很乱。所以每天上课前,值日生都要先把课桌椅摆整齐。

全部都摆好了,可以站在讲台中央仔细检查一下,看中间两排桌子是否在教室的正中间;横排看或者竖排看,桌子是否在一条线上;桌与桌之间的距离是否合适;总之,一定要整齐划一、不歪不斜。

3.擦课桌椅

我们扫完地后,经常会发现桌子上白花花的一片,这就是大量的灰尘落在上面了。我们每天要坐在椅子上,还要在桌子上写字,桌椅脏了,我们的衣服也会弄脏。我们要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看到桌椅脏了,就应该动手把它们擦干净。

教室里课桌椅比较多,一两个人擦起来比较费劲,可是几个人一起干,边说笑边干活,很快就会完成任务了。擦桌椅时,别忘了把老师的讲台也擦干净。

4.擦门窗

教室的门窗也是很容易脏的地方。我们也要定期地擦一擦,使它们和教室的地板、桌椅一样干净。

门窗都擦干净了,整个教室就会显得更加宽敞明亮。

5.打扫清洁区

除了要每天打扫教室以外,还要定期打扫室外清洁区。因为学校是我们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地方,我们有责任共同来保持学校的清洁卫生。每个班都把各自负责的清洁区搞好,整个学校就干净了。

在打扫时,要服从老师或班干部的分工与指导,认真完成自己的任务。不要怕苦怕累。在打扫自己的清洁区时,不要把脏物扫到其他同学或者其他班的清洁区去,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打扫清洁区时,可以展开劳动竞赛,看哪个班打扫得又快又好。

三、中、高年级的公益劳动

中、高年级学生的公益劳动活动范围较广,要求做到下面几点:

会使用简单工具绿化、美化学校环境,帮助烈属、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打扫庭院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www.xing528.com)

1.布置教室

教室是同学们在学校活动的小天地。怎样才能使我们的小天地更舒适更美观呢?这需要大家开动脑筋,献计献策把教室布置好。

布置教室,主要是要使教室看着更加赏心悦目。同学们还可以想出许许多多布置教室的好办法。布置好的教室,我们不要去破坏它。要爱护教室里的每一张纸,每一幅画。

2.定期打扫公共场所

清洁区是我们在学校里负责打扫的卫生区。光把教室、学校打扫干净还不够,我们应该开辟一个校外的清洁区,各班负责某处公共场所,如街道、街心花园、广场等,定期地轮流派人打扫。

打扫街道时要注意安全,注意来往车辆,不要在马路上跑过来跑过去。车来了,要主动地往路边上让。垃圾不要往马路中间扫,要扫在边上。不要因为我们在打扫卫生而妨碍了交通秩序。也不要挥舞着劳动工具在公共扬所打闹,劳动工具都很脏,拿它打闹是很不卫生的。我们要给大家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因为我们都要做勤劳而懂事的好孩子。

热爱劳动是光荣的,为大家利益而进行的劳动更加光荣。

3.清理花坛

很多学校都有“红领巾花圃”。“红领巾花圃”是我们全体少先队员共同浇灌的园地,是我们大家付出心血的结晶。花圃里的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就像我们这些活泼健康的红领巾,在大自然的雨露下茁壮成长。

花儿为我们奉献了它的美丽,我们都喜爱鲜艳的花朵。可是花儿也是需要人护理的。只有经常地清理花坛,给花圃打扫卫生,爱干净的娇嫩的花儿才能开得更美丽。

清理花坛,要先拔去花坛里的野草。拔野草要连根拔出。还要看准了拔,不要把一些小花苗当成野草拔去。拔野草要小心花草,不要损坏花草。拔出来的野草要集中起来扔到垃圾箱里去,不要就地扔在花坛里。

拔完了野草,就开始清理小石头,把花坛里的小石块、小瓦片、小木头片,还有一些果皮纸屑都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有的同学捡起一块小石头就到处乱扔。这样不仅容易打着人,而且落在花坛外,也同样影响环境卫生,我们不要做顾此失彼的事。

花坛都干净了,我们再来看看是否需要给花儿换盆。有些花长高大了,盆太小就会影响它成长,这时就需要给它换个大盆。换盆的时候,不要把花直接拔出,最好能连土一起移栽到另一个花盆里,千万不能伤着花根。移到另一个盆里后,敷好土,再浇上些水。

花坛需要经常清理和浇灌。培育花朵是一项使人心情愉快的工作,听着大家赏花时的啧啧称赞声,我们一定能体会到劳动的快乐。

4.做小小的义务“交通警察”

红灯、绿灯、人来、车往,繁忙的城市每天都吐纳着大量的车辆和人流。我们的城市为什么能如此秩序井然,我们坐车为什么这么安全?这是谁的功劳?是我们的警察叔叔,是我们警察叔叔手中的指挥棒。不管严寒酷暑、烈日寒风,他们总是顽强地站立在他们的岗位上,手中的指挥棒有力地指引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

我们不仅要遵守交通规则,而且要自觉地帮助警察叔叔维持交通秩序,减轻他们的负担。

我们可以在公共汽车站监督乘客,不让他们站到车道上;该排队的地方,制止人们插队;检查公共场所自行车、摩托车和其他车辆的停放位置。

除了这些,我们还要运用自己所学的交通规则的有关知识搞宣传活动。在人多的街道、公共汽车站、火车站向人们宣传城市交通规则,号召人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可以印制一些有关交通规则的小册子、小传单,散发给过往行人,使遵守交通规则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遇到违反规定的人,我们要大胆地制止他,并向他讲述有关的规定,使他认识错误,保证以后不再犯。

为了更好地遵守交通规则,我们自己也要加强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试着扮演交通警察,并且边学边向家人、邻居宣传。

5.当一名小小卫生监督员

“不准随地乱扔果皮纸屑”是一条卫生准则。少先队员都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清洁工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他们每天起早摸黑,把我们的城市打扫得干干净净,使我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整洁卫生的环境里。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不要玷污了我们美丽的城市。

少先队员能做好这一点还不够,还要帮助别人理解讲究卫生的意义。我们可以在游人较多的公园、旅游景点向人们宣传卫生常识,提倡保持环境卫生。在车站、码头的候车室里贴上“不要乱扔果皮纸屑”的宣传板。在街道的角落上贴上“不要乱倒垃圾”的纸条。在厕所里贴上“废纸请进纸篓”的字条。

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要由老师组织我们去做。而且在公共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时刻记住自己是个学生,是个少先队员,讲文明讲礼貌,这样人家才能真心服你,同时也要注意安全。

6.拥军优属

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军人的家属为了祖国的安全,为了全国人民的幸福,宁愿忍受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品格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拥军优属是我们社会的好风尚。少先队员都敬佩解放军叔叔,更应该成为拥军优属的积极分子。

把附近你所知道的军人家庭列个通讯录,定期地轮流上门拜访。军属、烈属家里有谁过生日了,我们可以集体送个小礼物。每逢过节、过年,我们更应该上门祝贺。

有的军、烈属家里人口较少,就剩下老人、妇女和幼儿。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帮他们做家务活。有的家里没有识字的,我们就可以充当“先生”,帮他们给远方的亲人写信。见到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就要尽快行动起来,帮他们解决。如果军、烈属家里有人生病了,又没钱看医生,我们就要号召大家献出自己的爱心,为病人募捐。

拥军优属是人人应尽的责任。通过向军人、向军属学习,我们可以培养自己博爱、坚强的性格。

重点透视

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魏书生

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良好的习惯是孩子所储存资本,会不断地增值,而人的一生就在享受着他的利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出考试题的习惯。学生应该觉得考试不神秘。高中学生应该会出高考试题,初中学生会出中考试题。

12.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二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祝大家在尽到生存责任的同时,更多地享受到育人的快乐。

自我测试

学习习惯测试

你想知道自己学习过程中,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吗?试着回答下面的问题,可以帮助你明白自己的学习习惯。

阅读方面

1.阅读时,我会先确定阅读的目标,认清自己要从中学什么。( )

2.在详细阅读课文之前,我会先将该文粗略地看一遍。( )

3.我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与速度来配合不同的读物与阅读目的。( )

4.我会留意课文里的标题、分题与课文前后的问题。( )

5.我会留意课文中的图表、地图和相片等。( )

6.阅读时,我能分辨出哪些内容重要,哪些不重要。( )

7.对所阅读的读物,我会努力尝试对它发生兴趣。( )

记忆方面

1.对于必须牢记的内容,我会尝试先行了解、明白。( )

2.我会将需要学习的东西组织起来,如写下大纲、分成类别等。( )

3.对于刚学到的东西,我会尽快复习。( )

4.我会将复习时间分成若干段落,并适当安排休息。( )

5.在学习时,我能分辨出哪些资料重要,哪些不重要,并使注意力集中在重要的资料上。( )

6.我会尽量将重要的东西牢牢记住。( )

7.我会将学过的知识融会贯通。( )

8.我会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复习。( )

9.我会将学到的东西或知识加以应用。( )

笔记方面

1.我会应用简写的方式如符号、图表等,使笔记看来更精简易明。( )

2.我在记笔记时有很大的灵活性,以便随时加插、修改或重新编排次序。( )

3.我的笔记选用不同的组织方法如列序式、大网式、分类等,以配合不同形式的内容。( )

4.我的笔记内容是经过自己的思考、过滤及重组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的。( )

5.上课时,我能同时听老师讲课及用笔记摘录内容。( )

6.我会拣出内容的精华而避免原文照抄,以避免将老师所讲的一字不漏地写下来。( )

结果分析

如果你答“是”的次数较多,则表示你有较佳的学习习惯;反之,你可能就要尽快改善学习方法了。

相关链接

习惯的力量

在美国,有兄弟两个,一个出奇的乐观,另一个则非常的悲观。他们的父母想让他们的性格都改变一些,于是就把那个乐观的孩子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屋子里,把悲观的孩子锁进放满漂亮玩具的屋子里。过了一个小时,当他们打开悲观孩子的屋门时,发现他坐在一个角落里,正在伤心地哭泣,原来他怕不小心弄坏了玩具,受父母责骂。

当父母打开满是马粪的房间时,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在兴奋地用一把小铲子挖着马粪,并不断地把散乱到门口的马粪铲干净。看到父母进来,那乐观的孩子像发现奇迹似的嚷到:“爸爸,看!这儿有这么多马粪,附近肯定会有一匹漂亮的小马,我要给它清理出一块干净的地方来!”这个乐观的孩子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里根,他从报童到好莱坞明星,再到州长直至走上总统的宝座,乐观一直伴随着他。

心理学家维纳第的研究发现,人们对外界事物所抱有的稳定的情感和态度,大多由他们从小习惯化的情感归因模式所决定。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学生的各种习惯是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多次重复而产生的,许多有益的好习惯,往往比坏习惯更难形成。我们的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良好习惯,因为形成良好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