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本章揭示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本章揭示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9章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而要问问什么会令你满足,并且为之做点什么吧!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康德告诉我们,如果想使自己的行为有道德价值,必须出自于责任感。按康德所说,如果一个人因为高兴而去帮助人,那他所做的事是没有道德价值的。就像康德一样,他们相信,持续地以私利为出发点,最终只会带来与他人利益的冲突;如果我们不与自私倾向斗争的话,我们将会伤害他人,无视他人的需要。

本章揭示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第9章 幸福的土壤:仁爱之心

不要问这个世界需要什么,而要问问什么会令你满足,并且为之做点什么吧!因为这个世界需要的,正是你为之付出的。

——惠特曼

教学是我的天分。我在集团里教过总裁,在大学里教过学生,还教过问题青年。讲课使我感到开心,它带给我当下的益处以及未来的益处——快乐和意义。我讲课是因为我想教(因为我热爱教课),并不是因为这些课需要我教(去满足他人的要求)。

换句话说,我不是一个利他主义者。我做任何事的最大理由(无论和朋友相聚或是当义工)都是因为它们可以让我开心。无论是用理论或是实际行动去解释终极财富,它都是我所有行为的目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安,觉得这是种自私的行为,即以自己的幸福、私利作为所有行动的出发点。无论明确或不明确,这种不安的来源都是一种信念,即一种道德上的责任感。(www.xing528.com)

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康德告诉我们,如果想使自己的行为有道德价值,必须出自于责任感。在只顾私利的情况下,我们的行为其实是没有道德价值的。按康德所说,如果一个人因为高兴而去帮助人(因为那样可以使他开心),那他所做的事是没有道德价值的。

有些哲学和宗教相信牺牲是道德价值的来源。就像康德一样,他们相信,持续地以私利为出发点,最终只会带来与他人利益的冲突;如果我们不与自私倾向斗争的话,我们将会伤害他人,无视他人的需要。

世俗的眼光所看不到的是,我们并不需要在利他或利己上做出选择,它们是可以共存的。事实上,就像哲学家爱默生所解释的那样:“人生最棒的补偿,就是世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在不顾自己的情况下衷心地去帮助他人。”自助与助人是分不开的:帮助别人越多,自己就越开心;自己越开心,就越容易去帮助别人。

图9–1 助人与幸福感

反思:回想一下你帮助人的时刻,再体会一下那种感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