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尼科特研究:创造力与幸福圈

温尼科特研究:创造力与幸福圈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打造幸福圈心理学家唐纳德·W·温尼科特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无条件的爱所带来的力量,等同于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幸福圈”。而“享乐主义型”追求另一半的前提,主要考虑的是其中的快乐,他们把快乐误认为是幸福。“享乐主义型”很容易把欲望当成是爱,他们的快感最终会消退,因为那种没有意义、只求醉生梦死的感觉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温尼科特研究:创造力与幸福圈

打造幸福圈

心理学家唐纳德·W·温尼科特(Donald W. Winnicott)做过一个研究: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要比不在母亲身边玩的小孩更富有创造力。当孩子们在母亲身边的一定范围内活动时,他们的创造力是很惊人的,也可称为“创造力圈”。在这个圈内,孩子们勇于去尝试,跌倒了自己可以爬起来,原因是他们知道那个永远无条件爱他们的人就在身旁。

成年人由于经历比较丰富,不需要像孩子那样一定要离亲人很近。对于我们而言,只要知道有人在关怀着自己就可以产生同样的安全感。

无条件的爱所带来的力量,等同于给我们建造了一个“幸福圈”。若身在其中,我们就能勇于追求有意义且快乐的事情。我们将大胆追求激情释放的自由,它可以是艺术商业、教学或是园艺。无论最终是否富有或成功,无条件的爱才是幸福的源泉。

如果有人真正爱我,那他/她肯定希望我表现出我的核心价值,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我的潜能与价值。

无条件的爱是美满关系的基础,但仅有它还不够,就像无论工作、学校还是家庭,都必须同时具备意义和快乐,才能让人真正幸福一样。

如果一对情侣为了未来而在一起,比方说可以帮助彼此达成金钱上或是名望上的成就,这属于“忙碌奔波型”的关系;此外,两人都认为现在努力工作、聚少离多是为了实现快乐的未来,也属于这种情况。当然,有时为了享受现在也需要对将来的利益做出一点点牺牲,但如果长时间只是为了未来而活,这种关系是很难长久维持的。

而“享乐主义型”追求另一半的前提,主要考虑的是其中的快乐,他们把快乐误认为是幸福。“享乐主义型”很容易把欲望当成是爱,他们的快感最终会消退,因为那种没有意义、只求醉生梦死的感觉是无法得到幸福的。

至于那些虚无主义者,他们会认为结婚是件“应该做的事”,也可能因为周围的朋友都结婚了,所以自己也不得不走入围城。由于他们对亲密关系没有什么期望,所以只能漫无目的地待在他们的伴侣身旁。

反思:回想一下你曾有过的一两段亲密关系(不是亲密关系也可以),它们是属于哪个类型的?它们有没有发生改变?

爱与牺牲

有时,即使深信跟适合的人在一起可以获得幸福、长久相爱,人们也可能会变得不开心,主要原因来自于对伴侣、孩子或是婚姻的责任感。他们错误地相信“牺牲是一种美德”,但他们忽略了一个要点,那就是:如果只是为了别人而维持亲密关系的话,迟早会感觉挫败与不幸福。开始时也许不觉得,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的快乐、意义被伴侣剥夺了;再往后,就会觉得与这个人在一起是迫不得已而不是心甘情愿的,这样的态度会慢慢影响到对方,以致最终对感情绝望,不再有快乐和意义。

就算在双方彼此深爱的情况下,如果把牺牲和爱并列,认为牺牲越大爱得越深的话,幸福也一样会受到影响。

要知道,对方需要你为他/她付出时,无论金钱、时间还是感情,这都不是一种牺牲;当我们爱一个人时,我们会感觉到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像纳撒尼尔·布兰登所提到的,“为他人付出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这是爱情的重要组成部分”。(www.xing528.com)

这里所说的牺牲是指一个人放弃自己的幸福。比方说,妻子为了配合丈夫海外的工作而放弃一个她深爱的、别处无法找到的工作,这就是牺牲。由于这工作对她有核心价值的意义,是让她有使命感的工作,所以放弃它等于损害了她的幸福。同一情况下,如果妻子只是请一星期的假来帮她先生完成任务的话,则不算牺牲,因为她并没有放弃任何核心价值的东西,所以也就不会损害到自己的幸福。再者,由于她和他的幸福是绑在一起的,当其中一人幸福时另一人也会幸福,甚至更快乐,所以帮助对方也就是帮助自己。

当我们很难分辨一个选择到底是牺牲还是有助于双方的成长时,唯一的甄别方法就是在感情中以双方的幸福为标准去衡量一切行为。

两人的关系其实就是终极财富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幸福的交易。就像所有的交易一样,在双方都获益的情况下才是一笔成功的交易。当其中一人在终极财富上受损时,当他为了对方不断地付出时,结果就会使两人都不幸福。为了能让这笔交易成功,我们必须确定这种交易是对等的。

心理学家伊莱恩·哈特菲尔德(Elaine Hatfield)专攻两性关系问题,她指出:人们在两性关系中既不喜欢“占便宜”,也不喜欢“吃亏”。当两人觉得感情公平时,双方都会比较满足,而且关系也比较容易维持下去。这并不代表两人需要赚得一样多,在这里平衡点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用终极财富来衡量的。当然,在任何两性关系中,妥协都是无法避免的,是正常的。有时候为了另一半多付出一些也是必然的。但从整体来说,这段关系必须同时为双方带来幸福,两人必须在结合后过得更幸福。

反思:有什么样的方法可以使你与你的爱人过得更幸福?你们两人如何通过这段关系为彼此带来更多幸福?

理解是爱的基础

在美国,将近40%的婚姻走向了离婚的结局,这个数据对我们维系长久感情的能力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特别是我们发现,那剩下的60%尽管没离婚,但也不一定幸福。这难道说明人类不适合长期的亲密关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抑郁症患病率上升的统计数字不能说明人生来就是不幸的一样。

有时候离婚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伴侣都是般配的,有时他们长期相处下来也确实无法和睦相处。通常分开的原因来自于对爱以及爱的表现的根本分歧。大部分的人把性关系当成是真爱,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性的关系,是无法长久的。无论一个人的伴侣如何有吸引力,两人之间怎么“来电”,那些最初的兴奋感以及肉体上的诱惑迟早都是会消失的。新奇的东西对我们的感官确实有刺激的作用(“新鲜感会产生性兴奋”),但双方互相熟悉之后,这种刺激感早晚会消失。

两个人彼此间的熟悉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会使新鲜感降低;但另一方面,熟悉你的伴侣,真正去认识他,则会带来更强烈的亲密感——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爱更好地成长,同时也会带来更和谐的性生活。

在《婚姻的热情》(Passionate Marriage)一书中,性治疗师戴维·施纳屈挑战了传统观念中认为性仅仅是生理能量的观点。在多年对两性关系的研究之后,他证明了性生活是可以变得更和谐的,但前提是我们的目标是基于真正地理解彼此。

施纳屈指出了培养真实亲密关系的方法,那就是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想被理解”而非“想被认可”上。进行深刻地自我探索是保持爱情和热情的必要条件。我们必须打开心灵,与伴侣分享自己最深刻的需求和恐惧,甚至性幻想和生命的梦想。除了让伴侣认识到自己的努力之外,还要尝试去真正地理解对方。在此,我们可以设计一张爱情地图,针对自己伴侣的世界,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亲密伴侣的价值、热情、想法以及期望。

彼此理解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永远都可以发现并找到更多。这样,两性关系也会变得有趣、刺激并且不断成长。如果我们将注意力转向去理解对方以及被理解,那么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时候,无论是一起吃饭、照顾孩子或是性生活,都会变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反思:想想看,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伴侣更好地理解你?你可以怎样去更好地理解你的伴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