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幸福学习法:兴趣与成果并重

幸福学习法:兴趣与成果并重

时间:2024-06-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6章幸福学习法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在与弟弟讨论这个问题之后,我发现了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一旦解脱,我们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是幸福。但“性爱模式”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当强调成果多于养成对学习的兴趣时,学校其实已经是在鼓励忙碌奔波的信念并且抑制孩子的情感成长了。

幸福学习法:兴趣与成果并重

第6章 幸福学习

教育是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

——马克·凡·都仑

我的弟弟约翰目前在哈佛大学就读心理学专业。在开始专业学习之前,他喜欢一切跟心理学有关的东西,比如读书、思考、写文章。而现在呢,他很厌恶心理学。

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多数学生都讨厌学习,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得不努力用功呢?在与弟弟讨论这个问题之后,我发现了两种学习动机模式——“溺水模式”与“性爱模式”。

“溺水模式”有两个特点:(1)有从痛苦中解脱的强烈愿望;(2)一旦解脱,我们常会把那种舒适误认为是幸福。如果把一个人的头按进水里,这个人会痛苦,会挣扎着要出来。如果他在最后一刻离开水,他第一件事就是拼命地呼吸,接着便是那醉人的解脱感。

当然学生们的情况没有那么恐怖,但这种动机的性质(避免失败)却是相同的。在每个学期中,他们沉溺在自己不喜欢的作业里,因为考试失败会让他们感到恐惧;可一旦从书本、功课和考试中解脱,他们即刻就可以拥有那种轻松感,而这种感觉很容易被误认为就是幸福。

从孩提时代就被刻在我们脑海里的这种先苦后甜的模式,是我们唯一熟悉的生活方式,然后,“忙碌奔波型”就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有吸引力的选择了。(www.xing528.com)

但“性爱模式”却提供了一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一种可以同时得到当下与未来幸福的模式。那些美好的学习时光,无论是阅读、研究、思考还是写作,都可以将其视为性爱的前奏。学生们的经验表明,当知识和直觉的界限消失时,即当我们找到答案时,就像是性高潮的感觉。在“溺水模式”里同样会有这种达成目标后的高潮,但在“性爱模式”中,我们却是从一开始乃至每一件事里都能得到快乐。

让学习本身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是每个学生的责任,尤其是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因为那是最独立的学习时期。但是,通常多数学生进入这个独立时期的时候,已经养成了忙碌奔波的习惯。他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观念就是用名誉和成绩来衡量自己,他们最大的责任就是拿到好成绩,而不是去享受学习的快乐。父母与老师都希望孩子们得到幸福,但前提是他们自己必须首先相信:幸福才是至高的、最重要的财富。孩子们对暗示极端敏感,通常他们会把父母和老师的观点内化,即使这些观点并不明确。

学校里,我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去追求快乐并且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如果一个学生对做社会工作者感兴趣,并开始考虑这个选择的得失,这时老师就应该鼓励他,而不是告诉他做生意可以赚得更多;如果他想从商,父母也应该支持他,而不是告诉他从政才是他们对他的期望。如果父母和老师都相信幸福是终极财富,那么这种鼓励就是最自然、最符合逻辑的选择。

反思:回想一下,你记忆中最好的老师都做了什么来启发你对学习的兴趣?

当强调成果(实在的目标)多于养成对学习的兴趣(无法衡量)时,学校其实已经是在鼓励忙碌奔波的信念并且抑制孩子的情感成长了。“忙碌奔波型”所相信的就是成果比情感上的快乐更重要,因为他人只会对成果表示赞赏,而情感却会影响成果的获取,所以最好压制它或是根本不要理会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事实上情感不仅是追求终极财富(幸福)的必需品,而且也是追求物质的必需品。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里说道,“心理学家们一致同意,人类的智商(IQ)对于成功的帮助只有20%,其余80%则来自于其他的方面,其中就包括我所说的情商(EQ)”。“忙碌奔波型”的想法本身就和情商相冲突,更不要说既快乐又成功地生活了。

那么,老师和家长们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学生在学校过得更开心,同时又不影响学业呢?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在其“心流理论”(flow)中,教导我们如何创建适当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来帮助其成员平衡当下与长远利益,同时获得快乐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