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周诚自选集:略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周诚自选集:略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时间:2024-06-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学”即“农业经济学”的别称,并非是两门学科。在整个有关学科的总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学无疑具有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统筹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的确,有多种应用经济学科与农业经济管理学具有密切的关系。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调查和研究应当并重;局部经验和全局经验要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可偏废。

周诚自选集:略论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略论农业经济管理(1)

要做到科学地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需要具备科学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不仅目前从事这一工作的人们,需要以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武装自己,而且需要培养大量的新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以适应农业日益现代化的需要。那些认为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不需要什么经济管理;实行“包干到户”之后,不必要进行经济管理之类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那种认为农业经济管理谈不到什么科学和规律,仅凭老经验就可以的观点,也是难以令人赞同的。凡此种种不正确的观点,从本质上看,都是作为自然经济的小农经济观点的反映,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需要了。

放眼看世界各个农业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极为重视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和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在这些国家中,不仅国家各级农业管理部门中有大量的从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而且较大的农业企业中也有专门的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即便是在中小型农业企业中,其经营者也不乏大专院校农业经济、农业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且,所有的农场几乎都能得到有关方面的农业经济管理专门人员以咨询形式给予指导和帮助。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我们肯定要大大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并切实发挥他们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部门中,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在于,顺应市场经济的运行,协调生产关系,组织生产力,从而使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得以顺利实现,使科技成果得以发挥作用,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得以顺利推进,使亿万农民群众得以受惠,等等。因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作用,绝不在农业自然科技人员以下。我们甚至可以说,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是经济、技术活动得以正常进行所不可缺少的“催化剂”。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并不是农业技术员,他们也远远不止起到统计员、会计员的作用。一个称职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应具有的本领是,能够与有关的领导者、自然科技工作者相协同,综观农业、农村中的经济、技术活动的全局,进行纵横的经济、技术的论证和分析,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决策、指挥和监督工作中起到运筹帷幄的参谋作用。

笔者认为,“农业经济管理学”即“农业经济学”的别称,并非是两门学科。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培养农业经济管理人才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有关学科的总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学无疑具有承上启下、联系左右、统筹全局、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就使得它不可避免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概论的性质。同时,不言而喻的是,它并不能代替其他有关的学科。如果指望仅仅通过学习这一门学科就能获得有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的灵丹妙药,那是不现实的。对于形成一个全面发展的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来说,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科是不可缺少的:(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2)一般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原理;(3)与农业经济管理学相平行的、具有密切联系的兄弟学科,如国民经济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等;(4)农业生产技术学科,如农学、畜牧学、林学、农业机械学等;(5)高等数学、经济应用数学、计量经济学等;(6)广义农业经济管理学科领域中的具体学科,如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技术经济学以及其他已经和可能划分出来的具体学科。

农业经济管理学,如果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属于综合性的应用经济学科。有人认为它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学科;有人则认为它只不过是若干学科的有关部分的集合体。的确,有多种应用经济学科与农业经济管理学具有密切的关系。例如生产力布局、财政与信贷财务管理、商品销售和价格等学科中与农业有关的部分,既可以成为农业经济管理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又可以分别成为独立的学科或课程。这是学科或课程的组织问题,可能出现多种组合方案。不过,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并不是本文的任务。重要的是,在有关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著作中阐述的应当是客观的科学的规律,这些规律的来龙去脉,它的表现和作用,以及与此有关的情况等。这一要求并不因篇、章、节的安排状况(多寡、顺序等)而异。

学习、研究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一定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掌握前人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另一方面,要在自己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印证、深化、丰富、发展原有的理论。(www.xing528.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丰富的经验,但也走过不少弯路,遭受过不少挫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放宽政策,大胆探索,使我国农业和农村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百废俱兴、欣欣向荣的崭新局面。在新的形势下,出现了许多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新的形势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是:认真总结历史上的和当前的经验和教训,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给予科学的回答,转而指导和服务于当前和今后的实践。

应当强调指出的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调查和研究应当并重;局部经验和全局经验要结合;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不可偏废。只调查而不研究,必然只能停留在现象上就事论事;不进行调查(直接的和间接的)而只是进行研究,就难免出现相当大的片面性,自己的直接经验固然重要,但大量的间接经验却具有更丰富的营养。因此,无论从事农业经济的理论研究,抑或是从事农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工作,都应力戒片面性。尤其是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的理论、规律的探索,就更需要注意避免片面性,既要防止经验主义,又要防止教条主义

学习、研究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还要善于借鉴外国的理论、经验,做到以我为主,洋为中用。外国的理论和经验,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完全错误的或因社会制度不同、国情差异甚大,根本谈不到借鉴问题的;一类是可结合我国的情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某种程度上为我所用的;一类是基本上可直接援例采用的,特别是其中属于组织生产力问题的,其可用程度更高。

众所周知,目前在我国将“涉农”问题划分为“农业、农村、农民”三大板块并简称“三农”问题;而且,除了尚未建立“农民经济学”之外,早已先后产生了“农村经济学”、“农村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那么,最终是否会出现“农民经济学”,从而形成“三农”经济学并列或对立的局面呢?笔者认为,“农民经济学”的出现,恐怕仅仅是时间问题——类似的著作早已有之,“三农”经济学并存将是可以预见的。三者并不仅仅是名称不同,而且在实质性的内容上也有所不同。简言之,“农业经济学”以国民经济的农业部门的经济运行为基本对象,属于“部门经济学”(“条条”经济学)范畴;“农村经济学”以与城市相对应的农村地区的经济运行为基本对象,属于“地区经济学”(“块块”经济学)范畴;“农民经济学”则以区别于城市居民即市民的农村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基本对象,属于“居民经济学”范畴。那么,三者尽管关系密切、互有交叉,但是各有其独特的属性,从而同时并存不仅不是不可思议的,相反是顺理成章的。此外,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三农”经济学,也完全是可以预期的。此种“三合一”的经济学,必定具有多视角、多维度、多层面等特征,而独具特色。

行文至此,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农业经济学”——它是否会消亡于“三农经济学”之中呢?答案是完全否定的。作为国民经济农业部门的经济问题是万古长青的,从而作为研究国民经济农业部门经济问题的农业经济学,也必然随之而永葆青春。即使将来经济、社会高度发达,工农和城乡的本质差别消失,但是只要以动植物有机体为载体的农业生产依然存在,那么农业经济学就不可能消失。

【注释】

(1)本文是作者主编的《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问题》(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一书的“结束语”,涉及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与农业经济管理学问题,略有改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