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综观论(1)
一、什么是经济综观论,其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
华南农业大学魏双凤教授创建了综观经济学,著有《综观经济学》等书,澳大利亚华裔经济学家黄有光教授也崇尚综观经济学并著有《综观经济学》一书。前者认为,“既然产生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就要全面地、综合地看问题,就要把宏观与微观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产生了综观经济学。”(2)后者认为,“本书采用一种考虑到宏观经济变量(总需求、总产出、平均价格)的影响所进行的微观经济分析,模拟整个经济(或者一个行业)对成本、需求、预期以及其他因素的全经济性变化的反应。”(3)二者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但在内容上,前者侧重于经济关系的定性分析,后者则侧重于经济变量的定量分析。
受到以上二位学者倡导的综观经济学的启发,笔者试提出“经济综观论”,即对于经济问题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综合措施的经济理论。经济综观论与综观经济学有何不同?是否是一种独立于现有经济理论的新的经济理论?是否可称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回答是:经济综观论是受综观经济学的启发而提出来的,但它并不等同于综观经济学。经济综观论并不仅限于把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结合起来,也并不仅是考虑到宏观经济变量所进行的微观经济分析,而是广泛跨越各门经济学对经济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观察、分析的一种综合性、思路性经济理论,并不是一门独立的经济学。
经济综观论的基本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案是系统论。系统论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应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来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意味着视经济问题为经济系统。对于经济系统的综合考察和分析,就是进行经济综观。
二、经济综观对象的基本属性
经济问题包罗万象。为了对它进行综观,就必须把它分割为若干个“经济综观对象”(综观客体),诸如“时间经济”、“空间经济”、“区域经济”等等。每一个综观对象本身就是一个经济系统。从经济系统的角度来看,综观对象所具有的基本属性有以下六点:
第一,整体性(综合性)。构成综观对象的诸要素是一个整体,其作用、功能也具有整体性。
第二,相关性(有机关联性)。相关性是整体性的基本体现,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综观对象的开放性。这意味着综观对象是一个开放经济系统,而不是孤立系统、封闭系统。作为开放系统就存在着与外部环境的信息、物质、能量、人员等方面的交流。其二,作为综观对象组成部分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不可分割的。
第三,动态性。综观对象的开放性与相关性,必然导致其动态性,而且,还使得综观对象不可避免地具有自我调节性。
第四,有序性。有序性是综观对象的动态性所导致的,指综观对象在变动过程中,由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的发展(用系统论的专门术语来说,就是形成“耗散结构”)。
第五,目的性。目的性是综观对象运动的有序性所导致的,指综观对象在变动过程中向着一定的目标发展,在使用价值形态和价值形态上满足人们的需要。
第六,效益性。效益性是目的性所导致的。任何经济运行都必然产生效益。效益具有多样性,包括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宏观、中观、微观效益;内部、外部效益;近期、中期、远期效益,等等。效益还具有多层次性,包括最佳、次佳、平均、次平均、零效益、负效益等等。在综观对象的运行中,取得全面效益、最佳效益,效益矛盾降至最低点,是其运行最佳结果的基本表现。不过,除了效益性之外,还存在着公平性。效益性与公平性在何种程度上兼顾,则取决于经济、社会、政治多种因素,不可一概而论。
以上的前三个特征,完全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换言之,经济生活本身自然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至于后三个特征,则并不完全具有客观性。固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的自发调节(主要指利润的自发驱动),会使经济生活的运动由无序走向有序,由低效益走向高效益,但是,市场失灵也在所难免,因而需要非市场调节,需要人们的主观努力。因此,有序性、目的性、效益性,应当成为人们参与经济生活的行动准则,也是进行经济综观的准则。
三、经济综观对象的划分
为了进行综观,就要划分经济综观对象。下面举出八个例子:
第一,时间经济综观,指对于一切经济问题进行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段的综合观察与分析,以便理出经济运行的脉络,继承过去的积极成果,汲取教训改善现状,预测并谋划未来的发展。
第二,空间经济综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问题的综观;二是“经济场”(在形式上类似于磁场)效应的综观。前者是指对于各个地区之间、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往来、积极与消极影响等问题的综观;后者则是指任何一项工程(大到三峡水利枢纽,小到一家百货商场)与其周围一定距离内的一切项目之间发生的双向正负外部效应的综观。
第三,层次经济综观,即全局与局部之间经济关系问题的综观。其具体内容包括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经济关系,企业、车间、班组、个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农村中集体经济与家庭经济之间的经济关系,等等。进行这种综观的目的在于,正确处理各个层次之间的经济权、责、利关系,使之得到统筹兼顾。
第四,部门经济综观,指对于农业、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产业部门之间的多向联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的综观,以便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应有作用,并进行必要的比例调整。
第五,生产要素经济综观,指对于土地、劳力、原材料、机器、厂房、管理、科技等生产要素作用与相互关系的综观,其目的在于从数量、质量配比等方面改善生产要素组合,提高经济效益。要根据综观所得,改善薄弱环节,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科技、管理在生产要素中的作用。
第六,生产方式经济综观,指对于构成生产方式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综观,其目的在于使二者更加适应,关键是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七,再生产过程经济综观,指对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环节的综观;又可引申为对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以及对生产与销售、生产与生活、积累与消费诸环节的综观,以使各环节更加协调,避免片面性,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第八,得失经济综观,指对于经济生活中的盈与亏、成功与失败、正效益与负效益等的综观。其目的在于更加正确地衡量经济生活的得与失,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以上所述,只是经济综观对象的常见部分,此外还存在许多综观对象。例如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的经济综观、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经济综观等,都是信手拈来的例子。诸如此类的经济综观对象,无非是从经济问题的系统性出发,进行合乎需要的组合而确立的。如果对于任何经济问题都能够进行综观,并采取相应对策,就必然会大大改进经济工作。此外,还可进行经济问题与相关非经济问题的综观,如社会道德问题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问题的综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观等等。(www.xing528.com)
四、经济综观思维的综合性与综观工具的综合性
进行经济综观要具备综合性思维,即进行经济综观者的思维要做到立体化、多维化,以便对于综观对象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多变量的综观。其中,多侧面观察是指进行纵向与横向、静态与动态、功能与结构等方面的观察,以便透彻地掌握经济系统的整体;多角度观察是指对于经济系统在与环境的多种联系中所呈现出的多方面特征的观察;多层次观察是指对于诸如收入水平的高、中、低层次的观察,经济发展的高、中、低水平的观察,等等;多变量观察是指对于诸如工业、农业、商业、外贸等行业或企业的产量、产值、盈亏等经济变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以便从数量上了解宏观和微观经济状况。
对于经济现象进行综观,还存在一个“综观工具的综合性”问题,即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知识进行综观的问题。这是由于经济问题本身具有综合性,进行任何经济综观都不可能仅仅运用一两门学科的知识,而是要综合运用多门学科的知识,即进行跨学科的综观。通常,其中包括经济学中的跨宏观、中观、微观经济学的综观;还包括跨理论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等“上游”(基础性理论)经济学;部门经济学、要素经济学等“中游”(应用性理论)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统计学等“下游”(工具性)经济学的综观。在对于某一经济问题进行综观时,究竟需要运用哪几门学科,视实际需要而定。
举例而言,综观和分析国际金融危机问题,仅仅运用国际金融经济学,是肯定不够的。由于国际金融危机起源于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分析这一问题首先就会涉及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运用问题。换言之,国际金融危机,从本质上来看,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产物,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可能不涉及制度探索(例如,有人提出要走介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所谓“第三条道路”)。金融问题又与财政问题具有密切关系,因为它涉及货币政策、税收政策等,从而又不可能不涉及财政学、税收学等。此外,对这一问题的综观和分析,还会涉及世界经济学、外贸经济学、某些部门经济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等等,都是不言而喻的。
对于某些经济问题进行综观,还涉及跨越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管理科学的问题。例如,对于生态经济问题、环境经济问题、人口经济问题、医疗经济问题等进行综观,即是如此。这是由于,这类经济问题涉及生态学、气象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自然科学,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等人文科学,还涉及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医疗经济学等综合性经济学,以及其他经济学。
上述情况,不仅要求有关人员要具备多种知识,而且更要求多门学科人员进行密切合作。
五、举例说明经济综观论在土地与房地产经济中的应用
经济综观论既然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理论,就必然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加以应用。这里仅以经济综观论在土地与房地产经济研究中的应用为例。
首先,让我们把整个土地经济作为经济综观对象,考察一下它作为经济系统的基本属性。土地经济的三个组成部分,即土地经济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土地资源经济、土地财产经济以及土地资产(资本)经济,当然具有整体性、关联性。其中,土地资源经济是以实物形态的土地资源(含自然资源和人工资源)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的基本任务在于如何充分、合理、持续地利用土地实物以满足人类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然而,当今世界上的绝大部分土地资源并非是无归属的,而是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城市、集体、个人的,这样,土地资源的利用就必然要受到土地产权的制约。若调整好产权关系,必然大大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反之亦然。进一步,从价值的角度来看,土地资源又是有价土地资产、具有增减值功能的土地资本,它的运行必然会涉及土地产权的运行,从而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以上所述,充分表明了土地经济问题的整体性及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的关联性。而且,土地经济问题必然会在无序与有序的矛盾中运行,这一运行又必然以土地关系的不断调整和土地经济效益的不断趋优为目标。这些,可以说是不言自明的。
其次,不妨从土地与房地产经济内部抽出两个问题作为经济综观对象。
先以“时间经济综观”为例。1992年出现的房地产热,其本身虽然已经过去,但其影响却至今犹存,而且对于今后若干年的房地产的发展都会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全国大约9 000万平方米商品房的积压,也是跨越过去、现在、将来三个时间阶段的典型综观对象。对于这类时间经济综观对象进行分析,充分汲取经验、教训,定会产生巨大的有形、无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再以“空间经济综观”为例。土地经济问题的空间性最为突出。不同地区的土地,其用途、地租与地价水平相差极大。从考察其差别性的角度进行经济综观,着重是要搞清造成这些差别的具体因素,以便因地制宜地确定土地的最佳用途和最佳租价,从而取得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土地“经济场”的综观则具有独特的意义。这是指,在一块土地上进行投资,形成土地资本和土地附属物,除了对本块土地的使用价值以及地租、地价产生影响之外,还会产生扩散作用,即对于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土地使用价值和地租、地价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例如建立一座百货商场并运营之后,会因人流量、车流量的增加而使得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商业服务行业由此繁荣,并因此可使该地的土地租价增加,但另一方面也会增加该地区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治安负担等等,从而,又会使得该地区的土地租价有所降低,因此,不可不进行综观并采取综措。
此外,关于“层次经济综观”的道理,可适用于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在土地权、责、利方面的划分等;“部门经济综观”的道理,可适用于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合理分配土地等;“生产要素经济综观”的道理,可适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等;“再生产过程经济综观”的道理,则可适用于房地产产品的产、供、销协调等,等等。至于经济综观思维的综合性与综观工具的综合性问题,无疑也是完全适用于土地与房地产经济综观的。
【参考文献】
1.魏双凤.综观经济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黄有光.综观经济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马宾.论经济系统学.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4.杨春时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浅说.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
5.王雨田主编.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哲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注释】
(1)原载《不动产纵横》,1999(2),略有改动。
(2)魏双凤:《综观经济学》(精华本),前言2页,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黄有光:《综观经济学》,前言1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