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河集:铁佛寺,关帝佛母胁侍

南河集:铁佛寺,关帝佛母胁侍

时间:2024-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门额“铁佛寺”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在人们眼中,他已不是一尊高贵的神,倒像一个胸怀宽广、乐观豁达的朋友,给家中带来喜庆,恐怕这也是弥勒佛入世的本意吧。佛家称他为“关帝”,道家称他为“关圣帝君”。钟鼓楼是佛寺制度仪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人们也称她为准提佛母,表示亲近和尊重。这两位佛祖的胁侍是成都昭觉寺圣谛法师奉送来的。

南河集:铁佛寺,关帝佛母胁侍

二、铁佛寺

铁佛寺位于下岩(万佛岩),始创于明洪武年间。

(一)山门殿

宝刹藏岭畔禅语梵音绕祥云

仙阙隐山中晨钟暮鼓警世人

下岩“平林烟杳”,翠影浮沉,丹青彩绘的牌坊式山门拔地而起。门额“铁佛寺”三个大字笔力遒劲,龙飞凤舞。步入山门,中轴线上一百零八级台阶扶摇直上。佛家认为,走过这些台阶,就能把人生的全部烦恼踩在脚下,抛到身后。山门亦称三门,天王殿居中,东为地藏王殿,西为关帝殿。

天王殿即空门。

殿中分列左右的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的任务是各护一方世界: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表明他要用音乐来使众生皈依佛教;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为的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西方广目天王,手中缠一龙,他能以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护持众生;北方多闻天王,左手握银鼠,右手持宝伞,用以制服群魔,保护民众的生命财产。不要看他们一个个凶神恶煞,其实都是忠诚的平安卫士,兼施风调雨顺,是名气最大的护法神将。

空门台座上的弥勒佛,袒胸露腹,箕踞而坐,你看他笑得阳光,憨得可爱。弥勒佛来中国之前,传说他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并打算让他接班,至于这位接班人长得什么模样,谁也不知道。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副尊容,是唐末五代时期出现在浙江奉化的布袋和尚。布袋和尚长得矮胖,肚子奇大,用竹杖挑着个大布袋游走在闹市中,与人言吉凶祸福,颇为应验。他常把布袋中化缘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倒在地上,对围观的人们笑着唱道:“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人们仔细琢磨,终于在他死后恍然大悟,原来这位胖大的笑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此后所有的天王殿中,都有按照他的模样塑成的“弥勒佛”像。

改革开放以来,各式各样的大肚弥勒佛走进千家万户。在人们眼中,他已不是一尊高贵的神,倒像一个胸怀宽广、乐观豁达的朋友,给家中带来喜庆,恐怕这也是弥勒佛入世的本意吧。

韦驮菩萨负责守卫大雄宝殿,双手合掌捧杵,和弥勒佛相背而立。弥勒佛笑对八面施主,韦驮天明示“十方丛林”,一个说“欢迎欢迎”!一个说“请进请进”!

地藏王殿即无相门。

地藏,是继观世音、文殊、普贤之后加入四大菩萨行列的,所定职称是高级菩萨。据《地藏本愿经》讲,他在释迦牟尼佛前立下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简单来说,就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八个字标示着无坚不摧的敬业精神

地藏王掌管阴曹地府,十殿阎罗,让他守在无相门,还有一层用意,就是他的坐骑有特异功能。这头地球上根本不存在的怪兽,有点像狮子,雅号“谛听”,即善听的意思。谛听神通广大,可以照鉴善恶,察听贤愚。《西游记》第五十八回说,连玉帝、观音都无法分辨的两个猴王,就是靠它“听”的神力才判明真假,最终了却这桩公案。所以,任何虚情假意都瞒不过它的耳朵。

关帝殿即无作门。

关帝,河东老乡,名关羽,字云长,三国名将。关羽是中国“忠义仁勇”美德的代表,义炳乾坤,气肃千秋,儒、释、道三家都倍加尊奉。自宋代以来,御赐王公将帅,一封再封。佛家称他为“关帝”,道家称他为“关圣帝君”。他的存在由人而神,逐渐演变成一种文化现象。关羽是人是神已经无足轻重,为谁护法也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以神龙文化为主体的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旅游文化,等等。

现在关公又成了当家财神,赵公明老前辈总害怕有钱买得鬼推磨,挂冠而去。如果想发大财,机会不可错过,别无分店,仅此一家。

鼓楼是佛寺制度仪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相门上为钟楼,无作门上为鼓楼。晨钟暮鼓,即早晨先击钟,以鼓应之;晚上先击鼓,以钟应之。每次连击三通,每通紧、慢各十八槌,总计一百零八响,声如佛乐《妙高境》:

吉祥的白云啊,从空中飘来。

圣洁的莲花宝座,无前、无后、无去、无来。

有风吹日月,有雨扫尘埃,

只有佛光四海,晨钟暮鼓传万代!

圣洁的莲花宝座,无上、无下、无内、无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慈悲一笑是超度,大梦一觉可醒来。

人在佛光里,山在云天外。

(二)佛母洞

天王殿与罗汉堂之间的梯道上,一位四臂菩萨静候行人于佛母洞前,这是准提菩萨。通常人们也称她为准提佛母,表示亲近和尊重。

准提菩萨心性洁净,坐于出自水中的莲花上,下有二龙王支撑。她身上长出四臂,显示其功德无量,能消除一切苦难,增进福德智慧,能使众生延年益寿。准提菩萨长年在外奔波,饱受路边店栖身之苦,她恨不得多生几条臂膀去帮助受苦的信众。(www.xing528.com)

民间有个习俗,谁家的孩子在夜晚常哭不止,就请和尚用大红纸写一法帖,贴在路边显眼的墙壁或树上:“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行人过往念三遍,一觉睡到大天亮。”也有人家请不到佛陀,便自己写一张贴出去,听说也照样管用。佛法无边,佛力无限。这个法帖就是准提佛母,她能保佑小儿夜睡安稳,深受为人父母的欢迎和喜爱。

(三)大雄宝殿

谈西天法化东土民指点破头头是道

演虚无义证真实理了澈时滴滴归源

“大雄”是对释迦牟尼道德法力的尊称,说佛祖勇而无畏,无所不能,其神力能降伏群魔,护持众生。

大雄宝殿,坐落在三岩十八洞的第一大洞中,红木隔扇,黄瓦接顶,宝幢梵语丝绣,神龛紫檀雕花,吉祥的莲花宝座上,供奉“横三世佛”。居中释迦牟尼,右手向上屈指作环形,显现“说法相”。左右两边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即现实世界,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天赋的使命就是拯救苦难,教化民众。释迦牟尼生活的年代(约前565—前486)与孔子(前551—前479)几乎是同时,这两位圣哲都以他们博大精深的思想闻名于世。而释迦牟尼作为佛教的创始人,他的生平事迹更富有神秘的传奇色彩。佛教传入中国后,历史事实与神话纠缠在一起,连他的肤色也变成黄种人了。

佛祖面前站立的两位比丘,年老的是迦叶尊者,中年人是阿难尊者。这两位佛祖的胁侍是成都昭觉寺圣谛法师奉送来的。

尊者,是对大智大德和尚的敬称。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是释迦牟尼最为得意的门生。传说灵山大法会上,释迦牟尼手举波罗花束,问大家这是什么意思?谁也回答不上来。唯有迦叶破颜微笑,佛祖说:只管死记硬背经文还不行,贵在用心去“悟”,迦叶为之动容,说明心有所悟,我只能把最高级、最深刻的禅理传给悟道之人。就在佛祖拈花示众、迦叶微笑的一刹那间,得到了“实相无相、微法妙门”的真谛,成为西天“禅宗初祖”,位列十大弟子之首。这就是《五灯会元经》中记载“拈花微笑”的故事。

阿难是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还是佛祖的堂弟。不过,他的发迹凭借的不是家族关系,而是有一个苦修炼成的绝招,记性最好。释迦牟尼升天后,罗汉们凑在一起商量,为了防止异端邪说,决定忆诵佛祖生前的言论,并依凭各自的所记所闻进行核对。阿难露脸的时候到了,他“如佛所说,如法其时”,一个人就诵出了经藏的大部,被大家推举高升到师子座,好比现在的教研室。由于藏传有功,五百罗汉的召集人、首席大罗汉迦叶把阿难选定为自己的接班人,称“禅宗二祖”。师兄弟俩虽然仍做释迦牟尼的胁侍,但其身份已远在殿外十八罗汉之上,想想两位尊者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恰似当地土话:“砂锅里走铜,本事拿人哩(没得说的意思)。”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药师佛一手持钵,表示甘露,另一只手作持药丸状,他的佛号是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经》中说他曾发十二誓愿,主要是解除众生的痛苦,满足众生的愿望。铁佛寺的药师爷石膏山度了很多徒弟,人才辈出,久负盛名。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两大指对顶,掌中有莲台,表示接引众生,他是无比光明,无比长寿的象征。不论男女老幼,不分上智下愚,只要祛除杂念,一心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排忧解难,离人们最近。

大雄宝殿的佛像都是铜鎏金质的,佛脚可以用手摸。君不闻“临时抱佛脚”,摸摸无比尊贵的佛门大神,沾沾湿气,万事如意,消灾免难,一生平安。

(四)罗汉堂

禅心朗照摩诃妙语通天地

佛光普洒般若真言度尘灵

澹泊处世志在修身悟真谛

端肃礼佛心存弥陀谙禅理

罗汉,是佛国世界的第三等职位。佛教认为获得罗汉这一果位,可以熄灭一切烦恼,圆满一切功德,永远不会再投胎转世受所谓“生死轮回”之苦,受到人、天的供养。所以我们在寺院罗汉堂,看到他们堂而皇之地如立朝班。

玄奘译《法住记》载:“释迦牟尼曾令十六位大弟子不入涅槃(不去世),常住人间,济度众生。”佛入东土后,由于画像出了差错,从唐朝历宋、金、元、明一直闹到清朝,最后由乾隆皇帝“钦定”加了降龙、伏虎两位罗汉,共十八位。罗汉的排位前十六位不分先后,但最后这两位都是固定的。别的寺院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后来队伍不断壮大,竟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都不足为怪。

十八罗汉成为最流行的罗汉群像,姿态不同,神情各异,尽管在梵文中他们的名字拗口难记,不过从汉化了的形象代称中,罗汉们原本也是芸芸众生。比如举钵罗汉原来就是乞丐,骑象罗汉是驯象师,笑狮罗汉是猎人,挖耳罗汉是理论家,长眉罗汉是先天胎带,还有坐鹿罗汉好卖弄本事,举手罗汉为自己是私生子而叹息,释迦牟尼唯一的亲生儿子罗睺罗就是沉思罗汉,等等。十八罗汉顾盼自如的音容笑貌,成了栩栩如生的人间百态,为清规戒律繁多的冷清佛门平添了许多生气

孩子们最爱看罗汉。只要从小就树雄心、立壮志,肯下工夫勤学苦练,一定能像这些罗汉一样,取得成功,大有希望。

(五)铁碑

铁佛寺铁碑,原来碑身高约两尺,铸立于明嘉靖五年(1526),记载“平阳府霍州灵石县灵瑞乡东四里石膏山万佛下岩重修佛殿”的有关事宜。现在的铁碑已有七尺高,字面看得更为清楚,有颂云:

石膏胜境现崇峻,景致如同五岭峰。

面对尖阳白衣洞,后连北岳孝文宫。

荒径徒溢千人迹,龙洞幽深鱼难存。

云水往来堪观睹,白衣但有石佛容。

铁碑当属梵宇重器,镇寺之宝。一代铁碑已佚,再过约五百年,二代铁碑才能升格为历史文物。如果圆宗、圆湛和尚还在,也会仰天长叹:“惜哉,痛哉,呜呼哀哉!”

月台上与铁碑相对应的还有一通石碑,为道光五年(1825)所立,全碑正文102字,采用《汉书》断代的写法,文辞简练,条理清晰,楷书不浮,工刻有力,堪称碑刻之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