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街
仁义的街道和古道两道合一。南从瓮门前(老爷庙)入起,经驿所过北门,北到石板坡下出止,全长二里许。
追溯仁义老街,不能离开官驿和北门。现在所能看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仁义驿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驿丞李元忠,任于元泰定五年(1328);北门有地标纪年于明嘉靖七年(1528),因此,老街形成的时间,至迟在元、明之前。
从老街的现状来看,驿所之西南至瓮门前这一段可能发迹最早,尽管地面建筑物已不复存在,但从出土的基石、砖块、瓦砾,显示会有大量建筑。正因为败落得早,后人以为这里原来就是平地,叫“金圪洞”、“银圪洞”。民间的这种俗称地名,按现在的意思是说地土好,但在过去,可能是指财富聚集的地方。不然的话,早已迷失的魁星楼、双梅楼、书场、武馆、马号、作坊、河神庙、马王庙、周昌庙、纯阳宫等建筑在什么位置?或许原来就在这片平地上。
那么,为什么后来街区的重心又逐渐北移了呢?
北门修起之后,出北门到石板坡下这一段,恐怕是清代早期兴盛起来的。现在仍能看到很多临街的建筑物,如129号院,高大的洞门足以让车马出入无阻。重心北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地理条件的局限。仁义村面对仁义河,仁义河由东向西,仁义村北高南低,地形大势是东北高、西南低,而“金银圪洞”处于低湿地带,迟早有一天要倒台。
二是交通工具的发展。大道之上,先是人走得多,马走得少,唐朝大诗人张祜都是靠两条腿步行到这里;次是马走得多,车走得少,宋元时期征战杀伐,“铁骑无声望似水”;再往后车马也走得多了,特别是明代以后又迎来清代的“康乾盛世”,商贸活动空前高涨。公车自有官驿接待,而大量的私家车就需要车马店、客栈,原来的老建筑不适应了。这样就促进北门外第三产业的兴起,街道重心也从败落的南面不断向北延伸。
灵石解放初期,仁义街是二区老百姓最为开心的地方。平时三日一集,每到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街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游行队伍捧着色令纸做的小三角旗,高喊口号。那时候的人也不知从那里来的那股子劲,自带干粮还觉得很美气。老街在吕祖庙前拐了个弯,两头看不见,觉得这实在是个大地方。我在仁义上学五年,看到街面上除过改修的供销社,还有二黄毛的包子铺,冯老婆子的菜摊。醋铺郝掌柜,大名正阳,不论大人小孩见面就说个没完。吴先生,大名东府,是个摘了眼镜才能看得见的近视眼,拉中药柜子。段瑞祯,他是仁义最有文化的人,大概是因为历史问题,不得不深居家中靠罗盘吃饭,后来听说他给薄一波写信才给平了反。樊守信,坐诊德济堂。河南人尹根孩和陈大桃一起住在吕祖庙前殿,由一个女人伺候着,靠钉鞋维持生计。李广全门前摆着卦摊,还有棋盘,经常围着一堆人。大车门院里住着木匠李师,主打产品是割棺材。还有游荡街头叫卖枣糕的喜山,聚在一起晒暖暖的老头子们,等等,现在连一个也找不到了。(www.xing528.com)
故人已去,街道依然。穷也有穷的好处,正因为穷,街道两旁的建筑物谁也没有力量去拆迁,干部们把公产卖给老百姓,才得以保存下来。门头的朽木、补墙的旧砖、塌落的石条,显得色彩单调,冷清得有些怕人。还听说一块石碑卖两百元,砖厂的头头买去作托砖坯子用。六十年间就变得面目全非,几百年的事情谁又能说得清呢?现在,让我们的视线聚焦在两块幸存的石碑上。
财神庙正殿东壁,嵌有一块同治十一年(1872)补修石门沟桥碣,捐款的商号有:允协当、德顺当、永兴号、公瑞盐店、萃云堂、兴盛永、三眼窑、四眼窑、锦昌隆、复义号、东锦昌、广聚德、同盛号、永成店、源兴号、兴盛石厂、永盛店、夫厂、马号、吉庆酒店、天食鸵店,共二十一家。
据嘉庆二十年(1815)三官楼向西移址扩建碑记,捐资的商行字号有八十多家:
车马大店有夫厂、马号、四合店、合成店、日增号、口兴号。旅店有地兴店、永顺店,兼供盘坡脚力的还有复盛号、义盛号。饭店有兴盛铺、椿树铺、隆春酒店、羔铺。杂货铺有恒昌号、中昌号、复兴号、复义号、复口号、广盛号、兴盛号、德威号、永兴号、中兴号、元茂号、元庆号、三和号、隆裕号、永丰号。货栈有庆兴号、义兴号、四成号、信成号、四盛号、永盛号、公顺号。当铺有永和当、隆庆当。粮店有亿成号、德成号、信成号、吉成号。盐店有天兴盐店。油坊有宏瑞记。糟房有永新廷记。醋坊有和顺号、德和铺。肉铺有正兴张记、洪兴记。绸缎布还有长庆号、长春号、三庆号。金银首饰有聚珍楼。烟草有豫丰号、裕源号。药房有永春堂、利仁堂。染房有长盛染房、积成染房、三义染房。铁匠有钉蹄铺。木匠有桶铺。镖局有武盛堂、义盛堂。书馆有双盛楼。戏班子有庆元楼。还有不在街面上的一眼窑、三眼窑、四眼窑,专放高利贷。
此外,还有在仁义设以分号的平遥万长号,介休同兴号,霍州天益号、万顺店,曲沃成天顺、合盛四店,双池务义号,加上纠首复盛号、□灵号、复义号、永发号、三元号、义盛号、兴□号、三成号、永和当等。
看到这么多触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商铺字号,谁能相信一百多年前仁义街是这个样子呢?要是把这些牌子亮出来,二里长街会塞得满满当当。现在留有痕迹的仅有186号门义顺号一家,如同凤毛麟角。就是这条老街,曾经托起过仁义的繁荣,让世人惊叹不已。在这些遗存的房屋和废墟下面,究竟还隐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掘去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