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昌阁:古道交汇成胜景,洗练结构严谨

文昌阁:古道交汇成胜景,洗练结构严谨

时间:2024-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初古人修建文昌阁,恐怕也是考虑灵沁古道和秦晋古道在这里交汇,成为一方胜景。仁义文昌阁高约十米,有殿有阁,建置完整。通观仁义文昌阁,线条洗练,结构严谨。中轴线上依次为文昌阁、正殿,正殿分为上下两层。事实上,这是一座以文昌阁为代表相连的五组建筑,且不同时代而又各具功能。

文昌阁:古道交汇成胜景,洗练结构严谨

文昌阁

古人修文昌阁,多取意寓教化于有形之中。所以各地的文昌阁规制都大同小异,修建选址于一个非常眼宽的地方。所谓文昌,天上中宫紫微垣有六颗星星,天象学家把这六颗星星命名为文星,专管人间功名利禄等。文昌是星官名,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曲星。按照陈规,文昌阁有时也和文昌宫、文昌殿、文昌庙修在一起,以期达到有形教化、激励后人之目的。修建文昌阁和修建其他神庙不一样,具有一定的人文意义,是人类社会追求文明进步的一种象征。

仁义文昌阁为什么值得一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建筑形式奇妙;二是建造年代久远,极具观赏性。当初古人修建文昌阁,恐怕也是考虑灵沁古道秦晋古道在这里交汇,成为一方胜景。

仁义文昌阁高约十米,有殿有阁,建置完整。阁分上中下三层。一层为文昌殿宇,代作阁的底座部分。它的设计采取曲拱相连、虚实并用的方式,南北以通道居中,左右各设一殿,在通道与殿宇中间有过道并连,形成一孔两殿的布局。作为阁身的底衬,两殿与过道顺向,前后开有气窗,显得四周敦实,面墙轻松。殿内供着文昌六君的塑像。

二层的阁身全部用砖砌,亭台式。六道拱门由磨砖墙壁相连,曲拱饰有简洁的砖雕镶边。连体的直角剔出六个切面,很有流线逸动之感。亭内也作了相应的处理,层次清楚,棱角分明。三层用立木起架,依然是六柱六门,与二层一气贯通。

通观仁义文昌阁,线条洗练,结构严谨。一层是花砖宇墙,阶级相连。二层三层飞檐顿出,镝瓦收顶,情韵有致,古色古香。站在阁上极目远眺,霍山雪霁在其左,汾水鸣湍出其右,孤依峻坂如立风尘之上,遥对旷野似坠清虚之中。

仁义西沟中有一通段书元撰文的残碑,说到文昌阁:

“镇之巽地旧有文昌阁宇一座,道光年间(1821—1850)神像移于震地新旧存焉。奈年深日久,栋梁渐就危折,风浸雨渍,瓦镝几致剥蚀,虽口址而山水环抱,诚合镇之胜境也。”(www.xing528.com)

八卦中巽为东南,震为正东。碑文中没有提到新修文昌阁,只是说原来在东南有一座文昌阁,道光年把神像移到正东的阁内。一种可能是有两座文昌阁,因为东南阁倾圯,把神像搬到正东阁保护起来,以使不绝香火、依然壮观。另一种可能,实际就是一阁,只是把神像换了一下位置。在仁义看方向,以北门居中。现在的文昌阁在正东,即为震地;而作为巽地的东南方应在河对岸的南坡庄,却了无痕迹。遗憾的是碑文中只提到神像移位,究竟是一阁还是两阁以及存在的先后时间难以说清。

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中,对文昌阁有这样的记载:文昌阁位于仁义村东部坐北朝南。南北长38.36米,东西宽18.42米,分布面积706.6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根据现存建筑物判断为清代。中轴线上依次为文昌阁、正殿,正殿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孔窑洞和砖卷窑洞过道组成,过道为东西走向,位于三孔窑洞北侧,与窑洞连成一体,整体呈长方形。窑洞前建木结构出檐。上层为砖木结构,面阔三间,四檩出廊式,硬山顶。文昌阁上下分三层。这样的记载似乎不太确切。

事实上,这是一座以文昌阁为代表相连的五组建筑,且不同时代而又各具功能。

由南往北,依中轴线为序:第一,文昌阁是一组独立建筑体,属于明代建筑风格。第二,所谓文昌阁后正殿下层实为乙元寺正殿,系佛家所建,最为古老,接待朝山拜佛的僧众跌席打坐雍正年间有黄奇住持,道光年后有僧值本亮等。现在西耳门山墙额题“觉路”二字清晰可辨,以示专供过往僧人止宿起居。第三,正殿后靠砖卷窑洞过道,即灵沁古道。孔洞内暗通水渠,上水浇灌仁义的千亩田园。孔门西向题额“天衢”,东向题额“奎垣”。从细密的石材、工整的字体和深邃的寓意猜度,可能为官家出资所建,提醒工商士绅充分去领略道东和道西不同的地方风情。第四,坐在灵沁古道孔洞和乙元寺正殿两组建筑物顶部的上层大殿,为三圣行官,供奉龙王、山神和风神,系民间所建。虽然神像尽毁、壁画剥落,但是殿宇脊顶和山墙头的砖雕,仍然保存完好,自成一体。第五,雍正二年(1724)在院东西修起茶房,俗称茶坊庙,为过往行人息脚乘凉,茶水方便。茶房把中轴线上的四组建筑连在一起,同时对三圣行官等建筑进行整体修复,这段史实有《修茶房碑记》云:

“灵邑东南五十里之外,有龙王、风神、山神三圣行宫,其来久矣。平常间观其地,层峦叠嶂,云山飘渺,东御神霍,西吞汾河,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而神于此往往显灵焉。四面旋绕之村,有祷即应,无不敬信。但其间朝则兴云吐雾,暮则虎啸猿啼,路通东西,居民稀少,往东而高山万丈,往西而鸿沟千尺,行人至此,魂魄俱落。居民张君儒、武之扬等遂谋于众曰:‘大殿圣像前人已改观矣,我等不补其未修,无以见神功之浩荡也。’而众口交应之曰:‘诺。’于是往既化缘,数月之间施舍毕集。乃于庙之东西创益茶房四间,不崇朝而土木告成。而庙貌巍峨,焕然一新,实神灵之羽翼干城也。从此经过之人,劳者至此而有亭乘凉,渴者至此而有茶可饮。是其可谓善不能化而神能化之,理不能感而神能感之,甚矣。神之为功于世也,大矣哉!”

道光年后,西厢茶房改建铺房三间。现在东厢茶房的南北山墙依然残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这里办过一所医院,把西厢铺房改成大门,院中的鱼池花圃和上三圣大殿的悬空梯道毁灭殆尽,让这座规模宏大、气势显赫、僧俗两便、备受瞩目的集群建筑,千疮百孔,黯然失色。

不管怎么说,文昌阁现在居于祁临高速公路仁义出口和石膏山旅游主干道交汇之处,绝对是仁义古镇体现文化品位而又光照南河的一大景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