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安灞桥又一墓
取道西安,灞桥区政协文史委员会王秉来先生对我们说:“韩信墓所在的新筑乡规划为纺织城职工新村,现已开工在建,墓址也看不到了。为了不使韩信墓址从历史上消失,花了八千元在西安市买了一个书号,把有关情况记载在书上,以备查考。”我们深悔晚来一步,只能见诸文字。
据王秉来先生著《韩信墓及墓碑》记:“公元前196年,(韩信)被吕后斩于长乐宫中。死后葬于灞河东岸,即今灞桥区新筑乡龙王庙村,旧时,墓冢上有三株古柏,郁郁葱葱,行至灞桥镇向北,远望即可看见。”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兼左都御使毕源亲书“汉淮阴侯韩公信墓”八个隶书大字,命工匠刻石,并竖立墓碑。抗日战争前后,韩信墓古柏被焚,“文革”期间,碑楼破坏,墓碑被推倒,惟余一破损的碑墓和裂成几块的碑身上部,弃置于原址。1989年夏,区文化部门组织力量将其移存于灞桥区文化馆。
就西安有墓,我们和王先生并灞桥区委宣传部陈亚红同志进行了深入讨论。
灵石韩信墓有“葬其首级”的说法,那么灞桥韩信墓又有些什么样的说法呢?
王秉来先生若有所悟,连连说有,并指出一段文字:(www.xing528.com)
“民间关于韩信的传说不少,且颇为离奇。比如说,韩信被斩后,其首级滚于灞水东岸,怒而化火,烟罩雾庄,火烧十三村。至今雾庄、火烧村村名仍在。”
王先生又说:“灞桥韩信墓从来也没有人认为葬有韩信的全尸,只有身躯。”
至此,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找到了淮阴侯一人两墓的答案。那么,秦晋相连,仅数千里,灵石韩信墓葬其首,灞桥韩信墓葬其身,为什么会互不知道呢?
据分析:淮阴侯韩信之死就其行为而言,吕后听萧何计,骗淮阴侯入宫,斩于长乐宫钟室,属于暗杀,暗杀本身就不光彩,当时不可能公开张扬。就当时形势而言,韩信尽管谪王为侯,毕竟在军界、政界以至普通民众中都有影响,保守秘密,这也是杀人者首先要考虑的。因此,将他尸首异处,甚至包括散布一些政治谣言,以免有人借题发挥,引发事端。韩信以谋反罪被杀,在素有“株连”传统的封建社会,知而不言,言而不信,信而不录,而两地互不知情,也就理所当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