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淮阴侯的家乡人如此评说

淮阴侯的家乡人如此评说

时间:2024-06-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祖上系韩国世家,韩灭后父辈流落至此,人称王孙。韩信少年游荡于淮阴街头,留下很多故事和传说。淮安在历史上曾称山阳,数度为府,辖淮阴县。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注重名人效应,“文有周公”、“武有韩信”的人文历史,在淮阴和淮安似乎有一场不可避免的笔墨官司。殿内正中是淮阴侯韩信的塑像。淮阴市,接待我们的是地方志办公室荀德麟主任和陈凤雏副主任。

淮阴侯的家乡人如此评说

二、淮阴侯家乡的人如是说

淮阴侯韩信,生于古淮阴县韩王庄村(今清浦区城南乡高庄)。祖上系韩国世家,韩灭后父辈流落至此,人称王孙。

韩信少年游荡于淮阴街头,留下很多故事和传说。后人对他早年的一些纪念地如漂母祠、赠金亭、钓鱼台、胯下桥等,再毁再建。现在的很多遗址建筑都在淮安,“汉韩侯祠”也在淮安。起初不得而解,后经淮安市史志办公室仇恒禄同志介绍,才知道古淮阴也叫码头镇,由于淮河改道,水患连年,淮阴城屡次被淹,有关韩信的纪念建筑,自明代中叶以后,移建于淮安。淮安在历史上曾称山阳,数度为府,辖淮阴县。但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都注重名人效应,“文有周公”、“武有韩信”的人文历史,在淮阴和淮安似乎有一场不可避免的笔墨官司。

在淮安,我们首先参拜了“汉韩侯祠”,韩侯祠的规模并不很大,正殿三开间,门首匾额高悬,上书“勋冠三杰”四个大字,两旁廊柱上附有楹联,上联为“英雄既许驱驰固已誓忠汉讵肯听蒯生之计”;下联为“豪杰非无知略顾乃罔筹刘只为酬萧相之知。”

殿内正中是淮阴侯韩信的塑像。韩信宽头大耳,白面疏须,头戴束发冠,脚登乌云靴,身披红袍,腿露金甲,腰胯宝剑,两手参合,眼中炯炯有神,挺身昂首而立。一派儒将风度,既有三军统帅的威严,又有温文尔雅的气质,令人肃然起敬。神龛两旁,有一副木刻楹联,语云:“奠数千里长淮神留桑梓,开四百年帝业功冠萧曹。”

我们凝视良久,四顾殿堂,只有西壁墙上挂着数幅介绍韩信生平事迹的画像镜框。韩信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战神,可留给他的地方太小了。

淮阴市,接待我们的是地方志办公室荀德麟主任和陈凤雏副主任。刚一见面,他们就热情地说:“我知道你们是为韩信的事而来,应该是我们先到山西,因为韩信墓在灵石,江苏淮阴和山西灵石,虽然相距万里,却因韩信一人,早已熟知。”荀主任健谈,更为风趣,他怕我们听不懂,操着苏北普通话说:“今日是老亲相见,不妨旧话重提。”寒暄过后,两位主任一边翻着资料,并作了详尽的介绍。

韩信墓在灵石。据乾隆年《山阳县志》载:“韩信死后,不知墓在何处,山西灵石县有韩侯岭,岭上有墓,墓上有碑。”康熙庚午(1690)王学士顼龄自陕西典试,回经侯墓下,有诗云:(www.xing528.com)

尝从淮市瞻遗庙,又向汾上拜古丘。

伏胯不妨容恶少,比肩偏是耻樊侯。

藏弓烹狗诚何恨,食酂封留亦已休。

唯有墓前三尺碣,冷风凄雨自千秋

韩信有后代。据《续纂清河县志》载:“有大理寺司务赵时楫言,其乡人吴思穆,顺治中为粤西县令,巡到山峡间,见少年将军庙像,英雄雅慨,敬而拜之,命工修饰其堂庑。即有士官率宗族百人稽首称谢,云:神即淮阴侯子。因萧相国托孤于南海尉赵佗,佗封之于此,子孙繁衍,自汉至今不绝。检讨张鸿烈在京师迂海澄余编修,亦言韩侯之后在梅州,广西地方与广东接壤,因举相国与赵佗书,韩侯之后韦姓也,及佗赐敕谕以示之。”

《清河县志》同时有记:“淮安崔国屏游西安,闻城东七八里有韩侯墓,甚大,亲往拜之,是又一墓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