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辐 射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军兴,3次历史性大浪潮,排山倒海地连续对旧势力冲击扫荡;社会经济、民生风尚由之出现划时代的进展。近百年间末遭战乱破坏被称为“福地”的苏州在这种形势下更是百业兴旺,而政府行为中山装的推行,使从无到有不断壮大的西服业有突飞猛进如虎添翼之势;苏州于是成了江南仅次于上海的西服大卖场。李来义只身闯苏州,创业30年,店铺财源滚滚,家庭人丁蕃盛。
李来义生了4个儿子。按家乡老传统,孩子读几年书粗识文字,便去学生意。李来义看到西服业方兴未艾前途广阔,让他们子承父业学红帮裁缝技艺。为了从严要求,安排儿子去上海等地别的店号拜师受训、多方历练。转眼间,子辈相继出道,宁波人固有的开拓性基因在他们体内每一个细胞中骚动,不安于室了。他们目光不盯牢眼前的饭碗,不盯牢上辈的家当,而放眼苍溟,搏击长空,强爷胜祖,各显神通。
4个儿子,振翅高飞,但并非是“各自东西”;实在乃老谋深算父亲指导下的“谋略全局、分兵出击”,其目的是“开垦宁、扬,充实苏州;鼎足而三,控领江苏”。
长子李宗标阅历较深,1926年带着83块银元进军六朝古都江苏省会的南京开张西服店,袭用在苏南已享盛誉的“李顺昌”店号。翌年,国民政府定都金陵(今南京),军政各界冠盖云集,外国使馆与教会事业洋人涌至,石头城里西(军)服业骤然升温,李宗标欣逢其时,春风得意。1929年上海某银行又给予贷款2万银元,锦上添花,李宗标在新兴地段鼓楼建造新址,六开间门面,气派特大,在南京西服业中首屈一指。后来承接军政学界制服,雇工盈百,仍应承不了慕名而至的大宗客户,他便与小店号挂钩合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外发加工”以救眉急;后来演变成常年如此。此种凭借自己的商誉可无限地扩大营业而自己不用增建工场、不需扩招员工的“外发加工”经营模式,在同业中李宗标是第一人;后来又进一步发展出“贴牌销售”联营方式。由之可证:南京“李顺昌”虽非当地开业最早者,却系当地声誉最高者。抗战起始,“李顺昌”内迁,转辗大后方,于川滇相继开了5家分号。胜利复员回南京,儿子李黉达接班,是为李顺昌第三代传人。后来迁店至当时最繁华商业地段的新街口。迭经社会结构变革,环顾神州红帮西服业危急存亡之际,南京“李顺昌”以其艺精誉高而硕果仅存,独树一帜,维持始终。(www.xing528.com)
李来义次子李增坤,继兄长之后踏上征途,去苏北商贸兴旺人文荟萃的扬州设西服店,亦挂出响当当的“李顺昌”店招。西服店由此辐射到苏北。
三子李增泳(小名阿海),接替年事渐高的父亲李来义,掌管苏州发迹地天赐庄起首老店“李顺昌”。
四子李春华,自动嗣给叔父。其叔父1921年在苏州当时最繁华的阊门外交通要道万源桥堍开设“生昌”西服号。李春华成年后自己在市中心创立“李春记”西服号。
李增泳接掌老店后不久,将店更名为“李增记”。这事很不简单,主要反映了他不吃老本,不株守父荫,策划精益求精,别创新品位、新名牌;根植苏州,志存开拓。不几年,果然“李增记”出类拔萃,名声鹤立江苏南北。李增泳众望所归,连续多届被推举为同业公会会长。时局几经变幻,太平洋战争爆发,天赐庄洋人教会事业全被日军占领,西服业中心迁至城中宫巷。胜利后的1947年全苏州红帮西服店共达95家,短短400米的宫巷栉比着21家西服店,其中的“李增记”由李增泳之子李锡成(小名百龄)继承。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名店“李增记”被归并,红帮裁缝权威李锡成渐至无事可做,其子孙遂无一人再继祖业。所幸南京“李顺昌”一脉长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