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帮裁缝评传》: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红帮裁缝评传》: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4-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沈仁沛先生回忆,顾天云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4年学徒生涯中,他很少见顾天云发火,不过也有2次例外。让顾天云痛心疾首的是,在动荡不堪、民不聊生的国家中,不少青年报国无路,误入歧途,一些青年自暴自弃、虚度光阴。

《红帮裁缝评传》:一个成功的创业故事

三、归国创业,著书立学

天云也许没想到,当他在伦敦街头徜徉时,不少国人正在上海街边的咖啡店喝咖啡;当他在巴黎街头侧目摩登男女时,上海的街头也遍布着装新潮的时髦女郎。在他漂泊异国他乡的岁月里,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11年武昌起义的枪声响起,辛亥革命成功,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终于开始瓦解;1919年,“五四运动”掀起了文化运动,中国民族救亡之路进入了新的篇章……什么都不能阻挡历史前进、文明发展的步伐。

虽说天上流云,高瞻远瞩,但心里最眷恋的还是故乡的天空,顾天云虽洋装在身,祖国却在心,在异国他乡漂泊的他时刻牵挂着故乡和祖国。他多年云游西方各国,求学问道,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重回故土,在中国制作出世界一流的西服,他日一定要把精湛的西服技艺带回中国,也要把西服所传递的西方文明的精髓带回中国。这一日,他盼望了整整20年。

1923年顾天云回到了上海。若非亲眼所见,他真不敢相信,上海已经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汇的国际都市。而当他看到南京路上数家西服店后,更是激动不已。顾天云怎能不信心满满呢,诚如他所言:“予在国外二十年,目察外人之业此者,莫不悉心研究。从事裁剪,得心应手,务求顾客之欢心,而冀营业之发达。”(4)20余年的从业资质,丰富的人生阅历,精通西服文化与技艺的顾天云,于1923年在上海重开了自己的宏泰西服号。宏泰西服号位于南京路靠近外滩,是离上海的外国租界、银行商会最近的地方。虽然四开间的门面并不大,但厚积薄发的顾天云手艺出众,顾客络绎不绝。顾天云的徒弟沈仁沛老人至今珍藏着当年师父顾天云给他的一把尺子。这是把米黄色的尺子,形状类似直角三角形,看上去普普通通,但内藏玄机。这把尺子正反面都有刻度,中间有3个形状各异的孔,孔边呈现各种弧线。据说这把灵巧的尺子能划出弧度不一、流畅的线条,能划出西装中袖子、裤裆、腰围等部位,也能用它检验成品的质量。管中窥豹,这把尺子就是顾天云技压群芳的明证。

顾天云吸引顾客的除了他多年习得的超凡技艺,还离不开他诚实守信、精益求精的经营原则。据沈仁沛先生回忆,顾天云是一个非常和蔼可亲的人,4年学徒生涯中,他很少见顾天云发火,不过也有2次例外。一次是一个学徒不小心烫焦了裤子,想蒙混过关欺瞒顾客,顾天云知道后,狠狠责怪了这个弟子,并教育他要树立诚实经商的理念。顾天云在中外闯荡多年,深知“欲望本业之发达,勤字实为唯一妙诀,诚为服务必需之元素,欺诈只利于一时。不知商业道德之重要,以诚信为迂腐,为国人之大病。吾业多于外人相交易,外人素重信实。故不知诚信之道,即为失败之主因”。“无奸不商”这是在重农抑商的封建时代中国商人的误解和误导,其实中国人历来追求“诚信为本”,这和西方商人视顾客为上帝的理念殊途同归。试问“张小泉”、“都锦生”、“胡庆余堂”这些中华老字号哪一家不是靠顾客的口碑树立起来的。他还有一次发火是英国人在租界检查卫生时。英国人走进“宏泰”检查,发现桌子底下的凳子上有灰尘,这件事让顾天云很生气,游走西方多年,在他看来,为顾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与为顾客提供上乘的商品同等重要。上海的西服店已经不胜枚举,西服高手也绝对不止顾天云一人,巅峰之战,成败往往在于细节,因此,顾天云对经营的任何环节都严格要求。令人称绝的手艺,加上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渐渐的,宏泰西服号成为上海滩上的西服名店。

宏泰西服号成功并没有让顾天云自我陶醉,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心里还有几分担心,几分忧虑。让顾天云痛心疾首的是,在动荡不堪、民不聊生的国家中,不少青年报国无路,误入歧途,一些青年自暴自弃、虚度光阴。年轻一辈不少人缺乏朝气与活力,国家的前途何在?顾天云感叹:“今之青年,往往始而自满,继而自画,终致老大无成。自满则其进步也难,自画则其退步也速。总之皆为自暴自弃之人,一生必不能克底于成。欲望一家之温饱,已非易事。肆中多此辈人,营业自难发达;国家多此辈人,经济力奚能充乎?”(5)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顾天云决心尽自己微薄之力给青年以教诲,给国家以希望。

如何尽力呢?顾天云知道自己无官无职,不能改变国家体制,自己也无一兵一卒,不能抵御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他唯一有的,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和西服业的经营之道。但这何尝不是有力的武器呢?他给国人指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西方是以经济和文化征服东方,国人的自救不能仅仅依靠军队,还应该在经济上自强,以实业救国。他强调:“我国以生产落后之国家,国民又不知发展其经济之能力。外货充斥、权利外溢……国事阽危,国民报国有心,御侮无力,惟当各展其生产能力,从事于农工实业,兢兢与外人相抗衡。民富便是国富,民强便是国强。”(6)因此,顾天云希望培养一批批红帮传人,大家共同与外国人竞争,发展民族经济,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这不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回国10年的创业历程,他目睹了中国西服业的冉冉上升,诚如他所言:“海通以还,泰西文化,输入中华,迄夫今日,国人生活,益趋欧化。服装为章身御寒之必需品,居生活四要素之首。峨冠博带,巨袖长袍,已不适于现代之潮流,日处于淘汰之列。于是西服尚矣。夫西服既便于操作,又足以壮观瞻。故国人爱用之心理,将渐趋于一致。于是业西服者,遂日新而月盛,有蒸蒸日上之势。试观海上一埠,西服肆如星罗棋布,制西服之人才,亦先后辈出,岂非好现象哉。”(7)

但是顾天云也清醒地看到了西服行业发展中的误区,他在书中表示了他的忧虑:“西服之难,唯裁为最。旧法,店员承接生意,再交裁剪员为之。店员不谙裁剪之法,裁剪员不明顾客之身样,各自为政,难免差错。店员应自接生意,即自能裁剪,始能恰合顾客不同之身样。”(8)而这背后的根本问题,则在于人才的培养不济:“回国后,经营此业,至今已十年,颇以国人之墨守旧法,不肯传授于人,又少匠心独运、精益求精之人,将此我业蒙有退无进之危险,予甚忧之。”(9)只有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现代裁缝,这个行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如果大家互相保留、互相排斥,也许能保持自己一时的竞争优势,但却让行业面临青黄不接的危险。不仅如此,如果大家都闭门造车,那么各自也只能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从长远看,这些鼠目寸光的做法必将制约整个行业的发展,让中国西服业更落后于外人。

顾天云回国后就有意栽培年轻人,对“宏泰”的学徒们,他总是毫无保留的传授技艺。但他店里能招收的学徒毕竟有限,离将中国西服业发扬光大的目标还十分遥远。困惑之中,顾天云想起了自己当年游历欧美的经历,图书馆厚厚的书籍给了自己丰富的知识。而眼下国内还未有与西服制作相关的书籍,这与西服业的快速发展是不相称的。于是,顾天云心里有了一个构想,他便立即行动起来。

每天顾天云便俯首案前,他将自己从业数年的心得,20年的海外见闻,对振兴民族和发展我国西服业的思考,都诉诸字里行间。1933年,顾天云已到知天命的年纪,这一年,他完成并自费印行了自己呕心沥血的著作——枟西服裁剪指南枠(见图2)。(www.xing528.com)

图2 枟西服裁剪指南枠

枟西服裁剪指南枠是顾天云多年西服缝制生涯和在日本、欧洲考察体会的总结,是他培养后辈,发展实业,振兴民族经济的希望。他为此书作了长长的序,共3节。第1节介绍该书之宗旨:适应潮流,培养人才,让西服业发扬光大。顾天云著书非常务实:“书中记述,全本予平生之经验。附图详细说明,用角尺分数西法裁,尺寸用西法量,务使一目了然,而后便能自己裁剪。无须假手于人。”他还唯恐词不达意,还向读者承诺:“购是书者,可于每星期日,驾临上海南京路二十四号宏泰西服号,予愿亲自教授。不收学费,一年后保证学成。应用裁剪,绰有余裕。”第2节介绍成功之路。顾天云借鉴欧美国家的发达之经验,分析了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的形势,指出了发展经济、实业救国的道路,“现代世界,一经济战争之世界也。国家之兴亡,全视夫国民经济能力之厚薄,初非全赖于兵力。其国之经济能力甚充裕,国民生产率甚富足,其国未有不强,反之则弱。英日法美之能为世界强国,岂徒藉于兵力,亦国民经济力充裕而已。”(10)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轻视商业和手工业的观念还根深蒂固,顾天云对此做了雄辩:“予工也,在工言工。姑不谈牧畜、树艺、稼穑诸实业,工之范围甚广大。周代考工一记,已详言之。今予所言者,缝工耳。衣服为人生必需之品。故缝工所负之责任,实至伟大。”(11)顾天云告诫青年摒弃“富贵在天,生死由命”的宿命论,号召他们树立“进取之志,向上之志”。他苦口婆心,给青年指明了一条成功之路。首先,顾天云用“职业无贵贱”之言为开端,号召青年要“尊重本业”。其次,他提倡“勤诚俭朴”的精神。他语重心长地写道:“勤诚俭业,勤以开源,俭以节流。诚以见朴,俭以法奢。自古成功之人,未有不备此美德也。”(12)他还借用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故事生动地说服:“它若俭朴二事,皆为立身处世之要道,万不可轻视,讥为老生常谈者也。昔叶澄衷,舟子也。杨斯盛,木工也。皆能践行以上之美德,而成闻人。美国某总统之幼时,尝为缝工。林肯亦由蔀屋茆檐之人,而高居白宫。孟子曰:‘舜人也,禹亦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吾辈青年其勉诸。”(13)顾天云所提倡的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富而不奢、自俸甚俭,正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第3节是经验之谈。“夫技能属于学识与经验,处处留心,事事勤学,复济以完全之道德,无论合业,未有不底于成。吾业何能违此理乎?”顾天云总结自己数十年的经验,告诉国人在事业上应谨小慎微、兢兢业业,并把自己“从师日学数语,以为习练,暇复悉心注意,未数月,普通言语,渐足应用”(14)的经验与读者分享,让读者认识到学好外语同掌握缝纫技术同等重要。

正文共分11章,前8章分门别类地介绍各式西服的裁剪工艺。第1章传授各式长袄的做法,第2章介绍多种礼服的做法,第3章叙述多款大衣的做法。第4章介绍多种短袄的做法,第5章着重介绍袖子的做法,第6章介绍披肩的做法,第7章传授各式各样的背心的做法,第8章介绍各种西裤的基本做法。顾天云不仅在书中详尽地介绍了各种各样经典的和时髦的西服款式,而且细心地告诉习者各种体型的西服制作诀窍。

在西服制作中,修改也是一门艺术,于是顾天云单独作第9章枟修正法枠。在这1章中顾天云详尽叙述西衬、马棕衬、厚法绒、花旗布的应用和操作方法,还对领显口修改、背后起斜纹的长袄修改、后领起横柳的修改、显口背心、大肚身背心、肥胖腿肚裤样以及前俯后仰身体、足部弯曲的裤的修改等一一阐述。

西服不仅是一种时尚,它还是一种新文化。当时在上海,穿西服者甚多,但不少人纯粹是赶时髦,时常看到长袍外面套西服的奇怪着装,让人忍俊不禁。普通人不懂西服穿着之道,尚可原谅,制作西服的人,就不得不了解西服之文化了。所以,顾天云在第10章枟欧美服装法枠中,对西服在夜间宴会、观剧、舞会、结婚、晚餐、访问等场合中的穿着,作了详细的介绍。

作为西服裁缝,除了尺子和剪刀等基本工具外,还必须掌握一定外语。顾天云此书的最后一章便是枟西服商初级英语会话枠,此章分“单语类、饭店用语、船上用语、女成衣部、男成衣部和访问用语”等6个方面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掌握常用的英语会话。

有人著书是为赚钱,有人著书是“名心难化”,顾天云为的是追求真善美,传播真善美,培育新一代。他自费印了500册,并且兑现了他的承诺。每个星期天上午,他都免费闭门授课,现身说法,按枟西服裁剪指南枠中的章节,逐一讲解。顾天云让学徒们先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首先从缝布条学起,在一块巴掌稍大的布料上,用各种钢针、不穿线,练习缝、板、翘等针法,以求均匀、牢固并练速度,学生们练习到捏针的手不出汗才算过关。顾天云就这样手把手地传授技艺,慢慢的,学徒们领略到了裁剪、缝纫的奥秘,步入了西服缝制业的殿堂。同时,顾天云还教学徒们学习外文。他精心挑选出英、法、日3国语言中的常用词句,从发音到会话,不厌其烦、耐心辅导。顾天云不仅传授技艺和知识,还在言传身教中,给学徒们以人生启迪,号召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铺展学生的心灵之路。他竭力提倡国货,企盼实业救国,鼓舞大家追赶世界服饰的新潮流。

枟西服裁剪指南枠是国人的第一部西服专著,它让红帮技艺从经验上升到理论,它的诞生,成为我国西服业发展中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顾天云的著作进一步唤醒了遗老遗少,潜移默化地打开了服装界无数颗封闭的心灵,在上海滩一度掀起一阵大波澜,被时人誉为“革新之准”。对初涉缝纫业者,这部书是极好的启蒙读物,从中可以领略到各种西装的裁剪图样和按人体身材进行缝纫的要领;对西服裁制者,通过这部书可以对西服缝制有更系统的认识,了解西服的最新款式,掌握提高技艺的诀窍;对经营服装业者,读这部书有助于打开视野,了解更多的经营之道。

这部书不仅仅是前无古人的,而且还是后启来者的。它不但为红帮这个裁缝群体获得了科学文化理论的支撑,而且形成了红帮的优良传统。后辈的红帮裁缝都接过顾天云的衣钵,重视科学文化的研究,使自己不但熟悉服装裁剪经营之道,还深谙服装理论研究之道。例如,戴永甫、王庆和、包昌法、陈明栋、谢兆甫和江继明等几代人都有自己的专门著述和发明专利。还有不少红帮传人成为北京、哈尔滨、上海、西宁、宁波等地服装研究所所长或研究员,参加过不少国家级图书编纂工作。理论的提升,让红帮和以往的旧式裁缝根本区别开来,从而形成了中国服装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服装流派,至今影响着中国服装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推动着中国服装国际化的历史进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