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道酬勤,技艺初成
19世纪末,随着上海的开埠与繁荣,许多宁波人都来到上海滩寻梦。时局频繁更替,文化不断交融,光怪陆离的都市变得越来越新鲜迷人,也变得越来越不可捉摸。但勤劳智慧的宁波人总能敏锐地察觉到都市发展的风向标,嗅到这日新月异的都市里潜藏着的商机。当洋人身着的西服成为都市一道鲜丽的风景时,宁波裁缝陆续跻身上海的西服缝纫业,渐渐的,来自宁波的红帮裁缝在上海滩声名远扬。1898年,15岁的顾天云也来到上海,加入了红帮裁缝这个新兴的行业。
上海白克路(今凤阳路)481号的“裕昌祥西服店”,在当时的上海小有名气,顾天云与西服的不解之缘就是从在这里当学徒开始的。西装看上去大方简洁,但其制作工艺确实不简单,量、裁、缝、烫等道道工序都有讲究,各个关口都不能马虎。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没有精雕细琢的恒心,是掌握不了西服制作工艺的,所以“裕昌祥”的老板詹炳生对学徒们的要求非常严格。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句古训深深烙在顾天云心底,他知道要实现出人头地的远大理想,必须靠自己去争取、打拼。因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认真观察、仔细琢磨、反复练习。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顾天云的进步非常快。在老板的栽培下,在自己孜孜不倦的勤学苦练中,顾天云很快从学徒中脱颖而出,很好地掌握了量体、裁剪、缝纫、熨烫等一整套“红帮裁缝”的技艺。(www.xing528.com)
顾天云深谙“学无止境”,他暗暗给自己定了新的目标。年轻的顾天云虽涉世不深,但宁波人的精明告诉他,作为一名裁缝,作品不是给自己欣赏的,而是让顾客满意的,当一名优秀的西服裁缝,不仅要锤炼出一副好手艺,还要懂得与顾客交流的艺术。当时西服店的顾客多数都是外国人或与外国人频繁接触的人物,而不同的语言成了与顾客交流的最大障碍。用他自己的话说,“吾业与外人之接触甚多,不谙佉卢横行之字,不知磔格舌之语,纵能裁能缝,亦不能为完全之人才。故外国语之学习,为吾业必需之技能,与缝纫而并重焉。际兹世界大通,夷华互市之秋,不知夷语者,犹哑于口,不谙夷文者,犹盲于目。以哑盲者,而处兹商战剧烈之世界,其不被摈者几希”。(1)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红帮裁缝,必须得学会外语,于是顾天云给了自己新的挑战。他熟知前人的故事,“昔苏洵年二十七,始发奋读书,卒成宋代大儒。曾国藩志学不早,而道德文章,为清代冠。吾人苟能立志向学,何患无成哉”,顾天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白天在店里练习西服工艺,晚上顾天云就挤时间去夜校学英文,不仅很快掌握了英文,还学会了日语。在与外国顾客的交流中,顾天云的外语水平蒸蒸日上,这也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语言基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三个春夏秋冬过去,顾天云已经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年轻裁缝。
“天道酬勤”,这是顾天云一生的座右铭,他的一身好本领都是在辛勤与汗水中锤炼出来的。顾天云说:“机会为有翅之物,最易飞去。吾人当青年有为之时,不知稍纵即逝。”(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能抓住机会的人,只有三分靠运气,更多的是靠勤奋。勤奋刻苦不仅是顾天云的个人品格,更是红帮的集体写照,正是靠这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劲儿,红帮才能谱写出中国近现代服装史上绚烂的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