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帮裁缝评传:忠诚报国的铁流万里

红帮裁缝评传:忠诚报国的铁流万里

时间:2024-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华商被服厂再次陷入危急之中,王宏卿他们经研究一致认为迟走不如早走,应尽快将工厂迁回内地。至广州后,为防日军袭击,开始化整为零,各自乘火车或汽车,经长沙、衡阳抵达黎家坪,再由厂方接至祁阳厂部。同时祁阳尚属交通便利,利于军需物资的运输。王宏卿的二弟王仙卿也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中倒在血泊之中,他是在坚守被服厂仓库时牺牲的。

红帮裁缝评传:忠诚报国的铁流万里

二、铁流万里,赤诚报国

王宏卿所处的时代注定了他将走过一段艰难的岁月。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打响,中国人民英勇抗敌的精神成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好的诠释,各行各业的人们以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着挽救国家危亡的决心。在这个烽火连天的年代里,许多工商业者深明大义,为了国家,不惜倾家荡产乃至献出生命。如果说,王宏卿面对巨商据理力争,让“荣昌祥”迁址后重放光彩,为的是不辜负师傅重托,员工信任,表达了他对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而抗战烽火中,他辗转各地开办军需工厂,历经辛苦乃至失去亲人,为的则是不让同胞受难,国破家亡,表现出了他强烈的爱国精神。

战火从北国迅速蔓延到东海之滨,上海这座曾经繁华的大都市变成了战争孤岛。王宏卿如果固守上海,尚可以保证获得可观的利润。但是他却作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将“荣昌祥”交给师兄李国华管理,自己则和汇利西服店经理周永升,亨达利钟表行经理莫高明、毛钊炳等人离开上海,辗转来到内地。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组织生产军用被服和军需用品用以支援前线。

他们在武汉创办了一家军用物资专业工厂——华商被服厂,工厂大批量生产军装、军用被服、水壶等军需产品。被服厂之所以起名为“华商”,就是取中华爱国商人的意思。这个厂名寄托着服装界志士同仁团结抗日的心愿。“华商”创办初期,因为战乱,内地资源稀缺,工厂连生产军服中所用的纽扣都没有办法得到,他们不得不自行生产牛角纽来替代。尽管生产条件艰苦,但为了抗日救国,全厂上下,同心协力,想尽办法来克服困难,顺利保障了军需物资的供应。

1937年12月,南京失守,眼看战火就要蔓延至武汉,华商被服厂决定搬迁,地址选在当时尚算平安香港。王宏卿精心安排了搬厂事宜,他决定将工厂设备从武汉通过粤汉铁路经广州迁至香港;工厂的技术及管理人员均由武汉迁移而来;大部分工人都是从上海聘用的青年裁缝,人手不够就在香港就地招聘。在港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军用的服装、被子、绑腿带、军帽和子弹带等。华商被服厂在香港为前线抗战的将士提供了有力的物资支持。

1938年7月至9月,徐州、广州、武汉相继失守。漫天战火从北方蔓延到南方,香港成了日军侵略的新目标。华商被服厂再次陷入危急之中,王宏卿他们经研究一致认为迟走不如早走,应尽快将工厂迁回内地。可此时该如何撤离香港成了十分棘手的问题,粤汉铁路已被切断,大部分地区都被日军侵占,大规模的迁移目标太大,且不方便。王宏卿与大家商议后决定,迁厂分为两条路线进行:第一路是被服厂所用机器设备的托运路线。“将缝纫机及其他机械设备打包后用船从海路绕过琼州海峡,先至越南海防,再由海防用汽车镇南关(现友谊关)进入广西省,再由桂林通过湘桂铁路运至湖南省的黎家坪火车站,然后用汽车送至祁阳华商被服厂总部。”(1)第二路为自愿随厂迁至内地的工人行走的路线。工人们随身带着部分厂方小件物品,从香港启程,经过6个昼夜的颠簸,先到九龙,再至广州。至广州后,为防日军袭击,开始化整为零,各自乘火车或汽车,经长沙、衡阳抵达黎家坪,再由厂方接至祁阳厂部。一路上极端艰险,“但在王宏卿妥善的安排下,绝大部分设备、工人都安然无恙地到达了目的地,华商被服厂内迁成功并很快就恢复了生产。”(2)祁阳地处湖南省的一个县,丘陵地貌,群山起伏连绵不断,植被很好,工厂厂房建在山中,易于隐蔽,可避免日军飞机的轰炸。同时祁阳尚属交通便利,利于军需物资的运输。(www.xing528.com)

华商被服厂生产任务很重,虽有1000多名员工,1000多余台缝纫机,天天连续赶工,但由于前方需求紧急,要经常加班加点,工人1天有时要干10多个小时,星期日有时也不得休息。

1939年到1941年,中日双方几十万大军3次在长沙会战。1940年,日寇进行疯狂扫荡,出动军用飞机轰炸祁阳,其轰炸的主要目标就是华商被服厂。炸弹不但毁了工厂,还炸死了工人。王宏卿的二弟王仙卿也在日军的飞机轰炸中倒在血泊之中,他是在坚守被服厂仓库时牺牲的。然而这些都没有使被服厂的员工退却,战火纷飞,车间时常遭到敌军袭击,工人们便带着缝纫机到附近农民家中继续生产,为抗战前线的将士们尽力提供军需物资。

1942年,国民党政府的军需署下令将华商被服厂收归国有,王宏卿不得不忍痛离开亲手创立的工厂。虽然没有了被服厂,但王宏卿想的仍是怎样为抗战尽心力。离开华商被服厂后,他前往广西桂林开办了“义昌五金行”,从上海选购五金百货运至桂林,生产军需五金产品,以供抗战之用。据王宏卿之子王汝珍先生回忆,父亲艰辛辗转万里,回上海采购物资,曾到学校看他,发现儿子在课堂上跟着日本教师学日语,回家便责问:“怎么会学日语?”得知儿子学校的校长是汉奸后,便决定带着他离开上海到桂林。这时日本情报机关获悉了王宏卿的行踪,企图派特务暗杀他,幸亏住在隔壁的李宗仁妻子郭德洁及时发现,王宏卿一家才转危为安,王汝珍也进入了郭德洁创办的德知中学就读。1945年,抗战胜利,日寇投降,王宏卿重新回到上海,继续掌管“荣昌祥”业务。

从在上海振兴“荣昌祥”,到离开上海创办军需工厂,再到重回上海经营“荣昌祥”,8年里,王宏卿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在战火中他为抗日战争的后勤保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红帮的爱国历史增添了新的动人篇章,再次充分展现红帮——这个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创业群体的本质特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