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玄德:仁旋钮调节与自由人生

玄德:仁旋钮调节与自由人生

时间:2024-05-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章“仁旋钮”的调节“仁旋钮”来源于人“包含无为”的本性,是人文常态中与道的特性相反的部分,道是“不仁”的。但是,在“仁”的问题上,我们没有这样的借鉴手段,“仁”只能在人文环境中发现,也就是说,“仁旋钮”的调节规律,我们只能在与人相关的环境中才能找到。还记得前面第三部分“知礼是德”中讨论过“礼旋钮”的调节,当时,我们将“礼旋钮”比作收音机中的音量旋钮,它可以左右旋转进行连续的调节。

玄德:仁旋钮调节与自由人生

第三章 “仁旋钮”的调节

“仁旋钮”来源于人“包含无为”的本性,是人文常态中与道的特性相反的部分,道是“不仁”的。正是由于与道的特性相反,才使得人的这个本性充满了人的特点。就如同基因的遗传与突变一样,只有那些突变的部分才是标注这个人特性的部分。我一直以为,在“人文系统图”中,“仁旋钮”是最活跃、最灵动、最充满人性味道的部分。由于与道的特性相反,因此,我们就无法从同样由道而生的其他事物中得到借鉴。例如,天地也是由道而生的,但在“不仁”的特点上,天地就延续了这个特征,我们就无法在天地运行之中找到人文环境中的“仁”而加以借鉴。“礼”就不一样,作为人文空间,它延续了道的特征,虽然天地在这一点上违反了道的特征,但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向我们展示了道是如何在宇宙中违反常理的。有了这样的线索,就可以借鉴物理学家所发现的那些反常的道来和作为人文空间的礼进行比较。但是,在“仁”的问题上,我们没有这样的借鉴手段,“仁”只能在人文环境中发现,也就是说,“仁旋钮”的调节规律,我们只能在与人相关的环境中才能找到。幸运的是,孔子思想的代表作《论语》中大量的关于仁的讨论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将《论语》称为一部“仁学”也并不算过分。

《论语》中关于“仁”的讨论很多,最为典型的是,孔子在被人问起什么是“仁”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回答。而当有些人问起孔子对他的学生诸如子路、冉求等是否仁的时候,孔子又回答“不知也”。这些段落往往使我们迷惑,到底孔子的哪一个回答才算是“仁”,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仁”呢?为了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先将孔子在别人问他什么是仁时的回答罗列出来。在《论语》中这样的段落共有七处: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子曰:“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论语》第六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第十二章)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第十二章)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仞乎?”(《论语》第十二章)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第十二章)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论语》第十三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第十七章)

正是孔子的这些回答,导致其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对于仁的理解,以至于《辞海》中会有这样的解释:仁是一种涵盖极广的道德范畴。如果我们将所有孔子的回答总合起来称为仁,这个概念就会给我们“涵盖极广”的感觉,好像什么好事情都属于仁。这样一来,仁就变得难以把握了。在《道纪》第五章的分析中,就从这些看上去完全不同的回答里提炼了相同的元素,从而将“仁”定义为:“做正确的事”。而现在,当面对“人文系统图”中的“仁旋钮”时,我们发现,不仅《道纪》中对仁的定义完全合理,而且,孔子对不同的人所做的不同回答也变得越来越清晰了。换句话说,我们有可能通过“人文系统图”中的“仁旋钮”来说明为什么孔子会在同一个问题上有着如此之多的不同回答。

还记得前面第三部分“知礼是德”中讨论过“礼旋钮”的调节,当时,我们将“礼旋钮”比作收音机中的音量旋钮,它可以左右旋转进行连续的调节。而现在,当我们面对“仁旋钮”和孔子这样多关于“仁”的解释的时候,很自然我们会联想到“仁旋钮”可能是那种有着许多档位,类似于收音机中选择频道的旋钮。而孔子对仁的不同回答恰恰是对这些档位的描述,就如同频道选择旋钮上所标注的FM、AM、MW、SW一样:

图5.6 具有不同调节档位的“仁旋钮”

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只需要将孔子关于仁的回答对应到“仁旋钮”的不同档位上,来观察一下它对系统的影响就可以了。但是,这样解释“仁旋钮”可能还是有些突兀,为了更好地掌握“人文系统图”中“仁旋钮”的调节规律,还需要一个类似的系统来加以比较说明。一直以来,我们使用财务系统来类比说明人文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就可以将“人文系统图”改造成“财务系统图”;如图5.7。

在这个“财务系统图”中,与“欲望容器”和“德容器”相对应的分别是“负债”和“储蓄”。“倾向无为单元”在转换成“财务系统图”后没有变化,财务系统中的负债如果不加以管理,放任自流,就会不停地变大;而储蓄就不一样了,如果不是有计划、有意识地去增加它,储蓄只会变少。因此,“倾向无为单元”对“负债”提供支撑,同时制约“储蓄”的增大。同样没有变化的是“逻辑旋钮”,因为,无论是人文系统还是财务系统都需要自成逻辑才能运转。与“人文系统图”中的“逻辑旋钮”所在的循环是“失循环”相类似,“财务系统图”中的这个循环也体现“失”,但它不是道的流失,而是钱的流失。在财务系统中,钱的流失体现为消费,因此,“财务系统图”中对应“失循环”的是“消费循环”。

图5.7 将“人文系统图”转换为“财务系统图”

在系统图的右侧,另一个容器是“储蓄”,能够为“储蓄”提供支持的,也就是使得储蓄增加的是“存钱”,因此,与“学习单元”对应的是“存钱单元”。顺着“存钱单元”向上找,什么才能给财务系统带来存钱的可能呢?有两种行为可以帮助实现这样的目的,一个是工作,工作所带来的工资收入可以通过“存钱单元”储蓄起来。因此,对应“德循环”的是“储蓄循环”,在“储蓄循环”中与“礼旋钮”相对应的是“工作旋钮”。同时,另一个可以为系统带来储蓄增加的是投资,说到投资就离不开项目,对一个正确项目的投资可以为这个投资行为带来盈利。因此,对应“道循环”的是“投资循环”,在“投资循环”中与“仁旋钮”相对应的是“项目旋钮”。

在这样的对应中,“乱单元”体现在“财务系统图”中的意思是:“将工作视为事业”。这里可能会造成一些混淆,我们习惯上是完全接受“将工作视为事业”这种行为的,甚至将其看做是高尚的、值得学习的品质。但这里讲的是财务系统,在财务系统中,如果你将工作视为事业,就会对财务系统的运转不利。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将工作视为自己的事业是过分关注工作所带来的收入的结果,然而,工作所带来的收入如果不加以管理还是不能有效地变成储蓄。关注了工作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储蓄,也就是忽略了自己拥有的资产,于是,无论你如何将工作视为毕生的事业,财务还是会出问题的。不仅如此,一定要指出的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大收益者并不是拿到工资的人,而是提供工作的雇用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工作不是自己的事业,而是老板的事业。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是这样讲的:“……太多的人因此而忘了去关注自己的事业,他们耗费一生去关注别人的事业并使他人致富。为了财务安全,人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事业。你的事业围绕着的是你的资产,而不是你的收入。”所以说,“将工作视为事业”搅乱了人应该关注的事业,错将他人的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因此,它就是财务系统中的“乱单元”。我们将在下一章里看到这个单元在系统中的作用,而在这里,还是将目光转到正在讨论的“仁旋钮”上面来。

通过“人文系统图”到“财务系统图”的转换,我们看到了对应“仁旋钮”的是财务系统中位于“投资循环”上的“项目旋钮”。对于投资而言,它能给财务系统带来比工作更大的收益,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投资项目。选择什么投资项目就如同调节“财务系统图”中的“项目旋钮”。如果将“项目旋钮”的各个不同档位看成是不同的投资项目,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项目。首先,最基本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项目是将自己的储蓄放到银行里获取存款利息。当一个人的储蓄规模还达不到投资某个项目的时候,他的储蓄放在家里是不可能增值的,因此,首先可以做的是将积蓄下来的钱放到银行存为定存而使其增值。接下来,当储蓄达到一定规模时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可以投资用来获取比定存更高的回报。例如,可以开一个小店,经销某一类产品,这样的项目不需要太大的投资。而后,如果小店做得成功就可以办一个工厂,生产可以被小店经销的产品。这种前店后厂的方式已经比单独一个小店要大一些,投资的规模也要大一些。当然,随之而来的风险也在加大。如果前店后厂办得好,就可以多办几家店面,将其打造成连锁店。连锁店之后是加大生产规模,兼并相同企业,使自己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公司。成为国内一流公司之后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更大的市场和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此时,公司在更大规模资金的推动下会成为跨国公司。然而,这还不算是最大的投资项目,成为跨国公司的企业会逐步向金融操作转向,最终有可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金融集团。

从上面所列举的项目来看,从银行定存到金融集团,项目越来越大。很难说什么项目就是最好的,因为,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而定。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别说做跨国公司、金融集团,就是开个小店都成问题,最适合他的项目是将积蓄存进银行。可见“项目旋钮”与“工作旋钮”不同,它需要注入资金。随着项目的增大,尽管回报越来越大,但对项目的投资也越来越大,同时,不可忽略的是风险也越来越大。而工作就不一样了,尽管一个刚刚工作的人也需要添置一些诸如服装等提高自身形象的物品,但同项目所需要的投资来比较,那简直就不值一提。之所以“工作旋钮”所在的循环被称为“储蓄循环”,就说明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带来储蓄的,在财务系统中,工作本身并不需要投资。项目就不同了,没有投资,很难涉及哪怕是很小的项目。面对这样的需要因人而异的“项目旋钮”,如果正好有个项目咨询师可供咨询,那就再好不过了。设想一下,如果有谁想通过投资来加速自己的财产增值,又正好有这样的咨询师可以询问,那他会问什么呢?一般来说,他会问:“什么项目比较好呢?”这样的问题在提问者看来是顺理成章的,但作为回答的人可就麻烦了。金融集团最赚钱,但不是人人能做。可见,没有什么绝对好的项目,只有是否适合提问人的项目。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个出色的项目咨询师会将提问者的问题理解为:“什么项目适合我做呢?”面对这样的问题,项目咨询师会根据提问者自身的财务状况、综合能力而给出一个适合提问者运作的项目。显然,在面对不同提问人的时候,项目咨询师肯定会给出不同的回答。

综合以上的讨论,如果“项目旋钮”有一些可供调节的档位的话,可以从小到大分成这样几档:

1.银行定存

2.小型店铺

3.前店后厂

4.连锁经营

5.国内大企业

6.跨国公司

7.金融集团

用图来表示可以是这样的:

图5.8 “项目旋钮”的不同档位

这样的旋钮每向高位旋转一档,它所指向的项目就变大一级。当然,越大的项目会带来越大的回报,但同时,启动项目所需的资金也越多,更加不可忽视的是,它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在人文系统中,“仁旋钮”相当于财务系统中的“项目旋钮”。同项目需要投资才能启动一样,仁也需要道的注入才能启动。许多事情属于仁,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去做。如果我们需要启动自己的“道循环”、调节自己的“仁旋钮”,就需要知道什么样的事情适合自己去做。如果此时有人可以咨询,那就再好不过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就是这样一位仁的咨询师,在仁的问题上,孔子比任何人都更有发言权。同咨询项目的人一样,提问的人通常会问:“什么是仁呢?”也就是问什么是正确的事。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这样的问题无法回答。“推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是仁,是正确的事,可是你能做得了吗?如同优秀的项目咨询师一样,孔子将这样的问题理解为:“我该做些什么?”或“什么样的事我来做是正确的?”面对这样的提问,根据提问者当前的状况,选择他可以操作的事作为建议是顺理成章的。可见,“做正确的事”不仅包含了这事情本身是否正确,还包含了做此事的人是否合适的含义。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青年,我们要求他去“推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显然是强人所难,显然是不正确的。而一个在社会中有着相当地位,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如果仅仅明哲保身,仅做到“其言也仞”,这样就浪费了他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道,这样做也是不正确的。由此可见,同样一件事,这个人做是正确,而那个人做就不一定正确。“做正确的事”之中包含了做事的人本身是否适合,这也是“仁旋钮”调节中灵活的部分。如此看来,我们在《论语》里读到孔子在不同的人前来问“仁”的时候提供了多种不同的回答是完全合理的。

现在,只要将本章开始时所引用的《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不同回答按照项目旋钮那样从易到难地排列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仁旋钮”的不同档位了。孔子的回答总共有七个,按照书中的顺序是这样的:

先难而后获。

克己复礼。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其言也仞。

爱人。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显然这个顺序不是难易的顺序。如果按照难易程度排序,我们需要首先找到与“项目旋钮”的第1档“银行定存”相对应的是哪一个。哪里才是德的银行呢?就像储蓄一样,我们不能将其存在自己家里,那样不增值。在上面的七种回答中,有一个最适合,那就是“爱人”。爱人是一种博爱,不仅爱自己的心上人、亲人,还爱周围的人、全世界的人。这样的爱虽然做好不易,但做起来不难,很像是银行的定存。原来,每个人的德都可以存储在爱之中。原来,让世界充满爱就如同让世界充满银行一样,可以使得每个人所积攒的德都有存放的地方,都有可以增值的环境。

比“爱人”要难一些的是“先难而后获”,先做起事来,然后才有回报。这里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仁对德的消耗。上一个部分在讨论德的定义时曾经引用过《论语》中关于“崇德、辩惑”对话,孔子是这样解释“崇德”的:“先事后得,非崇德与?”先做起事来,然后获得回报,不就是积累了德吗?这里所说的回报当然是道的回报,因为做事所消耗的是道,无论是流动的道,还是存储为德的道。因此,孔子对樊迟的回答:“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说的就是仁需要先投入这样的特点。如果反观“项目旋钮”中的几个档位,第2档的“小型店铺”才是一个人投资的开始。银行定存是为了投资所进行的早期积累,还不能完全算做投资。从第2档开始,“仁旋钮”要开始消耗所积累的德了。当然,它的回报比只放在银行里要高得多,但风险也随之而来,也就是说“先难”不一定有“后获”。如果有这样的结果,就说明你的选择是错误的,可能是市场调研不够,也可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样一来,“先难”而没有“后获”就是不正确的,就不能算仁。可令人困惑的是,我们无法预知“先难”之后有没有“后获”,无法预知那个“小型店铺”能不能盈利。可行的方法是先做起来看,如果效果不好,就应该将“仁旋钮”调回到第1档,不要蛮干下去。如果“小型店铺”不盈利,也看不到前景,就应该先关掉,继续存钱,等待时机成熟。(www.xing528.com)

“其言也仞”是说话谨慎的意思,这是孔子对司马牛问仁的回答。这个回答看起来很简单,果然司马牛就有些不理解:“难道说话谨慎就算仁了吗?”孔子回答说:“这事做起来可不容易,你没好好想,就提出疑问已经不谨慎了。”有的事看上去容易,但最容易做错,这样的事反而更加难一些。因此,“其言也仞”是“仁旋钮”的第3档。

更难一些的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在家不放纵自己,办事认真,为人忠诚,当环境改变了,周围的人都不认识自己,也就是到了荒蛮之地,还要坚守这样的作为。所谓荒蛮之地,我们可能会理解为野蛮的、没有进化的、或不文明的所在。这样的理解可能太过绝对,从孔子这句话的意思看,荒蛮之地实际上就是约束自己的那些规范消失的地方。例如,我们住在中国,有亲朋、好友、同事和熟人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些规范,如果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说话、做事有违背那些规范之处,会招来麻烦。于是,人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不自觉地按照那些规范来约束自己。然而,当这样的环境改变了,例如,出国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中,对新的环境还没有完全了解,新环境中的规范对人还没有形成制约,而旧的环境和规范又消失了,这样的状况对于一个人就如同到了“荒蛮之地”,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不放纵自己是孔子这句话所提出的要求。显然,这样的事比前面几项更难一些,它不仅要求做到某件事,还要求这样的作为不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是“仁旋钮”的第4档。行文至此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仁旋钮”的高档位真的就需要一定德的积累才能做吗?比如,这个第4档的“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似乎每个人都可以马上开始实施,好像并不需要什么条件。但这仅仅是我们的错觉,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对道一定程度的认识和理解,我们可能会错误地理解什么是“恭”、“敬”和“忠”。在道还没有蓄积到可以做这样的事的程度时,就将“仁旋钮”调到了这一档,结果是“居处恭”可能被演绎为一种形式。没有发自内心的诚意,这样的形式就是假的。同样“执事敬”会使人谨小慎微,从而失去创造的活力。“与人忠”则更加危险,对道的认识不深,会使得“忠”演变为绝对空间,绝对空间的出现意味着道的流动被减弱。道的流动被减弱意味着系统中各个循环,包括“道循环”中的通道变窄。这样一来,不仅道在经过“仁旋钮”后没有增加,却反而减少了。因此,“仁旋钮”档位的提高,意味着要想使得做这一档所对应的事能提供道的增加,就需要在此之前注入更多道才行。就如同“项目旋钮”中随着档位的提高,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一样。

第5档需要具备更多的道,也就是更大的德才能启动。这是孔子回答仲弓的提问:“出门在外为人处世时要如同接待尊贵的宾客,治理人民的时候要如同祭祀一样严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政府中有职位时不怨天尤人,在家赋闲的时候也不怨天尤人。”显然,此时的人应该具备了一个组织领导者的水平,这要比前几档难得多,它需要人有更多德的积累。值得指出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是非要到这个层次才能做。颜渊就曾经问过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实践的?”孔子说:“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了。”可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人可以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实践的。但是,它偏偏出现在这里,出现在需要一定德的积累才能启动的“仁旋钮”的第5档。可以这样理解,孔子对颜渊的回答是真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进行终身实践的。但它出现在这里则表明,当一个人具备了启动“仁旋钮”第5档的资格,也就是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领导能力的时候,实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效果最好,可以带来道的增益。这一档所涉及的“使民”、“在邦”等都说明了这样的人一定要有组织和领导能力,有能力带领更多的人走向美好生活,而不仅仅是做好自己,从“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就可以看到这点。在中国历史中有过许多才华横溢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在家赋闲故事,这样的故事里,拥有“在邦”当政的能力而赋闲“在家”是故事的主题。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在邦”当政的能力,也就谈不上“在家”,因为他一直都在家里。因此,拥有“在邦”的能力,而有可能被重用又有可能不被重用是这一档的特点。所以,我们将这一档简称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更高一档是孔子对颜渊提问的回答:“克己复礼为仁”。显然,做这样的事对人的要求又高了一些。“克己”可以说就是控制自己的欲望,通过第二部分“人之本性”中关于欲望的讨论我们知道,欲望不是谁想克制就可以克制的,它需要“无名之朴”,也就道才能得以克制。因此,能够做到“克己”是需要自身的道已经蓄积到了一定程度。“复礼”是恢复秩序,重建行为规范,这就更需要蓄积的道,也就是德了。比起上一档的“在邦无怨,在家无怨”的人,可以实行“克己复礼”的人不仅需要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还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如果我们要求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新人去完成恢复秩序、重建行为规范这样的工作无疑是强人所难,就如同我们要求一个刚刚领到第一笔工资的人去建设跨国公司一样。

孔子对子张提问的回答是“仁旋钮”的最高一档。孔子说:“能在世界范围内施行五种品行是仁。”子张就问:“哪五项呢?”孔子说:“恭宽信敏惠。”接着孔子又详细地解释了这五项品行的作用:“恭可以使他不受侮辱,宽可以使他得到大家的拥护,信可以使他获得别人的信赖而委以重任,敏可以使他获得成功,惠可以使他能够领导团队。”能做到这五项,可以使得一个人在社会上游刃有余,即可以获得高层的信任而委以重任,又有下层的团队跟随他;即可以不受侮辱,又能将事办成,这样的人怎能不受到拥戴呢?这五项能做到一项都不容易,何况是五项。能做到这五项还不算什么,还要在世界范围内(于天下)施行,也就是要有全球的影响力。因此,“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是“仁旋钮”的最高一档。

综上所述,我们将孔子在《论语》中关于“仁”的七个回答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如下:

1.爱人

2.先难而后获

3.其言也仞

4.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5.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6.克己复礼

7.能行恭宽信敏惠于天下

这样的顺序不仅是由易到难的顺序,也是向“仁旋钮”此档位提供所需的道从少至多的顺序,也是理论上道在经过“仁旋钮”之后的增益由小到大的顺序,同样也是风险逐渐增加的顺序。所谓风险,就是当“仁旋钮”处于某一档时,道没有按照理论预期获得增加,达不到预期,甚至有减少,就如同投资项目不一定赚钱一样。尽管“失循环”是一个消耗道的循环,但值得注意的是“道循环”也会造成道的损失,而且其损失有可能比“失循环”还大。财务系统中,由于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大于消费花费的例子可以说比比皆是。可见,三个循环中唯一不会带来道损耗的循环是“德循环”。

回到“仁旋钮”,当我们将以上的由易到难的顺序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

通过这样的图示,我们基本了解了“仁旋钮”的工作机理。

讨论至此,或许对“仁旋钮”的工作方式上还有这样的默认:它需要由低到高逐一调节。是这样吗?同样在孔子关于仁的回答中可以找到答案。《论语》中孔子这七个关于仁的回答,其中有三个回答是针对同一个人的,这个人就是樊迟。有意思的是,樊迟三次问仁,孔子的回答都不一样,分别是“先难而后获”、“爱人”和“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如果假设它们在《论语》中出现的顺序是时间顺序的话,再对比“仁旋钮”的档位,那么,孔子在樊迟三次问仁时所提供的回答依次是:第2档、第1档、最后是第4档。如果孔子是一个项目咨询师,樊迟就是一个屡次来咨询的人,第一次孔子根据他的特点建议他开个小店,这是“项目旋钮”的第2档。可以想象的是,建议不一定都正确。当樊迟第二次来咨询的时候,显然店开得不理想。因此,孔子说:“你还是先存钱吧。”孔子将他的“项目旋钮”调回到了第1档。看来,樊迟是一个听话的人,当他第三次来咨询的时候,孔子发现他已经成熟了:“你可以开一个连锁店了。”这次,孔子将“项目旋钮”直接调到了第4档。樊迟问仁的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仁旋钮”不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档位,就是对同一个人,不同时间段也会对应不同的档位。“仁旋钮”不仅可以由低向高调节,也应该根据情况由高向低调节;不仅可以逐档调节,也可以跨档调节。虽然“仁旋钮”的调节方式是这样的灵活,但它的调节规则并不是随意的,它是根据“道循环”的增益情况所做的调节。就如同财务系统中选择所投资的项目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系统中资金的流动与盈利状况而定一样。如果投资不顺利,亏损过大,也不排除停止投资的可能。也就是说,如果“道循环”的损失过大,也不排除关闭这个循环,而重新依赖“德循环”的可能。在这样的情况下,“仁旋钮”需要调节到预备位置,在预备位置上,“道循环”是关闭的。

图5.9 “仁旋钮”的不同档位

图5.9所显示的“仁旋钮”的档位中还留有两个空闲,这就是它的预备位置。首先来看预备位置第1档,简称为Y1档。在第一部分“人生曲线”中曾经描述了人生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分别可以用《老子》第三十八章中的“道”、“德”、“仁”、“义”、“礼”几个状态来描述,其中在人生的前期,标志人进入“仁状态”的事件是“志于学”。所谓“志于学”就是将学习作为身体自动的行为,而做到“志于学”正是“仁旋钮”的第一个预备档位。在“人文系统图”中,“学习单元”有着非常独特的地位,它位于“道循环”和“德循环”的交汇处,是道蓄积进德的唯一通路。前面的第二章分析过了,这个单元具有造成道损失的阻塞结构,当它完全阻塞时,就体现为不学。可以想象的是,每个人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早期、年轻的时候,自己的“学习单元”是完全阻塞的,是“不学”的。因此,打开“学习单元”的阻塞结构是首要之急。虽然在此时,“道循环”还没有启动,还没有道从这个循环中流向“德容器”,但完全阻塞的“学习单元”将“德循环”也给中断了。这样一来,“德容器”就失去了支撑,无法增大。因此,尽早使自己“志于学”是贯通“德循环”,启动“道循环”的前提条件。因此,在“道循环”启动之前“仁旋钮”的位置应该首先调节到具有“志于学”含义的Y1档:

图5.10 “仁旋钮”的预备档位Y1

“志于学”也就是将学习变成身体自动的过程,通过《老子》第十章所提供的六层修炼,“学习单元”的阻塞结构就会逐渐打开。打开阻塞结构的时间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当然是越早越好,孔子说他自己15岁“志于学”。当然,15岁之后也可以,但不能太晚,在“人生曲线”部分我们讨论过,如果到了40岁左右,自己的“学习单元”还处于完全阻塞的“不学”状态就没有希望了,就如同这个阻塞结构已经完全锈死了一样。人生的走向也因此发生了分离,就如同第一部分“人生曲线”的图1.12所展示的那样:

在“志于学”之后,虽然“学习单元”得以打开,但“道循环”还是不能启动,因为“道循环”上的“仁旋钮”需要道的注入。在“德容器”还没有蓄积、或蓄积很少的情况下,这个循环还是无法启动。可见,启动“道循环”之前,应该先由“德循环”对“德容器”进行蓄积,好在,此时的“德循环”由于“学习单元”的打开而贯通了。于是,“仁旋钮”在真正能够启动“道循环”,带来道的增益之前,还需要一个预备档位,我们将其称之为Y2。《论语》第三章中孔子的一句话描绘了这个档位的特点: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句话很清楚地指出,当一个人还不具备施行“仁”的能力时,可以先实践“礼”,先实践“乐”。如果用“人文系统图”的语言就是:如果这个系统还无法将“仁旋钮”调整到启动“道循环”的位置,那么,可以先调节“礼旋钮”,使得“德循环”先工作起来。[1]也许,这样的解释还不够直观,如果,我们用“财务系统图”来类比一下就一目了然了:

图5.11 “仁旋钮”的预备档位Y2

在财务系统中,对应“仁旋钮”的是“项目旋钮”,其预备位置的第1档Y1是打开类比“学习单元”的“存钱单元”。“志于学”相当于“将存钱变为习惯”。而预备位置的第2档,将“人而不仁,如礼何,如乐何。”翻译为财务系统的语言就是:“当人还不具备投资能力时,应该先找个工作。”这样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当一个人还不具备施行‘仁’的能力时,可以先实践‘礼’,实践‘乐’”所要表达的意思了。可以看到,“德循环”所做的道的蓄积是人生向道回归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德循环”的蓄积,就没有足够的道来启动“道循环”。而没有“道循环”,仅依靠“德循环”,道的蓄积过程又不够快,无法在有生之年获得道的自动蓄积,也就无法达到“上德”的状态。就如同一个人如果没有工作的积累就无法进入到投资环节,而没有投资,仅仅依靠工作是很难使得自己的财务系统达到“财务自由”的。由此可见,“德循环”与“道循环”是相互支撑,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仁旋钮”的预备位置第2档Y2则正好说明了两个循环相互配合的关系。

将Y1和Y2档位加进来,我们就得到了如下图所示的“仁旋钮”的完整档位图:

图5.12 “仁旋钮”

有了这样的对“仁旋钮”的认识,《论语》中许多关于“仁”的迷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论语》第五章中的这一段: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向孔子问他的学生子路、冉求和公西赤是否“仁”,孔子都回答说“不知道”,然后向孟武伯说他们能做什么。目前都将这一段解释成孔子认为他的学生有一定能力,但还都达不到仁的标准。于是,我们就从这样的解释中感觉到了仁的境界是那样的高不可及。这几个学生虽然不是孔子学生中最著名的,但也名列前茅,如果他们都做不到,那仁一定是很难的。现在,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这段对话,通过这一章所分析的“仁旋钮”的特点,或许可以找到更为合理的解释。

如果面对的是“项目旋钮”,而前来询问的人问的是某某项目如何,我们该如何回答呢?当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告诉询问者这个项目好还是不好。但这样的回答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判断是否与询问方的预期相一致呢?最近就有个老同学问我关于北京房价的问题,虽然近来北京的房价一直在涨,但我认为还会涨,并且如果现在投资,5到10年的时间可能会翻倍。我以为这样的结果已经不错了,于是就按照上面的分析做了回答,并认为应该是很不错的投资。令我惊讶的是,这位老同学却说:“如果这样,我就认为不值了”。显然,尽管这个项目能赚钱,但是如此的投资回报低于他的预期。然而,如果换一个人,这样的回报结果可能就是很好的。显然,一个资深的项目咨询师不能轻易地将自己所认为的项目好坏说出来,而是应该向询问者陈述这个项目的状况。至于翻一倍好,还是翻三倍好,完全要看询问人的期望值。将这样的理解转换到仁的问题上,当孟武伯来问子路、冉求和公西赤是否“仁”的时候,就如同咨询项目的人问项目好坏一样。孔子就是一个资深的咨询师,不将自己的判断说出来,只陈述项目的状况。他告诉孟武伯:“子路可以管理一个小国家,冉求可以治理一个城镇,而公西赤可以在外交场合接待宾客。”至于这样的状况是否符合孟武伯的期望,那是孟武伯的事,不是孔子的事。可见,孔子所描述的是这三个人“仁旋钮”的位置,就如同项目咨询师说:“我不知道这个项目好还是坏,但我可以告诉你这个项目资金运转和盈利的状况。”如果我们就是孟武伯,就是那个询问的人,这样的回答是否已经足够了呢?

通过对“仁旋钮”的分析,使得仁的特点更加清晰了,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遗传学里将基因视为人、乃至各种生物代代相传的密码,无论经历了多少代,都可以沿着这条线索找到祖先的足迹,这是由于基因的遗传特性。然而,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完全不变地保存、传递了下来。每一代的传递,都有某些基因发生了变化,遗传学将这样的变化称为突变。正是由于突变的存在,才产生了生物的多样性,而每一个生物所发生的突变才是这个生物所特有的性质。道与天地、人文的关系也是如此,第四部分“道德特性”的第二章详细地阐述了天地、人文与道的关系,它们就如同遗传学所研究的那样,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延续了一些道的特性,也违反了一些道的特性。对道的特性的延续就如同是遗传,而那些违反道的特性,就如同是突变,正是这样的突变标注了它自身所特有的性质。天地的突变表现在天长地久上,看上去天地是永恒的。通过绝对光速宇宙观的学习,我们知道那不是道的特性,道是透过有无变换而得以永恒的,但天地所表现的永恒特性仅仅是“有”的永恒,就是这个与道相反的性质成了天地的特点。同样,在人文领域,我们也需要重视那些道的基因在传递过程中的突变,因为,它就是人文环境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所在,是人文之所以成为人文的要素,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标签,而这个发生在人文环境上的突变就是“仁”。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就是让我们了解事物发展的常态,了解那些发生了突变的部分。不了解某个具体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变,也就等于不了解它的特点。不了解它的特点,也就是不了解它本身。由于我们无法离开人文环境,因此,一定要研究它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也就是一定要了解和研究什么是“仁”。否则的话,我们就会如同置身于一个并不了解的陌生环境中,可不就是老子说的“妄作凶”吗。

既然了解人文环境的常态是如此的重要,我们就需要找到认识它的途径。《道纪》一书通过以霍金为代表的物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与孔老思想加以对比,找到了以道为基础的绝对光速宇宙观。在前面的几个部分中,又继续这样的思路,通过天地的规律来学习人文的规律。于是,我们发现了欲望的特点,找到了礼的三种边界。然而,这种借用天地规律来学习人文的方法在“仁”的问题上却完全失效了,其主要原因就是,“仁”是人文环境在由道创生之后所发生的突变,是人文环境有别于其他的特征所在,是人文环境所特有的性质。既然是特有的,就无法在其他事物,例如宇宙时空、物质世界中找到这样的特性。好在《论语》为我们提供了足够的关于“仁”的素材,同时,财务系统是以人文环境为基础的系统,它与人文系统有着相同的突变。通过学习《论语》,通过财务系统的借鉴,使得我们有可能将“仁”的问题搞清楚。

在这一章关于“仁旋钮”的讨论中,我们学习到了它的调节规律及特点。总的感觉是,这是一个相当灵活的旋钮。可以按部就班地由低向高调,也可以反过来调;可以逐档调节,也可以跨档调节;不仅每个人的“仁旋钮”的位置都不一样,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它的位置也不一样。因此,绝对不能笼统地用一种“仁”去套所有的人,而是应该像孔子那样,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人,针对他当时“德容器”的存储状况来判定相应的,也就是专门对应此时、此地、此人的“仁”是什么。还有一点更值得注意,当调节了“仁旋钮”的档位之后,并不是完事大吉了,还要观察旋钮在这个档位的效果,一旦不理想,就需要向反方向调节。就如同选定了项目之后,不能就此不管,而是要观察项目的盈利状况一样。

既然要追踪“仁旋钮”所在档位的效果,就证明仁存在着风险。如同项目可能会造成亏损一样,仁可能会带来道的损失,并且有可能是很大的损失。通过“德循环”长年日久所积累的德,有可能由于一件事没有做对就损失殆尽。“道循环”与“仁旋钮”的这种高风险,是将“人文系统”引向“失道”的一大隐患。“失道”表现在财务系统中就是资金链断裂,有很多这样的断裂不是源于消费过高,而是源于投资不当。

尽管“道循环”与“仁旋钮”存在着高风险,但它们所带来的回报也是无可比拟的,就如同无法用工作和项目收益做比较一样。如果一个系统,不启动“道循环”,只是依靠“德循环”,那么,无论“德循环”的效益被调整得多么好,想达到德自动积累的“人生自由”状态是非常困难的。

综上所述,仁是人文环境的特征所在,最具备人的特点。仁与天地的规律、乃至道的规律相反,我们无法通过由其他途径认识的道来认识仁的规律。“仁旋钮”的操作极为灵活,不可能制订一个面向所有人的调节步骤。仁是蓄积道的有力手段,但又存在着“失道”的高风险。仁最终会在系统达到自动蓄积道,也就是人生自由的时候消失,但我们无法绕过它而获得人生自由。掌握仁的特点是回归道的必经之路,无论它有多灵活,有多么大的风险,人生自由的召唤告诉我们承担这样的风险是完全值得的。

【注释】

[1][注1]礼是人文空间,乐是人文时间。在第三部分“知礼是德”中讨论礼的三种边界时就不仅涉及礼,还涉及乐。用人文空间“礼”除以人文时间“乐”,我们得到了礼的恒定边界。可见在孔子这句话中,我们是可以将礼和乐合并认为是“人文系统图”中的“礼旋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