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道的蓄积规律
在定义了什么是道之后,更加令人感兴趣的是我们如何使用它。比如闪电就蕴含着丰富的能量,我们却很难将其控制、保存乃至为人所利用。道就是这样,充斥在宇宙人生的每一个角落,但它并不是能够随时被捕捉到而为我们所使用的。流动的道无法被捕捉,我们就看一看固化的道。如同被固化在质量中的能量一样,它的释放有着很严格的条件,想释放其中的能量还需要先向它注入一定的能量才行。例如,原子弹的爆炸就需要由一个普通炸弹作引子。也就是说,要释放被固化的道,需要先有一定数量的、可以使用的道才行。不仅如此,固化了的道在释放之后必须是可以控制的,否则就会像原子弹一样只有破坏力而无法和平利用。流动的道和固化的道虽然可以使用,但并不方便,况且还需要自身有一定的基础,才能利用它们。就像段誉的北溟神功,随着自身功力的增强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内力。因此,对于一个人来讲,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获得最初的道,并使得道在自己身上逐渐积累。对于这样的需求,只有可以蓄积道的“德容器”最符合要求。如同存钱的账户一样,“德容器”可以是空的,但它不拒绝哪怕是很小数量的道,它对道的蓄积没有前提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做。
对于道,《老子》中有两章与它的蓄积原则相关:
第二十八章: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这两章在本文的“人生曲线”部分和《道纪》第十章分别有详尽的解释,这里不再逐句解释,重点讨论这里面所涉及的蓄积道的四个原则。第五十九章的两个原则分别是“早服”和“啬”,也就是说,蓄积道要越早开始越好,蓄积的道成为德就不要轻易使用。第二十八章也包含了两个原则,一是“处下”,“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的意思类似,都是处下的意思。这并不难理解,对于流体的汇集,只有处下,才能获得蓄积。只有那些“为天下溪”、“为天下式”、“为天下谷”的地方,由于位置低,江河才会向那里流,水才会向那里聚集。而另一个原则是针对“德容器”的,“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成为天下最低的谷地,才能将“德容器”填满,然而,填满了“德容器”后并不能停滞不前,要将这个填满了道的“德容器”当成原料“朴”,用来建造更大的蓄积道的容器。虽然“德容器”中的道可以使用,但不能轻易使用,使用了其中的道,“德容器”就不满,就是“朴散”,相当于建造更大容器的原材料被切割,相当于巨大的原木被切割,切割后的材料就只能做小器物,而盖不了大宫殿了。因此,这个蓄积的原则可以被简称为“德不零用”。
也许这样说还不太直观,用一个相似的事物来说明就知道什么叫“早服”和“啬”;什么叫“处下”和“德不零用”了。几年前,流行过一本书,名叫《富爸爸,穷爸爸》。作者罗伯特·T·清崎是一位商人,47岁退休后主要从事投资,对金钱的运行规律可以说有着切身的体会。此书通过对比他的两个爸爸一生中的所遵循的财务原则,并在人生的晚年所获得的完全不一样的生活状态,推演并亲身实践了一套独特的财务管理原则。此书所涉及的财务系统中的重要角色“钱”,有着与“道”相类似的流动性,在上一章我们就使用过财务系统和“钱”来类比人的系统和“道”。或许,通过《富爸爸,穷爸爸》中所演绎的财务规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蓄积道的四个原则。
在《富爸爸,穷爸爸》的第一章里清崎是这样介绍他的两位爸爸的:
我有两个爸爸,一个富,一个穷。一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他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业,随后又在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和西北大学进一步深造,并且在所有这些学校都拿到了全奖;与之相反的是,我的另一个爸爸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
应该说两位爸爸的事业都相当成功,而且一辈子都很勤奋,因此,两人都有着丰厚的收入。然而其中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另一个人则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个爸爸身后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遗产,而另一个爸爸却只留下一些待付的账单。(www.xing528.com)
读到书的后面就会知道,清崎所说的两个爸爸,最初都不是富人,基本上都是从零开始的。其中一个是他的亲爸爸,是那个“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的,但却“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而另一位爸爸是他的好朋友迈克的爸爸,“连八年级都没能念完”,但却“成了夏威夷最富有的人之一”,“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遗产”。如此巨大的人生差别,不能不令清崎思考,在研究了两个爸爸的财务状况之后,他写出了这本书。书中将人的财务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什么样的运作方式才能使得这个系统良好地运行。
对于一个身无分文的、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他肯定要通过工作赚取维持自身生存所需的金钱。这样的时间还不会太短,有人需要一、二十年,更多的人甚至一辈子都在工作。这样的状况很容易使人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工作是人生所必需的。反过来讲,只要有了工作,好像人的财务系统就安全了。但实际上,人的财务系统所需要的是由于工作带来的“收入”,而不是工作本身。没有收入的财务系统是一个死的财务系统,“收入”在财务系统中必不可少。而“收入”可以分为很多种,工作所带来的工资是收入的一个最主要的形式,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可以为财务系统注入金钱。例如,存钱所带来的利息,股票所带来的股息,出租房屋所带来的租金,购买有价证券、房产、收藏品所带来的升值等等。这些收入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需要人自身的工作就可以获得,它们是人所拥有的钱“工作”的结果,它们是财产所带来的收入,清崎将它们统称为“非工资收入”。除了“收入”,财务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单元就是“支出”。我们挣来的钱是为了养活我们自己的,因此,日常生活消费是不可回避的支出。除此之外,在日常生活得以满足的前提下,休闲娱乐也会申请很大一部分的支出。在规划了自己的衣食住行之后,可能我们会忽略另外两项非常重要的支出,一是由于收入所带来的税收,另一个是由于向银行贷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将这些支出相加获得总的支出,它的数额不能大于总的收入,否则,这个财务系统就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崩溃了,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破产。一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维持着这样的公式,让自己的总收入大于总支出。如果出现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解决,要么增加收入,要么减少支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理解的公式,然而在对比了两个爸爸的财务状况之后,清崎提出了一个简单公式,可以用来表明自己已经摆脱了财务的困扰,也就是达到了“财务自由”,这个公式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他说如果一个人的“财产收入”,也就是“非工资收入”大于了“支出”,就说明这个人的工资收入已经可有可无了,这也就意味着人可以放弃工作了。虽然习惯了以工作为生命的人听到这样的说法有些不顺耳,不知道如果不工作了谁来保障我们的生活。但是,清崎所提出的这个公式简单明了,既然“非工资收入”已经大于了“支出”,那我们还紧抱着那个“工资收入”干什么呢?当工作不再是人生的必需,人也就在时间和空间上摆脱了社会所带来的种种牵扯,从而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自由。在《富爸爸,穷爸爸》中清崎就将达到了“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的财务系统称为自由的财务系统,将达到了这种状态的人称为“财务自由”的人。
知道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的问题,以什么样的财务操作方式才能尽早地获得“财务自由”呢?当然,谁也不能越过工作这个环节。但是,如何让每天8、9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的工作所带来的收入能够在自己的财务系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最大的作用是清崎要告诉我们的。当一个年轻人,特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得到了一份薪水丰厚的工资时,人人都会羡慕他,或许,他自己也会沾沾自喜。但是,且不要高兴得太早,较高的工资会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国家要对高收入者征税这自不必说,银行也喜欢这样的高学历、高职位、高工资的人。在经济充分发达的美国,银行会在这个年轻人上班不久就送货上门,巨额的贷款足以使一个还没有任何财务积累的人马上可以拥有一套你想都不敢想的住宅和与之相配套的轿车。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这样的诱惑,然而,清崎所说的“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的噩梦也就此开始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俗语讲:“无利不起早”,银行怎么会如此积极地送货上门,还不是看上了拥有高学历、高职位、高工资的人的还款能力,他们不担心借出去的钱打了水漂,而他们所需要的是借款人所付的利息。有人获利就有人付出,付出的人就是在财务上还没有任何积累,刚刚起步的年轻人。虽然在有工作的一刹那,自己拥有了一项可观的收入,但是,却陷入银行的贷款圈套,使得自己每月一定要支付原本不用支付的贷款利息。于是,在税收之后,还贷和付息成为以工作为主要收入的人的大宗支出。在缴纳了国家的税款,还掉了按月该换的按揭之后,工资收入已所剩无几。也许你会以为这是用明天的钱来享受今天的生活,贷款总有一天会还清,但清崎告诉我们这不是真的。首先,使用了贷款的人对工作的依赖程度就会增加,害怕失去工作使得年轻人的创造力丧失殆尽;而更为致命的是,永远没有还清贷款的那一天,因为,当你的贷款付清一大半时,银行又会找上门来,提供更多的贷款来支持你买更大的房子。可以想象,他们怎么会失去一个这么好的利息支付人呢?于是,掉进这样怪圈的人就会“终其一生都在个人财务问题的泥沼中挣扎”;在死后留给家人和社会“一些待付的账单”。美国中产阶级的财务状况就是这样的,清崎的亲爸爸,也就是书名中的穷爸爸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样的人将一生的时间、空间和自身的精力都奉献给了所工作的岗位而换取工资收入,再将收入的大部分支付给了国家和银行,而最终也没有解决自身的财务问题。由于身处这样的家庭,清崎深感这种财务方式的弊病,而在同他的好友迈克一同向迈克的爸爸学习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财务运作方式,这样的方式造就了迈克的爸爸最终成为“财务自由”的人,并在身后“为教堂、慈善机构和家人留下数千万美元的巨额遗产”。
迈克的爸爸,也就是书名中的“富爸爸”一样是从零开始,清崎在书中介绍了之所以同迈克成为好朋友是由于家庭都不富裕,“迈克和我可以说是学校里仅有的两个穷孩子”(《富爸爸,穷爸爸》第一章)。就是这样与自己的爸爸经济状况类似的人,由于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处理财务的方法,而导致了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迈克的爸爸所采用的方式是不向银行借钱!这样就避免了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的支出。同时,尽量不购买任何与生活无关的用品。即使和生活有关的,也是够用即可,从而减少消费支出。这样一来,工作所挣来的工资就有结余,每月盈余的钱要存起来!因为,这样可以获得银行付来的存款利息。于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以外的资金就这样转换成了资产,因为它带来了“非工资收入”,也就是财产收入。当然,仅仅将钱存进银行是不够的,当存款到达一定数额的时候,就可以考虑购买其他种类的资产了。它们可以是房子,买来的房子一定要用于出租,而不是自住;它们也可以是国债、公司债券、股票等等有价证券。总之,用存起来的钱来购买其他种类资产的目的是让手中的资产带来更多的回报,从而增加“非工资收入”。这样的生活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但“非工资收入”的增长会越来越快,最终,总能够达到“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也就是达到“财务自由”。而这样做的代价是,在“财务自由”之前的生活非常清贫,看上去像是社会底层的人。不能购买用于炫耀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炫耀的奢侈品。也许在这期间,当年的朋友、同学、邻居都已经纷纷住上了大房子,开上了新款轿车,在这样的刺激下,坚持不贷款、继续存钱来增加“非工资收入”的理财观念是要接受严峻考验的。因此,虽然“富爸爸”的理财方式在理论上可行,可是要真的实行,却困难重重。就像清崎所说的,这样的理财方式没有任何刺激性,关键在于能否耐得住这种看上去如同社会底层人的清苦生活。实际上,这就是“处下”,就是“守其雌”,“守其黑”和“守其辱”。在这里,守是一个关键字。然而,仅仅“守”是不够的,还要“知其雄”,“知其白”和“知其荣”,也就是说,生活的目标必须明确,不是为了“守其辱”而守,而是为了“财务自由”而守,是为了有一天不再为“荣”和“辱”烦恼而守。奢侈品不是不能买,而是晚买,晚到可以用“非工资收入”来买。这样,就算是买了不能带来财富的奢侈品、消费品,由于它使用的是已有财富所带来的收入购买的,因此,购买它并不会减少自己的财富,也就不会给自己的财务系统带来问题。清崎将这样的行为归结为“推迟购买奢侈品”。“推迟购买奢侈品”隐含了这样的观念,从财务角度来讲,苦守清贫的目的不是永远不花钱,那样就变成守财奴了;苦守清贫是要将收入积攒起来,用来增加“非工资收入”,直到有一天可以用“非工资收入”维持生活并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他在书中所描述的富爸爸在人生的前半程一直过着非常简单的、为一般美国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房子很小,车也很过时。然而,这个几十年都并不起眼、看上去没有任何成绩的人却在某一天买下了夏威夷的大片土地。现在我们知道了,那是因为他已经获得了“财务自由”。
清崎在书里列举了许多通向“财务自由”的原则,其中主要的部分对我们理解道的蓄积很有帮助。首先,如果一个人想获得财务自由,那么必须马上开始存钱。这个起始点越早越好,因为,时间会使得积蓄的效果成指数增加。既然开始了存钱,就必须注意节省,因为,每节省的一块钱“一旦落进了你的资产项,它就成了你的雇员”(《富爸爸,穷爸爸》第一章)。以上所提到的存钱要早开始,并且要节省的原则就是《老子》五十九章所说的“早服”和“啬”。可见,道蓄积在德中与存钱到账户里是一样的,越早开始越好,越省越好。于是问题就来了,大家都是从零开始,都一样挣工资,要想比别人更早地达到“财务自由”,就必须比别人更节省。这种超乎常人的节省,使得自己的生活如同收入微薄的社会底层人,手里拿着可以马上改善生活的存款不用,过着这样的“低人一头”生活是否可以忍受,是否可以“守”得住。这就是“守其雌”,“守其黑”和“守其辱”,这就是“处下”。最后,积少成多的钱不能零用,不能随便动用,清崎说:“穷人有不好的习惯,一个普遍的坏习惯是随便‘动用储蓄’。富人知道储蓄只能用于创造更多的钱,而不是用来支付账单。”(《富爸爸,穷爸爸》第一章)。也就是说积攒的钱是自己用于增加“非工资收入”的雇员,是要用它们带来更多的收入的。每一块钱就像是建筑材料,就像是“朴”,虽然小,但积攒起来的效果就大了。将这些小的材料积攒到一起,还是不能用,因为它就成了制作大容器的材料。比如,10元、100元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也就是看个电影,逛逛街。但是将它们积攒起来到几万元的时候就可以投资到一些有着比存款更大收益的项目上去了。同理,继续积攒就会有更多的投资项目可供选择。这就是“储蓄的钱不零用”,这就是“大制不割”。如果将这个原则对应于道的蓄积,钱对应于道;储蓄的钱对应于德,因此,这就是“德不零用”。
清崎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如何达到“财富自由”的方法,由于钱的蓄积与道的蓄积相类似,这些方法对我们蓄积道、积累德都是有帮助的。但在这些方法中最为重要的还是与《老子》第五十九章和第二十八章相吻合的四个原则:
·“早服”也就是尽早开始。
·“啬”也就是节省。
·“处下”也就是手里拥有大量可以使自己人前显贵资源而不用,一定有“守”得住。
·“德不零用”就是积攒起来的德不能随便使用,在达到自动蓄积道的“上德”状态到来以前尽量不使用。
财务系统的目标是“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这样的状态使得资产可以在摆脱工作的前提下自动增加。由于资产不会减少,人就不会再为钱而焦虑,从而达到了财务上的自由。当“非工资收入大于支出”已经成为现状的时候,人就不用再坚守以上那四条原则,在不让自己的支出大于“非工资收入”的前提下,尽可以花费一些资金用于奢侈品。
对比于财务系统,人的系统是依靠道来维持的,要想达到类似于“财务自由”的“人生自由”状态,也需要遵守以上四个原则。坚持这样的原则,说明人的系统还处于“有为”的状态,也就是“下德”阶段。这样的“有为”需要在“下德”状态中一直坚持,直到系统自身可以自动蓄积道。老子将这样的状态称之为“上德”,当这样的自动蓄积道的状态到来时,人生便获得了自由,不用再担心自身的道会由于流失而“失道”。因为,尽管道的流失一直存在,但它的自动蓄积速度已经超过了流失速度,因此,道不会因为流失而减少。当“上德”的状态到来的时候,蓄积道的原则也就不再需要了,因为它已经完全自动蓄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