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道教哲学:统同与辨异的因果互动

道教哲学:统同与辨异的因果互动

时间:2024-05-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礼乐文明与风尚习俗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借用《礼记乐记》中的一对概念,谓之“统同”与“辨异”。“统同”与“辨异”,又处在一种相对互显的关系之中,“统同”并不意味着割而齐之,“辨异”也不是要将人与人彻底地隔离开来。

道教哲学:统同与辨异的因果互动

第一节 “统同”与“辨异”是因果互动的整体

“神道设教”中的人文精神,概略地讲就是将人性人情与社会的“人文化成”看作一个因果互动的连环整体,人性人情的基本内涵既由社会的文化生活所创造,社会文化的建构又必须符合人性人情的要求。顾念人性人情的要求而探索“人文化成”之路,可以看作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对于人性人情,当然可以进行哲学上的抽象讨论,如孟荀之性善性恶;也可以根据个人对于生命价值以及生命意志的体悟,直抒胸臆,如庄子的自性逍遥。但就“神道设教”而言,人性人情反映在相对于“人文化成”的风尚习俗之中,其中包括具有地域和时代特性的信仰形式以及民情状态、精神风貌等。由此,便形成古代的观风俗而定礼乐制度,亦即由风尚习俗升华为礼乐文明,用礼乐文明以移风易俗。

礼乐文明与风尚习俗之间的这种关系,我们借用《礼记乐记》中的一对概念,谓之“统同”与“辨异”。《乐记》说:(www.xing528.com)

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同,礼辨异。礼乐之说,管乎人情矣。穷本知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

乐之所以为“统同”,在于音乐生发于人之性情。人与人之间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差别,但又有人之成其为人的共性,这就是人之异于禽兽的“几稀”。音乐唤醒那蕴藉在每一个人身中的共性,产生亲和,将人类凝聚起来,即所谓“乐统同”。《乐记》又说:“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这个说法,也许过高地估价了音乐的真诚,矫情的吟唱乃至虚妄的歌颂并非没有,但音乐作为人类的共同语言,确实可以冲决各种文化上的障碍,沟通人的性情。《乐记》所谓“统同”,正以人的共同真性为基础。而礼之所以为“辨异”,则根据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各有差异的固然之理。有差异即有冲突,要克服冲突而归于有序,便不能不制立礼仪节文,维护社会生活的相对安定。这说明“礼辨异”以肯定个性差别为基础。

“统同”与“辨异”,又处在一种相对互显的关系之中,“统同”并不意味着割而齐之,“辨异”也不是要将人与人彻底地隔离开来。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保持一种和谐而有序的发展张力,以“辨异”明其固然,以“统同”求其当然,从而形成平衡而且具有活力的文化体系,是《乐记》提出这对概念的意义之所在。也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本文借用这对概念,藉以伸述礼乐文明虽旨在追求人文化成之当然,但理论上以尊重民性民情之固然为根本,非以一家之私意妄造;而民性民情既是礼乐文明的基础,又是礼乐文明所要改造的对象,尊重风尚习俗并不等于流荡于风尚习俗。风尚习俗与礼乐文明,处在一种因果互动的关系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