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时间:2024-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心灵的哥伦布[奥地利]弗洛伊德像我这种人,活着就离不了兴趣爱好和激情奔放用席勒的话说,离不了主宰我的君主。这位以心理学为君主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人便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造者、被誉为心灵的哥伦布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1865年,9岁的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升人中学。1903年,纳粹军队入侵维也纳,弗洛伊德在朋友的劝说和帮助下携家眷流亡到英国。

心灵的哥伦布:弗洛伊德与精神分析

心灵的哥伦布[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

像我这种人,活着就离不了兴趣爱好和激情奔放用席勒的话说,离不了主宰我的君主。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君主,甘心为他效劳,鞠躬尽瘁。我的君主就是心理学

这位以心理学为君主并为之奋斗一生的人便是精神分析运动的创造者、被誉为心灵的哥伦布的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执著自信坚持前进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立者。185656日,他出生于奥地利的弗莱堡小镇上。父母都是虔诚的犹太教徒。父亲雅可布弗洛伊德是一位乐善好施的犹太籍羊毛商,母亲阿美丽娜丹则是位聪慧的犹太妇女。后来由于经济战争的原因,全家迁到首都维也纳定居。维也纳是弗洛伊德科学创见和伟大学说的天然摇篮,他的大半生都是在那里度过的。

刚出生的小弗洛伊德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他母亲亲切地唤他为小黑鬼。上学后的小黑鬼不仅有着天赋的才能,还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喜欢翻阅各种课外读物。看书和思考成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内容。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小就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良好品性。他不屈服于任何外在权威理论,坚持以自己的观点去理解事物,发表独创的见解和看法。小弗洛伊德的这种品性在他日后的科学研究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由于是犹太籍人,小弗洛伊德成长的天空并非风清云净、一片晴空。他始终受到反犹太主义的威胁。然而社会的侮辱与种族歧视并未压倒他,反而铸成他坚强的反抗性格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使得他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仍能迎接一切挑战,勇攀科学的高峰。

1865年,9岁的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升人中学。在8年制的中学生涯中,他连续7年名列前茅。他从小酷爱医学,于1873年就读于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在大学里,他勤奋扎实地钻研每一门课程,无论对哪门功课他都精益求精,务求吃透。他还结识了许多负有盛誉的学者,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为以后的科研活动打下了丰厚的知识基础。18813月,弗洛伊德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医学院的毕业考试,获得了医学学士的学位。但是由于经济拮据,毕业后的弗洛伊德并未从事专职的医学研究,而是改行做了一名见习医生。

18858月他迎来了一生中新的转折点:他被派遣到巴黎深造,师从著名的法国神经病学专家沙考特教授研究歇斯底里病症。这意味着他一生的主要奋斗目标研究神经病和精神分析事业的正式开始,从此他迈入专门的神经病学研究领域

理论的天赋加上勤奋的实践,弗洛伊德在医学史上取得了累累硕果。1895年他与布洛伊尔合著的《歇斯底里研究》一书出版。该书揭示了歇斯底里症背后隐藏的原始意识,是精神分析学闪耀出来的第一道曙光,开创了精神分析学的新纪元。1898年发表论文《性的因素在生理症上的地位》。在世纪之交的1900年,他所撰写的《释梦》专著也宣告出版。在这本专著中,他通过大量的例证和严格的推理,认为病人的梦只是自身欲望的一种满足形式。他的观点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不能被众人所理解和接受,其著作遂遭到冷遇。《释梦》总共出版了600本,却花了8年时间才售完,甚至在出版18个月之后,还没有一本学术性期刊提到过它。

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弗洛伊德依然执著、自信、坚持在充满荆棘的真理之路上孤独前行。他先后发表了《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性学三论》(1905)等著作,并进一步研究了自恋、本能,群体心理及女性性欲等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精神病患者的增多,他的理论逐渐引起世人的瞩目,开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社会的承认,他本人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称誉。晚年的弗洛伊德虽然誉满环球,但个人生活并不如意。首先是两位得意弟子阿德勒(18701937)荣格(18751961)先后与他分道扬镳。而后自己又不幸患了下腭癌,前后动了大小30多次手术,导致说话、饮食都相当困难。然而即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仍雄心勃勃,致力于把精神分析学推广到文学、艺术宗教社会学人类学等广阔领域,发表大批颇具社会批判力的论著,如《图腾禁忌》、《摩西一神教》等,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文化创作、电影艺术及各种社会思潮。由于他的杰出成就,有人把他与爱因斯坦马克思一起列为当代对世界影响最大的三个犹太学者。

1903年,纳粹军队入侵维也纳,弗洛伊德在朋友的劝说和帮助下携家眷流亡到英国1939年,《精神分析学概要》一书还未完稿,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便因下腭癌病情恶化,于923日午夜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对人类自身的深层次了解

在巴黎深造期间,弗洛伊德第一次看到了催眠术的神奇功效,发现人的肉体能够不自觉地、无意识地受精神刺激的摆布。由此他猜

测人的精神活动应存在无意识的过程,并首次系统地论述了无意识这一概念。(www.xing528.com)

在《歇斯底里研究》中,他把人的精神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亦称潜意识)。意识是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正常运转。前意识曾经一度属于意识,但因与目前实际生活关系不大而被逐出意识的园地,停留在意识的身旁。无意识则是人类精神心理中最原始的因素,它处于最深处、最低层,然而又是最活泼最不安分守己的分子;它千方百计地想冲破意识的层面而萌发出来,然而由于人的压抑作用,它被迫滞留在原处,不能轻举妄动。弗洛伊德说:精神病症状能清楚明白地证明无意识心理过程的存在。人之所以会犯精神病,就是因为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原始欲望平时得不到正常的宣泄,一旦遇到某种强烈的刺激,它便会突然地爆发出来,如一匹脱缰的野马,此时人的意识根本无法控制它。这便是精神错乱的源头。这种无意识在未被发现时是深不可测的,犹如一座冰山。而漂浮于水面上的只是一小部分,这是意识,而沉没在海洋底下的大部分则是无意识。它栖息在内心阴暗的角落里,要借助于外力的引诱或启发,经过某种分析的照明,去除精神压力才能转化为意识,从而为人类自身所控制。因此,对精神病患者这种潜在的无意识给予正确的疏导,便可使患者从受盲目的无意识的支配上升到受自觉理性的支配,恢复精神活动的正常运转。无意识的发现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基本发现,它开拓了心理学研究的崭新领域,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自我本身的深层次了解。弗洛伊德对潜在无意识的揭示和挖掘,不但在治疗精神病方面具有实用价值,而且为他后来在梦与性方面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对梦的独特解释与研究

在弗洛伊德之前,梦一向被认为与超自然存在密切联系,是不可解释的神秘现象之一。弗洛伊德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首次成功地解析了梦,探讨了梦与潜在的无意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化解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基础。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他解析了大量的梦例,并在前人关于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了一部划时代的心理学巨著《释梦》,深入研究了梦的内在本质。他说,人的梦境的实质就是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主要是性欲),趁意识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了出来,并以伪装的形式取得了满足。梦中出现的情景是外显的梦,即是经过乔装打扮后的原始本能欲望,是欲望的二级处理形式。梦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毫无意义的,它是无意识最生动、最真实的表现,是人的内心本能欲望在睡眠中的一种解脱的实现形式。而精神病患者内心冲突的严重失调又往往通过梦表现出来。因此,分析患者的梦,剥去外显的梦的伪装,发现其内隐的梦即潜在的本能欲望,便是治疗精神病患者的关键所在。

曾经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名叫杜拉的年轻女子,她美丽聪明,但异常抑郁,不幸患了严重的歇斯底里症。她经常做这样的梦:有一栋房子失火了,我父亲站在我的床边并把我叫醒,我赶紧穿上衣服,母亲要停下来抢救她的珠宝盒。但父亲说:我不愿让自己和两个孩子为了你的珠宝而被烧死。我们于是匆匆下楼梯,而一到外面,我的梦就醒了。

在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了解到:杜拉是在度假时首次做这个梦的。当时雷电交加,天下着雨。她父亲担心未装避雷针别墅会失火,于是便有房屋失火的梦境。弗洛伊德在与杜拉的交谈中还进一步了解到:在度假时,邻居R先生曾向她求欢,遭到拒绝。一次杜拉从梦中惊醒时发现R先生竞站在她床前。从此杜拉每次换衣服都会莫名地感到恐惧。弗洛伊德认为这种潜在的恐惧意识经过改装之后便成了我赶紧穿上衣服、父亲站在床边把我叫醒等梦境。那么,梦中为何又出现杜拉的母亲与珠宝盒呢?为什么是她父亲而不是R先生站在床边呢?原来,R先生曾送给杜拉一个昂贵的珠宝盒。弗洛伊德认为珠宝盒常常是无意识的女性生殖器的代表,所以杜拉下意识里觉得R先生又在引诱她,于是便从心中寻求崇拜者来保护自己。同时,珠宝盒还勾起杜拉的另一个回忆:一年前她母亲曾拒绝了父亲所送的珠宝,她对此十分不满。这表明杜拉很崇拜父亲,也十分愿意接受父亲所送的那件珠宝。

这样,弗洛伊德借助杜拉对往事的回忆,剥去其梦境的层层伪装,最后得出结论:杜拉平时爱父嫌母,当遇到危险时,她会很自然地求助于父亲,因而梦境中站在她床前的是她父亲而非事实上的R先生。弗洛伊德通过剖析杜拉的梦境,发现了她无意识中的爱父嫌母情绪之后,便着手对她的这种心理障碍进行化解,并成功地治愈了杜拉的歇斯底里症。

应该说,弗洛伊德对梦的解析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其治疗效果也不是立竿见影的。他对梦的很多分析如珠宝盒代指女性生殖器也显得牵强附会。但不管怎么说,弗洛伊德对梦的独特分析与研究在心理学史上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人类隐藏在心理深层的奥秘,为心理学造福人类开辟了新的天地。人们赞誉他为20世纪人类心灵史中的哥伦布,他是当之无愧的。

令世人惊骇的性学原理

弗洛伊德理论中最令世人惊骇的莫过于性学理论。弗洛伊德本人曾说:性是开启心理症难题之门的钥匙。性心理学构成了精神分析学的核心部分。

在弗洛伊德看来,性本能[亦称为里比多(Libido)]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本能,是人生来就有的。由此他提出个体的性生活从婴儿期开始的著名论点。他说,刚出生的婴儿对事物还没有知觉,其里比多找不到出口,因而被迫滞留在体内,形成自恋。此时婴儿主要以吮奶、咬东西、玩弄生殖器等方式来宣泄潜在的性欲。当婴儿长大后,他开始向外部世界寻找发泄的对象,自恋转变为他恋。男孩通常以母亲为对象,女孩则往往以父亲为猎取的目标。这样便出现男孩恋母仇父、女孩爱父嫌母的现象。弗洛伊德把前者称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Complex,以希腊神话娶母杀父的俄狄浦斯取名,亦即恋母情结),后者称为伊赖克缀情结(ElectraComplex,以希腊神话中为父报仇的伊赖克缀取名,亦即恋父情结)

为了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弗洛伊德指出必须对婴儿的这种情结进行抑制。他由此认为,所有的道德规范,宗教戒条及法律条款都是针对人的性本能制定的。在《图腾禁忌》中,他以幽默、浪漫的笔调写道:在远古的父系氏族时代,残酷而嫉妒成性的父亲把全部妇女都占为己有,儿子们不堪忍受这种压抑,于是联合起来杀死了父亲。而后他们自己又面临着两种抉择:或者为争夺性对象而自相残杀同归于尽,或者缔结条约限制本能从而共同生存下去。他们选择了后者,这就是法律和道德的起源。至于宗教,则来源于杀父行为所引起的犯罪感,被杀的第一位父亲被称为上帝,而原罪则是弑父行为留在记忆中的犯罪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