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祁连山下的尧乎尔:王雨萌的神秘遭遇

祁连山下的尧乎尔:王雨萌的神秘遭遇

时间:2024-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祁连山下的“尧乎尔”刊发媒体澳星国际传媒刊发时间2012年10月10日作者王雨萌“在跟他们分手的时候,突然使我领悟到,这支居住在南山脚下小小的,迷失了的突厥部族,肯定正在走向消亡”——芬兰前总统曼内海姆1907裕固族考察报告张掖,曾经在历史书上与之相识,而今阴差阳错中不小心与之相遇。这首裕固族民歌《天神》在酒香中飘散四溢,如梦幻般遥远的“尧乎尔”瞬间而至,猝不及防,目不暇接。

祁连山下的尧乎尔:王雨萌的神秘遭遇

祁连山下的“尧乎尔”

刊发媒体 澳星国际传媒

刊发时间 2012年10月10日

作  者 王雨萌

“在跟他们分手的时候,突然使我领悟到,这支居住在南山脚下小小的,迷失了的突厥部族,肯定正在走向消亡”

——芬兰前总统曼内海姆1907裕固族考察报告

张掖,曾经在历史书上与之相识,而今阴差阳错中不小心与之相遇。

车行至裕固族的地界,我们还在车上昏昏欲睡,只听清凉的歌声飘来,领队吆喝着:“大家醒醒,肃南到了,人家来献哈达,喝下马酒了”。再往车下一望,立刻醒了大半,一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美丽的裕固族少女在县长的带领下,举着哈达,捧着酒,唱着歌儿在下面恭候多时了。

天山是通向天界的路梯,那里有丰美的草原,茂密的林海;‘尧乎尔’人游牧在天上南北……”这首裕固族民歌《天神》在酒香中飘散四溢,如梦幻般遥远的“尧乎尔”瞬间而至,猝不及防,目不暇接。

“尧乎尔”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呢?

“尧乎尔”(Yugur)也就是裕固族,元代曾称其为“撒里畏吾”,明代则称“撒里畏兀儿”,清代又称“锡拉伟古尔”或“西喇古尔黄番”等。1954年,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成立时,因“尧乎尔”音译相近的“裕固”(兼有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义)作为新的称谓。

而我还是更愿意叫她“尧乎尔”,她让你的灵魂迷醉,让精神自由放逐,在悠悠的丝绸之路的古道上,若隐若现,“尧乎尔”一个即将消逝的民族,你听到人们的呼唤了吗?

有一个地方叫“西至哈至,那就是裕固人梦中的天堂……”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西至哈至”地方受到很大的风灾,风把附近的沙山卷起来,将人们的房屋、牲畜都埋住了,最使他们难过的是,用黄金建筑的经堂也淹没在沙山之下,他们再也生活不下去了,便举族东迁。他们历尽艰险,走过千佛洞,穿过万佛峡,翻过祁连山,来到了八字墩草原。

解放前裕固族只剩下3000人,如今经过休养生息裕固族大概12000人,但仍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他们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北麓和河西走廊中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总面积约23887平方千米,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约1800平方千米,绝大多数草原都分布在高寒山区。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

裕固族文化基本上属于北方游牧文化的范畴。除汉文化之外,裕固族文化中包含有明显的蒙古和藏文化的许多成分。裕固族信仰喇嘛教,是属于剌嘛教格鲁派(黄教)的。

一般认为,裕固族主要来源于唐代后期(公元9世纪中期)西迁到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鹘人。其族源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敕勒或铁勒,秦汉时期的丁零。他们初到河西走廊时,依附于当时统治这一地区的吐蕃,并在名义上归附于唐王朝。大约在公元900年前后,甘州回鹘人攻占了甘州城(今甘肃张掖),并建立了甘州回鹘汗国。11世纪初,该汗国被西夏吞并。在甘州回鹘人控制河西走廊的一个多世纪里,甘州回鹘人利用古代中西丝绸之路交通要道,不仅快速发展了自己的经济,同时为促进当时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甘州回鹘汗国灭亡以后,余部四散。(www.xing528.com)

裕固族的传统民族服饰独具民族特色。男子头戴圆顶卷檐白毡帽或大檐礼帽,足蹬长筒皮鞋,身穿高领左大襟长袍,腰系红、蓝色腰带,过去在腰带上还挂有腰刀、火镰、火石、小佛像、酒壶、鼻烟壶、旱烟袋等物。妇女一般头戴喇叭形白色毡帽或红缨帽,前缘镶有两道黑边,帽顶缀有红线穗子,后缘微翘,前沿平伸;身着高领长袍,外套坎肩;衣领、袖口、襟边用各色丝线绣有花边图案。妇女所戴的尖顶红缨毡帽和佩带色彩鲜艳的“头面”具有其典型的民族特性,二者也是裕固族已婚妇女的特殊的服饰。裕固族未婚女性则有她们特殊的服饰,即戴在头上额前的“沙达尔格”、佩带在胸前的一块“顺格尔”和背后的“格玉孜克”。未婚女子常梳五条或七条发辫;结婚后,先把头发辫成许多小辫,然后结成三条大辫,两条垂胸前,一条垂背后,辫子上缀以彩珠、银牌、珊瑚贝壳等饰物。

音乐停了,歌舞散去,穿过大广场,有一座桥,站在桥上远远地望见了积雪的祁连山脉,白色的雪,黄色的山林,绿色的草地,流淌的溪水,空气清新,安静,能听见心跳的声音,仿佛隔世。太多的水泥高架桥已经让我们听不到鸟的声音,人们在路牌的引领下一路前行,繁华,喧嚣,浮躁,甚至堕落而不知。我很想去爬祁连山,很想体验一下当年裕固族部落是如何翻山越岭来到这里,没有人能陪我去爬山,只能参观裕固族博物馆。在博物馆能清晰感受到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坚韧不绝,犹如电影一般的场景。

裕固族没有流传下自己的文字,最早使用的是古回鹘文。明末,随着藏传佛教的传播,裕固族开始使用藏文。后来,随着汉文在裕固族地区的传播,裕固族已开始通用汉文文字。

我们有幸采访了一位73岁的老人杜秀英,她的裕固族名字叫曲木塔儿。裕固族大致使用三种语言:一种称西部裕固语,一种称东部裕固语,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口约各占半数。另一种为汉语。老人家汉语说的不是很清晰,但基本上能够交流,她中文字写得很漂亮,当我问她裕固族有什么特点时,她告诉我说:“诚实,爽快”。不过因为这个民族没有文字,只能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承,她爽快地为我们用裕固族语言唱了一首歌,她说这些歌往往在婚礼上唱,但现在年轻人很忙,很少有人学了,政府每年给他们传承人一万块钱,请她们来表演,可是现在传承人年龄越来越大了,年轻的“尧乎尔”们,您听到我们的呼唤了吗?

入夜,走进毡房,在及膝高的小桌前吃一顿裕固族的晚餐

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裕固族在历史上曾主要以毡帐为家,随水草迁徙。裕固族牧民所居住的帐篷在外形上与藏族牧民的帐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制作材料多为驮牛毛织物,其特点是遇水后密而不漏,故不怕雨雪;阳光暴晒时则疏而透气,故凉爽宜人。如今,在当地各旅游景区,帐篷已成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接待设施。

歌声不断酒不断,裕固族牧民的饮食以酥油,糌粑(用酥油、奶子、青稞炒面调制而成)乳制品为主。一般每日一饭三茶,即每天喝三顿酥油炒面茶,吃一顿面片或米粥,有时也烙饼花卷等。穿着民族服装韵味十足的裕固族少女先为我们准备了奶茶,虽然开始不是很习惯,但终于喝到了电影里纯正的奶茶,很是欣喜。

更欣喜的是歌舞,接下来的歌声真如天籁之音,划破帐篷,直入云霄,我不记得歌手的名字了,但记得那是我们一路以来吃的最有特色,最为开心舒畅的一顿晚餐。

夏夜,祁连山脚下,静谧肃然,有与世隔绝之感,可惜只有一夜,和“尧乎尔”相遇了,却只是瞬间。

记者手记

澳星国际传媒记者 王雨萌

张掖,曾经在历史书上与之相识,而今阴差阳错中不小心与之相遇。无论是称为“尧乎儿”的裕固族,还是鬼斧神工张掖丹霞地质公园,或者是浑然天成的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都让我们这20多位从澳洲、欧洲、美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来的记者编辑们心旌摇曳,流连忘返。而我仿佛如梦中一只候鸟,从一个遥远的南半球一路来到这边城的“甘州”,栖息片刻,却荡漾了思绪,千回百转。或许人有前生,或许轮回会让你追寻至前世之地,反正那一刻,我很想在此终老,安静地每天在这里坐看云起,看半城芦苇

相关链接

2012年9月22至24日,“文化中国——海外华文媒体张掖行”采访团来张掖采访参观。该采访团由美国《华盛顿中文邮报》、美国侨报网、美国纽约在线、加拿大中国国际教育电视台、澳大利亚《澳洲日报》、澳大利亚中华电视公司、澳大利亚《东方北京青年周刊》、新西兰TV33华人电视台、新西兰《怀卡托周报》、英国《新欧华报》、法国《欧洲时报》、德国《德中汇报》、波兰嫦娥卫视、匈牙利《联合报》、西班牙《侨声报》、马来西亚《东方日报》等海外华文媒体的负责人及记者组成,采访团成员对张掖的自然文化、历史古迹、民族风情作了深入的采访,对张掖发生的巨大变化、独特的旅游文化资源深为震撼,采写了大量稿件在各自媒体刊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