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掖:引领历史文化名城的推手

张掖:引领历史文化名城的推手

时间:2024-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1986年,张掖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安国锋介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张掖,文物保存十分丰富。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张掖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行动。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在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张掖:引领历史文化名城的推手

历史文化名城张掖缺少“推手”

刊发媒体 甘肃经济日报

刊发时间 2012年3月7日

作  者 贾治堂 郑朝华

3月5日,在全国人代会甘肃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发言时强调,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华夏文化、长城文化、黄河文化、多民族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等多种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在全国都具有独特性,我们要在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发展思路,彰显自身特色,抓住政策叠加期,科学筹划项目,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和事业的建设步伐。

早在1986年,张掖就成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第二批38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5年过去了,张掖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就,形成了“半城芦苇,半城塔影”的自然风貌。但是,在打造“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文化品牌中,却是力不从心。

这次全国两会上,甘肃籍的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由于张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需要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撑,建议国家为历史名城保护增加推手。

历史名城名副其实

张掖是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也是连接欧亚大陆桥的战略通道和河西走廊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文化悠久厚重、丰富多样,多种不同主题、不同内容、不同样式的自然人文、文化形成了张掖的文化魅力。

全国人大代表安国锋介绍,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张掖,文物保存十分丰富。据普查统计,张掖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27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74处。全市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3万余件(套),三级以上珍贵文物8600多件(套)。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保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大佛寺、钟鼓楼、西来寺、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木塔、高总兵宅院、福音堂医院旧址、明代粮仓、张掖古城墙、唐代铜钟)。

不仅如此,张掖还现存近34处古民居院落;进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3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0项。

保护难度逐步加大

从张掖市中心的钟鼓楼向四周望去,商场酒店鳞次栉比。这里是繁华街区,也是曾经的古城区。(www.xing528.com)

现年72岁的马大爷回忆:“张掖最美的民居就在钟鼓楼四周,那些老宅子雕梁画栋,都是木制手工艺,那真是太美了。但现在没了,真可惜呀!”马大爷说,张掖不仅仅有鼓楼、大佛寺,还有大量富有特色的古民居,现如今,保存完整的古民居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历程中与简陋平房混杂交织,已为数不多。

曾多次到张掖考察过的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馆研究员崔学义说,文物是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的丢失等于是在犯罪。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楼大厦正在吞噬着古街古巷、古老建筑,张掖市也不例外

2011年7月20日,国家文物局、住建部联合检查组对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进行了评估检查,在充分肯定工作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掖市委书记陈克恭认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已成为张掖上下的共同意志和行动。对影响大佛寺景区观展效果的商住楼拆除顶部三层、降低高度,表明了张掖市委、市政府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坚定态度和坚强决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同时,张掖加强对明粮仓、总兵府等重点人文景观的保护开发,划出古民居保留区,把古民居保护开发同城市改造、民生改善相结合,积极争取、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障性住房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努力使隐性文化显性化,让记忆中的历史文化活起来,成为可视可感可消费的文化产品。

安国锋说,由于国家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支持较少,又因地方财力紧张、投入有限,对历史文化名城各类遗迹、文物的保护及民间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够到位,影响了历史文化名城形象的彰显,不利于历史遗迹保护工作的开展。

盼项目倾斜为保护助力

安国锋代表说,立足已有基础,目前要抢抓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遇,积极发挥职能作用,督促甘州、肃南、高台三县区以文物展示陈列馆布展、文本资料补充完善、周边环境整治为重点,完成大佛寺、马蹄寺、骆驼城遗址三处申遗备选点的年度申遗工作任务。

崔学义委员说,同时,要加快文化产品开发,通过挖潜、扶持、资助、引导、示范带动和政策推动,加快发展以甘州佛经字画山丹艾黎捐赠品、肃南祁连玉为重点的文物修复产品,尽快形成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格局。

由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涉及面广,需要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有力支撑。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建议国家在张掖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方面给予倾斜和扶持。

记者手记

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郑朝华

张掖市将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传承历史文化、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增强发展软实力及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通过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宜居宜游生态城市建设,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我和本报赴北京采访全国“两会”的记者及时沟通合作采写了该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