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还款率实现100%良性循环
刊发媒体 中国妇女报
刊发时间 2011年10月21日
作 者 袁 鹏
“自己入股、参与管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心和劲用到了一处,作为农民,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发展。”日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前进村的村民李冬梅这样告诉记者。去年,李冬梅用自己贷到的5万元购买了奶牛,入股到了该村的奶牛养殖合作社,同时还担任了奶牛合作社的统计员,一年下来,实现了良好的收益。
据了解,张掖市妇联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推进工作中,以“放得出、收得回、见效益”为目标,坚持“便民、高效、安全”的原则,特别注意引导妇女将资金投向潜力大、见效快、政府引导、支持的重点产业,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市情且取得成效的路子,李冬梅是其中一个获益的例子。
前进村的奶牛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合作社发展一度很顺利,但2009年“三鹿奶粉事件”后引发的资金困难的问题,把合作社逼迫到生死存亡的边缘。
合作社社长王燕告诉记者:“就在这时候,妇联的同志给我们送来了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好消息。经过妇联组织的政策培训,贷款前的申报、审核、担保等严格程序,在妇联及政府部门、金融单位的高效工作下,前后仅三个多月,全村妇女共贷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400万元。在合作社的动员下,妇女们用这笔贷款购买奶牛入股到合作社共同发展。合作社融资难题得到解决,合作社得以起死回生。”
目前,该合作社总资产已达5000多万元。同时,合作社与国内某大型奶业集团签订长期生产技术指导和产销合同,鲜奶的价格比当地的鲜奶价格高出35%,社员股息分红最多的每年达到3万元。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下,合作社也发展成为张掖市最大的奶牛养殖产业。
通过贷款买牛入股的方式,前进村的妇女们实实在在获得了效益,有些妇女还进入到合作社参加生产管理,除了年底的分红,每月还有2000元收入。(www.xing528.com)
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推进工作中,张掖市妇联立足实际,着眼市场,把贷款方向着重放在了组织引导妇女大力发展玉米制种、温室红提葡萄、高原夏菜等为主的种植业,以肉牛、奶牛养殖、羔羊繁育等为主的见效快、有潜力的养殖业,以及民族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和农家乐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等。
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下,2009年以来,张掖全市共建成集中连片的高效农业示范点112个,蔬菜日光温室大棚1820座,暖棚畜舍3400座,葡萄日光温室3560多座,农家乐78个。新建妇女经合组织21个,专业协会43个,妇字号创业基地168个。
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开展之初,在确保贷款贷得出的基础上,张掖市妇联就已经意识到了如何确保贷款收得回的问题。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以超前防范来自贷款群众道德、金融、市场、自然、操作等方面的风险。首先,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政策咨询等形式,在贷款群众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教育,提高贷款妇女的诚信意识。其次,各级党政、妇联通过整合农林牧等部门的政策、项目、资金等,积极引导贷款妇女发展“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提高了贷款妇女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第三,根据张掖市的实际情况,她们制定了严格的贷款申请、审核、担保、发放程序,在具体操作中,由基层村委会、乡镇政府成立信用评估小组,把好贷款审核的第一道关口,经办金融机构按照相关政策规定,把好第二道关口。第四,坚持围绕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组织引导受贷妇女发展相关重点产业,有效提高妇女的还贷能力。
据了解,截至目前,张掖市放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4.5亿元,约6万名妇女受益,位居全省14个市州之首,已经到期的贷款还款率实现了100%的良性循环。整体工作呈现出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收益妇女不断增加、贷款效益逐渐显现的良好态势。
记者手记
中国妇女报记者 袁 鹏
张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不仅数量上在全国地级市中创造了第一的奇迹,同时,贷款的运行效益及回收方面也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可以说,张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实施,在利用政策、用好政策为群众增收致富方面真正达到了目的,实现了这个项目的预期,为全国创造了经验。
相关链接
2009年7月,国家财政部、全国妇联等四部委联合出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以来,张掖市这项工作呈现出贷款规模稳步增长、受益妇女不断增加、贷款效益日趋显现的良好态势,引起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外文期刊、《金融时报》、《甘肃日报》、《经济日报》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该篇报道在《中国妇女报》头版头条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