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庆信息产业崛起:战略与智慧

重庆信息产业崛起:战略与智慧

时间:2024-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重庆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与智慧?3重庆信息产业的突破口信息产业几乎涉及了目前人类所有的经济社会领域,是个很难归类的产业门类。空前广阔的涉及范围、无比庞杂的产业体系,以及薄弱的产业基础,决定了重庆的信息产业崛起之路,必须另辟蹊径,必须选准某个点进行突破。

重庆信息产业崛起:战略与智慧

重庆信息产业崛起的战略与智慧

周孝坤

1 引 言

重庆,一座距离海岸线2 000多千米的内陆城市,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汽摩之都,却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异军突起,成为全球IT巨星汇聚之地:2009年,随着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签约落户重庆,国际IT代工巨头富士康、英业达、广达也接踵而至;2010年12月,宏碁全球生产基地、中国第二营运总部签约落户重庆。全球最大的两个笔记本电脑品牌商落户重庆,标志着2~3年后,重庆具备至少1亿台笔记本电脑的年生产能力,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电脑制造基地。长期落后的重庆信息产业正一跃而上,预计到2012年,重庆市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达到3 0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20%;到2015年,重庆市工业销售值将达到2. 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占40%,达到1万亿元。以电脑为主的电子工业将取代汽车摩托车产业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这将是重庆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00年的时候,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还只有20多亿,当时重庆工业产值是2 000亿左右,电子信息产业只占1%。同处长江流域经济带,重庆提出把信息产业作为第一产业上海晚了近十年;同在西部内陆,重庆做通信设备比不上西安,做集成电路比不上成都。发展信息产业,对于重庆,对于一个由汽摩产业支撑起大半经济的西部内陆城市来说并不占先机。

那么,重庆信息产业是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呢?重庆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和创新?重庆信息产业迅速崛起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战略与智慧?

2 背景:从“汽摩城”向“IT城”转变

说到“重庆造”,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汽摩、机械等“老大粗黑”的产品。作为全国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多年以来一直享有“汽车之城”“摩托之都”的美誉,长期保持汽车、摩托车“一业独大”的产业结构。然而,近年来重庆的汽摩产业已经出现局部产能过剩,而且存在同质化严重、技术含量低、产品结构失调、利润微薄等诸多瓶颈。特别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给传统产业带来冲击的大形势下,重庆开始思索:一个寻求开放的内陆城市,该走怎样的产业发展道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重庆必须通过扩大开放,跻身世界市场,才能在更大舞台、更高平台上参与竞争,同时分享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机会。而一个地区经济开放程度的高低,与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过去,西部地区的工业多属重型工业,与国际贸易关联度不高。要将重庆打造成“内陆开放高地”“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仅凭现有的产业基础,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跨越的支点在哪里?新的难题摆在了这座城市的决策者们面前。

重庆经济要实现跨越,必须尽快完成经济结构的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必须在产业上有所突破,打造一个具有极强带动效应的现代主导产业。信息产业,无疑是重庆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的首选产业,其产业附加值高且带动性强,对能源、资源的占用相对较小,对GDP的贡献率远高于传统工业,同时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是城市之间竞争的制高点。按照重庆市市长黄奇帆的说法:“到2012年,重庆的汽车将达到200万辆,摩托车1 000万辆,但汽车要到400万辆就很难了,因为保有量有限,但信息产业不一样,它是重庆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的传动器,可以达到3 000亿元,甚至6 000亿元产值的增长。”

彻底改变传统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格局,让信息制造业携手汽摩、金融等产业百花齐放,成为重庆的新选择。

3 重庆信息产业的突破口

信息产业几乎涉及了目前人类所有的经济社会领域,是个很难归类的产业门类。在工业发达国家,信息产业通常被视作扮演所有产业核心角色的新兴产业群,被称为“第四产业”。放眼整个西部地区,重庆发展信息产业没有任何先机:做通信设备比不上西安,做集成电路比不上成都。

重庆如何敲开信息产业之门?

空前广阔的涉及范围、无比庞杂的产业体系,以及薄弱的产业基础,决定了重庆的信息产业崛起之路,必须另辟蹊径,必须选准某个点进行突破。

经历了艰难的摸索,希望终于在2008年被点燃。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重庆市政府在进行经济调研时发现,全球从原材料工业到装备工业,到一般消费品电子产业,市场几乎都萎缩了30%~40%,但笔记本电脑销售却逆势增长20%以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技术革新,2008年前后实现无线电脑上网,第七代液晶面板大规模生产、价格大幅下降,台式电脑被笔记本电脑逐步取代。目前,全世界每年销售5亿~6亿台手机、1. 6亿台笔记本电脑,一旦实现笔记本电脑手机化,笔记本电脑销售将达到3亿~4亿台。对此,重庆市委、市政府敏锐作出判断,如果将苏州、上海的原有1. 6亿台笔记本电脑生产转移到重庆并不现实,但全球新增1. 6亿台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无疑是天大机遇。特别是中国沿海及东部城市的PC生产趋于饱和,下一轮PC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便是中西部的二、三级市场。于是,重庆当机立断,毅然组团拜访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惠普公司。

目光被聚焦在惠普身上。

此时,惠普正在多方进行新增产能的选址工作,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以及中国一些城市都进入候选名单。而对于一个没有多少IT产业基础的内陆城市,重庆起初并没有引起惠普的兴趣。

但重庆却高度重视这次机会,为此,重庆市组成了一支200余人的专业谈判队伍,前期花了五六十天专门研究惠普的电脑生产成本、在渝市场份额等数据,拿出厚厚一沓材料写成中英文版的《市场战略报告》。

2008年5月11日,当时还是重庆市常委、常务副市长的黄奇帆一行赶赴美国,到洛杉矶的惠普公司总部拜访,并与其高层商谈在渝的数据中心和电脑生产基地两个项目。没想到,刚到美国,就传来了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惠普会不会因此放弃把电脑生产基地建在重庆?

机会稍纵即逝。

代表团连夜搜集大量“重庆不处于地震带”的资料,赶在早餐前做出一份图文并茂,内含中国地震带分布、专业分析和权威论证的演示文档,当时黄奇帆指着PPT上的地图介绍说,“重庆并不在地震带上;我们虽然离震中只有几百千米,但对地震的感受和北京是一样的;重庆的基础设施没有丝毫影响”。接着用渝德晶片厂及时实测的汶川地震的记录数据,说明重庆的信息基础设施没有受到破坏性影响,打消了惠普关于地震影响的疑虑。

而且让惠普方面没有料想到的是,黄奇帆提出:当年全球笔记本电脑产量约1.6亿台,到2011年、2012年可能会达到3. 2亿或3. 5亿台。惠普在全球市场中占据四分之一份额,意味着未来有4 000万台增量。对于这些新增的产量,你们是放在中国沿海就地扩张呢,还是有新的布局?

黄奇帆建议惠普将增量放到重庆去。惠普随即提出了物流问题。对此,黄奇帆显然是有备而去,指出随着国际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大进大出”“水平分工”模式所带来的能源浪费及物流成本增长正愈发明显,“在未来的IT制造业中,谁是零部件加整机的一体化基地,谁就将成为世界供应高地。”惠普立刻就意识到重庆方案的巨大价值。黄奇帆说,按照这个模式,把项目放在重庆,其物流成本比“水平分工”模式下的上海、广东都要低,重庆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优势,自然会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重庆是老工业基地,人才比较集中,我们有能力在重庆把一个整机所需要的零部件80%本地化,使得零部件运输几乎没有物流成本,剩下20%极少的战略物资在世界范围内配置。如果三年后,重庆未兑现承诺,由此引发的全部物流成本,由我们补贴。”

这个方案征服了惠普的老总。惠普决定将4 000万台电脑生产基地放在重庆。

从确定信息产业作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到确定笔记本电脑生产作为发展信息产业的突破口,重庆信息产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4 “垂直整合”催生IT业高地

4.1 “垂直整合”,重庆的创意

重庆“无中生有”地把“宝”押在笔记本电脑上,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虽然全球70%以上的笔记本电脑产于中国,但都集中在台湾以及内地沿海的“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电子信息产业扎堆的地方,主机厂商可以在几小时车程内拿到生产笔记本电脑的全部配件。但在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内陆并没有这样的基础和积累。

“世界是可以重组的!”黄奇帆认为,引进笔记本项目,这既不是简单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不是中国沿海因成本上升而导致的产业转移,而是IT巨头们对未来潜力市场的重新布局,重庆必须用重组的思维和手法,来改写笔记本电脑市场的全球格局。

过去的笔记本电脑生产是水平分工模式,电脑厂商搞设计、销售,台湾代工厂商搞整机组装,东南亚、中国沿海做零件制造,因此需要把加工点设在沿海以方便运输。但这其实是浪费能源、浪费交通、浪费物流的模式。重庆地处内陆,四面环山,若采用沿海水平分工模式,不管其要素成本多么低廉,税收政策多么优惠,进项物流成本在该模式下肯定比不过沿海地区。重庆要发展笔记本电脑产业,必须创新模式解决物流成本、产业配套等问题,必须在产业链整合创新上下功夫,实现配套物流成本最小化。

因此,合理的模式应该是零部件和整机集成为一个基地,那么它的零部件运送到整机的物流距离就很短,成本就会大大下降。

于是,重庆提出了“垂直整合”的方式。

以吸引跨国品牌公司为核心,进一步引进著名代工企业,以此带动众多配套产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集群。这与沿海主要以代工为主有根本的区别。一个笔记本电脑有一千多个零部件,实现零部件本地化几乎等于零距离,就没有航空运费,节约了一大笔物流成本。可以说,现在的世界谁拥有零部件加整机一体化基地,谁就站在世界供应的高地上。因此,重庆建设的是整机加零部件的垂直整合、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再到整机一体化的笔记本电脑基地。

按照这个模式,把项目放在重庆,其物流成本比“水平分工”模式下的上海、广东都要低,重庆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优势,自然会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4.2 创造性的物流解决方案

仅有好的创意是不够的,如何解决物流问题,成为重庆催生IT业高地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为内陆城市,重庆交通“先天不足”。因此,重庆必须睿智地解决物流问题,才能变内陆为枢纽,变西部为口岸,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具体来说,必须解决好进项物流、出项物流和保税物流这三个物流问题。

重庆比沿海多出的一两千千米的运输距离,由此形成的物流成本,会抵消任何劳动力、土地、煤电油低成本的优势。如果不解决进项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内陆承接加工贸易转移,只能是梦想,所以,在这个关键环节上,重庆创造性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提出垂直整合模式,把80%的零部件本地化生产,整机与零部件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进项物流成本,这样,它的物流成本、供应链的成本就会很低,甚至比沿海更低。

另一方面,如何创新地解决出项物流是重庆面临的又一大难题,如果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仅此一项,就可以抵消掉重庆的人力资源优势和要素成本优势。

重庆怎么办

对IT产品而言,出项物流无外乎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海路运输。

航空运输方面,重庆已经开通到欧美的多条国际货运航线,还开通了到台北的货运航班。重庆机场是内陆地区率先具有两个跑道的机场。为与世界主要航空枢纽机场跑道规格接轨,重庆江北机场将第二跑道在原设计基础上增加了400米,使得波音747- 400型货机可以从重庆不经停满载飞往欧美地区。而且,2011年开始,还要建第三、第四跑道。五年以后,重庆机场将有四个跑道,航空货能力达到200万吨以上,年吞吐旅客6 000万人次,成为我国第四大复合型国际门户枢纽机场。

海路运输方面,重庆打通了到深圳盐田港的铁海联运大通道,运时缩短一半,货物运抵欧洲比从长三角出发还快两天,且运费相当。

铁路运输方面,欧亚大陆桥南线的打通是重庆的另一筹码。这条线是重庆到新疆,然后通过新疆到阿拉山口,再到欧洲。在铁道部海关总署支持下,该线由中铁集装箱公司和俄罗斯以及哈萨克斯坦的铁路公司联营。目前,三国海关已签署了货物互通便利协议,实行便捷通关措施。今后,从重庆出发走欧亚大陆桥南线,经新疆、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到荷兰鹿特丹、到德国杜伊斯堡,只需12天左右,比原来走欧亚大陆桥北线要节约2/3的时间。与从上海到满洲里、西伯利亚,然后横跨俄罗斯再到欧洲的“老欧亚大陆桥”相比,缩短路程约1万千米。从这个意义上看,重庆反而比沿海离欧洲更近。这样,重庆变内陆为口岸和枢纽,成为前往欧洲的“桥头堡”。(www.xing528.com)

保税物流方面,国家给予了很大帮助,支持重庆建立了内陆首个保税港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西永综合保税区。

内陆要建保税区,必须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两次检查的制度障碍。目前,重庆的两个保税区已经成功实现这方面的突破,不管出口还是进口,都只需在重庆保税区检查一次。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打造被称为新时代愚公移山”,是我国第一个内陆保税港区和第一个“水港+空港”双功能的保税港区,开创了国内保税港区的全新模式。东边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依托水港、空港,侧重保税物流,辐射本地及周边省市;西边的西永综合保税区,依托西永微电园高科技项目集群,侧重保税加工,为全球电子信息类企业在渝落户、发展,提供全面的平台服务。

保税区将大大节约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区外企业生产的商品,进区后即视同已经出口,可立即申请退税;境外商品进区后,则视同尚未完成进口,无须立即缴纳关税。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生产所需料件从境外或沿海保税区转运至重庆,可以在保税监管区域内完成加工组装。由于转运、加工过程不涉及税负,仅减少资金占压一项,企业就可大幅节省成本,提高盈利空间。特别是对以集群模式入驻的品牌代工企业,由于相互间的货物交易不征收增值税消费税,无论是综合成本控制还是生产效率提升,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

创造性地解决三大物流问题,重庆在内陆地区领先一步,自然赢得众多IT巨头和配套企业的青睐,使重庆催生IT业集群发展如虎添翼。

4.3 合理布局笔记本配套产业

重庆市政府结合各区县的区位优势,合理制定了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布局以满足笔记本电脑生产体系更高效地运转,如图1所示。

根据《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布局指南》显示,重庆市将形成“一区十园七基地”的笔记本电脑“垂直整合”配套体系及产业集群。

“一区”是指整机装配区,位于西永微电园(以综合保税区为主),重点发展整机、显示器、连接线、芯片等产业。值得一提的是,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具有独特优势,位于园区西侧的重庆大学城集中了在渝十五所高校,是重庆市人才富集的文教科技区,可为园区的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形成教育科研与科技产业良性互动格局;此外,该园区不追随先设区、再引项目的传统模式,不是“栽下梧桐,才引凤凰”,而是为落地“凤凰”栽“梧桐”,为“凤凰”飞天添“跑道”。按照落户企业的需求,在厂房落成前寻找租赁厂房方便它们进行生产,并规划和建设配套住房、生活设施等。

图1 重庆市笔记本电脑配套产业布局

“十园”主要是专业配套园区,包括外围设备产业园、显示产业园等,分别位于大渡口、江北等10个区县的工业园,各园区的配套产品各不相同。

“七基地”是原材料供应基地,分别是西彭园区、南川园区的铝材供应基地;綦江园区的铜材供应基地;万州园区、万盛园区的镁材供应基地;晏家园区的钢铁供应基地;长寿化工园区的橡胶供应基地;长寿化工园区、大足园区的塑料供应基地;涪陵园区、合川园区、潼南园区的化学溶剂供应基地。

到2015年,“一区十园七基地”的配套产业体系将初步形成。届时,将完成总投资1 000亿元,实现销售产值2 000亿元以上,笔记本电脑本地配套化率达到70%以上。

4.4 效果,立竿见影

2009年8月4日,“惠普(重庆)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和“富士康(重庆)产业基地”两个重大项目落户重庆。

惠普公司计划到2012年,生产的外销笔记本电脑产能将超过2 000万台,“整机加配套”的产值将超过2 000亿元,预计带动进出口总额超过400亿美元。而富士康的布局,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研究开发到打造科技环保城市,实现了与重庆多方位纵深合作。产业基地将因地制宜设计合作项目,预计年产2 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及其配件,生产路由器、交换机等通信产品,LED、太阳能照明等环保节能产品,连接器、传感器等汽车电子产品,数码相机、平板电视、电子书、MP4等消费类电子产品。同时,富士康还将涉足软件及信息服务外包业务,并与跨国电子贸易公司联手,在重庆建设占地约100亩、西部一流的电子商业卖场。

两个基地的建成投产具有里程碑意义,将形成年产2 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的生产能力,产出超过2 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引发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热潮。

2009年12月26日,全球最大的服务器制造商、第四大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厂英业达与重庆签署协议,一座年产约2 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工厂落户重庆。

2010年1月18日,全球第一大笔记本电脑研发设计制造公司台湾广达电脑中国第三制造基地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这标志着继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之后又一全球IT巨头布局重庆。广达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世界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世界上每三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广达。重庆优良的基础设施、教育的普及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给广达留下了深刻印象,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国际性视野、推动IT产业发展的决心,最终让广达决定落户重庆。广达选择重庆布局中国第三制造基地,不仅是广达为了提升全球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更是印证了重庆的综合实力和潜力正在得到世界的认可。同时,广达与重庆携手打造其在中国内地的第三个制造基地,标志着重庆市驶入了建设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制造高地的快车道,为重庆实现8 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的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几家有竞争关系的代工巨头争先恐后入驻重庆的同时,也积极拓展其零部件供应链;液晶显示器、硬盘驱动器、电源、键盘、鼠标等百余家配套企业迅速跟进落户重庆。

2010年9月9日,继惠普、富士康、思科、英业达、广达之后,全球最大笔记本电池生产商台湾新普公司与重庆市政府举行签约仪式,新普科技电池模组中国第二生产基地正式进驻重庆,标志着重庆实现了笔记本配套体系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是重庆引进的首个笔记本电脑战略物资项目。随之,全球最大键盘生产商、台湾最大纸箱制造商、台湾包装巨头等企业入驻重庆,台湾电路板协会也组织了19家企业抱团来渝寻找商机,掀起了重庆新一轮的“配套热”。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市已经招揽到全球300多家笔记本电脑零部件大型厂商中的一半落户重庆,2010年以来与重庆市签订正式协议的笔记本电脑配套企业有120户,投资总额约263亿元人民币,达产后预计年产值约504亿元人民币,另有几十户已经签署意向性协议。

重庆市2010年已完成40%的零部件本地化,按现有的进度,预计2011年就可以完成70%~80%的零部件本地化目标。

2010年12月1日,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商宏碁与重庆市政府签约:在渝建立其全球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及其中国第二营运总部。这也是宏碁全球战略布局的唯一一个复合型基地。宏碁落户重庆,对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无疑是如虎添翼,必将对重庆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宏碁的落户,又带来了仁宝、纬创、和硕等新的代工厂商和一大批零部件配套厂商。加上原来惠普进来形成的产业集群,重庆笔记本电脑基地将形成“2 +6 +200”的产业集群格局。这样,重庆将有两个品牌商,6个代工商,200家以上的零部件厂商,形成电脑加零部件的1万亿产值,毫无疑问地确立了重庆难以撼动的笔记本电脑产业聚集能力,这对重庆的产业结构调整,对整个西部的战略结构调整都有重要意义。

2010年12月5日,全球最大电路基板(PCB)制造商——台湾华科事业群与市政府签约,在重庆永川建设其西部总部暨第二生产基地,该基地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主板配套基地。台湾华科事业群成员包括新科技、日通工、一等国际、汇侨国际、华东科技、华东承启、瀚宇博德、华科数字、瀚宇杰盟、信昌电子陶瓷及釜屋电机株式会社等11家公司,其中8家为港台上市公司。华科此次布局重庆,将带动事业群旗下诸多子公司及供应商入驻园区,是西永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的重要配套基地。由于PCB是电子工业之母,是笔记本电脑产业最重要的零部件,在这个意义上说,华科入驻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主板配套基地,使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挺起了“脊梁”。

随着惠普、宏碁相继落户重庆,广达、英业达、富士康、仁宝、纬创、和硕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集聚重庆,以及华科等零部件厂商的入驻,重庆打造全球最大笔记本电脑基地将变成现实。

4.5 未来,前景广阔

重庆市信息产业发展方向有“六个板块”。这“六个板块”的布局分别是:笔记本电脑,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模拟集成电路芯片和数字电路集成芯片设计,软件开发,涵盖手机在内的各种通信产品,汽车电脑的各种电子零部件,涉及MP3、MP4、综合类的信息家电等各种老百姓手上移动的终端。这样的布局以“整机+配套”为抓手,涵盖了全方位的电子领域,起步较晚但发展稳定的重庆信息产业大有后来居上的势头。

一大批国际信息产业巨头,在龙头企业的示范下,一带十,十带百,越来越多的信息产业企业把目光投向重庆,逐步带动重庆市产业结构悄然发生改变。预计到2015年,重庆将形成1亿台产能、7 000亿元产出、1 000亿美元进出口的笔记本电脑产业基地,再加上正在着力推动的交换机、打印机、数码相机、3G手机等电子产品,重庆信息产业将步入万亿台阶,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十二五”期间,重庆市将投资3 000亿元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一批千亿级、百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依托“整机+配套”的笔记本电脑发展模式,“贸易+结算”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制造+研发”的产业链延伸,建成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

5 重庆团队与重庆智慧

重庆市信息产业的基础本身并不强,能够吸引世界一流的笔记本生产企业到重庆落户,经历的是周密的谋划和高效的推进,更离不开重庆市具备世界眼光和IT专业知识的领导及工作团队。

“我们非常看重重庆市政府在招商方面的专业性。”惠普一位高层人士表示,重庆的政府层面对信息产业的理解和重视程度出乎他们的意料,“我们到过全球许多地方,也考察了许多城市,谈到很多项目,发现重庆的领导和重庆这个团队是非常专业、高效的队伍。”

宏碁,也有相同感受。

宏碁高层在评价重庆团队时表示,重庆团队把服务这门功课做得很好。比如,宏碁考察重庆时,提出了“重庆3 000万人口,不如内陆其他一些省市多,是否当地笔记本电脑市场也比较小”的问题。

重庆没有贸然作答,而是仔细查阅相关资料,以最有说服力的数据和案例来回应。

在研究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分布后,重庆得出结论:笔记本电脑市场大小与城市人口没有直接关系,与人均GDP有直接联系,人均GDP排名前6位的城市,有5个占据了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的1~5位。其中,排名第一、第二的北京和上海,都是人口总量排名20开外的省市。

紧接着,重庆开始阐述自己的优势:人均GDP 3 000美元是道门槛,迈过这道门槛,城市的消费能力将越强,重庆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所以去年,尽管重庆人口列全国第20,但人均GDP名列全国第13,电脑销量名列全国第10,重庆的笔记本电脑销量增幅为33%,名列全国第一。

如此专业的回答令宏碁高层无不点头称赞。他们甚至认为,谈判对象不像是政府官员,而更似一个高效的跨国公司团队,能够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重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让我很感动。”华科事业群董事长焦佑衡表示,来重庆投资,不仅看中重庆市的物流规划和优惠政策,对重庆政府部门办事的高效率也印象深刻。

华科在过去十来年一直在长三角发展,首次踏入西部就将重庆作为集团的战略据点,焦佑衡认为,是重庆两个让他感动的细节促使他下定决心:一是初次来渝与黄市长首次见面时,市长把电子产业上中下游的发展状况,以及与零部件产业之间的关系,直到电子产业未来的发展走向,进行了非常系统专业的介绍,黄市长对电子产业的理解比他这个业内人士还要深,令他非常感动;二是到永川考察时,当地干部办事之高效、服务之细致,令他对西部干部刮目相看。

6 结束语

重庆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完美体现。“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配套物流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正在实施的“户籍制度改革”“公租房”“五个重庆”等举措以及为重大投资项目量身订做各类政策,无不蕴含重庆智慧,为重庆信息产业迅猛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重庆成为世界信息产业巨头们放心投资的热土。

重庆信息产业在以笔记本生产为龙头,众多电子产品生产为辅助的模式下逐渐崛起,IT制造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还一举跃居亚洲乃至全球主要IT制造基地之一,重庆信息产业发展和壮大中蕴含的智慧值得思考和借鉴。同时,重庆在发展信息产业方面所做的探索,不仅引领重庆向一个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科技之城突变,更为内陆城市建设开放高地、完成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