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山西民间工艺:礼乐文化历史悠久,揭示原始社会发展水平

山西民间工艺:礼乐文化历史悠久,揭示原始社会发展水平

时间:2024-05-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礼乐文化历史悠久礼乐相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山西在距今五千年的襄汾县陶寺文化遗址内,出土了鼍(tuó)鼓、石磬、土鼓、铜铃等共六种26件乐器,这些重要的礼乐器揭示了原始社会时期山西礼乐文化的发展水平。

山西民间工艺:礼乐文化历史悠久,揭示原始社会发展水平

礼乐文化历史悠久

礼乐相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国历史上,坛庙吉礼祭祀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延续礼乐传统的重要载体

中国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浙江省河姆渡出土的骨哨距今已有7000多年,西安半坡村出土的陶埙,也是6000多年以前的乐器。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即有29种,打击乐器有鼓、钟、钲、磬、缶、铃等21种,吹奏乐器有箫、管、埙、笙等6种,弹弦乐器有琴、瑟等2种。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大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达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64件编钟,或是在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都向我们揭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它是中国古代乐器光辉创造的见证。

秦汉以来,又不断涌现出新乐器。如秦时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弹弦乐器——“百姓弦鼗而鼓之”。弦鼗是一种圆形音箱、直柄的琵琶,后至汉代发展成四弦十二柱的“汉琵琶”,又称“阮咸”。(www.xing528.com)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的民族,自汉以来,广泛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乐器。如汉武帝(前140—前87)时张骞西域时传入的横吹(亦称横笛);汉灵帝时传入竖箜篌(曾称胡箜篌);约在公元350年前后的东晋时,从新疆、甘肃一带传入了“曲项琵琶”,明代传入了扬琴唢呐等。这些外来乐器,经过不断地改进,使它们逐渐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

在中国乐器发展史中,值得注意的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大大晚于打击乐器、吹管乐器和弹弦乐器。据文献记载,唐代(618—907)才出现以竹片轧之的“轧筝”和“奚琴”(在宋时作“嵇琴”)。宋时的嵇琴用马尾弓拉奏,并出现了“胡琴”的名称。如宋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云:“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如怨单于。”自元代之后,在奚琴、胡琴的基础上发展成各种类型的拉弦乐器。

山西在距今五千年的襄汾县陶寺文化遗址内,出土了鼍(tuó)鼓、石磬、土鼓、铜铃等共六种26件乐器,这些重要的礼乐器揭示了原始社会时期山西礼乐文化的发展水平。殷商时期,青铜工艺的发展出现了早期的青铜乐器,现在山西发现的较早的有铜铎、铜铃。西周王朝建立了完善的礼乐制度,不仅有专门为贵族享乐的专业舞人,而且在社会上出现了民间的女乐和舞伎,现存的在太原、长治出土的编钟、钟甬等都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礼乐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