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2011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

2011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

时间:2024-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朔州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朔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金融业总体运行向好。金融对经济发展力度显著增强,全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全市物价总水平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始终运行在高位区间。

2011山西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与预测

朔州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金融环境,朔州市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主线,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全市金融业总体运行向好。银行业各项存款稳定增长,资产质量继续改善,贷款增量增速创近二十年来最好纪录。金融对经济发展力度显著增强,全市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一、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全市国民经济在“十一五”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协调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55.2亿元,同比增长15.2%,增幅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6和2.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5.3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总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完成498.76亿元,增长19.9%,拉动经济增长1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311.04亿元,同比增长10.5%,拉动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构成由2010年的6.1:56.5:37.4演化为2011年的5.3:58.3:36.4,在工业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强力推动下,第二产业比重进一步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一、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8和1个百分点。

(一)特色现代农业快速兴起,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全年共新建11个万亩玉米高产示范片,开工蔬菜农业设施工程4.15万亩,建成2.9万亩。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20个,其中300头以上奶牛小区215个。依托农业产业化和生态畜牧经济建设,全市以玉米、马铃薯、小杂粮、蔬菜、胡麻、甜菜、饲料、乳品、肉类、沙棘为主的十大农产品板块渐成体系,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初具规模。

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506.6万亩,比上年增加9.1万亩,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4.7万亩,比上年增加5.9万亩,增长1.47%。粮食产量19.4亿斤,增长12.4%,再创历史新高。肉类总产量5.89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长13.5%。年末,全市生猪存栏数21.69万头,牛存栏数16.78万头,羊存栏数137.7万只,分别比上年增长6.2%、34.8%和19.2%。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8.39亿元,同比增长10.6%。其中种植业产值46.76亿元,增长15.6%;林业产值5.41亿元,增长1.02倍;畜牧业产值33.84亿元,下降2.2%。

(二)传统、新兴产业发展强劲,工业经济快速壮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72.04亿元,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22.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幅4.4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7.37亿元,增长12.35%;重工业完成增加值454.67亿元,增长22.7%。

煤炭行业继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全年共生产原煤1.86亿吨,比上年增长16.27%,其中地方煤矿完成0.77亿吨,中央企业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完成1.09亿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6.92%和5.1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增加值396.12亿元,同比增长21.74%,占到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的83.9%,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01%。

非煤行业生产普遍上升。工业经济21个非煤行业大类中除饮料制造、木材加工、专用设备制造三个行业同比下降外,其他行业增加值均呈现出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新兴接替产业(指除煤炭开采及洗选、火力发电石油加工、黑色及有色金属采矿冶炼等行业以外的其他工业行业)共完成增加值33.7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三)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投资结构趋向优化

全年共实施省、市级重点项目272个,其中在建项目209个,共完成投资396.93亿元。全市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451个,同比增加18个,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4.57亿元,增长33.32%,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完成461.85亿元,增长34.62%;农村非农户投资11.72亿元,下降1.14%。

从投资产业构成情况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2亿元,比上年下降7.3%,增幅同比少降5.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03.58亿元,增长30.74%,增幅提高2.5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161.79亿元,增长42.13%,增幅提高47.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构成由去年同期的2.78:65.24:31.98演化为1.94:63.97:34.09,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得到明显提升。从工业内部分行业投资情况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投资149.55亿元,增长14.6%,占工业投资的49.33%,比重比上年下降6.87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96.85亿元,增长73.9%,占31.95%,比重比上年提高7.97个百分点;非煤电行业共完成投资56.78亿元,增长23.39%,占18.73%,比重下降1.09个百分点。

(四)市场销售继续平稳增长,物价水平维持高位

全年全市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14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城镇完成126.13亿元,农村完成38.01亿元,分别增长17.7%和17.3%。按行业划分,批发业完成9.28亿元,增长24.2%;零售业完成129.94亿元,增长17.3%;住宿业完成5.91亿元,增长15.3%;餐饮业完成19.02亿元,增长17.3%。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费换代升级步伐明显加快。全年限额以上贸易企业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分别增长53.3%和43.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19倍,金银珠宝类增长54.6%。

全市完成海关进出口总额13942万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出口完成1481万美元,增长53.1%,进口完成12461万美元,增长10.6%。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109.7万元,同比下降71.8%。

全市物价总水平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推动下始终运行在高位区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8%,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4.3%。分消费种类看,八大类消费品累计价格水平呈现“六升二降”格局,其中食品价格涨幅最大,达到12.3%。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和原材料购进价格总水平分别上涨6.14%和3.1%。

(五)经济运行效益显著提升,各项收入大幅增长

一是财政收入高速增长,服务民生支出较快增加。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5亿元,增收42.5亿元,增长32.0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0.92亿元,增收15.17亿元,增长27.2%。财政收入的大幅增长为各项重点支出提供了有力保障,财政支出大幅向公共服务、环境治理和保护、改善民生等方面倾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18.3亿元,同比增长30.4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4.82亿元,增长19.36%;教育支出20.36亿元,增长26.5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6亿元,增长1.23倍;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0.15亿元,增长36.15%;医疗卫生支出6.78亿元,增长34.12%;农林水事务支出12.12亿元,增长19.43%。

二是企业经营效益大幅攀升,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全年21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销售产值1139.84亿元,同比增长43.68%,增幅较上年提高14.78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9%,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5.34亿元,增长43.97%,实现利税289.63亿元,增长48.88%,其中企业利润174.51亿元,增长61.78%;税金115.12亿元,增长32.83%。与此同时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一是企业整体获利能力显著增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达到23.79%,比上年提高3.53个百分点;二是企业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年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分别达到1441.93亿元和752.3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5.06%和39.97%,资产增长明显快于负债增长。

三是居民收入连年加快增长,收入渠道进一步拓宽。全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6.7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在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中,工薪收入为17291.3元,增长7.8%;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1991.6元和351.9元,分别增长87.3%和67.3%。此外随着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各级财政对困难家庭补贴力度的加大,城镇居民家庭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达到3000.9元,增长29.2%。全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4元,同比增长19%,增幅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361元,增长31.7%;家庭经营现金收入3919元,增长8.2%,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转移性收入达到744元,增长51.9%。

二、金融运行情况

今年,全市金融运行明显向好:银行主体业务近乎翻倍增加。各项存款稳步增加,单位和个人存款均快速增长;各项贷款大幅增加,增量增速创近二十年最好水平;金融机构经营效益较好,资产质量大幅改善;小额贷款公司快速发展,企业获得域外银行贷款成倍增长。

(一)各项存款稳步增加,单位和个人存款均快速增长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14.84亿元,比年初增加137.65亿元,增长17.71%,增速同比下降2.16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0.43亿元;12月份下降20.69亿元,同比多降20.72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11.77亿元,比年初增加139.78亿元,增长18.11%,增速同比下降1.3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5.81亿元;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69万美元,较年初减少2980万美元,同比多降7981万美元,主要是中煤平朔煤业公司存款减少所致。

无论从各项存款存量还是增量看,国有商业银行均占主导地位,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75.08亿元,占全市的63.08%,当年增加83.08亿元,占全市新增存款的59.44%,但各家增加额差异较大,其中,工、农、中、建分别增加34.59亿元、13.12亿元、21.89亿元、13.48亿元。农村信用社仍然一枝独大,存款余额203.59亿元,较年初增加41.9亿元。邮政储蓄银行增加13.56亿元。新设立的其他四家银行存款增长速度不一:交行、招行、大同商行和蒙银村镇银行分别增加10.79亿元、0.36亿元、0.57亿元和5.19亿元;农发行则减少1.32亿元。

2011年分机构存款余额及占比  单位:亿元

2011年分机构新增存款及占比  单位:亿元

注:由于农发行存款较年初下降,因此新增存款及占比图不含农发行,各机构占比可能较实际略有出入。

1.单位存款保持快速增长。12月末,全市单位人民币存款余额355.89亿元,比年初增加82.34亿元,增长30.1%,同比多增20.26亿元;12月份下降22.23亿元,同比多降16.67亿元。其中,活期存款余额313.64亿元,比年初增加87.7亿元;定期存款余额40.0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亿元。

从单位活期存款变化情况看,全年快速增加,但年底又下降较多。分析原因,一是我市两大支柱产业煤炭和电力行业企业资金宽松。今年煤炭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高,全市煤炭企业经营效益较好,回笼资金较多;电力行业景气有所恢复,企业经营好转。二是政府部门及各级财政资金宽松,机关团体存款增加较多,全年增加39.15亿元,同比多增24.28亿元。三是年末企业因支付货款、工程款、工资等因素资金支出较多,导致当月存款下降。

从12月份单位存款变化情况看,工行、中行、建行下降较多,其余银行均有增加。其中,工行下降16.5亿元,主要是同煤浙能麻家梁煤矿等几家煤炭企业存款减少8.8亿元,财政及地税局存款减少4.5亿元;中行下降7.92亿元,主要是同煤浙能麻家梁煤矿、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和山西煤炭运销公司朔州分公司三家企业减少7.1亿元;建行下降15.2亿元,主要是神华准池铁路股份有限公司走款15.4亿元。

2.储蓄存款继续加快增长。12月末,全市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519.5亿元,比年初增加74.72亿元,同比多增28.77亿元,增长16.8%,增速同比提高5.28个百分点;12月份增加15.6亿元,同比多增7.31亿元。其中,活期储蓄余额206.03亿元,比年初增加33.28亿元;定期储蓄余额311.66亿元,比年初增加42.33亿元。

从储蓄存款增长机构看:各家银行都有增加,其中,农村信用社增加最多,新增18.73亿元,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新增15.84亿元、10.06亿元、14.73亿元和3.98亿元,交行增加4.09亿元,邮政储蓄银行增加4.66亿元(详见下图)。

2011年分机构新增储蓄存款及占比  单位:亿元,%

多年来,储蓄存款一直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国家连续提高公职人员工资、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项惠民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收入连年稳步提高,手头闲置资金较多。其次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期,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支出不减也是居民“被迫储蓄”的主要因素。但当前分流储蓄的因素也在增加,一是近年来随着居民理财意识的增强和投资渠道的拓展,多元化投资对储蓄的分流作用逐步显现。二是居民出于改善住房需求或投资,购房支出仍是生活的重要支出,一定程度上分流了部分储蓄存款。三是随着国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政策的实施,民间资金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展。

3.财政及临时性存款大幅下降。12月末,财政性存款余额33.27亿元,比年初减少14.41亿元,下降30.22%,同比多降30.56亿元(去年增加16.15亿元)。当月减少13.68亿元。主要是受今年财政预算支出较去年同期增加较多,人民银行财政存款和各金融机构代理财政性存款下降影响。临时性存款余额2.73亿元,比年初减少3.02亿元,下降52.52%。

(二)各项贷款大幅增长,增量增速创近二十年最好水平

2011年,面对国家信贷规模较去年有所收紧的不利局面,朔州市各级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稳健货币政策,坚持“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努力增加对新兴产业、弱势群体、三农、小微企业和消费的信贷支持,贷款增量和增速均创近二十年最好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特别是全年29.38%的贷款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1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二,仅比位居第一的晋中市低0.8个百分点。另外,域外银行在当地贷款的大幅增加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蓬勃发展,都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撑。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71.85亿元,比年初增加61.74亿元,增长29.38%,增速同比提高21.37个百分点,同比多增46.16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2.54亿元,比年初增加64.87亿元,增长32.82%,增速同比提高22.37个百分点,同比多增46.16亿元;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70万美元,较年初减少4007万美元,主要是中煤平朔煤业公司归还贷款所致。

1.新增贷款行业期限集中趋势依然明显。今年以来,受当地资源禀赋以及煤炭资源整合后技改资金需求影响,新增贷款继续延续去年行业期限集中的特点。全年采矿业新增人民币贷款达33.95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52.34%。从新增贷款期限看,继续向中长期贷款集中,全年中长期贷款新增36.8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6.73%。(www.xing528.com)

2.新增贷款以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居多。12月末,非金融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177.42亿元,比年初增加51.87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96%,同比多增45.61亿元。住户贷款余额85.13亿元,比年初增加1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消费性贷款余额7.63亿元,比年初增加2.43亿元,增长46.73%,同比多增0.41亿元。

3.中长期贷款快速增加,短期贷款小幅增长。12月末,人民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14.98亿元,比年初增加36.8亿元,增长47.07%,增速同比放缓21.79个百分点,但同比仍多增5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25.99亿元,比年初增加13.11亿元,增长10.41%,增速同比加快9.6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2.17亿元。

4.各商业银行贷款均全线增长,农发行贷款有所下降。12月末,除农发行贷款较年初下降2.38亿元(主要是政策性及粮棉油购销贷款减少2.16亿元),同比多降2.87亿元外,其余商业银行贷款均有增加,其中,农村信用社增加25.2亿元(主要是票据融资增加14.8亿元以及山西王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和山西能源交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增加1.7亿元),占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38.85%。工行增加12.49亿元(主要是山西茂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同煤浙能麻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西易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怀仁中能芦子沟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家企业增加13.33亿元);农行增加1.19亿元;中行增加13.3亿元(主要是同煤浙能马家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厅、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四家增加12.6亿元);建行增加5.7亿元(主要是山西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煤集团山西金海洋能源有限公司、大唐新能源朔州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三家新增5.58亿元以及个人住房贷款增加1.8亿元);邮政储蓄银行新增2.45亿元(主要是商务贷款、二手房贷款和小额信用贷款)。交行、大同商行和蒙银村镇银行分别增加4.08亿元(中煤平朔煤业有限公司、平朔煤炭工业公司和大同煤矿集团煤炭运销朔州公司三家新增4亿元)0.3亿元和2.53亿元。

2011年分机构贷款余额及占比  单位:亿元

2011年分机构新增贷款及占比  单位:亿元

注:由于农发行贷款较年初下降,因此新增贷款及占比图不含农发行,各机构占比可能较实际略有出入。

5.票据融资增长迅猛。12月末,票据融资余额21.58亿元,比年初增加14.96亿元,增长2.26倍。全部为转贴现。其中农村信用社增加14.8亿元,占全部新增票据融资的99%。目前票据融资主要集中在农村信用社,其余额19.36亿元,占比达89.71%。建行和中行余额分别为1.38亿元和0.53亿元。

6.部分企业获得域外银行贷款成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2月末,国家开发银行营业部等19家域外银行及财务公司向朔州市部分企业贷款近130亿元,比年初增加近70亿元,增长1倍多,域外银行贷款余额占当地银行人民币贷款余额的近一半,当年增加额超过当地银行5亿元。

7.小额贷款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12月末,全市成立小额贷款公司82家,注册资本43.14亿元,今年新增19家。其中已开业65家,贷款余额24.6亿元,比年初增加11亿元,今年累计发放贷款38.9亿元。

(三)优惠货币政策运用成效明显,带动信贷支持薄弱环节增加

今年,人民银行通过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效果明显。一是合理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县域法人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达标的山阴县农村信用联社给予下调1个百分点的存款准备金率优惠,释放资金约4457万元,有效增加了该社支农服务资金。二是积极申请再贷款限额,缓解信用社信贷投放压力。全年申请支农再贷款限额3亿元,累计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15笔,金额3亿元,直接带动农村信用社投入支农资金7.8亿元,惠及6万农户,给农民带来直接收益1.6亿元。三是打破多年来票据再贴现业务“零”的局面,多方协调申请增加票据再贴现限额1亿元,全年累计办理票据再贴现49笔,金额1.69亿元,支持本地中小企业12家,其中:集团化煤炭企业8家,新型能源企业4家,较好地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四)金融资产质量大幅改善,经营持续向好

12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7.06亿元,比年初下降3.61亿元,不良率6.28%。其中,农业发展银行不良贷款余额6.89亿元,比年初减少1.89亿元,不良率41.77%,比年初下降7.75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97亿元,比年初减少0.19亿元,不良率1.53%,比年初下降0.87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余额8.17亿元,较年初减少1.54亿元,不良率7.15%,比年初下降3.74个百分点。

全年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盈利4.31亿元。

(五)证券交易大幅萎缩,保险业运行平稳

全年全市证券市场各类证券交易额88.17亿元,比上年下降33.34%。其中股票成交额87.69亿元,下降32.5%;基金成交额0.11亿元,下降57.88%。年末股票市场累计开户数20748户,比上年末增长10.23%。

全市保费收入12.34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人身保险业务保费收入7.16亿元,下降8.21%;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5.18亿元,增长30.31%。

三、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关注经济结构仍然单一,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与调整经济结构难度日益增大的问题

朔州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电经济独大的产业格局由来已久。近年来,政府虽然极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但受自然资源禀赋制约,全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现状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首先从三次产业比重看,“一产薄弱、三产滞后”的现状仍然没有改变。由于全年经济增长的动力仍然主要来源于工业和投资,导致二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第一、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其次从工业内部行业构成看,“一煤独大,轻重失衡”的现状继续延续。全年煤炭工业增加值仍占到规上工业的80%以上,煤、电两大产业合计几乎占到规上工业的90%,同时重工业比重达到96.3%。再次从投资构成看,基础薄弱的第一产业投资不增反降,工业投资中煤、电投资仍占绝对比重,分别达到49.7%和34.4%,而制造业投资仅占15.9%。从信贷结构看,全市煤炭和电力行业贷款余额92.33亿元,占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的38.7%,今年采矿业新增贷款占比达52.4%。如何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有效引导资金投向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是摆在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关注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矛盾日益突出的问题

近年来,朔州市节能降耗尽管成绩斐然,但是,随着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高耗能产业仍会加快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必将随之增加,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矛盾将会越来越突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将会凸现,节能降耗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在建的电厂和列入“十二五”规划的发电企业将会成为未来能耗的重点。能源消费除少量天然气外,煤炭是唯一的一次能源品种,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朔州市能源利用效率低,节能降耗难度增大。加上煤炭工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正在逐年加剧。近年来朔州市对煤炭行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资源整合、机械化改造,提高了产能,减少了资源浪费,但煤炭开采对环境的破坏却始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煤矿机械化程度越高代表着煤炭资源开采速度越快,造成的环境压力也就越大。其次是电力、冶金建材等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节能降耗压力。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保持20%以上增速的同时,用电量也增长迅猛,导致单位GDP电耗增长6.39%,增幅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这些无疑都增加了全市实现经济快速发展与保护环境、促进节能降耗的难度。

(三)关注实体经济面临经营困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与物价上涨未减并存的问题

2010年下半年以来,物价水平逐月走高,并持续高位运行,为应对通胀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央行在连续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的同时,又多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2011年经济虽保持较好增长,但微观经济经营困难日益显现,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与此同时,物价上涨因素仍然较多。从居民角度讲,物价居高不下,不仅增加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给低收入群体带来生活困难,也削弱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从企业角度讲,高物价也抬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在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的影响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和难度都在增加,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

(四)关注金融支持薄弱环节举步维艰,信贷资金投向集中与调整信贷结构难度仍在加大的问题

今年以来,信贷投向行业集中、期限集中、主体集中的趋势继续延续,信贷结构调整难度进一步加大。从贷款行业投向看,全年采矿业新增人民币贷款占比达(不含票据融资)68%。从新增贷款期限看,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贷款的56.73%。从贷款主体企业看,新增贷款集中于少数煤电企业。而受社会金融生态环境、企业自身财务状况、融资担保体系、银行经营理念等多方面影响,小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仅增长3%,农业贷款增长4.3%,薄弱环节获得信贷支持的难度仍然较大,其融资难的现状并未根本改观。

(五)关注大批股份制银行落户当地,如何实现引导金融和谐竞争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双赢的问题

受朔州市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社会环境改善,政府政策引导扶持等多重利好推动,今年,多家股份制银行进驻朔州。目前已开业4家,有3家即将开业。从长远看,新型金融主体的增加必将为朔州市金融业注入新的活力,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但从眼前看,骤然增加近1倍的金融机构必将对朔州金融市场产生地震式影响,竞争可能会波及存款市场、服务理念、经营方式、甚至到贷款群体多个领域。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如何加强引导和监管,各银行如何避免经营的趋同性,创新理念,提升服务,以差别化的产品赢得优势,从而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四、政策建议

(一)科学研判经济金融形势,灵活用好用活优惠货币政策,积极支持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人民银行要充分履行金融宏观调控职责,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在及时传递中央最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政策的同时,了解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有关产业政策等,提高对整体经济金融形势的判断和把握,通过“窗口指导”、联席会议等渠道及时将有关信息传递给金融机构。同时,要在职权范围内运用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等多项优惠政策,发挥好政策的“四两拨千斤”作用,带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薄弱环节。各金融机构要围绕国家及我市全年经济工作重点,适时适度对自身经营及信贷政策进行调整。要紧密结合朔州实际,围绕支持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用好“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要牢牢把握“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全国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基地”等多项政策机遇,把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围绕市政府制定的“四化一体”东部新区建设战略目标,在支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方面增加信贷投入,推动全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二)探索建立激励补偿机制,鼓励银行创新金融产品和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经济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

针对银行信贷投放区域、行业、客户集中趋同,部分薄弱领域信贷投放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现状,有必要建立一套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对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产业、民生等薄弱环节信贷投入的奖励补偿制度。人民银行要与监管部门共同研究这方面的制度安排,通过科学可行的制度去约束银行的放贷行为。政府应会同金融调控监管、财政、税务、土地等部门研究鼓励中小银行增加对小微企业、涉农、新兴产业、民生等薄弱领域信贷投入的有效激励补偿机制。建立对创新金融产品的激励、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融信贷产品。要加强金融创新产品的风险评估、补偿机制研究,特别是财政支持政策安排。商业银行要认识优化信贷结构的重要性,加强金融创新能力培育,善于创新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信贷产品,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协作,积极探索开展股权质押、林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仓储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满足薄弱领域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三)切实改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鼓励支持企业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有效增加社会融资总量

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总量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而良好的社会金融生态环境是实现经济金融双赢发展的基础,也是促使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前提。因此,政府要在推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上有所作为,要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维护社会信用环境,维护金融债权,优化银企关系,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银行信贷投入。同时,要改变单纯依靠银行间接融资的被动局面,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在鼓励有条件企业上市的同时,更多推动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等进行融资。另外,要进一步放开允许民间资本介入的行业和领域,制定详细的区域民间投资整体规划和优惠政策,为民间资本创造更多投资机会,通过银行信贷资金与民间资本的有效对接,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更多朝阳产业。

(四)加大对地方涉农金融机构的扶持,促进银行业内部和谐有序竞争,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在国家一系列优惠政策的扶持下,尽管整体实力明显增强,但资产质量低下的现状并未彻底改观,朔州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比例仍高达7.15%,过多的不良贷款严重削弱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实力和积极性。因此,政府要在加大对农村信用社办公用地优惠、资金奖励、税收减免返还等政策扶持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将帮助农村信用社化解不良贷款当作一项长期任务,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另外,随着各家新入驻股份制银行业务的陆续开展,对原各家银行资产负责结构、市场份额、盈利水平、客户群体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人民银行和监管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管理,促进金融市场有序竞争,规范发展。各银行要抓住机遇和挑战,依据自身市场定位,扬长避短,尽力避免业务的趋同性,积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培育中小优质客户,发挥特色竞争优势,实现金融内部和谐有序竞争,共创金融支持经济与经济反哺金融的良性双赢局面。

五、2012年金融运行预测

2012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虽然国内经济朝着宏观调控预期向好发展,但受制于国际经济环境及自身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多方制约,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明显增大。预计朔州市2012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0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88亿元,增长25%;财政总收入达到205亿元,增长1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2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2422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288元,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结合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分析近几年朔州经济金融运行特点,我们认为,2012年朔州市经济金融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存款将稳定增长,各项贷款将延续适度增长态势。预计全年人民币各项存款有望增加150亿元,增长16.5%,年末余额可达1062亿元,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4亿元,增长28%,年末余额可达336亿元左右。

供稿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朔州市中心支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