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心理学的新解说:客体决定作用的思考

心理学的新解说:客体决定作用的思考

时间:2024-05-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六、客体决定作用引发的思考(一)自由与强制谈到这一话题,自然让我们联想起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一段著名论述:“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心理学的新解说:客体决定作用的思考

六、客体决定作用引发的思考

(一)自由与强制

谈到这一话题,自然让我们联想起伟大的科学爱因斯坦关于教育的一段著名论述:“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在二十世纪这位最伟大的科学家眼里,传统教育向来是存在着种种弊端的,其僵死的教条和死板的规定,严重地压制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挫伤了人的自信心和求知欲。因此,爱因斯坦主张要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让学生在足够宽松和开放的教育环境下自由地发展,而不是靠强制手段向他们灌输一些狭隘的知识,将会产生更积极的结果。的确,对于许多旧的教育体制来说,除了传授一些死板的知识和僵化的技能外,对人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在无多大益处,这种教育的理念和教育的模式,把人培养成了学习的机器和知识的容器,而人最宝贵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却被无情的扼杀和压抑了。所以,这些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成了人的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严重障碍,迫切地需要解禁和放开,爱因斯坦正是基于这种现实而对传统教育提出批评的。但是,这种说法,只能是针对那些落后的教育理念和模式,那些束缚人的能力并对人的发展构成严重压抑的条条框框来说的,但是,一味地给人以自由,完全地解禁和放开而任其自然表现、自由发展,其实又会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同样会带来许多弊端。因此,与其全面放开,不如合理引导、适当强制,会更有利于人的成长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人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良好的人格发展,不是仅仅靠自由就能达到目的,对于天赋条件具备的比较完备的人来说,给其自由,而不是以一些僵化的、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对其进行压制和约束,肯定会有利于他的发展,因为人的发展与表现,是受其结构倾向的支配,人的自然表现一般都符合顺应其结构倾向,因此,对于天赋较好的人来说,其良好的天赋条件会自动地把他引导到科学有效的道路上来。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顺应其本能天性,任其本性自由释放,那么,由其天赋结构所决定的表现和状态,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违背规律,违反社会要求,不会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人。

因此,给人以完全的自由,只会造就极少数英才和贤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适当的引导和合理的强制可能更有利于人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的良性发展,人的潜能开发,常常意味着对其不良结构的改变和重新塑造,而这就需要科学的引导,并且在特定高压下才能实现,但是,这种高压决不是一味地盲目施压,而是在充分估计到人的心理特点和能力水平的前提下,在尊重和顺应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要求,尽可能地加以强制,以便最大限度地开掘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把人引导到社会所需要的方向上来。

(二)适当的挫折与恶性刺激的必要性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该怎样创设一种真正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这的确是需要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乃至全社会积极探讨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人的身心发展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从客观角度来看,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有什么样的人。其中,好的、健康的、科学完善的环境和教育能够培养和塑造出更全面发展的人,能够使人的潜能得到更充分的开掘和利用。所以,从总的方面来说,各种教育措施的采纳,各种物质与生活环境的设置,都应该本着促进孩子全面而健康的发展为前提和理论出发点。因此,社会为孩子们提供的环境应该尽可能的顺应其心理趋向,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给他们创造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提供尽可能健康而全面的精神营养,为他们的天赋才能和个性的发展提供表现的空间和施展的条件,尽可能使其满意满足,少受压抑、少经历挫折,多体验成功感和胜任感,多从外界感受爱与尊重,多承受社会的恩泽和他人的关爱,尽情享受人生的美好。

但是,由于我们的社会无论从物质生活方面,还是从文化教育方面,都没有发展到完美无缺的状态,一定存在着各种负面和消极的东西,加之人自身的各种缺陷和不足,所以,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固然会享受到舒适的阳光雨露,但也难免会经历恼人的风雨雷电,要经历各种挫折和困苦,于是,体验各种痛苦和无奈就成了难以避免的事情,也是人生必修的一课。因此,虽说从总的方面来看,尽可能为孩子提供正面和良性的刺激与影响,尽量回避那些能够给孩子带来严重伤害和痛苦的事件,对人的正常发展和健康成长肯定是有利的,但是,如果总是一味地顺应人的结构倾向,轻易地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要,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对环境的适应。而适当的挫折经验和必要的痛苦体验,对孩子发展却是绝对必要的,它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加孩子的适应性,有利于孩子身心结构的改造和完善。

当然,过多的挫折和超过孩子承受能力的痛苦体验,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精神创伤和心理阴影,降低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人格的成熟,是我们应该尽量设防和避免的。

总之,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拓展人生的深度;而挫折则是成功的垫脚石,是前进道路上必须过的关、跨的坎儿。同时,挫折和苦难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可能造就一批勇敢的斗士,也可能把一些人扼杀在成功的路上。

(三)人工环境

客体环境对行为的产生和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有什么环境,就有什么行为,也就有什么样的人格结构。其中,好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可以形成健康优秀的人格,而坏的环境则会压抑人的潜能,导致人的畸形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就是行为与人格结构的建筑师

现实当中,客体环境的状况与主体人格的现状及其身心发展的走向,是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的。客观影响的好坏与人文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的素质的高低,影响到人的身心发展,更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正因为如此,一个健康理性的社会,都非常注意社会环境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导向作用。(www.xing528.com)

但是,鉴于社会环境极端的复杂性和人类认知水平的制约,再加上政治、经济、历史条件以及人性等各方面的限制,使得很多优秀的理念和设想很难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实践,人类对环境的科学设计和理性改造,注定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此,社会这个庞大的系统,相对于我们个人来说,相对于我们的个人期望和个人所需来说,都是一个十分粗糙同时也是难以驾驭、难以抗拒的外部力量,是一个充满着种种缺陷和不如意的自然性环境。虽然社会早已经在不断地进行改良,虽然我们现在的环境比起数百年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这种刻意的雕琢和修饰都是远远不够的,科学和理性的阳光还难以穿透传统与习惯的壁垒,照亮我们环境的所有层面,与我们相伴的还是充满着种种毛病与问题的自然自发的环境。这种自然环境,往往是各种条件与因素的自然聚会和碰面,是随机和偶然的,很难保证它能够真正的符合规律和最佳要求。在这种相对不良的环境和条件下,人们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动力上,都很难有足够的自我调节、自我改变的智慧和力量,突破人的自我封闭以及环境对人的压抑和禁锢,把人引领到一个能够充分发展的道路上,而只能随波逐流地被无力的自我和同样无力的环境所吞噬。而能够从这种不良条件中侥幸逃脱进而超越环境限制的人,只能是人类中的精英分子,他们卓越的智慧和强健的人格力量,使得他们更容易把握住客体的脉搏,找到释放自我的方式和途径,他们的人格力量也更能经得起各种不可避免的挫折和打击,从而到达成功的彼岸。但是,大多数人却没有这样幸运,他们的智慧是有限的,他们承受困难和痛苦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无法只依靠自身的力量来挣脱环境及自我中的消极因素对生命的桎梏,他们对环境有着更多的依赖性,更多要借助于环境和外部的力量,帮助自己达到其想要达到的目标。这就像自然界中的植物一样,有些植物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宽泛的适应性,它们对环境从不挑剔,能够适应各种生存条件,即使环境再恶劣,它们照样能够顽强的生存。而另一些植物则比较娇气,它们的适应性差,对生存条件的依赖性强,要想使它们健康完美的生长,常规环境不行,必须精心设计和构筑特殊的优越环境,唯有这样,它们才能尽情展示它们生命的特性和光彩。因此,对于人的发展来说,常规的自然环境只能成就少数精英和天才,他们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使得他们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少,常规环境下也能脱颖而出。但是,大多数人在这种常规条件下,其潜能只能被压抑和遏制,是难以获得充分的自我实现的。

因此,要想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尽可能地自我实现,目前的自然环境显然是不行的,要想使普通人也能充分的发展,必须打破各种随意、散乱的自然模式,必须对自然状态下的各种客观影响加以人为的干预和调控,必须精心设计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人工环境。这样,通过这些精心设计进而严格符合规律的人造环境的特殊影响和熏陶,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自己、塑造行为。这样的话,在自然环境、自然状态下许多做不到的事情,达不到的目标,通过迎合心理规律、符合心理要求的适宜的人工环境的影响,以及各种严格的训练程序,往往就可以达到和实现了。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多常规状况下,只有少数精英才能够达到的境界和状态,普通人同样也能够达到,只要我们能营造特殊的环境氛围,施加非常特异的影响!

现实生活中,人们已经开始注意到自然性环境的许多局限,认识到我们的许多意愿和设想在这种条件下是不可能实行和实现的,或者实行起来会非常困难,相反,通过各种人工设计的环境和强制性的操作程序,却可以有效地达到目标。于是,人们在实际中开始尝试着构建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实践环境,以期达到特定的目的。例如,斯金纳的理想社会,心理治疗中所创立的各种治疗小团体,成功学所使用的各种激励措施,以及戒毒所,监狱,各种特殊的训练班等等,都是现实中人们所创立的有着特殊功能人造环境,其中所使用的方法技术以及环境的各种设置,都在人的良性品质的培养和激发,以及恶性行为的纠偏和遏制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四)榜样的作用

主体接受外来作用与影响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榜样的作用,便是这些作用渠道和影响方式中重要的一种。

人类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方面是依靠自己的直接经验和经历,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获取各种社会经验,这种方式是行为主体通过自我的探索性活动及其所带来的奖惩结果来获得的,它是主体获取经验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但是,主体如果凡事都事必躬亲,什么经验都要靠人自身去直接获取,那么,无论从客观条件来说,还是从主观能力来说,都是不现实的,也是主体不能承载的重负,并且也极不经济。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结果,通过模仿榜样的作为,来培养和塑造自己的行为,来间接获得各种经验,而不用去亲力亲为。这种学习和获取经验的方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它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普遍的相似性和共同经验的基础上。每一个人不仅有他区别于其他个体的独特性,同时,还有着与他人一样的共性结构和特征,即所谓的人的类本质。一个人只有受到所有人共同拥有的类本质的规范才能成为一个现实的人。这种人类共有的类本质和共同属性,既包括人作为一个生物品种在与环境长期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神经结构、感受系统、生活习性,同时也包括其个体成员之间在长期的相互作用中所共同形成的用以实现彼此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意义世界。前者,使得人类的不同个体在同样的环境和事件面前,常常有着共同的感性经验;后者则使得人类的个体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经验传递,促成了人类的经验在不同个体之间的共享。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理解别人的感性经验,才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来获得与自己亲身实践等价的间接经验。于是,以观察榜样作为手段来获取经验的替代学习就成为可能。

与通过个人的直接探索而获得经验的方式相比,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通过观察别人作为而获取经验的替代学习,更具有普遍性,它大大简化了个体成员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为个体的顺利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延续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途径和保障。于是,观察学习就成了人们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和获取经验的渠道。

正是由于观察学习的存在,我们可以不必自己去亲身实践,就可以从观察对象那里获得与直接经验等价或类似的间接经验,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和启示。例如,他人能做,自己也应该能做;他人行得通,自己也可能行得通;他人受褒奖,自己也可能受褒奖;他人受到打压,自己也可能会受到打压;他人有这样的感受和体验,自己也可能有这样的感受和体验等等。因此,别人的经验,可以经过某种推演和转换,而变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大大减缩了自我探索所消耗的精力和时间。

当然,起榜样和示范作用的客体对象,不仅是我们亲眼所见的现实中活生生的某个人及其作为,还包括我们从书本、报刊、影视、图片、广告大众传媒上获得的各种信息,这些内容与我们直接观察到的对象一样,都可以将他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行为方式等传输给我们,从而转化为我们自己的资粮。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众传播方式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仰仗这种通过传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的丰富性和对我们的影响,将远远大于我们生活中直接接触的那些榜样对象。

另外,人们从观察对象那里获得经验的过程,绝不是照搬照抄的简单模仿,也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全盘接受。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自己特有的知识经验和人格倾向,对观察对象所传达的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改造和整合,从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营养和信息。例如,有些我们要效仿对象的外显行为,有些要吸收对象的思想理念,有些要从中学习方式方法,有些要从中汲取热情、干劲等精神力量,有些要当作成功的典范,有些则作为失败的借鉴,等等。总之,观察对象可以给我们多方面的滋养与帮助,我们几乎可以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直接经验所能提供的全部信息。

鉴于榜样特殊的示范作用,以及观察学习的特殊功能,在实际中,我们就要注意榜样所可能产生的良性作用和负面影响,尽可能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直接的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到大众传媒中所宣传和展现的间接的社会现状,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所传播的内容,都要尽可能树立正面的典型,多宣扬积极向上的东西,使人们耳濡目染的都是真善美的影响,使人性中各种低劣、丑恶的东西没有效仿的榜样和生存的市场,进而达到人格良性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