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体结构的组织特点及功能特性
下面,我们将要探讨的是主体结构究竟有哪些功能属性的问题,弄清楚这些,可以增加我们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也才能真正有效地解释人的行为。
心理学研究探讨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背后的规律,而这些现象及其动态表现的本体来源和支撑的基础正是人特有的身心结构,只有真正地了解与把握这种结构各个方面的特点和特性,才能够有效地预测和解释人的行为。而作为人的化身与代表的主体结构,一方面它承载了作为人的共性特征,同时它还兼有灵长类动物、哺乳类动物、脊椎类动物乃至最原始、最早期的动物与生物特征,了解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特征属性,把人放在自然界生物群落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的最基本也常常是最本质的内涵,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人这一生物进化史上最高级的生物所具有的语言、抽象思维、创造性等高级的功能和属性。
我们知道,不同的结构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生物结构必有不同于非生物结构的特征和属性,生物体尤其是动物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特征就是从其内部组织、器官到整个机体都是“活的”,是以某种特殊的方式运动和兴奋的,运动和兴奋的结果便表现出该生物的特殊性状,不同的内部组织和成分的兴奋对应着不同的性状及性状的具体表现。就人的个体发展来看,从其受孕的那一时刻开始,便开始了独特的生命之旅,此时的受精卵也便成了主体结构的最初形式。这一受精卵承载了从父母双方获得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以某种生物化学的形式印刻于受精卵这一特殊的生物组织中(遗传信息就体现在特有的生物结构和生物组织中),这一拥有巨大信息储量的生物载体——受精卵,便在其熔铸了巨大信息的生物结构的驱动下,开始了把这些微缩信息和潜藏信息现实化和具体化的过程。
纵观人的一生,在生命的各个时期,尽管其主体结构在不断的变化,尽管其行为表现的种类和花样令人眼花缭乱,但我们仍可以从诸如饮食、睡眠、性、知觉、思维、言语、社交等众多的主体表现中看到其中共性和不变的东西,即人所有的生理和心理表现都是主体结构决定和发动的,都是主体相应的组织、器官、系统等具体内存的兴奋所致,运动和兴奋是生物体同时也是人类主体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特征。生命体一开始就是一个为维持其自身存在而自主运动和兴奋的“有机大分子”,以自身特有的结构而与外部世界保持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进化到高级阶段后,虽然演化出了可以发明电灯电话、登月旅行、信息网络的使用等高智慧行为以及为了信仰慷慨赴死、为了远大目标而委曲求全等或高尚或理智的行为,但其本质仍不过是生命体运动与兴奋的新的形式而已,是生命结构进化到高级阶段时萌发和衍生出的新的高级的结构枝杈,它们和最初简单的原始结构具有一样的共性,即在适宜的场合和情境下产生兴奋,这种兴奋的外显形式便是人的各种行为。因此,生物结构最基本的特性便是它的可兴奋性——生物结构在表现其特征、属性时便兴奋起来,生物结构在兴奋时便表现出其特征、属性。运动、变化、兴奋,是伴随生物个体一生的最本质的固有特征,生物个体就是以运动、兴奋为存在形式,以特定形式的运动与兴奋显示其存在的。就人的主体结构而言,不管人的生理、心理现象有多么的复杂,其本质也不过是主体相应内存的兴奋,是相应内存因兴奋而占据并控制主体所致,人的意识流、行为流便是不同的结构倾向同时或继时的兴奋所形成的兴奋链。但各种内存为什么会兴奋,兴奋的内容是什么,兴奋的强度如何,在多选择的场合下,为什么有些内存比其他内存更容易兴奋等等,许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可见,主体的各内部成分中,尽管差异巨大,但都有可以兴奋的特点。然而,主体如此复杂的行为表现毕竟不是只用一个“兴奋”就能解释得了的,主体内部各具体组成成分的特点才是解释行为特异性的关键。那么,主体的各内存都有什么特点呢?对于主体的各种内存,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表述其特点,如有的是先天就有的,有的是后天获得的;有的属于生理性范畴,有的属于心理性范畴;有的是人所共有的特征,有的则是该个体所独有的特征;有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的,有的则是时时变化的等等。总之,主体结构倾向是先天与后天,生理与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动态与静态,能力与动力,稳定性与可变性,理性与非理性,共性与个性,现有功能与潜在功能,本原与衍生,生物性与社会性,有意识与无意识,重要与次要、主干与枝节,概括化品质与细节行为,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等的统一。这种众多特征和属性的具体内存集于一身的特点决定了主体结构注定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决定了主体的行为表现之变化万千。下面,我们就从中选择几组重要的组织特征,来看一看主体结构复杂多样又丰富多彩的功能特性。
(1)先天与后天。主体结构的最初形式是主体由父母那里获得的遗传基因,这是主体结构的最初形式,也是其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随后在与环境不间断的相互作用中,主体结构便获得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现实的主体结构既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浓缩和整合体。所谓先天的成分,一方面指主体一出生便具有的各种功能属性,如各种无条件反射;另一方面是指那些虽在出生时没有形成或表现出来,但已潜在拥有,随着有机体的不断成熟,那些功能特性便自然释放出来,但是,这些功能特性并不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后天环境只提供条件和表现空间(有些功能在母体内长成,有些要放到母体外长成,虽是出生后出现,但并不是学习所致)。至于说到主体后天通过经验所获得的各种内涵,看似完全由主体后天学习和外界塑造而成,但这种后天形成的东西绝不仅仅是由外部环境单独决定的,而一定有其先天的潜在形式和遗传基础,是先天成分与后天内容的有机结合,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其中,先天的资质所具有的潜能决定了主体可能的发展空间及其所可能达到的现实状况和水平,而后天的环境状况及其个人努力决定了主体现实的发展状况。
(2)生理与心理。主体结构由于是人的化身和代表,是人的全部内涵和所有特征的整合,因而,它既代表了人的生理方面的特征和信息,也代表了人的心理方面的特征和信息。我们研究的是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当然,首要的是考察人的心理方面的内涵,注重主体结构中的心理内涵。但是,为了理论上的一致性,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我们很难不涉及主体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内涵,如主体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所决定的精力和脑力状态,与运动技能相关的骨骼、肌腱、神经机能、心肺功能所决定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平衡性等,主体的外表形态,如个头、五官长相等。另外,即便是心理性的内涵,深层上也一定离不开生理上的支持,离不开生理上的运演变化,例如,智力活动便是大脑的功能运动,动作技能更是与肢体的运动分不开,而与情绪相关的许多现象更是与人的生理状况如内分泌水平有密切的关系等等。
(3)共性与个性。主体,既可代表人类的群体,也可代表人类的个体。相应的,主体结构既可指称人的一般性的身心结构,也可指称人的个体结构。当它所指代的是每一个体特有的身心组织和结构时,它也是人类的一员,隶属于人类的群体,因而,它首先携带了作为人类共有的遗传信息,这些信息保障它与人类的其他个体有着共同的遗传背景,同时,每一个体在遗传基础上也一定有着与其他个体的相互区别的特异性,这种特异性使得该个体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表现出其独特的行为特点。现实中,每一物种总的、概括化的属性和特征存在于每一个体的特殊结构中,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的具体特征体现出来的,即所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而对于某个特定的生物个体而言,其特征和属性是实实在在的具体存在,没有所谓的共性和特性的分类,只是在对个体的各种特征进行表征时,我们就会发现一些在每一个体身上都具有的特征,这种特征可以通过对个性特征的抽象来获知。因此,从某一具体的人类个体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人的共性特征,也可以看到人的个性特征,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4)意识与无意识。主体结构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资源库,主体成长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开掘出其潜在资源加以表现和利用的过程。但是,在人一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主客体双方的原因,主体所潜藏的各种功能特性中,只有少量被开发并得到表现,其余大部分内容都被压抑和禁锢住了,而始终处于无意识状态中,虽然它们也在苦苦挣扎,不断寻求表现的机会,但是,大多数内容最终仍然没有跃上意识的层面,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内容会弱化和渐渐枯萎。也就是说,在主体结构巨大的内部空间中,只有一小部分处于表层位置,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跃上意识的层面而得以表现,大部分内容则深埋在无意识的深处,永无出头之日。因此,主体结构的各种内存中,有一部分是可以适时兴奋并可以表现的内容,并且我们可以清晰地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和特性,但它们未必此时正在兴奋着,正活跃于显意识中;另一部分虽然也可以表现,但由于认知的原因,或它本身只是一种间接的和背景的参与因素,使得它们虽然可以表现兴奋,可以支配并影响我们的行为,但我们对这种影响却并不知晓;还有一部分内容虽然也是主体的组成部分,甚至占有很大的份额,但是,它们始终处于潜抑状态,苟活于主体结构的一角,始终没能跃上意识的层面,这一部分是真正的无意识状态。(www.xing528.com)
(5)稳定性与可变性。主体结构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的动态结构,严格地讲,主体结构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说客观环境的变化,同样,任意两个时刻的主体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但是,这并不是说,主体结构每时每刻都会发生根本的变化,主体结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处在缓慢的量变中,极少时候会在短暂的时间里发生剧烈的质变,也正因为如此,人才表现出明显的同一性,人才会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段里被当作同一个人,否则,无论是对于个人而言,还是对于整个社会,都会发生极大的混乱。总之,主体结构中的有些成分是相对稳定的,如智力,气质,性格,外貌等;有些成分则处在不断的变化中,情绪,经验,想法,心态等。此外,主体的深层结构是稳定的,表层结构是变化的等等。其中,变化是绝对的,稳定是相对的,稳定之中有变化,变化之中有稳定,把握好主体结构的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6)动力与能力。主体结构内的各种成分,都具有参与影响行为的作用,但是,这些成分在行为中所担当的角色和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撇开它们各自具体的功能属性,主体内部的这些成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基本类型,发挥两种类型的特殊作用。其一是充当行为的动力因素,诸如各种欲望、需要、意愿等,它们在行为的运作中主要起发动、维持、强化的作用,没有它们的发动和兴奋,便不会有行为的产生和运行;其二是充当行为的技术因素,诸如各种知识、经验、动作技能、思维能力等,它们在行为的运作中充当具体的内容和形式,产生具体的行为动作。例如,我们想喝水,首先必须会拿杯子,送到嘴边,会吞咽,没有这些动作技能的帮助,仅有喝水的欲望是不行的;我们想听故事,首先必须有一定的听力,有一定的言语理解力,离开了这两样,就不能产生听故事的行为。
(7)重要与次要、主干与枝节。主体结构储存着无数的结构内存,但是,这些内容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对主体也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其中,有些内容是概括性的主干,有些内容是枝节末叶性的东西;有些内容是重要的,有些内容是次要的;有些内容是高价值的,有些内容是低价值的;有些内容具有广泛的用途,有些内容只具有非常狭窄的用途。例如,人的五官长相、身材等因素对人就十分的重要,而至于手的大小、形状等则是无关紧要的;人的言语水平,说话的内容与形式,对人来说是重要的,而语调音色则是相对次要的等等。当然,这种重要与次要的评估,既有一般状态和意义的,又有针对不同的任务与问题情境的;既有针对所有人的大众化标准,又有针对不同个体的个性化标准。
(8)理性与非理性。所谓的理性,是指那些经过筛选和改造,经过约束和控制,能够符合客观规律,迎合真善美等价值标准,并且有效有益的、具有“人性”色彩的东西;而非理性通常指那些处于原始状态的,完全由生物本能决定的,不加修饰和雕琢,因而常常违反自然规律,更多地带有“兽性”成分的东西。在每一个人诞生之初,其结构内动物性的属性会占据更大的比例,其人性的成分通常只表现为一种初级或潜在形式,只是在其融入人类社会的生活历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的启迪,其结构中才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人性与理性的成分。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就是逐渐剔除其结构中的“兽性”和非理性成分,逐渐培养和丰富其结构中的人性和理性成分。越是成熟、健康的人,越是强悍和具有强适应性的人,其主体结构中理性的成分越多、越强,非理性的成分越少、越弱。而现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其结构成分都不可能是单一的,一定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9)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主体结构从种系发展的角度来看,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生存进化的结果,因此,主体结构的各种功能特性从整体上来讲,都是为了适应环境而生存的,都是“有用”的。但是,造物主是吝啬的,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因此,从局部上来看,人的身心结构有着许多不利于其生存发展的特性,功能本领上也存在着大量的不足和缺陷,于是,主体结构的各种内存就有所谓的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之说。尤其是涉及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因素时,涉及它们在参与影响行为活动的效能时,更可以用各种带有功利色彩的标准及价值判断来衡量和评价。例如,勤劳、肯干、忠诚,就是一些良性的、积极的结构倾向,而嫉妒、心胸狭窄、懒惰、攻击破坏,无疑就是一些消极恶性的心理品质和特点;诸如爱听音乐、喜好集邮、喜欢晨练、爱吃素食等,就是一些好的倾向和习惯,而贪杯、好赌、饮食无节制等,就是一些不好的倾向和习惯。至于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的评价标准,则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有从道德的角度,有从适应环境的角度,有从是否合乎规律的角度,还可以从对自身的意义及利弊得失的角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估。至于谈到主体结构内部良性与恶性,积极与消极所占的比例,则是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的:有些人良性积极的东西占据最大的比例,恶性消极的只占很小的份额,而有些人则正好相反。由此,也便区分出哪些人是人才,是精英,是人中之龙,是旷世罕见的奇才、伟人,而另一些人,则是垃圾,是恶棍,是扫帚星,是遗臭万年的独夫民贼。
上述这些对主体结构及其组成部分功能特性的评价,有些是从其来源上来看,有些是从其能否被意识的角度来看,有些是从对主体的重要性上来看,有些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有些是从道德和社会意义的层面上来看,通过这些解析和评价,会使我们对主体结构及其组成部分的功能特质有更全面的理解。
另一方面,主体结构固然可以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解剖和分类,但其各种内存决不是简单的混杂、堆砌,也不是彼此无关的因子的集合,相反,各种内存之间有着种类多样的复杂关系。主体参与影响行为,一方面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是主体结构内部各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各种结构倾向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具体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如相关与无关,相互依存(相容、相合)与相互排斥(相背、相悖),上下位关系与同级关系等等,都是对主体结构内部各内存之间的关系的表征。
此外,一个具体的结构倾向,我们可以从多种维度来对其进行表征,首先是它的内容所属的类别,如某一知识是有关中学物理电学方面的内容,而不是英语不定式方面的内容,某一个性品质属于气质范畴,而不是属于能力范畴;其次就是它的来源,例如,个性品质中,胆大、直率是人的天性,而油滑、世故则是后天才学会的,各种气质特征通常是先天的,而各种具体的知识经验则是后天的;再就是该内容与其他内容的关系,如上下位以及平行的内容都是什么,在整体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属于哪一范畴;以及该内容的属性,如强度、可改变性、使用概率、重要性等。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该内容参与行为的方式、在活动中充当的角色等等。另外,每一种具体的主体内存,其属性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的、相对的,应该从全局的角度,从变化的角度,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辨证地看待这些属性。这些有关某内存所有属性的综合将在主体与相应客体的作用过程中,在其内部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