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共同体联盟:认识共同体现象与科学范式的关系

共同体联盟:认识共同体现象与科学范式的关系

时间:2024-05-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认识共同体现象,在知识密集型的社会劳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会因为共同遵循某种特有的科学范式而结成科学共同体。范式和共同体是紧密不可分的。这其中,不仅由共同体的利益问题所决定,认识共同体同盟者会坚定地捍卫已有理论,用一些修修补补来不断完善学说理论。

共同体联盟:认识共同体现象与科学范式的关系

3.认识共同体联盟

个体的思维模式,无论这个人的智力多么出众,大脑多么聪明,总是内在地存在着不足。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是每个人个体的智慧的叠加,而是群体性思维模式的进化,从而造就出各种精彩纷呈的精神财富来。无论从科学发明还是社会组织制度的演变,或是共有的国家、民族、阶层的共同利益,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人们更加注重团队的智慧,讲究团队的有机合作,以实现充分的主体间性。

个体的思维模式存在着先天不足。首先,个体处理加工信息的容量和速度总是有限。有研究表明,人的正常思维速度,通常不超过每秒接收100个二进制单位的信息,对话时不超过每秒30个二进制单位信息。在计算的时候,人每秒钟能够处理20至30比特的信息,有些计算能力出众的人,每秒钟能达到200比特基本运算,但这种人并不能使用这种能力很快地判断情况。实际上,除了特例,没有什么人思维速度会特别惊人。而且,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社会分工造成了人们思维模式不同的知识结构,这决定了社会行动过程需要群体性智慧的协作。

其次,个体思维总是存在着主观性,因此,在一些重大社会组织决策过程中,总是要通过集体决策来进行。人的思考决策,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倾向于自己的情感、偏好等,所以,为了使重大决策更加客观、更加符合与外部世界及其规律的同构,就需要若干个不同的主体,互相取长补短,各取优点,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参与的主体越多越好,更多的决策意见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信息干扰,影响决策的效率,反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在政府、组织或企业机构中,做出决策的参与者,一般人数不会超过10个人。在这里,也许我们同样可以运用那个神奇的数字7加减2,也就是说,最佳的决策思维群体,是5至9个人。

思维模式的群体性质,会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不同主体的不同意见交锋,会激荡出种种灵感和思想的火花来。在这种场合,人们往往会有欲望表达自己最成熟的看法,拿出自己最得意的创见,这对于形成最佳方案,无疑具有强烈的激励机制。这种创见欲望与冲动在互联网“云世界”中也有突出的表现。因此,在现代社会的决策和策划过程中,人们往往崇尚集体协商与集体决策,虽然这其中的某些意见领袖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但在思想交流过程中,认识的选择机制能促使种种想法在充分竞争之后,最终得出较佳的方案。

认识共同体现象,在知识密集型的社会劳动中表现得尤为显著。科学哲学家库恩认为,在科学研究中,人们会因为共同遵循某种特有的科学范式而结成科学共同体。范式和共同体是紧密不可分的。一旦某种学说成为坚固的共识,就会上升为理论范式,这种范式就很难被一般寻常的经验所推翻,而只能被想取而代之的理论范式候补者所代替。这其中,不仅由共同体的利益问题所决定,认识共同体同盟者会坚定地捍卫已有理论,用一些修修补补来不断完善学说理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人们的认识发展与更新,必然要遵循特定的共同规律,坚持理论发展的合理性,认识论上的无政府主义在任何时候也都难以真正行得通。不要以为各种理论能够在乱世竞争中优胜劣汰、轻易地脱颖而出,理论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更替不同于生物界竞争那么简单。在这里,人们对于共同体的信仰,往往能够左右中立的观察甚至严格的验证。有时,在面临严峻的事实面前,共同体和共同阶层的人,会不得不舍弃一些边缘地带的保护性理论,而拼死保卫核心的纲领性学说。这种情形,在时代大变革时期,人们需要思想启蒙或思想大解放的时候,表现得尤为突出。(www.xing528.com)

思维模式既然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我们就不能通过它从超脱出人类社会之外的角度来考察我们人类自己,考察我们所在的这个客体世界。它必然而又自然地带上人类社会历史的特点和烙印。人类思维模式不能摆脱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制约,这也许是思维模式社会历史性的最深刻的内在含义吧。

【注释】

[1]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5页。

[2]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年版。

[3]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