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用美容药物常识:6种中药让你美丽动人

实用美容药物常识:6种中药让你美丽动人

时间:2024-05-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中药的美容基础中医药美容强调“以内养外”,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来恢复和提高机体功能,达到美容目的。这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利用药物的升降沉浮之性,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

实用美容药物常识:6种中药让你美丽动人

6 中药美容基础

中医药美容强调“以内养外”,通过内服或外用中药来恢复和提高机体功能,达到美容目的。中医药美容秘方的最大特点是:返璞归真,取材夭然,既可美容保健,又可美容治疗。在此,我们通过中药的基本性能,即四性、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知识,利用中药来滋润脏腑、补益气血、美化肌肤、祛皱养颜。

6.1 中药的性能

6.1.1 中药的四性与美容作用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个性,药也一样,每一味药材都有自己的性味。

1)中药的四性

四性是指中药材的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又称四气,是药物固有的属性,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寒凉与温热对立,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表示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另外,还有一种药性为平性,是指性质平和,既不偏热也不偏寒。

寒性药物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等功能,凉性药物主要有清热除症的功能。热性药物主要有扶阳气、祛寒邪的功能,温性药物一般有发散表邪、温胃和中、温通气血等功能。平性药物主要有调养脾胃、益气生津的功能,作用多较平缓,所以配伍应用范围较广。

2)中药四性在美容中的应用

病症有寒热,药性分温凉。《神农本草经》言:“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这也是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用药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疾病的寒热,从而调整人体阴阳使之恢复相对平衡。药性偏温热的中药,多数具有补气血、祛皱美白、延缓衰老的功效,常用于防治黄褐斑色斑、皮肤皱纹,如红枣、当归人参龙眼肉蜂蜜、三七等。药性属寒凉的中药,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泻火、攻下等功效,常用于防治痤疮、扁平疣湿疹等损容性皮肤疾病,如金银花菊花蒲公英黄柏等。相反,对于痤疮、扁平疣、湿疹等病性偏热的患者,则不宜使用温热性质的中药,如肉桂花椒干姜等,否则会导致“火上浇油”。倘若过量食服热性食物或药物,容易助热内生,呈现脾胃积热而加重病情。

6.1.2 中药的五味与美容作用

1)中药五味的内涵

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5种药味,是古人对食物和药物从“味”的角度进行的概括与分类,另还包括淡味和涩味。《素问•脏气法时论》将五味的功效简明地概括为10个字:“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利用五味的不同功用来治病,进行相应的调节,发挥五味的功用,使之归于平衡。

2)中药五味在美容中的应用

(1)辛味 辛味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多用于表症。如生姜薄荷、小茴香、紫苏、花椒、肉桂等,能发散表邪,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血液循环。但过用辛味药物,容易耗气、伤津液,引起便秘、痤疮等。

(2)甘味 甘味具有滋养、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作用,多用于体弱虚症。如人参、甘草、红枣、熟地黄,能补气血,滋润肌肤,延缓衰老。但过用甘味药物,容易腻膈碍胃,令人中满,甘味含热量高,还会引起热量过剩,使人肥胖,故痰湿肥胖者宜慎用。

(3)酸味  酸味具有生津止渴,收敛固涩等作用,多用于虚汗、久泻、遗精等体虚所引起的体液外泄等疾病。如乌梅五味子山楂山茱萸等多标以酸味,能生津而润泽肌肤。另外,涩味与酸味的作用基本相同。酸味药大多会收敛邪气,使邪气不能发散,故邪气方盛者慎用。

(4)苦味 苦味具有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泻下通便等作用,多用于热性疾病。如黄连黄芩栀子、黄柏、大黄、芦荟等多标以苦味,能清热解毒,泻下通便,治疗热积痤疮、湿疹、肥胖、便秘、口臭等。但过用苦味药,容易伤津、伐胃,故津液大伤或脾胃虚弱者不宜大量服用。

(5)咸味 咸味具有软坚散结或软坚泻下的作用,多用于瘰疬、痰核、痞块等疾病。如芒硝(软坚泻下通便)、牡蛎、昆布等多标以咸味。过用咸味药物,容易导致血液淤滞,面色暗紫而损容。

另外,淡味具有利水、渗湿作用。如茯苓、薏苡仁等多标以淡味,能调节免疫,长期使用,令皮肤光泽、细腻、白嫩。

6.2 中药的归经与升降浮沉

6.2.1 中药的归经

中药归经理论是以中医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为基础,将药物的具体功效与脏腑经络的病症结合,说明药物作用于机体,发挥治疗效应有一定范围。

1)归经的含义

归经即是指药物对机体某一或某些部位(脏腑或经络)的选择性及作用范围的一种性能。经络是沟通人体表里内外的一种网络系统。体表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影响到脏腑(五脏指心、肝、脾、肾、肺;六腑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而脏腑的疾病信号也可以通过经络传递至体表反映出来。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将归经理论引入美容药物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五味与五脏的滋补关系

在中医美容领域,通常借鉴《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其中“入”,即有归经之意。即使是性味相同的甘温补气药,又因归经不同,用药各异。气血不足,是导致容颜憔悴的主要因素。针对气虚症,通常需辨别具体何脏之气虚,又有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补心气等区别。可见,利用归经理论,可提高美容药物选择的准确性。

疾病的发生常是脏腑功能失调所致,而脏腑功能失调的一个表现就在于内在的五味功用失去平衡,故养生防病治病在找出失去平衡的内在原因后,可按脏腑的内在属性,运用五味的平衡规律,选择相应的食物与药物,进行适当的调节,使之归于平衡,疾病随之消失,身体也恢复健康

6.2.2 中药的升降沉浮

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作用趋向的一种性能。药物的作用趋向是与疾病的病势趋向相对而言,也是通过药物对病症的治疗效应加以认识和概括的。升与降、浮与沉是相对的。升即上升,表示作用趋向于上;降即下降,表示作用趋向于下;浮即发散,表示作用趋向于外;沉即收藏,表示作用趋向于内。

人体气机不能上升,多呈精气不足,脏气衰弱,升提无力,倦怠乏力,头晕耳鸣,四肢酸软,形寒怯冷,面色萎黄;不升反陷,则腹胀、肛门子宫下坠、下血等,常采用升提之性的药物改善下陷之势,反之亦然。利用药物的升降沉浮之性,以纠正人体气机升降出入失调,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

中药性能中的辛甘味、性温热、升浮药为阳,酸苦咸味、性寒凉、沉降药为阴。利用其阴阳属性,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用于指导美容养生。

人要保持健康活力,关键是要学会养生,懂得营养均衡,合理用药,要知道无论多好的东西,摄取过量就会给身体带来伤害。咱们的先祖早就说过:“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就是告诉我们,药是用来治病的,不可以夭夭吃,而食物性味平和,合理调配可以补益精气,颐养夭年。

6.3 气、血、津液与美容

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既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6.3.1 气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具有活力很强的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有推动和温煦的作用,因而中医学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

1)气的生成与运动

人体之气来源于3部分:

(1)先夭之精气 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夭禀赋之气,是构成胚胎的原始物质,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精气。

(2)水谷之精气 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又称谷气。

(3)吸入之清气 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又称夭气。

气的运动称为气机,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4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例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又如,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这样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2)气的生理功能

(1)推动作用 气激发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及各脏腑的生理功能,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www.xing528.com)

(2)温煦作用 指阳气的气化生热,温养营运人体的作用。表现在维持并调节正常体温,保证脏腑及经络的生理活动,保证血和津液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3)防御作用 指抵御邪气的作用,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同时,气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驱邪外出。

(4)固摄作用 指保持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5)气化作用 指通过气的运动变化促进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新陈代谢及相互转化。实际上,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

3)气与美容的关系

中华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和根本,它充满全身,运行不息,关系着人体的健康与长寿。如《圣济总录》说:“人之有是形也,因气而荣,因气而病”。这种气赋予机体生命力,人体各种脏腑组织的活动能力,也就是气的生命力的表现。气的主要作用有温煦、推动、防御和固摄等。若气的温煦作用不足,就会出现面、耳、手等暴露部位的冻疮及寒冷性荨麻疹等病变,从而影响美容。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血液不能运行,则面部会出现青紫(瘀血),头发会枯槁不泽,眼睛不能明亮有神。若气的固摄作用差,造成人体水液过多流失,面部会因水液流失过多而干燥,引起衰老。若气的防御减弱,即卫外功能差,面部就易生黄水疮、疖及扁平疣等感染性皮肤病,从而影响美容。此外,气虚的人,平时常见面色咣白,丝毫不红润。

6.3.2 血

中医认为,血是构成并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生于脾,藏于肝,主于心,内营脏腑,外养肌肤。血是由气推动运行的。气有化血、行血、统血、摄血、载血的功能,气虚则血亏,气滞则血淤,气乱则血崩,气逆则血拂,气陷则血脱。所以,气血的活动正常,女性就能保持健康美丽。女子以血为用,因为女性的产育、月经、胎孕以及哺乳等生理特点皆易耗损血液,所以女性相对地容易处于血分不足的状态。正如《灵枢•五音五味篇》说:“女性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所以,女性养生保健首先应重视保养气血。血足才能使面色红润靓丽、经血正常、精力旺盛。

女性过30岁,脏腑的生理功能就慢慢不如从前,气血的功能自然也慢慢减弱了。再加上经、带、胎、产和哺乳都是耗气伤血的过程,即使没有更年期症状,女性脸上还是比男性更容易显出气血不足的样子:面色萎黄无华、唇甲苍白、头晕眼花、倦怠乏力、发枯肢麻、经血量少、经期延迟、舌淡脉细等。严重贫血时,还容易出现皱纹早生、华发早白、更年期提前等早衰状况。当然,多数女性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相貌一夭夭地衰退下去的,会想各种各样的办法,合理利用中医药进行调理保养,可使女性青春焕发。

小贴士

女人宜养阴补血

中医说“男为阳,女为阴”。男性禀阳刚之气而生,女性禀阴柔之气而生。阴阳之别决定了男女补益方向大相径庭,《黄帝内经•灵枢•五音五味》中说:“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意思是,女性生来气有余而血不足。相对于男性,女性气更盛,但血就虚了。这也就是女性比男性更爱发脾气的原因。男性养生重在“补气”,女性则应偏于“养血”。为什么呢?因为阴是女人的先天之本,要养阴,那就得补血。女人的生理构造特殊性使女性经常都会“失血”,让女人一生都处于血气不足的状态。常见的补血中药材有:大枣阿胶、枸杞子、何首乌、当归、熟地、鸡血藤等。

6.3.3 津液

津液是体内各种正常水液的总称。将存在于气血之中,散布于皮肤、肌肉、孔窍并渗入血脉,清而稀薄,流动性较大,具有湿润作用的称为津;将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孔窍等组织,稠而浓浊,流动性较小,具有滋养作用的称为液。津与液二者本质相同,均来源于饮食水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故往往津液并称。与气、血一样,津液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主要有滋润和濡养的功能。津液散布于体表能温润肌肤,内注于身体则灌溉脏腑,输送于空窍可润泽目、耳、口、鼻,流注于关节以滑利关节,渗透于骨髓能补益脑髓等。若津液大量丧失,会引起关节屈伸不利、头昏、耳鸣、目视干涩、肠燥便秘、口干舌燥及皮肤干燥等症。

津液与美容关系密切。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功能正常,则人体皮肤润泽,肌肉丰满,毛发光亮,双目有神,口唇红润;如津液不足,可见皮肤干燥,肌肉松软,毛发干枯,口唇干裂。当津液的输布、排泄功能出现障碍,水液停滞体内时,会产生眼睑浮肿、形体肿胀、肥胖等症状,影响人体的形态和容貌的健美。要想美容,必须经常补充体内丢失的津液。

6.4 中医美容的辩证观点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各部分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脉、气血、津液与人体皮肤、五官、须发、四肢九窍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人的相貌、仪表、神志、体形等,都是脏腑、经络、气血等反映于外表的现象,故要得到局部的美,必先求整体的阴阳平衡、脏腑安定、经络通畅、气血流通。

6.4.1 从中医角度看影响容貌的因素

影响容貌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内因主要有脏腑虚衰、气血亏损、饮食所伤、七情失调、痰饮瘀血等;外因主要有六淫外侵、意外伤害等。

1)内因

(1)肾虚 人在生、长、壮、老的过程中,肾气的作用非常重要。衰老之因在于肾气虚,肾气虚可导致皮皱肉松,发脱齿掉,耳聋目花,皮肤出现老年斑等容颜衰老现象。肾虚貌衰分两种:一是年高肾虚,自然衰退;二是未老先衰。

(2)脾胃虚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夭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具有运化水谷,灌溉经络,营养五脏六腑与肌肉皮毛的作用,是人体生长发育维持生命所需物质的供给库。脾胃虚弱,可导致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甚至早衰。

(3)气血亏虚 气与血均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血旺则肌肤红润,气旺则肌肤光泽。气血亏虚,则肌肤失养,皮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另外,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也可导致体貌衰老。瘀血日久可造成肌肤粗糙,面色黧黑、瘀点、色斑等。

(4)津液失调 津液具有滋润和濡养的生理功能。若津液代谢紊乱,造成肌肤津液不足,可致皮肤干燥、皱纹、毛发枯槁、脱发,严重影响人体容貌美观。

(5)饮食所伤 饮食是维持和促进相貌、仪表美好的物质基础,如果饥饱失常或进食不干净的食物,都会引起有碍美容的疾病。过食肥甘厚腻、辛辣、炙烤之品,易于化生内热,引起脂溢性皮炎等皮肤病症;饮食过量,会导致形体肥胖;摄食不足或偏食,则可导致气血亏虚,营养不良,形体消瘦枯槁,皮色无华。如果食用致敏食物或有毒药物,常可导致皮肤过敏,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6)七情失调 人的“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人遇到外界刺激总是有一定的情绪反应,只要是适度的、及时的、畅通的,对脏腑功能就是一个良性刺激。七情失调分两种情况:一个是感而不发,不敢发、不能发、不会发,闷在心里边,非常伤人,许多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顽固性皮肤病就是这样得的;另一个是反应强烈而爆发,其结果就是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七情经常大起大落、过郁过放,会严重影响五脏功能,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久之影响面容和形体,这在《黄帝内经》中叫做“九气为病”。现代医学也证实,异常情绪会使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引起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增加,引起蛋白质的分解亢进,以增加“糖原异生”,即蛋白质被调动出来转化为糖。由于这种应激反应动用的物质是维持我们形态的“支架”,所以,很多人遇到精神打击之后变样了,那种状态不是减肥或者锻炼之后的消瘦、紧致,而是要用“憔悴”“脱形”“脱相”来形容的一种病容,这是坏心情影响容颜的最好证据。

2)外因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有风、寒、暑、湿、燥、火6种现象,称为“六气”,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体不适。但当气候异常变化或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时,六气成为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而得病,即称为“六淫”。外感六淫邪气侵袭人体,导致机体气血紊乱而形成损容性皮肤病。

(1)风 风为百邪之长。中医认为,风其性善动轻扬,易侵犯头面部和肌表,故风邪入络,对容貌影响较大。风热客于肌表可生粉刺、疣疱,风湿热毒郁于肌肤致各种体癣,复感风邪于脸庞肌肤则导致色斑。

(2)火 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故致病部位多在头面部。火邪常分实火、虚火两类:实火可致粉刺、色斑、牙痛面肿等;虚火则可致两颧潮红或面生黑斑、头发早白或脱发等有碍美容的疾病。

(3)湿 湿为阴邪,重浊黏腻,伤于肌腠不易驱除,且湿易蕴而化热,酿成湿热而导致多种皮肤疾病。湿疹、各种皮炎、痱子等都与湿邪有关。

(4)燥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秋日干燥为患,多为外燥。脏腑失调,津亏血少,皮肤粗糙失润,多为内燥。

(5)寒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故寒邪致病可见皮肤冷痛,皮色苍白或青紫,筋脉拘挛、僵硬,关节酸痛等。

(6)暑 暑性炎热,伤阴耗气,属于季节性病邪,暑热所伤,易生晒斑。

6.4.2 中医美容的治疗观点

中药总的功能是“调节阴阳”,如清代唐容川说“设人身之气偏胜偏衰,则生病矣。又借药物一气之偏,以调吾人之盛衰,而使归于和平,则无病矣。”中医药美容常采用内治和外治两种途径。其中,外治法是利用药物的性能,直接作用于体表局部,使气血流畅、经气畅通,以达到美容功效,在损容型皮肤病的治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滋润五脏,补益气血 五脏强盛是整体美容的保证,气血充盈是整体美容的物质基础,故中医美容非常重视脏腑气血在美容中的作用,通过滋润五脏,补益气血使身体健壮,面色红润,肌肉丰满,毛发润泽,青春长驻。

(2)疏通经络,活血行瘀 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均由经络系统运行到全身每个部位。若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肌肤皮毛得不到滋养,则可导致皮肤疾病的发生,如痤疮、雀斑、黄褐斑等。故中医美容方法中,无论内服、外用、针灸、按摩、气功等均要遵循疏经通络、活血行瘀的原则。

(3)扶正祛邪,清热解毒 皮毛颜面与外界接触最为密切,外邪入侵人体首先殃及皮毛。外感邪气首推“六淫”,六淫中以风邪、热邪对美容损害最大,且易化毒入血,使血炽热,导致许多损容疾病的发生,因此,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是中医美容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4)消肿散结,燥湿止痒 某些有损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酒渣鼻等,多因风热湿毒所致,往往局部又肿又痒,时重时轻,且缠绵不愈。因此,扶正祛邪,清热解毒的同时,应适当配入消肿散结、燥湿止痒之药品,如蛇床子、地肤子等。

(5)美颜减皱、增白祛斑 中医美容除了通过益气补血,调理阴阳,活血通络等方法达到美白祛斑,润泽容颜的目的外,常在一些美容方中直接加入滋养肌肤美白、祛斑、除皱之药品,如芦荟、茯苓、白术、白芨等。

以上是中医中药美容的基础理论,是绿色美容的指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