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世说心语:做官的苦与乐,解决好的方法

世说心语:做官的苦与乐,解决好的方法

时间:2024-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对做官的看法,古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照理说,做官本是件苦差事。总之,做官已不折不扣地成为一条发财之道。在那样的情形下做正直的清官,确实是苦差事。干脆说明了吧,因为怎样看做官苦与乐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好。在他看来,这样做官就是乐事。为了不使一只臭鱼坏了一锅汤,应当断掉这些人做官的生乐之路。

世说心语:做官的苦与乐,解决好的方法

对世事的评论,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难定论于一的。比如对做官的看法,古来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如清代大官僚李鸿章,就认为做官既其乐无穷又相当容易,说如果一个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与此相反的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他在《家书》中说:“人皆以做官为乐,我今反以做官为苦。”看法差距如此之大,就应该探究一下其中的缘由了。

照理说,做官本是件苦差事。比如上古时期的大禹,奉帝舜之命担任治水的最高官员,他连自己那低矮简陋的宫室也住不了几天,常年在泥水里奔波,小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13年间几次路过家门而不敢入。像这样的官,如果不是有极强烈的奉献精神,大约没人去抢,所以那时候讲究“禅让”,官是让着当的。

可是,随着世事变迁,做官也逐渐变得不但不再清苦,反而成了一种享受、一种实惠,如民谚所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清官尚且如此,贪官就更不用说了。总之,做官已不折不扣地成为一条发财之道。正因为有这样的名与利的诱惑,所以千百年来有那么多人拼着老命往官道上挤,老实点的先受“十年寒窗、青灯黄卷”之苦,有其他办法的则各显神通,或“世袭祖荫”,或“夤缘图进”,或“捐班买官”,或“暗牵裙带”,于是,官是抢着当了。

如郑板桥那样“以做官为苦”的人,大都信守着两袖清风的为官之道,可以说他们是有起码的良心或有为民办事的责任感的清官。郑板桥那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就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他“不敢贪赃枉法,积造孽钱以害子孙”,而是以忧国忧民之心,救灾解困,放赈济民,治理地方,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老百姓办事。在那样的情形下做正直的清官,确实是苦差事。

文章写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总翻这些陈谷子、烂芝麻干什么?干脆说明了吧,因为怎样看做官苦与乐的问题,至今还没解决好。(www.xing528.com)

众所周知,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干部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甘心奉献。焦裕禄孔繁森、李国安等,就是优秀代表,他们以自己吃苦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在他们看来,当共产党的“官”就要吃苦,苦干实干,勤政廉政,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为人民吃苦,心里也甜。可是,有些人的看法与此相反,只是从一己之私利出发想问题,只想享受豪华车、高级房、酒席宴,以及众人的一呼百诺和四面八方的“进贡”,而不想为群众吃苦、办事。笔者曾见过这样一位领导:上班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翻半天,企业亏损、工资发不出去、人心涣散他一概不管,下班照样钓鱼、跳舞、打麻将,有好事他总是第一个占。在他看来,这样做官就是乐事。把自己的乐建立在群众的苦上,这样的人身上哪里还有一点共产党员的味道?就是和封建时代的郑板桥相比,也着实差了一个档次。

当然,只知道享受而不知道奉献的人,在党的干部队伍中只是极少数。但是,千万不可小看他们的消极作用和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为了不使一只臭鱼坏了一锅汤,应当断掉这些人做官的生乐之路。对于这一点,不应该有丝毫的犹豫和迁就。

1996年9月1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