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时代文明名命:告别洋名热

时代文明名命:告别洋名热

时间:2024-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店铺、商品等等命名看似小事,但它是时代文明的一项内容,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我们的厂家、商家都多些自尊自重、实事求是之心,少些挟洋自重、哗众取宠之意,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把关,“洋名热”一定会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文明、健康、响亮、恰如其分的名称,真正与我们的民族和时代合拍。

时代文明名命:告别洋名热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店铺、商品、街道、建筑……以及给它们命名的人自身,都有这么一个作为称谓的符号。而名字怎么起得好,既有特定寓意又不随流俗,既恰如其分又叫起来响亮,也不是容易的事。

听一位幼儿园师说,现在不少家长都爱给孩子起带洋味儿的名字,什么丽莎、约翰、捷尼、乔丹之类,猛一听还以为是外籍小孩子。其实,何止孩子,随便在街上走走,进店铺里看看,“洋名”几乎充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一种国产火腿肠,却起名叫“得力斯”;正宗的国产自行车,偏要叫“西格玛”。还有建在中国大街上的店堂称为“华尔街精品屋”、“巴黎娱乐城”,中国厨师掌勺却挂出半通不通的“日本料理”、“韩国料理”的招牌,以及把饼干叫“克力架”、把房地产叫“物业”等等。从那些貌似“高雅”、有“学问”的名字中,不难嗅出唯洋是崇的文化殖民主义霉味儿。

有人认为,现在改革开放,讲究与国际接轨,起个带洋味儿的名字才显得够档次、时髦。也有人觉得,起个洋名,假充洋货,买卖才好做。这些似是而非的看法,反映了一些人的浅薄与短视。商品是否受欢迎,能否畅销,关键在于内在的质量,而不在于名称是否有“洋味儿”;服务行业生意兴隆与否,关键在于服务质量如何,而不在于店铺挂着的是块“洋招牌”还是“土招牌”。真想把买卖做活做好,就应该在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上多下工夫,把聪明才智和财力物力用在这儿才是正道。真正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应当有充分的自信、自尊,敢打自己的牌子走自己的路,而不能幻想沾“洋名儿”的光发财。正如北京烤鸭不会改名为“肯德鸭”、二锅头酒不会改名为“多利思”一样,凭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创牌子,占领市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才是最可靠的。

也有人对洋名热引起的争议不屑一顾,说不就是个名字问题吗,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没见起洋名之后人就一天天变成黄头发蓝眼珠,如同波斯猫一样晃人眼目。话说得挺俏皮,可俏皮得有点不是地方。名字事大还是事小?孔夫子“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老话,不提也罢。就眼下这股“洋名热”,我看危害至少有两个:其一,对群众造成一种误导,以为只有洋的东西才好,哪怕沾上一点边儿也好;中国的什么东西都不行,只有顶个“洋名儿”才能卖个好价钱。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削弱民族自信心、凝聚力。其二,迎合少数人追求高消费、洋消费的心理,靠挂羊头卖狗肉赚钱,刺激不成熟不健康消费现场的蔓延。(www.xing528.com)

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就是以民族语言问题为线索构成的动人心弦的故事。他通过小说告诉自己的同胞: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被迫做亡国奴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自己的语言,就掌握了打开民族解放之门的钥匙。中华民族也曾有过与法兰西民族相似的屈辱历史,做过亡国奴的中国人在苦难中都没有忘记自己的语言,没有给国货贴“洋标签”,现在就更应该有在各个方面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骨气。店铺、商品等等命名看似小事,但它是时代文明的一项内容,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我们的厂家、商家都多些自尊自重、实事求是之心,少些挟洋自重、哗众取宠之意,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把关,“洋名热”一定会消退,代之而起的是文明、健康、响亮、恰如其分的名称,真正与我们的民族和时代合拍。

1996年1月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