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知耻,培养品质,建立人格

知耻,培养品质,建立人格

时间:2024-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讲道德,明是非,知荣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立身做人的重要支柱。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直把知耻当作培养优良品质、健全人格的基础。正所谓“知耻而后勇”。一个人一旦明确地认识到耻辱之所在,激发出内心的雪耻意识,就会焕发出奋进之力,创造出新的辉煌。人人都能用法纪与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主动与使人蒙耻的言行做斗争。

知耻,培养品质,建立人格

道德,明是非,知荣耻,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是立身做人的重要支柱。人生在世,倘连起码的光荣感、耻辱感都没有,浑浑噩噩、不明不白地混日子,那可就真像孟老夫子慨叹的“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儒家倡导的道德“四维”就是礼、义、廉、耻。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进一步强调“四维之中耻尤为要”,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在传统观念中,人们一直把知耻当作培养优良品质、健全人格的基础。正所谓“知耻而后勇”。一个人一旦明确地认识到耻辱之所在,激发出内心的雪耻意识,就会焕发出奋进之力,创造出新的辉煌。这个道理古今都是一样的。当年司马迁因政事牵连被处以宫刑,他认为“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报任安书》)。为了雪此奇耻大辱,他发愤著书,终成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誉的巨著《史记》,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英名。针对袁世凯签订的卖国《二十一条》,青年毛泽东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正是这雪民族之耻、扬中华之志的报国心,激励着毛泽东和千千万万民族志士一道,走上了革命之路,开创了惊天动地的伟业。

可以说,知国耻,方能奋发图强,国家才能昌盛知己耻,才能图强上进,正直人生。分清善与恶、美与丑、廉与耻,使人们竞相崇尚、仿效美好的德行,应当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令人心忧的是,时下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本来是做人应具备的起码是非观、荣辱观,在一些人那里被扭曲、变形了。在金钱的诱惑下,见利忘义、以耻为荣、是非颠倒的现象,正逐渐形成一股浊流,侵蚀着道德的堤坝。例如,一些人在生产经营中大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举,并不以有违道德准则法律秩序为耻,反以能以假乱真骗取钱财为“有本事”;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为非作歹,并不以违法违纪而感到羞愧不安,反而认为自己“有派”,声称“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些人办正事没一点本事,投机钻营、跑官要官却有一套,对这种令人不齿的做法,不但一点也不感到汗颜,反而以为自己“有能耐”、“有路子”;一些人为捞钱不惜出卖自己的名誉、人格,甚至出卖肉体、灵魂,并不以道德的沦丧和良知的泯灭为羞,反而认为这是一条难得的生财之道;一些人滥用公款吃喝玩乐,买豪华轿车,并不以违反规定搞特殊化为错,反而理直气壮地说什么“不吃白不吃”、“不×白不×”……诸如此类的怪现象,在不少地方、部门都能见到。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呼唤“知耻感”的回归,提高每个公民的荣辱观念和分辨能力,是当前思想政治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www.xing528.com)

朱熹在《四书集注》中对孟子“耻之于人大矣”一句作了详细的讲解和发挥,说“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细一想,真是这么个道理。如果一个人是非颠倒、追腥逐臭,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连起码的羞耻心都没有,又与禽兽有什么区别?我想,只有上上下下来一番具体、切实的努力,真正使人们在追逐市场经济大潮的时候多一分冷静和从容,少一分盲目和非礼,知耻之心才能存于民众心里,人们就会以奢侈浪费为耻,以弄虚作假为耻,以缺乏敬业精神为耻……人人都能用法纪与道德准则约束自己的言行,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主动与使人蒙耻的言行做斗争。从呼唤知耻开始,推动人们思想道德的进步,以此换来免受其耻,精神文明建设就能上一个新台阶,我们的社会就能多一些文明、进步与和谐

1995年5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