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在户外散步,于路边拾到一个纸团,打开一看,乃是《烹饪文化开发设想》。读过全文,觉得其中虽不乏谐谑之语,但其主旨在于挖掘古代饮食文化遗产,用意似也可嘉。倘能实行,或许对餐饮业、旅游业有所裨益。
该文如下:
宗旨:中国烹饪文化发达,源远流长,历朝历代擅长此道者甚众,技艺之精,绝对领先世界。可惜沧海桑田,世变时移,兵戈战乱,使这些绝技多有失传,令人惋惜。近些年来,虽发掘整理了清宫菜、唐诗菜、红楼菜等,窃以为其成果不过九牛之一毛,远不能满足形势之需要。为挖掘传统菜种,使之不致湮没无闻;为拓宽人们的思路,使大厨师们多些展示身手的机会;为给有关部门和研究人员提供些材料,特采取举一反三、追根溯源之法,草拟以下几方面的设想:
名著菜系列。有心人开发了“红楼菜”,以后的工作呢?应当再开发“三国菜”、“水浒菜”、“西游菜”。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曹刘煮酒论英雄、江东招亲等诸多宴饮,究竟摆上了什么菜肴,不妨细加考证,尝试做出;武大郎的炊饼如今已“恢复面市”,那么“三碗不过岗”牌老酒、“朱贵酒家”的拿手菜,起死回生想来也不成问题。四大名著菜系成龙配套,搞出几十、上百种菜来不成问题。注意:孙二娘店里的人肉包子、蒙汗药酒,妖怪们垂涎三尺的唐僧肉等,万勿开发上市。
诗词菜系列。以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龙头的“唐诗菜”,已登堂入室,受到美食家赞誉。顺此思路触类旁通,何不开发“宋词菜”、“元曲菜”、“诗经菜”、“楚辞菜”……形成更大系列?此系列开发甚易,无须考证史实,只凭超凡的想像力,用菜蔬摆放方式、外形的相似等模糊手法,把诗词字面的意思简单显示即可。如柳永《望海潮》中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苏轼《鹧鸪天》中的“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渠细细香”,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古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妙句,都可以牵强附会,做出菜肴来。
宫廷菜系列。有了“清宫菜”,以下则应开发“明宫菜”、“元宫菜”、“宋宫菜”、“唐宫菜”,直至上古。如此开发,实属顺理成章。慈禧嗜好栗子面小窝头,成为北海“仿膳”的保留节目,赚了大钱;而历代皇帝们的吃食嗜好甚多,如不发掘,岂不是厚此薄彼?为此,汉高祖刘邦喜欢的“龟汁狗肉汤”,南朝宋明帝刘或喜好的用鱼肠子、鱼鳔做的“鱁鮧”,隋炀帝杨广过“忌月”吃的假“素食”——“杨梅丸子”、“蜜炙四方”,唐高宗李治最欣赏的“雪夜桃花”等等,都应适时出土。总之,不能只让“清宫菜”跳光杆舞吧?须注意:有相声曾言及明太祖朱元璋喜食涮锅水、剩饭菜做的“珍珠翡翠白玉汤”,纯属插科打诨找笑料,于史无征,勿信。(www.xing528.com)
怪诞菜系列。人一上百,形形色色,饮食爱好也有种种不同,怪诞之举颇多。北宋那位宰相吕蒙正,每天必食一道“鸡舌汤”清代一位苏州知府,没有一盘“炒鲤鱼须”就吃不下饭。诸如此类,似都可入上等佳肴候选行列。千万注意:食疮痂之类不属菜肴,不在此列。
名人菜系列。如今已有从孔老夫子处派生的“孔膳”,推而广之,孟轲老先生府上何不开发“孟膳”?古圣先贤、文人才子、文臣武将,似都可上挂下联,借题发挥,搞出成百上千种“×膳”……
以上只是一个粗线条设想,不周之处一定很多,还请各方人士特别是美食大家多多赐教,以使之更加完善,促成早日实施,以使我们这个“烹饪王国”更加名副其实。
[抄后附记]:拣到上述设想已有数日。起初看时颇觉新鲜,但仔细琢磨,觉得此设想点子虽奇,但毕竟臆想、虚构成分太多,有哗众取宠之意,少实事求是之心。人们不一定买账。况且当前公款吃喝之风虽尚未煞住,过紧日子的要求尚未落实,但既然国人皆曰该煞,想必不能刮之久远,搞这些“开发项目”前景未必乐观。不过,又不忍湮没此公奇想,才公之于众,请读者诸君品评。
1991年11月14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