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祖宗的真实身份与信度

祖宗的真实身份与信度

时间:2024-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按通行的说法,中华儿女、炎黄子孙,老祖宗是有名有姓的炎黄二帝。旧时代传下来的“家谱”,从科学价值讲,有些虽可作为研究人口繁衍、迁徙的参考,有些则有很大水分,如李唐王朝那样拉名人当祖宗“重修”宗谱的也不在少数,总之可信程度是值得怀疑的。而“× ×代孙”之类的家谱宣传则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制产物,显然与婚姻法背道而驰。

祖宗的真实身份与信度

有些人对寻祖宗、续家谱之类,似乎有极浓厚的兴趣。就看通过新闻媒介公诸于世的吧:什么著名作家周扬、周立波叔侄是三国时代名将周瑜第59、 60代孙呀,什么孔子第× ×代孙出席了什么会议呀,什么岳飞第××代孙报名参加解放军呀,什么有人考证出闻一多是宋人文天祥的后裔呀,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知别人对此有何感想,反正我每看到这些看似颇有“知识性、趣味性”的东西,心里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反感。

按通行的说法,中华儿女、炎黄子孙,老祖宗是有名有姓的炎黄二帝。倘讲溯古,这可真算是古到根上去了。不过,这样一来都成了“帝王之后”,有人怕有“吃大锅饭”之嫌,难显出一部分人的血统高贵,于是乎便舍弃最老的祖宗,按姓氏血统寻找断代名人当祖先。如周氏家族,在周瑜之前肯定也繁衍了若干代,只是名声不大、事业平平,才被一笔勾销舍掉,由名声显赫的周郎充当“世祖”的。这下子,世人就被分成两类:一是有谱可查的名人之后,一是普通的芸芸众生。前者自然“老子英雄儿好汉”,血统不凡要高人一等;后者祖坟上没有“名牌”,不免自惭形秽。所以,当年得了天下的李唐王朝,也对祖上是一串“白丁”感到难堪,于是假造族谱,把老子李耳拉来奉为祖宗,才觉得坐天下心安理得。你看,李氏打天下时雄心勃勃,颇为自信,偏偏一提到祖宗问题就像矮了半截儿似的,这找个阔祖宗的威力又有多大!

不过,这些“续家谱”的闹剧,似应是封建社会的“专利”,今天不应当再有它的市场了。封建社会绑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根绳索,而家谱就是族权的典型产物。虽然其中寄托了人们对先辈思念的成分,但它强调的是人们的同姓同宗意识和对男性血统的敬畏,强化人们的宗族情感,散发着封建主义的霉味儿。试想,如今倘若事事讲血统、看宗族、排辈分,以此划亲疏、定是非,岂不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吗?

旧时代传下来的“家谱”,从科学价值讲,有些虽可作为研究人口繁衍、迁徙的参考,有些则有很大水分,如李唐王朝那样拉名人当祖宗“重修”宗谱的也不在少数,总之可信程度是值得怀疑的。退一步说,即使由考古学家认定十分可靠的,我以为也没必要大事宣扬。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而“× ×代孙”之类的家谱宣传则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制产物,显然与婚姻法背道而驰。我国计划生育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必然有一半家庭只有女孩,总是宣扬以男性血统延续的“××代孙”,无疑是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类封建礼教的肯定,无形中给计划生育工作增加了思想障碍。我不是说那些热心“续家谱”的人故意和法令政策唱对台戏,但客观上所起的副作用是万万不能忽视的。(www.xing528.com)

近些年来,有的地方修宗祠、造神庙、烧纸钱、放鞭炮,恢复那些带封建迷信色彩的陈规旧俗之风甚盛,着实令人心忧。

作为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介,多做些移风易俗的宣传,也算是为精神文明建设做实际工作,总比去“续家谱”有意义得多吧?

1991年2月6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