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官场送故之风,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

官场送故之风,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

时间:2024-05-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官场“送故”之风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说它与封建制度的建立相伴而生,怕是不为过的。“送故”之物,除大量金银财宝之外,还有若干土特产品;至于车船排场、豪华酒宴,更是不在话下;有的东宴西请,这一送竟达十天半月。奇怪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队伍中,居然也在或明或暗地刮着“送故”之风。虽说今日的“送故”与旧时代“送故”实属一脉,但毕竟有所不同。

官场送故之风,与封建制度紧密相连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送别的。历代文人墨客的诗集文集中有许多这样的文字:“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骆宾王《送别》),“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如今再赠南城柳,依旧黄梅夜雨天”(周必大《送赵富支倅洪州》),这些饱含真挚情感的诗句,仿佛使我们看到了先人们步过长亭短亭,折柳依依送别友人的场面,进入了那诗情画意的境界。

然而,从古至今还有另外一种送别——官场中离旧任赴新职的“送故”,既缺少真实的情感,又没有文墨的雅趣,充斥其间的只是官僚政客的互相勾结和利用,搜刮民脂民膏以饱私囊之类的丑举。

官场“送故”之风起于何时,不得而知,但说它与封建制度的建立相伴而生,怕是不为过的。早在西汉昭、宣时期,就有人指斥其弊,谓“送故迎新之费”,“公私耗费甚多,皆出于民”(《汉书·黄霸传》);东晋虞预上书陈时政所失说:“送故迎新,交错道路,受迎者唯恐船马之不多,见送者惟恨吏卒之常少,穷奢竭费谓之忠义,省烦从简呼为薄俗,转相仿效,流而不反”(《晋书·虞预传》)。以后历朝历代的有识之士,都对这陋习加以指斥,但此风始终没有刹住,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送故”之物,除大量金银财宝之外,还有若干土特产品;至于车船排场、豪华酒宴,更是不在话下;有的东宴西请,这一送竟达十天半月。所以在老百姓的口头文学创作中,就塑造出那些升迁调任之际“刮地皮”的贪官把土地爷也一起刮走了的典型形象。虽然有些书把它们称作笑话,但其中隐含的血和泪,常常会使人笑不出来。

照理说,一个官员调任、升迁,离开此地到彼地去上班,把手头的事交割清楚,同事们送一送,走就是了,何必还要到处啰唆?细一考察,里头的名堂就多了。比如一个人从县里升到州里,或从州里升到省里乃至中央,过去大家还算同僚,现在就成了上级,有掌握昔日同僚命运的可能了。于是,心眼灵活的人赶紧借机会拉拉关系,搞点感情加物质的“投资”,为日后仕途顺利做个铺垫。一些实业界人士、地方头头脑脑,自然少不了日后求人家点头批条子,所以也要争相宴送。那位升迁的大人也有许多事要办呀,什么老婆孩子随迁调动,七姑八姨的妥善安置,全要最后处理停当;自然,这又是一个名正言顺地大捞一把的好机会,焉能错过?这“送故”里面包含着利益,包含着关系,包含着人情,所以越送越复杂,越送越缠绵,越送越微妙,以至世代相传不绝。(www.xing528.com)

封建时代当官是为了自己升官发财,上下级之间是人身依附关系,出现借“送故”拉关系、套近乎、搜刮民财的事一点也不奇怪。奇怪的是,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在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公仆”队伍中,居然也在或明或暗地刮着“送故”之风。陕西安康地区原行署专员魏明生去年底调进省城任省经委副主任前,“送故”活动竟达百天,吃喝挥霍收礼等达6000元。那阵子,这位春风得意的大员带秘书、司机,有时只带夫人,前往50多家单位——“告别”,大肆吃喝;接受或索要了茶叶木耳香菇等山货土特产品,大米、食油、烟酒生活用品,还有高档被面、工艺品、家具、高级保健药品等。他还从省地质一队搞到疗养指标,带夫人到武汉、广州等地兜风一个多月(《人民日报》1989年3月26日)。把这位魏大人的所作所为编成故事,怕比那位刮走土地爷的贪官还要能吸引人吧?

虽说今日的“送故”与旧时代“送故”实属一脉,但毕竟有所不同。封建社会里,像包拯不持一砚、赵轨一杯清水离任、刘宠只选一个大钱作纪念的事,只是凤毛麟角,而刮地皮的贪官比比皆是。今天,像魏明生这样的人在干部队伍中已成少数了。可是,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人少而不重视或不管不问,要当心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啊!

1989年5月3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