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老傅头因病辞世,老李头沉闷三月,坚韧乐观

老傅头因病辞世,老李头沉闷三月,坚韧乐观

时间:2024-05-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旁人误以为老头在吵架。自从老傅头因病辞世后,老李头沉闷了三个月。老李头认为儿子的炮兵就是捣鼓几门迫击炮、山炮、榴弹炮,炸出几朵硝烟而已。最后解决问题,还得靠步兵一百米硬功夫,刺刀见红。日本侵略者,称之为日本鬼子,其它侵略者,父亲一概统称为“二鬼子”。老人未被击倒,依旧坚韧乐观。

老傅头因病辞世,老李头沉闷三月,坚韧乐观

当兵的人

章绍岩

傅效军的夫婿叫李学军,瞧名字,就知道小夫妻俩是“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的那年月生养的。效军的爹老傅头和学军的爹老李头,院对院住着,隔着一条宽宽的大马路。一个在空军干休所,一个在陆军干休所,都属于南京军区的。他俩都是师职离休干部。两家结亲,可真是“门当户对”。

俩老头也不知从啥时起,三天两头端着只印有“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红字的白色大搪瓷茶缸——当年送给“最可爱的人”(志愿军)的慰问品,相互爱往对门跑。喝着冒着热气的酽茶,唠嗑儿。

某日,老李头说:“我儿子是块料吧,炮兵军校教官,老子英雄儿好汉么!让你闺女快嫁过来吧。”老傅头道:“行啊,让你龟儿子来登门求婚吧,跪着求,兴许我闺女会心软。”嘴皮子干仗是老习惯了,但这次,竟然干成了一件大事。俩年轻人也对上了眼,摆上两桌,热热闹闹把婚事办了。一成亲家,俩老头你来我往就更勤了。李老头最爱谝自己儿子是军人,炫耀起来,两眼冒光。老傅头决不吭声,咕咚咕咚大口往肚子里灌茶,心里真是“羡慕忌妒恨”——那年代还没出现这么个准确描绘心理的名词。老傅头怨自己过于“廉政”,竟然没和老李头一样,去托个门路,动用一下部队关系,让儿子早早当上个少年兵。如今,只好凭老李头狂。

谈起战争岁月,俩老头特别兴奋。老李头摆上甘岭,硝烟弥漫;老傅头摆新义州空战,长空霹雳。有一特点,俩老头夸起自己的部队,都是扯着嗓子压着对方,自说自话不听对方。旁人误以为老头在吵架。

李嫂和傅嫂倘若在场,还总要扮一个“怨妇”角色:“我那老头呵,部队才是他家。啥时把自己的家当个家啊!”“谁说不是啊,一见穿军装的就当亲人,说起话来又亲又热;家里人都是仇人,不是叫就是吼……”咋听,都是护着呵着的美言。

逢到这场合,学军、效军总是相视一笑,趁老人陶醉的时候,赶紧溜走,去觅青年人的快乐。但一旦没溜成,严厉地一声:“回来!”给逮住了,那就好比粘在苍蝇黏纸上,别想动弹了。

自从老傅头因病辞世后,老李头沉闷了三个月。然后总想逮住儿子不放,说是要切磋一番军事

老李头认为儿子的炮兵就是捣鼓几门迫击炮、山炮、榴弹炮,炸出几朵硝烟而已。最后解决问题,还得靠步兵一百米硬功夫,刺刀见红。

儿子笑老爷子“冬烘”。“那些迫击炮、山炮……要到军事博物馆去找了。我们现在……不讲了,讲了你也不懂。”

“你小子看不起你爹?一个小‘团副’,见面还得给老子行礼呢!”

“是吗?不一定。你进我军校课堂坐下试试。你得——起立!先给我行礼!”一个让老兵宠爱的青年军官,得意地调笑着老爹,惹出一片笑声。

兴许是老爷子一直嘲笑儿子纸上谈兵的缘故,也或许是干部锻炼的需要,学军下连队了。据说部队要去南海。老李头很满意,他把儿子叫到跟前:

“报纸上说南海要开展旅游业了?我得去看看,顺便察看一下地形。今后一旦需要,你带上你的火炮,我带上我的步枪,咱父子俩比试比试,看谁先能揍得二鬼子嗷嗷叫。”日本侵略者,称之为日本鬼子,其它侵略者,父亲一概统称为“二鬼子”。

老兵真没歇着。

智慧女人

蒋近朱

《美丽女人》《幸福女人》之后,再说说智慧女人。如董卿这般,多年站稳春晚舞台,最近又在《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节目频频亮相备受瞩目,其才情智慧,有太多展露机会。而许多平民女子,似散落民间的璞玉,一生居家相夫教子,埋头于柴米油盐平凡生活,她们的智慧火花,往往鲜为人见。

我的外婆,是我心目中的智慧女人。老人99岁那年,在子孙亲友齐聚的百岁寿宴后不久,身染小恙终至油枯灯暗平静离世。老人家留给10个子女最珍贵的遗产,是一笔一画用心写就的《娘意见》,字字句句,一如她平时轻声慢语:我有了病送医院,如果病势凶,不用抢救,人老了总有一天,少找麻烦;邻居朋友不报丧不受银(不收礼金),少找人麻烦;北京、沈阳路远的子女不用等;清明扫墓近的多来,远的几年来一趟,第三代可以不来。外婆还谆谆告诫子女:“希望你们团结,有意见讲亮(讲明白)……看看十人的照片是一母所生,有气让三分……”千余字的遗嘱,娓娓道来,家常话中透出真情实理,字里行间闪现智慧光芒,见字如面文如其人,书者的通达明慧跃然纸上。

外婆读过几年书算是初通文墨,而我女儿小时候来我家带她的阿婆,则是未曾进过学堂的农妇。阿婆年轻丧夫,辛苦拉扯一子二女成年后又带大三个孙子,60多岁进城“住人家”做保姆贴补儿孙。阿婆身材瘦小干活勤快,两条细细的长辫盘在头上,一副干净利落样。阿婆带孩子很有经验,家用电器煤气灶也一学就会用。阿婆生性开朗,常乐呵呵教我女儿唱五十年代红歌“胜利的旗帜哗啦啦地飘……”我先生总感叹:阿婆要是有点文化,最起码能当个妇女主任!老人家一生辛劳命运多舛,待到儿孙满堂本可颐养天年时,又先后遭受小女儿病故、独子工伤离世的重击……老人未被击倒,依旧坚韧乐观。上次女儿回来,我们陪她去乡下看望阿婆,阿婆90多岁了,还行动自如思维清晰。谈笑间,阿婆朗声表明心愿,希望自己“活得健点,死得快点!”尝尽酸甜苦辣而能笑对人生看淡生死,豁达坦然道出此“阿婆名言”,不也是难得的智慧?

人生的磨难,有时真能激发人潜在的智慧。婚姻中的张幼仪,似乎只是个弱女子,而当徐大诗人绝情离她而去,弱女子并没有一味弱下去,她读书、教书、经商,自身才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与展现,感情遭受重创的张幼仪,终于让自己顽强地站成一棵树,不依附任何人,此乃女人之大智慧!喜欢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无疑是爱人相处的理想模式,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谁也不依附谁。智慧女人,不会让自己成为男人的附属品,不把自己拴死在男人这一棵树上。活出自己的精彩,才是真智慧。(www.xing528.com)

智慧是永恒的财富。智慧女人,是美丽的。拥有智慧,是幸福的。

鲈乡之韵

钱明光

这里,曾经是繁华松江府的交通枢纽,官船、商船,晨曦晚霞中一片樯影:这里,曾是杭州湾北岸著名的大粮仓,也是漕运贡米的始发地,河中千船待发,岸上万人涌动,祭天祭地祭河神;这里的众多河流是盛产松江四鳃鲈鱼的地方,这里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曾住着不少文化名人。我曾漫步在粉墙黛瓦的小巷之中,仿佛在聆听“松江螃蜞吆”、“白兰花要哇”的美妙叫卖声;我曾站在大仓桥顶上俯看这里的街巷河桥,好像在穷尽“门前连市井,屋后闻橹声”的热闹原因。我曾乘船穿梭在河流之中,回味着“不辞轻舟来往疾,筠篮验取四鳃鲈”的忙碌场景;我也曾在雨中伫立在颐园的屋檐下,思索着这古典园林的历代主人。我曾在岸边品尝着甜脆的草场浜红菱,欣赏着采菱姑娘蓝印花布的闪动身影;我也曾踏进一座庭院深深的老宅,去追思一代画师程十发生于此婚于此的心路历程。

你可曾想象,学者施蛰存1929年在这里举行了次名扬四海的四鳃鲈鱼婚宴,嘉宾有沈从文、胡也频、丁玲戴望舒等,宴因鱼显,城以宴名,鲈乡之韵,真是千年传承。

松江鲈鱼俗称四鳃鲈鱼,鲉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鲈鱼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历史上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鲌鱼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鱼。

松江鲈鱼在长江口北黄海南端的堡礁群中产卵,然后逆江而上进入黄浦江。再进入松江密如珠网的河湖港塘中。它喜欢咸淡相拥、水域宽阔、饵料丰足、潮汐有序的环境。不要怪它太矫情,小小的身躯逆江而行数百里想重归祖地,兴修水利使它找不到回家的路,航运发展使它得不到点滴安宁,水体污染遂使它断子绝孙。它说,长江滚滚我依然顽强逆行,我对松江一片忠诚,人们啊,也要为我留下点生存环镜。

千百年来,天下不少文人骚客为松江四鳃鲈鱼的美味和传奇所倾倒,留下了不少的诗句和故事。史书记载,三国时,曹操与众人围炉而坐,独叹缺少美味,会妖术的左慈当场从池中钓出松江四鳃鲈鱼。西晋时,在洛阳为官的张翰,那年秋天,西风乍起,寒潮将临,他想起四鳃鲈鱼和莼菜正是肥美之时,思乡之心油然而生,便弃官还乡,这就是史上说的“莼鲈之思”。隋炀帝下江南,品尝松江鲈鱼后赞美说:“金齑玉脍,东南佳味也。”而历代写松江四鳃鲈鱼的名人名句就更多了。杜甫的“鼓化莼丝熟,刀鸣脍镂飞”,苏东坡的“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成大的“西风吹上四鳃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陆游的“空怅望,鲈美菰香,秋风又起”,杨万里的“鲈出鲈乡芦叶前,垂虹亭下不论钱”,李时珍的“鲈鱼味美秋风起,好约同游访洞天”。

松江画家程十发称自己是鲈乡人,并常在他创作的画上盖上“鲈乡人”的印。

如今,在鲈乡,在四鳃鲈鱼的养殖场里,让四鳃鲈鱼重回故乡的梦想已经实现。你看,这里有四鳃鲈鱼喜欢的咸淡交替的水体,这里有四鳃鲈鱼喜欢的美食,这里有四鳃鲈鱼喜欢的安静的栖息场所。

鲈乡不再留下遗梦。

记忆中的醉白池

周平

醉白池,一个开园半百有余、辟园三百多年的江南古典名园,是松江的骄傲,更是众多松江人的记忆难忘!

记忆中,我们幼年那时的醉白池,进园只要2分钱——一根油条价钱都不满。虽然已是够便宜的了,但我们这些“熊孩子”,却常常还是舍不得,或者说是掏不出那2分钱,而来到公园最西南端的围墙边,学着电影里看来的八路军武工队翻围墙、端炮楼的英雄样,一个一个翻进了园墙,然后便奔向那“山”、那河、那桥、那廊。这心中的欢乐啊,是那2角钱、2元钱也买不到的!当然,也有失算时,刚跳下地,就听见公园老师傅的喊声“好啊!啥人家的小孩?竟然翻墙进来白相啊!走,找你们家里人去!……”于是,“熊孩子”们当然就马上四散出逃,逃掉的依然在那“山”、那河、那桥、那廊玩得开心,逃不掉的便“哭出乌拉”做可怜状。

记忆中,我还差点在醉白池因一失足成“千古恨”呢!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们几个又来到醉白池疯玩了。逛到内院外西侧那小河边,看见几只大莲蓬头矗立在河泥中央,全不顾这河泥是干是湿、是软是硬,我抢先一脚就跨了出去。谁知两步一跨,就陷在了河泥中拔不出来了。当时那个怕那个急啊,除了哭,就是叫了。岸上大人们看到了一边赶紧喊“不要动!越动就会陷得越快”,一边马上找来了长竹竿递向我,让我抓住,使劲拉了上去。命是保住了,可这副熊样,回去咋交代啊?小伙伴有主意,裤子脱下,到河边又是洗脚又是搓裤,再把裤子摊开在大石头上让太阳尽情地晒——好在那是大热天,又是大晴天。等到终于看上去干得差不多了,才穿上后磨磨叽叽回家去。一路上,小伙伴们都说这事到家可千万别说出来。但小孩毕竟是小孩,自以为够天衣无缝了,谁料想父母下班回家一看,就发现裤子有问题了——斑斑驳驳的泥迹水印,不用仔细看就被发现了。再加上小伙伴中那个最小的嘴又快。马上,事情一五一十就从他妈妈讲到了我妈妈耳里。于是,一顿“竹笋拷肉”当然逃不过。

记忆中,醉白池里当年还有一个“溜冰场”,好像在那“曲径通幽”处。尽管那不是我们小孩子玩的地方,但大人们溜冰时那飞舞翱翔的英姿,是我等这帮小屁孩眼馋的。所以,我们常常去那里,趴在边上的金属围栏上,看着那些男男女女,或牵着手,或搂着腰;或飞着滑,或挪着步;或笑哈哈,或咧着嘴……毫不相干的我们也会跟着或替他们紧张,或给他们拍手。多有趣的一幕啊!

记忆中,外祖父60大寿时,老人家与他那一大群外孙们在醉白池匾下合了影。望着这些个“枝枝攀攀”,他内心那喜悦哦,就是一个词——无言以表。

记忆中,当年松江谈情说爱的最佳之处,也好像非醉白池不可……

呵,记忆中的醉白池,永远可忆的醉白池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