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北徐氏:慈溪第四大姓,40个村落,人口超4万

三北徐氏:慈溪第四大姓,40个村落,人口超4万

时间:2024-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慈溪徐氏徐氏是慈溪第四大姓,有人口四万二千余人,境内徐姓东起329国道第一村大岙,西至329国道慈溪段最后一村周巷马家路,并沿线各街道镇,均有徐姓集聚村落,遍布城乡各处,共有大小数十个村落。慈溪徐氏主要集中在西部,主要有梅川徐氏、马堰徐氏、茹墟徐氏、孝义徐氏或其支系。村内主要有徐、金两姓,徐氏为多。岙底徐村民全部姓徐,今有徐氏30多户,100余人。

三北徐氏:慈溪第四大姓,40个村落,人口超4万

第六节 慈溪徐氏

徐氏是慈溪第四大姓,有人口四万二千余人,境内徐姓东起329国道第一村大岙,西至329国道慈溪段最后一村周巷马家路,并沿线各街道镇,均有徐姓集聚村落,遍布城乡各处,共有大小数十个村落。

慈溪徐氏主要集中在西部,主要有梅川徐氏、马堰徐氏、茹墟徐氏、孝义徐氏或其支系。梅川徐氏迁自奉化连山,是从江西过来的;马堰徐氏和茹墟徐氏、孝义徐氏上代都是南渡而来的,孝义徐氏为北宋末名臣徐处仁后裔,茹墟徐氏则是徐处仁之兄徐希的后裔。

东部观海卫镇主要有两支,卫城徐氏迁自福建福宁卫,向皋徐氏为南州高士徐稚之后,迁自江西。浒山城内徐氏迁自乐清,与卫城徐氏均迁于明洪武年间。

庵东镇域内(包括四塘之北至海边区域)徐氏主要于清中后期至新中国成立初之际迁自绍兴上虞北部一带,为绍兴徐氏或上虞徐氏的后裔,也有少量徐氏是上塘(指三北各塘,上塘指南面的塘)徐氏的后裔。

除上述梅川、马堰、茹墟、孝义、向皋五大支外,有据可考或有传者还有十余支,现考录如下:

大岙徐氏

大岙位于龙山镇原雁门乡,与澥浦接壤,以村南大岙山而得名,新中国成立前属镇海县龙山乡。1961年前属雁门公社金夹岙村的一个自然村。1961年为大岙大队。1981年改置为大岙村。今属龙山镇金岙村。村落依山而建,前有小溪潺潺流过,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村内主要有徐、金两姓,徐氏为多。据《镇海县志》载:“河头路下徐,据传南宋初有徐氏五兄弟由山东东海郡迁此,分居各地繁族。长兄立洋墅徐家,二兄立长石徐家库,三兄立西河头大刺门跟徐家,四兄立雁门大岙徐家,其五立路下徐。洋墅徐家,后裔迁镇海较多,有明洪武年间迁入邱隘徐洋,明永乐四年迁入小港徐家洋,今分前徐、后徐,清乾隆年间迁入团桥三门头徐、畈头徐、东钱徐王徐家等。”可见大岙徐氏来自山东东海郡,与洋墅徐家、长石徐家库西河头、大刺门跟徐家、路下徐等皆为同宗,南宋初已在此定居。

大 岙

40户100人,最初以捕鱼为业,随着海岸线的外移,渐以上山种田为生,后又多外出经商做学徒,今则多到附近工厂上班。大岙徐氏在明代已建有堂前,原为大厅三间,左右厢房各五间。今仅剩大厅一间,厢房三间,前面墙门仍在。村中心有古井一口,井北的溪头还有洗衣的石桌一张,原为外姓坟前的供桌,雕琢精美。岙内主要分四房,分别称为里头屋、外头屋、中央屋和下屋,龙凤饭店老板徐国定就是大岙人,其父兴根,属忠字辈。另有一位徐志定,比兴根大一辈,为玉字辈,今年85岁,曾任上海市闸北区泸南工商所所长。

徐夹岙徐氏

徐夹岙也称徐家岙,位于雁门朱家山头尖西北角,八仙岭、溪南山两山夹峙,东南方为大岙,西北方为金夹岙。据《镇海县志》载:“河头鸿山惇仁堂徐家,始祖仲孙,授明州录事参军,占籍鄞西,后五世迁奉化,南宋初,十世祖由奉徙此。”徐夹岙与河头鸿山惇仁堂徐家传为同支,徐夹岙原有祠堂,也称惇仁堂,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驻部队坑道兵与筑路兵,80年代后改建为厂房。宋、元、明时,徐夹岙称徐庄,范围与大岙相似,有徐氏100多户,而后渐渐衰落。80年代末兴修水利,徐夹岙改建成徐岙水库,居民大多迁入金夹岙与大岙,今属金岙村。

徐岙水库

凤浦岙徐氏

凤浦岙徐氏俗称岙底徐,位于凤浦岙深处,凤浦岭脚下,达蓬山、蛤蟆岭、黄狼山三山汇成的大溪坑旁。三面环山,古木葱郁,溪流潺潺,环境十分清幽,是龙山镇最古老的一个自然村。村内瓦房大多朝东,或是对徐福的一种纪念。祠堂已毁,而村口的徐福庙仍在。岙底徐村民全部姓徐,今有徐氏30多户,100余人。属龙山镇凤浦岙村。明天启《慈溪县志》引用《剡源集》采访记录,说“文溪北引达蓬,土人相传,秦始皇登此山,谓可达蓬莱,而东眺观海。方士徐福之徒,所谓跨溟蒙,泛烟涛,求仙采药,而不返者也。”在公元前210年夏季的一天,徐福除带领大量的船工,各种技术人才外,还有3000童男童女,组成一支庞大的船队,由龙山镇的达蓬山脚起航,一去不返。而徐福东渡时留下的体弱多病的童男童女,因徐福给他们盖房、婚配,发给粮食、农具,感恩不尽,又见此山水美、渔盐利,遂定居,皆改姓徐。其居地成一个自然村,名叫岙底徐。

东埠头徐氏

东埠头徐家弄(www.xing528.com)

东埠头是慈溪现存最早形成的集市之一,成市于唐代之际。明天启《慈溪县志》载:“曾称东埠市,又名东墟埠。”清时以街河为界,西部属慈溪县鸣鹤乡,后为五磊乡,新中国成立后为东安乡;东部属镇海县灵绪乡,新中国成立后称灵湖乡。1954年9月东部划入慈溪县,并入东安乡。1992年5月,东安乡又并入掌起镇。今称掌起镇东埠头村。徐氏集聚于徐家弄,位于东埠头下街,据徐介坤老人言,徐家弄徐氏出自东海郡,迁自明代,与东山头徐家、五姓点徐家弄同宗。东埠头徐家原较发达,分为大房、二房、三房,有三品大官也有七品小官,修有家谱,有堂前好几个(而今仅余明代落基堂前两间)。现有族人10余户,约50人。人烟虽少,然人才辈出,如徐高鹏,为国家发改委大型工程处处长;徐逸伦,为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副教授、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任江苏邳州市副市长等。

五姓点徐氏

在掌起镇五姓点村吴家,该支徐氏据说迁自观城一带,出自向皋(东山头)徐家。现有10余户,近70人。有小堂前一间,无家谱。

淹浦徐氏

淹浦徐家桥

淹浦徐氏位于淹浦徐家桥西岸,新中国成立前属三浦乡,1950年为淹浦乡五村,1959年属淹浦管理区,1961年为淹浦五大队。1981年更名为施家桥大队,1983年改制为施家桥村。2001年后属观海卫镇洞桥村。徐家桥以桥名村,原居徐、童、施三家。清雍正年间,施氏在淹浦上捐造一桥,桥上建文昌阁,颇为壮观,是以后改名为施家桥村。今施氏已无,童氏仅10余户,徐氏则有250户左右,近1000人。淹浦徐氏据说祖籍山东东海郡,迁自山南潭墩漕(也有说溪头徐,罗江一带)。祖先为元代高官,至明时贬为堕民,所以后人大多从事剃头等服务行业,少读书经商务农者。村内无官宦之家,也少地主富商。无家谱,然建有徐家宗祠——徐聚堂。在徐家路下也有土地。堕民又称“怯邻户”,明代称“丐户”,在绍兴亦称“乐户”。元、明、清时,是浙江境内受歧视的一部分平民。数百年来,被视为“贱民”之一种,不得与一般平民削籍和通婚,与平民同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淹浦徐氏有青年徐绍义满怀一腔热血,投身革命,他于1942年7月参加革命,为一纵三旅战士,后在1945年11月于山东酱油江牺牲。

埋马徐氏

埋马徐氏位于横河镇东横河江北西罗家一带,据埋马村副社长徐忠和讲,该支是从陆埠孔岙一带迁来,至今已历七、八代,约50人。

石池头徐氏

石池头徐家位于匡堰镇高家村,东横河北侧,匡堰老街以东,今有徐姓约200人,据传该支徐氏有迁梅林市及水云浦横新塘一带的。但今赴梅林市和水云浦东侧横新塘一带调查,各有一支数十人的徐氏聚落。石池头徐家在村南部也建有祠堂,前后两进,门朝东横河,前有风水墩,今已毁。该支虽位于天东徐家畣和石人头徐家之间,但据村人所讲与该两支都不同宗。

近日又赴梅林市调査,在一位70多岁的徐贵尧处查访到了该支族谱,谱共两本,上本为徐氏源流等,下本为世系。该谱名为《余姚上林徐氏宗谱》,谱载该支在清初之前认为是徐处仁之弟处中之后裔,处中七世孙百三府君徐方迁上林,但在康熙朝后,该族与其东侧的石人山徐家攀上了关系,居然认为与石人山同宗,以唐徐浩(徐浩为徐霸二十五世)为始祖,徐浩二十八世孙昌一迁上林,今昌一之裔已历十七八世,徐贵尧为上林徐氏十七世孙。谱载该祠堂名访义堂。下分军、民、灶三房。

东畈徐氏

东畈徐家位于横河镇东畈村上大河,故又称上大河徐家,据在剡岙庙做会计的86岁徐金章老先生和58岁徐明利先生讲,上大河徐氏是从徐家畣迁来的,该支有一位徐尧根先生,今年已70余岁,曾是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出国去乌干达支援教育。

大路门徐氏

据徐文祥先生编著的《慈溪大路门徐氏小谱》载,大路门徐氏始祖为徐裕恩,道光年间从彭桥徐家来到长河以北、四塘之南,金小路东首的金家做姨娘女婿,起家传代至今已历八世。徐文祥先生为该世二十六世孙,余姚师范毕业。其弟徐文彰,龙山农技校毕业,曾任沧田乡乡长。(注:据上文所撰,该支应为徐家畣支,属梅川徐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