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北徐氏:余姚第五节徐氏迁居及发展

三北徐氏:余姚第五节徐氏迁居及发展

时间:2024-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余姚徐氏徐氏迁姚颇早,据梁天监七年御史中丞王僧孺《修立灵山王庙碑》载:“余姚龙泉山祀立王庙。”《余姚六仓志》也载有唐代徐氏朱夫人的墓志铭,可见唐代徐氏已迁居于此。随后余姚徐氏不断发展,逐步散布城市乡村,甚至几乎占据半个县境。真正迁居余姚的是徐柟,已是徐处仁的五代孙、徐征的四代孙。余姚境内徐氏大多为以上各支迁徙。

三北徐氏:余姚第五节徐氏迁居及发展

第五节 余姚徐氏

徐氏迁姚颇早,据梁天监七年(508)御史中丞王僧孺《修立灵山王庙碑》载:“余姚龙泉山祀立王庙。”(《徐偃王世系事迹》,《姚江徐氏宗谱》卷二)余姚早在六世纪就建有徐偃王庙。《余姚六仓志》也载有唐代徐氏朱夫人的墓志铭,可见唐代徐氏已迁居于此。随后余姚徐氏不断发展,逐步散布城市乡村,甚至几乎占据半个县境。“第徐居越者甚多,而余姚为尤盛,聚族数十村,几半其邑”(《修徐氏家谱序缘》,《姚江菖蒲荡徐氏宗谱》卷之一),“名家巨族,无愈徐矣”(祁世良《姚江徐氏三续宗谱序》,《姚江徐氏三续增修宗谱》卷首)。今存徐氏大多迁于南宋以后,其渊源大多来自徐处仁及其近族。主要支系有:

姚江徐氏

姚江徐氏又称江南徐氏,以集聚于南城姚江之南而得名。姚江徐氏尊徐处仁为祠内始祖,但徐处仁并未迁居余姚,只是其次子征(讳林,字仲山)从高宗南渡,于绍兴元年(1131)来姚总督军屯,后葬于海南屿墩山(今桐木湖)。但这是驻军,并非迁居。真正迁居余姚的是徐柟,已是徐处仁的五代孙、徐征的四代孙。徐柟先迁居马堰,其三子秉钝从马堰迁江南,为江南徐氏始祖。

后清门徐氏

后清门徐氏始祖徐清一在宋末至元初因兵燹自绍兴府桥徙居余姚冶山,其子茂三于元至元七年(1270)再徙后清门(余姚城北门),其孙有四,三人在家,第四孙敬四赘居慈溪石台乡太平里张氏。徐敬四支后来子孙繁衍,有《慈南徐氏宗谱》。

菖蒲塘徐氏

菖蒲塘在余姚城西南约6公里处,今余姚实验中学西侧,始祖徐泰十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为户部侍郎,至六世良三于宋末自上虞管溪迁居菖蒲塘。一世俯;二世显,字宗说,行泰十,宋绍兴间(1131—1162)为户部侍郎;三世华,字子寔。宋孝宗朝(1163—1189)为两淮屯田郎中;四世谊,字日高,宋光宗朝(1190—1194)为谏议大夫;五世荣,字邦仁,宋宁宗朝(1195—1224)为处州知州;六世钟,字敏求,宋理宗朝(1225—1264)为两淮公元帅;七世良三,字雁溪,迁菖蒲塘。

茹墟徐氏

茹墟徐氏始迁祖徐珣三为徐处仁侄孙,南宋时自会稽徐家宅徙居余姚烛溪乡茹墟。

余姚境内徐氏大多为以上各支迁徙。据余姚文史专家施长海先生考证,余姚徐氏诗礼传家,人才辈出,初兴于元代,鼎盛于明清,“信乎乔木世家”(《南渡考正》,《姚江徐氏续谱》卷二)。据光绪《余姚县志》记载,徐氏有征辟十人,进士二十一人,举人四十六人,武进士四人,武举人八人,贡生三十八人。现就材料所及,简介如下:

征辟十人,其中元代三人,明代六人,清代一人。元代为仲达(学士院佥书侍郎)、彦威(崇文监典簿)、良玘(西安尹)。明代为伯庸(定县知县)、士涓(河南按察副使)、得名(庐州知府)、允恭(凤阳府通判)、祖厚、子元。清代为沁(不就征辟,著述终身)。进士二十一人,其中明代十九人,清代二人。明代为廷圭(工部侍郎)、海(广东按察副使)、瓒(汀州知府)、谏(茶陵州同知)、守诚(山东参议)、天泽(广西太平府知府)、文元、爱(南京工部郎中)、子龙(南昌知县)、九皋(贵州副使)、存义(叙州知府)、方(扬州同知)、一鸣(赣州知府)、怀爱(知县)、绍卿(福建兴化知府)、执策、震(增城知县)、应登(御史)、进明。清代为致敬、文藻(刑部员外)。

举人四十六人,其中明代三十二人,清代十四人。除了上述进士外,其他举人明代为熊、律(建阳教谕)、彬(宜都知县)、云凤(江夏知县)、全(归化知县)、子贡、子贞(福建佥事)、元孝、子宜(通判)、珊(辰州同知)、建、恒锡(知州)、廷兰;清代为岱(知县)、景范(内阁中书)、宗枚(户部观政)、凝世(遂安训导)、以恒、大铣、佩钺、境(教谕)、文颖、建棠、辰、敬铭、绍麟。

武进士四人,其中明代三人,清代一人。明代为世卿(守备)、邦达、闻烋。清代为(卫守备)。武举人八人,明、清各四人。除去上述武进士,明代举人为锐、之俊(注:举人无闻烋,不知何故);清代为名标、凤麟、殿榜。

贡生三十八人,其中明代十五人,清代二十三人。明代为安善(长沙通判)、廷圭(工部侍郎)、肃彰(工部主事)、政(蓬州知州)、诏(顺宁卫经历)、仪(池州训导)、凤(教谕)、子麟、瑚(灵璧教谕)、克纯(泰州、六安学正)、廷铨(训导)、应斗、如尧(汝宁照磨)、重明、进明。清代为景瀚(庆元教谕)、文植、景涛、世杰(博白县典史)、景洵、夔、世棠(仁和训导)、琰(简州知州)、坡、照、以恒、坤、浩、镗、景洙、春奎、汝量、安愚(封邱训导)、润、辰、汝荣、葆麟、华润。

清代又有不少人获实职,如五品官有良模(松江府同知)、世霦(晋州知州)、以增(岷州知州),六品官有树观(户部主事),七品官有文耀(济宁州州判)、镛(楚州府教授)等等。在光绪《余姚县志》中,余姚徐氏被写入列传的人物共二十五人,其中明代十六人,清代九人。明代为士涓、谏、守诚、爱、珊、允恭、天泽、建、子时、孔文、子期、震、世卿、重明、锦征、泰。清代为培明、景范、沁、大岳、堂、以垣、灿、境、辰。其中徐爱、徐建属于马堰徐氏支,徐谏、徐震、徐景范属于姚江徐氏支。其人物介绍如下:(www.xing528.com)

徐士涓,洪武初召拜河南按察副使。徐守诚,弘治六年(1493)中进士,授南兵部主事,严于稽核,武卫因而改观。补刑部主事,陈述时政十余事,大多被采纳。任湖广佥事,审案不避权贵,多有昭冤纠错,最后官至山东参议。

徐珊,王阳明弟子,嘉靖元年(1522)中举。次年会试策论以“心学”为问,反对王阳明的学说。徐珊叹道:“乌能昧我之所得以幸时好乎?”不对而出。后官辰州同知。

徐允恭,为人至孝,从学王阳明。

徐天泽,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历任南京工部主事、吏部验封司郎中、广西太平府知府。与王阳明交游,数度辩难,喟然叹服。徐子时、徐孔文、徐子期,都是诸生,为人纯孝,都曾割股疗亲。

徐世卿,武生。万历十年(1582)署临山卫镇抚,历官守备。征讨倭寇时牺牲,赐祭荫子。

徐重明、锦征,都事亲至孝,抚弟友爱。

徐泰,乐善好施,推崇气节。清军平定江南时,鲁王诸臣多殉节,徐泰设酒告于宗庙:“草莽臣将以故国衣巾见先人地下。”关门自杀。经家人抢救而苏醒,后又入阁投缳而死。

徐培明,为人孝友端方,每至年末收敛枯骨,买棺给埋,知县潘云桂书“仁寿”二字表彰。

徐沁,博通经史,擅长考证。康熙十七年(1678)荐举博学鸿儒,不就。著有《越书小纂》、《三晋记行》、《墨苑志》、《楚游录》、《谢皋羽年谱》。徐大岳,事母至孝,见遗不拾,为时推崇。

徐堂,博学,擅长吟咏、弹琴,著有《桐江诗集》。

徐以垣,乾隆五十一年(1786)举人。官宝庆同知、麻阳知县、平江知县,勤于政事,善于审案,曾捐建昌江书院。

徐灿,有义举。乾隆四十七年(1782)增建郡城试院西考棚,改制几案,又捐田十二亩作岁修之费。

徐境,嘉庆五年(1800)举人。任永嘉儒学教官,后官丽水,有经济之才,著有《瓯吟纪事》、《括苍诗钞》。

徐辰,光绪二年(1876)举人。淡于仕进,授徒讲学,“及门称盛,得其传者皆成魁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