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氏族发达
地处东海之滨的徐国也是商周时期最发达的诸侯国。其地处平原,耕作发达;河网交错,灌溉便利;地处海边,既有渔盐之利,又有商贾之便。而代表徐国经济最高水平的要数发达的手工炼造业,主要体现在青铜器制作工艺上。
古代青铜器制作主要从商代中后期开始,到西周达到鼎盛。现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有大量的铭文,多次提到“伐淮夷,孚吉金”的记录。“孚”有获取和掠夺之意,“吉金”是优良的青铜器,可见当时制作青铜器的最优地在淮夷。而徐戎则是淮夷部族中最强大的国家。曾伯粟簋铭文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表明当时繁阳以南的淮夷地区盛产铜和锡。《兮甲盘铭》记载了西周关市之征,对南淮夷和诸侯百姓的相应规定,铭文中说:“淮夷旧我帛晦(贿)人,毋敢不出帛,其积、其进人。”“敢不用令(命令),则即刑戴(扑)伐”,就是说淮夷必须向周王朝交纳财物,并提供劳动力,否则就要讨伐。《诗经·鲁颂·泮水》写鲁僖公征服淮夷,建造泮宫宴庆群僚,以“憬彼淮夷,来献其琛(珍宝)。元(大)龟象齿,大赂(进献)南金(质优的青铜器制品)”为结尾之句。
而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在徐国故地也出土有大量的青铜器,著名的有二十四件之多,大多是日常生活、家庭、兵器等方面的,例如“徐王鼎”、“徐王义楚铺”、“王孙遗者钟”、“徐王庚儿钟”等都是有铭文的。其他还有殷“徐伯鬲”、周“徐偃侯旨铭”、等。这些青铜器大部分是徐国晚期(春秋时代)的制品,而徐国鼎盛期在西周,可想而知当时更盛。
徐国的经济发展还可以从青铜器铭文和徐姓家谱及杂史中得到一些痕迹。如绍兴出土的“徐肴尹汤鼎”,“肴尹”是商朝、徐国、楚国所设的管理祭祀的官员。《逸周书·王会解》中有“祝淮氏、荣氏”,注:“淮、荣二祝之氏也。”可见淮夷经济的发达带来文化的进步。因为徐国是淮夷中具有代表性的国家,说明那时已经有十分明确的分工管理这方面的官员。(www.xing528.com)
徐国地处江淮,河网交错,在航运方面也占领先地位。据《英山徐氏宗谱》载:第三十八世祖徐畅,“畅仕梦为司楫,主航运之事。周昭王南征,使畅操舟事之,行之汉泽,舟失其底,昭王死之,逸于南昌,报父仇也”。联系《中文大辞典》“徐偃王”条下注:“穆王时徐子治国,仁义着闻,欲舟行上国,乃导沟陈蔡之间……”徐国以航运的优势,开凿运河,其国力可想而知。
经济发达的徐国还是西周王朝赋税的主要提供地区,这在西周早期的许多青铜器铭文上也都有文字记载。
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作为东方主要部落东夷集团的最核心组成部分的徐族,不仅创造了极为灿烂辉煌的文明,而且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的主要种族和框架之一,使徐州在九州之中占据其一,这是可以令无数徐氏子孙和族人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