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偃王之盛
徐偃王是徐氏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为徐国第三十二世国君。相传第三十一世徐君的宫人,十月怀胎,分娩时,产下一肉卵。徐君认为是不祥之物,命人将其弃之水滨。徐君家有犬名鹄苍,将弃之水滨的肉卵衔回,咬破卵皮,卵内有一男孩,就是后来的徐偃王。据旧志记载:“王生有异相……目不能缩视细物,望远乃见。荀子注云:‘其状偃仰,故称偃焉’。”
徐偃王17岁时,才艺过人,诗礼俱足。20岁时,文武兼备。继位后,广行仁义,去除刑争,“弛甲戈之被,坠城池之险,修行仁义,被服慈惠,视物如伤,以怀诸侯,诸侯贽生死之物于我者,三十有六国,是共戴君为王。”一次,徐偃王组织开挖连接陈、蔡间的河渠时,挖出一副赤弓朱箭,众人以为祥瑞,献给徐偃王。
由于徐偃王治国有方,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来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来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广至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为东夷中实力最强大的部落,成为统辖今华东一带的东方盟主。
当时西周王朝的国君是周昭王、周穆王。周王朝在开始的200年中,特别是成王和康王时期,政治比较稳定,国力比较强盛,社会经济发展较快。但到了昭王和穆王统治时,西周王朝大肆对外侵犯,结果昭王南征,淹死在汉水,全军覆没;穆王西征,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加剧了民族矛盾,加重了内部剥削。诸侯国对宗主国的暴虐统治和沉重的负担甚为不满,徐偃王就是反对宗周最强烈的诸侯国国君之一。(www.xing528.com)
宗主国西周,对其诸侯子国颁布了很多规制,不允许子国逾制。但徐偃王无视宗周的规定,首先“僭越”称王,将三十一世的“封君”变成了“王”;同时逾制建筑徐国都城。当时,周天子的王城“方九里”,而徐城的范围却大大超过了周天子的王城。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故徐国也,其城周十二里。”不仅如此,徐偃王尚有“欲霸上国”的雄心。《帝乡纪略》、《泗洲志》等旧志上就有这样的记载:“(徐偃王)周穆王时为东方诸侯,长行仁义,欲霸上国,获朱弓彤矢,以为天瑞,乃僭称王,陆地而朝者三十六国。”因此可见,东夷集团当时的实力非常强大,已经具有了称雄天下、与西周分庭抗礼的基础。当时只有周朝国君可以称王,徐偃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自立为王的诸侯国君。
当时因周穆王喜爱巡游四方,以致国政无人管理,诸侯多有怨言。一次,周穆王向西巡狩至昆仑山下,见到西王母(西部母系氏族部落首领),乐而忘返。徐偃王在东部诸侯的拥戴下,率三十六国联军向周进军。周穆王得讯之后,以徐偃王“僭越”称王、“逾制”建城等为由,乘八骏之马,使造父御之,率举国军并联合楚军前来镇压,徐偃王主张仁义不肯战,遂败逃(见《史记》),数万百姓感其义跟随。徐偃王曰:“吾赖于文德,而不明武务,以至于此。”
徐偃王是继伯益之后又一位以仁义著称的人士。徐氏的仁文化对孔子以仁治国的方略有重要影响。《荀子·非相》篇将徐偃王与仲尼、周公、皋陶、闳夭、傅说、伊尹、禹、汤、尧、舜同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