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佛教浮世绘与缅甸南传佛教

佛教浮世绘与缅甸南传佛教

时间:2024-05-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佛教“浮世绘”“佛”是佛教的最高教主。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它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据说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因而释迦牟尼又被称为“佛祖”。佛像寺庙佛,是“佛陀”的简称。知识小百科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南传佛教:以小乘佛教或称“上座部佛教”为主的巴利语系统,由印度南传至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国,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布朗族等聚居地。

佛教浮世绘与缅甸南传佛教

1.佛教浮世绘

“佛”是佛教的最高教主。佛教是世界性宗教,它以佛崇拜为基本特征。据说佛教是释迦牟尼创立的,因而释迦牟尼又被称为“佛祖”。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是王族的后裔,又有创立佛教的丰功伟绩,因此,后人尊称他为“释迦牟尼”。“牟尼”意为明珠或宝珠,引申的意思是“圣人”,所以“释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像寺庙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文音译,意思是“觉”或“觉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佛就是“最高的觉悟者”。

佛教是在古印度奴隶制度下,在社会极为动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印度社会生产力已发展到普遍使用铁器的水平,农业生产有了很大提高,手工业商业也随之发达起来。随后一批城镇小邦兴起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不安分起来,互相吞并和侵吞时有发生。雅利安人进入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土著民族后,创立了野蛮的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称为“瓦尔那”。这种等级制度也造就了印度等级制度森严的“种姓制”社会。印度社会一共分为四个等级:第一个等级是婆罗门,即祭司,掌握教权,主持祭祀,他们统治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第二个等级是刹帝利,即武士贵族,掌握军政大权,是古印度世俗的统治者(释迦牟尼就出生于刹帝利种姓);第三个等级是吠舍,即农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是古代印度社会的基本生产者;第四个等级是首陀罗,即奴隶、杂工和仆役。他们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没有任何权利可言。

释迦牟尼佛像

在释迦牟尼未创立佛教之前,婆罗门教在印度非常盛行,该教大约形成于前7世纪。当时由于婆罗门在政治、思想、文化、宗教等诸多方面的特权,从而引起了婆罗门以外的人们的强烈不满。当时社会上形成了一股反婆罗门教并要求革新社会现状的新思潮,即所谓“沙门新思潮”。“沙门”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修道”,是对反婆罗门教思潮的各种派别的出家修道的人的总称。释迦牟尼在实践修行和寻求解脱初期,就主张人人平等,后来悟道成佛后更是把慈悲为怀、普度众生当成佛教的根本。(www.xing528.com)

知识小百科

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

南传佛教:以小乘佛教或称“上座部佛教”为主的巴利语系统,由印度南传至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国,以及中国云南傣族布朗族等聚居地。

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的梵语系统,由印度北传至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佛教由印度或斯里兰卡传入缅甸,传入的主要是南传上座部佛教,其基本思想和教义有四缔五蕴、三法印、轮回、十二因缘、业报。其经典总称“三藏”,《经藏》,《律藏》和《论藏》,另外还有许多藏外典籍。南传上座部佛教要求僧侣、信徒严格遵守十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说谎(不计前仇)、过午不食、不观听歌舞、不戴花、不抹香水、不酗酒、不坐高处、不积蓄金银财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