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储蓄与消费的跨期选择-经济学中的重要动机

储蓄与消费的跨期选择-经济学中的重要动机

时间:2024-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储蓄及消费的跨期选择不论个人还是家庭,很少有挣多少花多少的,在确定每一期预算约束的时候,总是会预先留出部分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从这里我们就引出了消费的跨期选择问题。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研究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颇为相似,实质上都指出了储蓄以取得更均匀的消费的作用。

储蓄与消费的跨期选择-经济学中的重要动机

储蓄及消费的跨期选择

不论个人还是家庭,很少有挣多少花多少的,在确定每一期预算约束的时候,总是会预先留出部分作为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从这里我们就引出了消费的跨期选择问题。

消费和储蓄其实是一对密不可分的概念,当人们在做储蓄决策的时候,其实也就是在做消费决策——今天消费得少一些,即储蓄得多一些,就意味着可以在明天消费得更多。这一点其实和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选择两类商品的消费量颇为类似。通过推迟消费即储蓄,消费者可以增加日后拥有的商品总量,因为储蓄可以产生利息,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时间上的等待。

鉴于储蓄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们对人们储蓄的动机做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佛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研究表明,退休是储蓄最重要的动机之一,这个动机常常被称为生命周期储蓄。莫迪利安尼指出,人们通常喜欢将他们的收入均分在所有时期上,而不是在工作时消费得多,退休后消费得少,所以人们会在工作时存钱,以便在退休后使消费不受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几点被提及较多的储蓄动机。有些人储蓄是为了给后代留下一些遗产,这被称为遗产动机,他们牺牲了本来可以享受的消费以提高自己后代的消费水平。从理性的经济人的角度分析,这种行为好像不是“利己”的,不过我们可以认为,父母从对孩子的馈赠中得到了快乐(效用是一种主观感受),他们的动机就是要增加自己的快乐,所以仍然是利己的。

另一位诺贝尔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永久收入储蓄动机。对于一些小企业员工来说,企业经营状况往往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即收入在不同的时期可能变化会很大,既然没有为经营风险设立的保险业务,这些人就会进行储蓄以尽量减少收入在不同时期的波动。弗里德曼强调,人们的消费同“永久收入”有关,这一收入是高收入期与低收入期收入的平均数。人们往往把经营旺季的收入储蓄起来以便在经营淡季里消费。弗里德曼的永久收入理论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颇为相似,实质上都指出了储蓄以取得更均匀的消费的作用。(www.xing528.com)

在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未预料到的对资金的需要,如医疗费用、意外事故的花费等等,为了突如其来的事件而进行储蓄的动机被称为谨慎储蓄动机。随着各类社会保险和私人保险的出现,目前对谨慎储蓄的需要正逐步缩小。

最后还有一个储蓄动机称为目标储蓄,即人们为了特定的目标如购买住房、供孩子读书等而进行的储蓄。这类储蓄往往都是暂时性的。

至于人们如何进行消费与储蓄之间的权衡,也受多个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人们对风险的态度不同,决定了储蓄与否和储蓄多少的问题。风险偏好者倾向于消费,风险规避者则倾向于储蓄。其次人们对收入的预期也会影响储蓄与消费的决策。如果预期年末的收入将增加,那么增加一些即期消费也无妨;如果预期自己有可能被减薪甚至辞退,那么必然会增加储蓄以应付日后的难关。第三点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即当利率上升的时候(假定通货膨胀率不变),放弃一些即期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的未来消费,储蓄就比较划算;反之,如果利率下降或者通货膨胀率很高使得实际利率降低,那么借钱增加即期消费就是合算的。最后,消费行为还受到消费惯性以及社会攀比行为的影响。举例来说,一个一向奢侈的家庭,每个月的支出都在3000元以上,偶尔一个月的收入相当吃紧,可是由于消费惯性以及攀比心理的存在,恐怕借钱也要维持一下原水平,以与水平相当的阶层的家庭保持一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奢侈浪费从不值得提倡,但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看,节俭也未必在任何时候都好。因为在国民经济再生产的经济循环中,因节俭而形成的储蓄不可能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会出现总需求不足,进而引起宏观经济的紧缩,甚至会导致经济危机。但在通货膨胀时期,节俭和储蓄可以紧缩国民生产总值,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这时的储蓄对国家来讲是最有意义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